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我国内需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变动趋势.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7934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我国内需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变动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我国内需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变动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我国内需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变动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我国内需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变动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我国内需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变动趋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我国内需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变动趋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我国内需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变动趋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我国内需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变动趋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需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绝对地位,对经济增长发挥着绝对作用。其中,消费占内需的比重波动下降,投资所占比重波动上升,投资和消费失衡问题日趋严重。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并考虑所处的发展阶段,我国较好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是:投资率一般不应高于40,消费率不应低于60。预计到2020年我国投资率可能降到35以下,消费率可能上升到60以上。 关键词:内需增长;主要特点;变动趋势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需增长的总体特征 (一)内需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平均增长速度达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需(消费加上投资)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2、19792007年年均实际增长10,比支出法GDP平均增速(10.5)低0.5个百分点。内需增速最高值出现在1985年,达19.4;最低值是1989年,只有2;波动幅度达17.4个百分点,比支出法GDP增速波幅大5.7个百分点。 (二)内需增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但与GDP增长不同步 按照波峰波峰划分,19792006年我国内需增长经历了三个周期:19791985年为第一个周期,平均增速为11,峰值为19.4,谷值为5.7;19861993年为第二个周期,平均增速为8.9,峰值为15,谷值为2;19942006年为第三个周期,平均增速为10,峰值为13.2,谷值为5.4。2007年后,内需增速回

3、落至12.1,目前处在第四个周期的下行阶段。前两个周期,内需增速峰值基本比GDP增速峰值滞后1年,但在第三个周期里,受外需贡献加大的影响,内需增速峰值比GDP增速峰值提前1年。 (三)内需占GDP的比重很长时间稳定在98以上,但2003年后有明显下降 19782007年,内需占我国支出法GDP的比重平均为98.4,占据绝对地位。其中,1996年以前比重基本在98以上,最高比重出现在1985年,为104;1997年后开始缓慢下降,2003开始有较快下降,比重从当年的97.8下降到2007年的91.1(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值),年均下降1.7个百分点。同期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从2.2提高到8.9

4、,提高了6.7个百分点。 (四)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较大波动,2003年后出现了内需增速加快与贡献率下降并存的情况 19782007年,内需对我国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92;最高值在1985年,为166.4;最低值在1990年,为49.6。总体上看,在2003年前,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与内需增长率基本保持同步变动:内需增长较快时,贡献率也较高;反之则较低。但2003年后,随着净出口在GDP中比重的提高,内需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贡献率却出现下降,从2003年的99下降到2007年的80.3,四年下降了18.7个百分点,年均下降4.7个百分点。20042007年内需对我国GDP增长的平

5、均贡献率为82.7,比改革开放30年的均值下降近10个百分点。 (五)消费占内需的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投资所占比重波动上升 19782007年,消费占内需的比重平均为61.8,投资(即资本形成总额)为38.2;消费对内需增长的平均贡献度为62.1,投资为37.9。总体上看,消费占内需的比重逐步下降,投资所占比重逐步上升,但又具有一定阶段性。19781982年,消费比重上升,投资比重下降,消费占内需的平均比重为65.2,投资所占比重平均为34.8。19831993年,消费比重下降,投资比重上升,消费的比重平均为63.6,投资的比重平均为36.4。19942000年,消费比重又逐年上升,投资比重逐

6、年下降,消费的比重平均为61.3,投资的比重平均为38.7。进入新世纪后,消费比重再次下降,从2001年的62.7下降到2007年的53.5,年均比重为57.1;相应的,投资比重从2001年的37.3上升到2007年的46.5,年均比重为42.9。同时,消费占内需比重具有很强的“逆周期”性:经济增速下降阶段,消费比重和贡献度会上升,经济增速上升阶段则会下降。而投资占内需比重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在经济增长的加速阶段,比重和贡献度会上升,经济增长减速阶段则会下降。但2003年后,投资实际增速已开始下降,但消费却加快增长,并持续到2006年。 二、投资增长的主要特点与阶段特征 (一)投资年均增长

7、11,平均增速和波动幅度均高于GDP增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19792007年年均实际增长11,高于支出法GDP平均增速(10.5)。投资增速最高值出现在1985年,达28.4;最低值是1981年,只有-0.8,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惟一的一次负增长;波动幅度达29.2个百分点,比支出法GDP增速波幅大17.5个百分点,比内需增速波幅大11.8个百分点,说明投资增长的波动性较大。 (二)投资增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周期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按照波峰波峰划分,19792003年我国投资增长经历了三个周期:19791985年为第一个周期,平均增速为10.6,峰值为28.4,

8、谷值为-0.8;19861993年为第二个周期,平均增速为9.3,峰值为24.7,谷值为O.5;19942003年为第三个周期,平均增速为10.9,峰值为20.1,谷值为4.4。2003年后,投资增速回落,从2003年的20.1下降到2007年的13.6,目前还处在第四个周期的下行阶段。 投资增长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周期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二是波动幅度降低,峰值逐周期下降,而谷值逐周期上升。三是与经济增长周期不同步,峰值较GDP增速峰值晚一年出现。进入新世纪后,情况又有所变化,投资增速在2003年达到峰值,而GDP在外需和消费增长的拉动下,还继续保持增长,峰值在2007年才出现。 (三)投资率

9、及投资贡献率总体上不断上升,并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投资率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19782007年,投资率均值为37.5,最高值为43.2(2004年),最低值为31.9(1982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值为36.4,最高值为80.9(1989年),最低值为-4.3(1981年)。投资率和投资贡献率的波动周期与投资一致,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总体呈上升态势,20042007年投资率和投资贡献率均值分别为42.7和44,比19791985年分别高8.4和12.1个百分点。二是具有顺周期性,在经济上升时期,投资率和投资贡献率上升

10、,在经济向下调整时期则下降。2003年后,受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投资增长放缓,投资率稳中略降。 (四)固定资本增长不仅是投资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是投资增长波动的主导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1994年后存货投资在总投资和GDP中的比重显著下降;而固定资本在总投资和GDP中的比重显著上升,20042007年,这两个比重分别达95.O和40.6,比19791985年分别上升12.9和12.4个百分点。因此,我国投资率的上升主要是由固定资本投资所引起的。随着存货比重的下降,其对投资增长波动的影响也不断下降。1992年后,固定资本增速与投资增速基本同步,是投资增长波动的

11、主导因素。 (五)投资效果系数波动较大,投资效率总体上不断下降 通常可用投资效果系数(又称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来测度投资的宏观效率。在一定时期内,投资效果系数越大,表明投资的宏观效率越高;反之,投资效果系数越小,表明投资的宏观效率越低。根据投资和GDP是按现价还是按不变价计算,可将投资效果系数分为名义投资效果系数和实际投资效果系数。由于实际投资效果系数剔除了价格影响,更能真实反映投资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实际投资效果系数总体呈下降态势,而且波动性也在降低。19791984年,实际投资效果系数均值为O.246,波动幅度为O.237;19851992年,实际投资效果系数均值为O.238,波动幅

12、度为0.259;19932007年,实际投资效果系数均值为0.228,波动幅度为0.133。2000年以前,实际投资效果系数变动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经济增长的上升期,投资效果系数提高;经济增长放缓的阶段,投资效果系数也下降。但进入新世纪后,实际投资效果系数波动明显放缓,基本都在0.22左右。 (六)政府投资占GDP比重有较大上升,是我国投资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投资占GDP比重波动上升,从1992年的27.8上升到2005年的28.5;政府投资占GDP比重有较大上升,从1992年的2.1上升到2005年的5;90年代中期后,随着居民购房的快速增长,居民投资额占GDP比重也

13、呈上升势头,从1992年的6.7上升到2005年的9.2。20062007年基本延续这些趋势。 2005年,我国投资率比1992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其中,政府投资贡献了2.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7.3;居民投资贡献了2.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1.3;企业投资贡献了O.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1.4。因此,政府投资增长、居民房地产投资增长是我国投资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三、消费增长的主要特点与阶段特征 (一)消费年均增长9.4,低于GDP平均增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19792007年年均实际增长9.4,低于支出法GDP平均增速(10.5),也低于投资平均增速(11)。

14、消费增速最高值出现在1984年,达15.5;最低值是1989年,只有2.2;波动幅度为13.3个百分点,略高于GDP增速波幅,大大低于投资增速波幅,说明消费增长的波动性较小。 (二)消费增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周期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 消费增长的周期性没有GDP和投资那样明显。按照波峰波峰划分,19792006年消费增长可划分为三个周期:19791984年为第一个周期,平均增速为10.9,峰值为15.5,谷值为8.8;19851992年为第二个周期,平均增速为9.4,峰值为14.8,谷值为2.2;19932006年为第三个周期,平均增速为8.7,峰值为11.4,谷值为6.1。2006年后,消费增速

15、开始回落,2007年增速为10.8。 总体来看,消费增长的周期均值呈下降趋势,周期波动幅度逐步降低,峰值下降而谷值上升,周期也不断延长。1992年以前,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周期基本同步,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出现过若干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背离的年份。 (三)消费率自20世纪80年代后总体呈下降态势,尤其是2000年后急速下降 19781981年,消费率从62.1上升到67.1,此后由于消费增速长时间低于投资增速,消费率总体呈下降态势。2007年消费率为48.8,较1981年下降了18.3个百分点。尤其是2000年后,消费率急速下降,年均下降2个百分点。受消费率下降的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

16、呈波动下降的态势,20042007年基本在39左右,较19791984年的76.8有大幅下降。 (四)政府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上升,农村居民消费比重大幅下降 从消费主体构成看,政府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呈小幅攀升态势,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左右上升到目前的27左右;占GDP的比重基本稳定在1315之间。城镇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基本逐年上升,从1978年的29.8上升到2007年的54;占GDP的比重总体也呈上升态势,从1978年的18.5上升到2000年的31.1,此后开始下降,2007年为26.4。相反,农村居民消费占总消费及CDP的比重在经历19781983年的上升后逐年下降。到2

17、007年,农村消费占居民总消费的比重下降到25.6,比1983年下降了36.6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下降到9.1,比1983年下降了23.3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个百分点。 需要关注的是,2000年后,政府消费、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均呈下降态势,导致消费率的急速下降。这一现象是历史上所没有的。 (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较大,衣食消费比重均大幅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一是城乡居民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下降,但农村居民降幅要小于城市居民,2007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仍比城市居民高出6.8个百分点。二是城

18、乡居民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支出比重都有较大上升,但农村居民总体上仍低于城市居民。三是城乡居民居住消费支出比重变动相反。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占消费的比重从1985年的4.79上升到2007年的9.83,上升了5.04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居住支出占消费的比重从1985年的18.23下降到2007年的17.80,下降了O.43个百分点。 四、我国投资和消费比例的合理范围及变动趋势 我国内需的主要问题是结构不合理,即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一方面,我国投资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有其合理因素。主要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需要大量投资,再加上我国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也需要大量投

19、资,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适当高的投资率是客观需要的。另一方面,投资率长期偏高和消费率长期偏低又是不合理的。目前,我国投资率比世界平均水平偏高约20个百分点,比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偏高约10个百分点;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水平偏低约30个百分点,比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偏低约20个百分点。因此,有必要通过纵横向比较,来分析我国投资率、消费率的合理范围。 各国工业化进程表明,伴随着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投资率会不断提高、消费率相对下降,但在工业化进程结束后,投资率和消费率将趋于稳定。但绝大多数国家的消费率在下降过程中都没有降至60以下,投资率也没有超过30以上。目前,世界平均的投资率在22左右,消费率在7

20、8左右。其中,高收入国家投资率均值为20,消费率均值为80;中上收入国家投资率均值为22,消费率均值为75;中低收入国家投资率均值为31,消费率均值为66;低收入国家投资率均值为29,消费率均值为75。各国消费率一般都在60以上,投资率一般都在30以下。 从国内看,某些年份消费需求比较旺盛,投资消费关系比较协调,这些年份的投资率和消费率也可作为合理范围的一个参考。年份的具体选择标准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合理,接近周期均值;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都超过50,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为正;CPI涨幅在06之间。根据GDP核算历史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符合上述条件的有1979年、1982年、1983

21、年、1991年、2000年和2001年共6年。这6年,投资率在31.936.5之间,年均为34.6;消费率在61.466.5之间,年均为63.9;经济增长率平均为9。从经验数据出发,考虑到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各国经验,我国较好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是:投资率一般不应高于40,消费率不应低于60。从历史经验看,若要保持一个较合理的投资消费比例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就不宜过快。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还将加快,投资率不会很快下降,消费率也不会很快上升。初步预计在2015年之前,投资率可能处在4043之间,消费率可能处在4951之间。随着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和储蓄率的下降,到2020年投资率可能降到35以下,消费率可能上升到6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