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变异:东营案例.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8335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变异:东营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变异:东营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变异:东营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变异:东营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变异:东营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变异:东营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变异:东营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变异:东营案例摘要:小额贷款公司自成立至今,一直生存于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的尴尬之中。在“只贷不存”的硬性约束和激烈的竞争下,许多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路径与政策定位的初衷有所偏离,究其原因是约束条件下资本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结果。本文从规范经济学角度以政策定位为参考系,以山东省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为实证,分析其发展变异的基本成因。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比较优势;政策定位;过桥贷款Abstract:Sincethebirthofsmallloancompanies,theirpositionhasbeenstrugglingbetweenfinancialinstitutionandpr

2、ivatefinance.Smallloancompanieshaverigidconstraintas“creditonly”.Inthehighlycompetitiveenvironment,manysmallloancompaniesdevelopingpathisnotconsistentwithpolicyorientation.Thereasonisthatthepursuitofmaximumearningsunderrestrictedconditions.Fromtheperspectiveofnormativeeconomicsandthereferenceofpolic

3、yorientationandDongyingempiricalcase,wefindoutthedevelopmentvariation.KeyWords:smallloancompany,comparativeadvantage,policyorientation,bridgeloan中图分类号:F830.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11-0026-05一、引言为更好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政府从2004年开始试图从金融角度找到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小额贷款公司便是其中的一次积极尝试。小额贷款公司最初的定位是为了服务“三农”,完善农村金融

4、体系,加大对农户、农业小企业的贷款,实现民间资本的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尽管许多试点已成功运行,但是在一些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演变路径反而从“三农”偏移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本文将以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演变历程,解释小额贷款公司是如何在市场诱致下发生变异的?(一)小额信贷的理论定位小额信贷是指向低收入群体、中小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信贷服务,其信贷发放主体包括政府主导的政策性机构、商业银行以及专门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往文献一般注重对金融需求压抑的分析,仅仅认为融资难有其必然性,往往忽略金融供给压抑的分析。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金融供给的创新可以有效防范信用风险,降

5、低供给成本。首先,小额信贷更适合贫困群体需求。Liedholm&Mead研究发现,贫困群体主要从事于自雇型工作,不稳定且主要依赖体力,同时穷人的管理能力较低、技术水平落后,单个穷人的信贷需求通常是小额的。二、小额信贷机制的委托贷款人制度使得信贷人员利于了解客户信息,容易产生关系型融资,克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三、小额信贷的期限很短,一般当年借款当年偿还,而且很多贷款还款期限更短,这有利于贷款机构规避道德问题引发的信用风险。四、贷款小组模式的应用。通过小组事前的自由选择,将大家认为信用不良的剔除在外,大大降低了小额信贷机构的客户甄别费用。五、具有民间金融性质的小额信贷,手续简便,交易过程快

6、捷,融资效率高。小额贷款公司正是凭借上述优势,实现了贷款的小额化、分散化,最终实现信贷边缘市场的开拓向贫困群体投放资金,进而加大了资本积累,助推了经济增长。同时政府在孟加拉乡村银行、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的成功运营中起到了巨大作用。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枯竭”,政府出台政策助推成立独立的乡村银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定位2004、2005、2006年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为此,人民银行、银监会及有关部门开始按照“只贷不存”的基本原则,探索建立自负盈亏、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小额贷款组织。2008年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出台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

7、点的指导意见中,一再强调小额贷款组织的服务对象是“三农”,旨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经验以及政策的支持,山东省政府于2008年9月4日出台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是为了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推进小企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历程截至2010年6月底,东营市共成立4家小额贷款公司,表1是4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情况。4家小额贷款公司可动用资金共8.25亿元,截至2010年6月底累计发放贷款484348.7万元,净利润达到4945.18万元,资本回报率达到9%(持续期到期收

8、益率)。表2是4家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10年6月底累计贷款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从信用方式、额度、期限、贷款对象进行了分类统计。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在成立之初,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支持“三农”发展,稳健拓展中小企业客户。截至2009年底,在贷款投向上农户贷款占比达到30%,农业企业贷款占比达到20%;90%以上的贷款期限达到6至12个月,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额度的贷款占到63%;小额贷款公司平均利率在18%21%之间。不过随着三农贷款的发放,小额贷款公司很快就会面临“无米之炊”的资金困境。为了拓展资金来源,4家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向商业银行进行外源融资,先后从东营市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借入2.

9、75亿元人民币,初步缓解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燃眉之急。但是随着小额信贷市场的火爆发展,中小企业同样亟需小额信贷的支持。在资金、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安排贷款投向成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头等大事。4家小额贷款公司共有员工54人,平均年龄30岁左右,无论是股东还是员工,具有金融背景的,尤其是商业银行工作背景的寥寥无几,除了几个会计人员有银行从业经历外,对于贷款业务所需的风险控制、资产评估、产品定价知识几乎没有相关人员及技术配置。经过2009年一年的发展,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收益率达到6%,远远低于股东们15%的预期收益率,当时股东们对小额贷款公司未来的发展非常担忧。4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法人股东与自然人股东

10、都是从事实体经济的,有纺织行业的、橡胶行业的还有房地产行业的。自2010年开始,小额贷款公司除了与几家大的农业龙头公司继续合作外,在农户方面只针对大户,而且主要是周转性的资金信贷,由于受限于信贷人员数量、素质、风险控制技术等因素,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股东们的实业背景,在转型的初期主要瞄向了这些具有地缘、血缘、人缘脉络所组成的“关系客户”。在信贷信用结构中,保证贷款占到了99.2%,信用贷款0.7%,抵押贷款0.1%,没有质押贷款业务发生。通过当地人民银行的信用报告查询情况,小额贷款公司并没有将个人信用情况作为贷款发放的依据,几乎还是根据民间借贷的思路展开。在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之初,商业银行响应国家政

11、策对其进行了融资,而且利率一直控制在6%左右。但鉴于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风险控制技术水平并没有相应改进,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的牵连、波及,向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意愿大大降低。外源融资难获得的情况下,自身利润积累又很有限,小额贷款公司只剩下增资扩股一条路,但因股东的盈利预期不好,难以实施。在内外融资交困之下,小额借款公司贷款方向逐渐偏离“三农”,信贷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贷款额度向大额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单笔授信额度超过50万的贷款占比从2009年初的29.3%增长到2010年6月末的57.17%,由“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演变成“一头大”的结构。调查中我们发现,最大的贷款额度为750万

12、,(受政策限制单笔贷款不得超过资本金5%)小额度如1万、2万的几乎不存在。(2)贷款期限越来越短,低于三个月的贷款占比从2009年初的30.33%增长到2010年6月末的55.14%,其中期限超过1年的业务没有,大于6个月的仅占16.45%。在三个月的贷款中,10天以下的贷款占到了将近1/4。通过我们的调查和对业内人士的咨询,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这种变化,与过桥贷款比重的加大息息相关,过桥贷款现在是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业务,占到50%以上。数据与我们的调查问卷基本相符。过桥贷款是一种短期融资,其实质是一种过渡性贷款,目的是暂时缓解资金紧张问题,通过商业银行与贷款人之间的信用衔接,使得贷款人在还清商

13、业银行贷款的同时获得后续贷款的资质,获得贷款后再还给小额贷款公司,期限一般就是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放贷所需时间。不同的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批流程上大同小异,时间一般在十几天到一月之间,在同期利率4倍高压线下,过桥贷款的利率由市场供需决定,基本保持在1821%之间,因为东营小额贷款公司数量比较少,可用资金不过9亿,小额贷款公司几乎每时每刻都是“全额运营”,闲置资金很少。三、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变异之路小额贷款公司是在为了规范民间资本、服务“三农”政策背景下产生的。无论是对小额信贷机制的创新,还是实现民间资本的合法化、规范化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东营市的现实情况表明,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定位却在实践中

14、发生了变异。(一)小额贷款公司制度设计上的短板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我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政策是只贷不存,一旦资金全部贷出去,就只能等资金回笼;政策允许的向一至两家银行外源融资的总额度也只有注册资本的一半。从东营市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技术并不是很信任,最初的融资很大程度上出于政策上的支持。只贷不存的政策规定,使得小额贷款公司一旦发展太快就会出现后续资金不足的困境。为了防止出现“无米之炊”,短期贷款受到小额贷款公司普遍偏爱,期限不到三个月的贷款占到了一半以上,而其中的超短期贷款(不足10天)占到了其中的四分之一。东营市4家小额贷款公司一线信贷人员不足30人,4家小

15、额贷款公司可以动用的资金达到将近9亿元,平均每人有3000万的信贷额度。如果秉承“小额、分散”的原则进行放贷,每一笔为5万、期限为半年的小额农户贷款,每人一年要做1200笔,如果再考虑其中的实地勘察、信用评估、市场预测等信贷前期工作,无论是如何是做不到的。但是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多为当地的优良企业或者从事于实体经济的自然人,他们不仅对东营市的经济十分了解,对自身行业的发展更了解。通过地缘优势、人际脉络关系对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保证贷款并实施监督是其优势。(二)现行信贷制度下的过桥贷款按现行借款规则,借新必须以先期还旧为前提,这就出现了中小企业对过桥贷款的需求:(1)到期必须还款,否则造成信用

16、不良,以后难以与商业银行打交道;(2)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乏,固定资产流动性差(就算能变现,企业就没了)。这个时候,很多中小企业就到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短期贷款,待还清银行融到新贷款后,再还给小额贷款公司。通过我们的调查,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所涉及的过桥贷款保守比例达到50%以上。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过桥贷款的期限短,有利于资金周转,而且风险更小。因为该类企业与商业银行的信贷关系比较稳定,只要满足商业银行需求,将贷款还上就能获得新的贷款。从提高资金周转率的角度,小额贷款公司也愿意从事此类业务。(三)行为变异后的成本收益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股本均来自民营企业及私人资本,经营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

17、。在小额贷款公司上述约束条件下,在利率浮动范围受限的前提下(实际执行利率为18%-21%),因为“三农”贷款具有长期性、季节性,投向“三农”不仅带来小额、分散造成的交易成本上升,而且随着期限的增长风险越来越大,但是利率又受限于政策规定,无法通过提高利率弥补风险敞口,于是小额贷款公司普遍放弃对“三农”信贷市场的开发。在可用资金、贷款利率给定的情况下,小额贷款公司转向那些期限短、风险小的贷款,通过提高资金周转率实现利润最大化。从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截至2010年6月底累计放贷总额48.43亿元,可用资金8.25亿元,实现资金周转率(累计放贷总额/可用资金)5.87,4家小额贷款

18、公司平均存续期为14个月,也就是说资金每周转一次仅需2.4个月,平均期限2.4个月的贷款无论如何都难以适用于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而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上的漏洞,使得过桥贷款正适合小额贷款公司的需要:(1)过桥贷款明显具有短期性,往往不超过两个月;(2)商业银行的信贷制度在无形中给小额贷款公司做了担保,只要中小企业能还上到期贷款,一般会继续提供新的贷款,从而保证了企业对贷款公司的履约承诺;三、小额贷款公司因地缘优势对中小企业更加了解,对企业的信用风险更具控制力;四、过桥贷款额度远比三农贷款大,从贷款集中度我们也可以发现,大于50万的贷款占比近60%,远远大于发展初期的29%,大额度贷款还可以避免因

19、分散带来的费用上升。无论是信贷期限还是该行业的资金周转率都显示,过桥贷款比重加大的趋势。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初衷在于为那些缺乏信贷支持的边缘群体提供小额贷款以支持其生产,而现在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大部分是与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信贷关系的企业,这种为信用而提供信用支持的信贷机制已经与为生产而提供信用支持的设立初衷相违背,小额贷款公司正在走向变异之路。四、结论通过对东营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变异分析,结合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实际,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一、小额贷款公司的变异发展体现在对信贷边缘市场的开发程度不够,更多的参与到成熟市场之中,其本质是在各种约束条件下资本追求回报率最大化的市场诱致结果。二、大力发展微型金

20、融、社区银行,增加中小企业金融供给,打破大型正规商业银行的资金垄断局面,才能真正破解小额信贷向过桥贷款集中的尴尬局面。三、加快利率市场化,加大对三农的财政补贴,打破“只贷不存”的制度约束,引导小额贷款公司走向独立的村镇银行、社区银行,才能真正实现小额信贷的比较优势,做到向三农投放小额、分散的贷款。参考文献:1王曙光.草根金融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1.2杨大楷,郭春红.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困境与出路J.上海金融,2007,(3).3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4孙颖.微型金融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J.华北金融,2010,(3).5刘强,杜岚,刘军巧.小额贷款公司风险产生机理与传导路径探析J.金融纵横,2010,(6).6王曙光.农村金融市场化开放和民间信用阳光化:央行和银监会模式比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4).7黄纯忠,柏向东.从小额贷款到微型金融J.中国改革报,2007,(5-9).(责任编辑刘西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