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2973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善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完善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完善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完善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完善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善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的几点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完善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农村金融改革十分重视,有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在某些方面,例如,在国家对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的全方位审视方面,在资本证券市场与农业经济的关系方面,理论界尚有若干未及注意的地方。一、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有赖于对农业更有效的金融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我国的资源条件与气候条件等的限制,决定了推进农业技术进步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于城市状况的路径选择。发达国家农业技术进步走的是土地集中和大农场的道路。这一模式不适应我国国情。我国农业基本条件是人多地少,而且,农民与土地的联系比较稳固

2、。因此,我国农业的技术进步,只能依靠单位土地上技术和资源(农业化学、农业机械等)的集约投入。就我国农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而言,农业的技术进步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处于由生产、加工、交换组成的复杂农业产业链的上端。在科技水平的差距方面,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是80%左右;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而发达国家比我们高出一倍。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的核心在于资金投入,即金融支持。提升农民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大规模投入使用新技术,提升中国农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农村的积累能力和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升中国农业在整个世界农业产业链中的地位,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农业

3、人力资本、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差距,都需要加大农业的资金投入,而这一切取决于对农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从实践经验上看,农户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就可以采用更高水平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当资本投入提高后,农业的生产效率上升,农民的收入增加,从而增加农业的积累能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农民获得了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将原本的独户生产,扩大到市场推广、销售和流通环节,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率,分享加工、流通等更高环节的利润,更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的技术水平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农户的合作水平、农民的市场意识也大幅提升,这些将会提高中国农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同时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由此可见,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农业金融支持,对于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二、我国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情况不容乐观。首先,在总的农村金融态势上,农村金融的弱势状态一直没有根本的改变。应当说,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金融领域全局上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但是,这种局面主要发生在城市和非农领域。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是,近些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证券市场高歌猛进,但这些成果基本上与广大农村区域不相干。除了少数农用生产资料生产企业成为上市公司之外,广大农村地区和

5、农民群众并没有从证券市场的发展中得到直接的好处。受惠的主要是城市居民,甚至只是城市居民中的高收入阶层。据统计,我国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总市值,在2005年年末为3.12万亿元,而在2007年8月初已经增长到20.3万亿元。而这一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果实,与中国广大农民和农村基本上是无缘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财富和资金流向在城乡之间分布的落差。其次,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单一化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有研究表明,在我国农村地区吸收存款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的网点等。而除了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外,其他银行机构很

6、少在农村地区发放贷款,大都把资金转到城市。前些年,国有商业银行县以下机构网点大幅减少,留下来的机构网点通过资金上存,实际上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所。商业银行在农村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流回城市,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实际上也成为农村资金流出的重要渠道。统计表明,1978年到2000年间,通过农村信用社净流出的农村资金达4519亿元;2002年12月,邮政储蓄存款余额7369亿元中,65%来自县及县以下地区,乡镇及所辖农村占34%。这对本来就需要金融支持的农村地区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目前,这一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扭转。据估计,农村资金通过正规金融渠道,正在以每年3000亿至6000亿元规模的速度外流。 第三,

7、金融机构对农村服务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已经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东利润最大化成为其经营活动的核心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加其支农金融产品的类型,提高服务意识,把扩大农村信贷投放与银行自身的盈利目标统一起来,成为新形势下的一个新课题。第四,农民的现代金融素质亟待提高。可以说,广大农民阶层的金融需求是巨大的;而农民的金融素质却相对低下。同时面对金融机构这样一个现代的金融体系,农民作为贷款申请者,谈判能力较弱,农民之间的无组织状态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弱势地位。因此,如何把农民分散的金融需求以某种方式转化为集中表达

8、意愿的诉求,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三、完善农村金融支持战略强化我国农业金融支持的总体战略,应当包括宏观金融、中观金融、微观金融三个不同的层次。近几年来,理论界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探讨比较重视,但是存在着重局部轻全局、重战术轻战略、重传统金融轻现代金融的缺陷。笔者认为,现在应当从更广阔的视野,重新审视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国家战略。在宏观层面上,我们应当把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纳入农村金融支持的战略体系中来。我国证券市场从建立至今已经18年了,但是,农村和农村人口基本上是隔离在这个市场之外的。目前,沪深两个交易所的A股总市值将近30万亿元,其中,流通市值达9万亿元左右,其中至少有8万亿元人民币的流通

9、市值是直接或间接由城市居民拥有的。这个数字甚至大于我国全体农民在数十年中所积累的储蓄总额。所以,证券市场在农村和农民阶层之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财富分配的天平向城市的大幅度倾斜。在这个意义上,证券市场是国民财富重新分配的场所。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应当确立通过资本市场对农村和农业实行金融支持的方针,应当让广大农民分享国民经济增长和证券市场发展的实惠。因此,我们建议:第一,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应当有一定比例,无偿划拨给国家财政建立专项农业金融支持基金。第二,通过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募集专门为农民进行专家理财的证券投资基金,使广大农民分享证券市场发展的成果;证券投资等相关金融

10、知识教育,应当普及到广大农村地区。第三,证券市场印花税的一定比例,应当列入农业金融支持的专项财政收入。第四,应当扶持和鼓励直接或间接为农业提供技术和生产资料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募集社会资金,壮大支农产业。第五,鼓励投资银行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开发和设计为农民服务的金融产品,探讨资本市场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路径。在中观层面,要疏浚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和渠道。第一,鼓励各类银行机构进入农村,扩大服务网络和网点建设。第二,继续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明晰产权,消化不良资产,完善为当地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形式和渠道。第三,要把目前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对农村资金的”抽血”机制,转化为对农村和农业的”输血”机制。通过

11、经济手段,引导农村资金回流农村。第四,对农民和农户的储蓄应免征利息税。在微观层面,要提高农民金融素质,提高农民与金融机构的谈判能力,以及在便利农民获得金融帮助的方式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第一,要在广大农村进行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农民既了解传统金融服务方面的必要知识,又了解现代金融服务方面的必要知识:既了解在银行机构进行存贷款活动的知识,又了解通过资本市场使自己的家庭金融资产获得保值和增值的方法和知识。第二,允许和鼓励农民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产业协会组织,在提高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的社会化程度的同时,使之成为代表农民会员与各类金融机构洽商信贷条件和利率水平的代言人,改变单个农户在金融机构面前的弱

12、势地位,增强农民在取得金融服务方面的话语权。第三,实行在最高利率水平限额之下的灵活利率实行灵活多样的贷款担保制度(如农户联保和互保、预期收益担保等),使农民更方便地取得小额贷款。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