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银行的风险、安全及监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银行的风险、安全及监管.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银行的风险、安全及监管年月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诞生,至此,网络银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低成本、高效益、方便快捷、应用广泛等特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而在国际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网络银行的热潮。自年中国银行在国内设立网站尝试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后,网上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发展的重要方向。年,招商银行开通交易型网站,拉开了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帷幕。世纪的银行将是建立在计算机通信基础上的网络银行。网络银行正成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业务增长、调整经营战略、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与此同时,因为兼有银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双重特点,网络银行的发展也在传统银行业一般风险的基础上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给银
2、行业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一、网络银行的安全及保障一些不法分子克隆某银行网站,在网站上制造假通知,声称银行系统升级,要客户将自己的网银账号及口令密码送至不法分子建立的信箱里,以骗取客户的账号及口令。这种手段虽然有些拙劣,但上当受骗的人也不少。网上“钓鱼”:指利用人们视觉的马虎,设立假网址,如仿照设立,仿照设立等,稍不认真识别就会上当受骗这种手段比前者要进步一些,因为这种经过技术处理的手法容易麻痹一些人。特别是那些采用引擎搜索网址连接进入网站的登录方式,很容易误入网站。病毒程序:黑客们利用能够在网上直接窃取客户口令和账号的病毒程序,常用的有“特洛伊木马”、“快乐耳朵”等,将这些黑客程
3、序通过互联网置于网银服务器里,定时扫描、抓取此时登录网银服务器的客户口令及账号,自动的转发到黑客自己的邮箱里。这种手段比前两者更高明,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窃取你的密码和账号。目前,国内各家网上银行一般主要采用简单鉴别和强鉴别两种机制,即用户名口令和基于的证书机制。用户名口令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适用于交易额小,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客户。但它不具备数字签名的功能,不具备抗抵赖性,安全性差,因为在互联网上传输口令易被截获,易被置于浏览器中的黑客程序所窃取。当前发生的假冒网站、特洛伊木马等欺诈事件都是针对此弱点。所以,在国内客户逐渐走向成熟的形势下,应该采用基于证书的强鉴别方式。基于证书的强认证方法是指
4、用户在注册网上银行时要申请证书,经资信审查后由签发,是核心执行机构,是权威、公正的第三方;证书是的核心元素,是公钥的载体,公钥对应一个私钥。用私钥加密的文件可用公钥解密,用于数字签名;用公钥加密的文件可用私钥解密,用于通信。证书机制能很好的解决网上交易身份的真实性交易数据的保密和完整性以及交易的不可抵赖性问题。今年月日开始执行的电子签名法为网上交易提供了法律保障。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方便、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是将证书存放在 中,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每个 硬件都具有用户码,很好的解决了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的矛盾。 内置智能芯片,证书和私钥储存其中不可能被复制,任何“网银大盗”的黑客
5、程序和“网上钓鱼”都对其束手无策。工行从去年已开始对大力推广 证书,取得很好的效果。今年建行、招行、交行、民生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等也相继推广了 。二、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除了传统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网络银行由于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更多的风险种类。根据网络银行的构成及运行方式,从技术和业务的角度分析,网络银行面临的这些新的风险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业务风险。(一)网络银行的技术风险网络金融是基于全球电子信息系统基础上运行的金融服务形态,因此,全球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成为网络银行最为重要的系统风险。这
6、些技术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技术选择风险。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必须选择一种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撑。在技术选择上存在着技术选择失误的风险。这种风险既来自于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差导致的信息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的可能,也来自于选择了被技术变革所淘汰的技术方案,造成技术相对落后、网络过时的状况,导致巨大的技术和商业机会的损失。系统安全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所以,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为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虽然网络银行都设计有多层安全系统,并不断出现新的、安全性的技术及方案,以保护虚拟金融柜台的平稳运行,但是网络银行的
7、安全系统仍然是网络银行服务业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这种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数字攻击,以及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因素。根据对发达国家不同行业的调查,系统停机对金融业造成的损失最大。网上黑客的袭击范围不断增大,手段日益翻新,攻击活动能量正以每年倍的速度增长,其可利用网上的任何漏洞和缺陷非法进入主机、窃取信息、发送假冒电子邮件等。计算机网络病毒则可通过网络进行扩散与传染,传播速度是单机的几十倍,一旦某个程序被感染,则整台机器、整个网络也很快被感染,破坏力极大。系统安全风险不仅会被扰乱或中断提供正常的服务,给银行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网络银行的形象和客户对
8、网络银行的信任水平。外部技术支持风险。由于网络技术的高度知识化和专业化,或出于降低营运成本的考虑,网络银行往往要依赖外部市场的服务支持来解决内部的技术或管理难题。这种做法适应了网络银行发展的要求,但由于外部技术支持者可能不具备满足网络银行要求的足够能力而无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二)网络银行的业务风险网络银行基于虚拟金融服务品种形成的业务风险主要包括操作风险、市场信号风险和法律风险。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导致的潜在损失的可能性。这类风险可能来自于网络银行安全系统和其产品的设计缺陷及操作失误,也可能来自于网络银行客户的疏忽,商业银行职员在业务上的误操作,
9、也可能导致网络银行严重的业务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涉及网络银行账户的授权使用、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网络银行与客户间的信息交流、真假电子货币的识别等领域。例如,网络银行改变了传统的以图章为支付指令的结算手段,采用数字签名方式对支付指令的有效性进行确认。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数字签名的可靠性完全取决于银行安全控制系统的严密与否。市场信号风险。信息的非对称性可能导致网络银行面临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一风险被称为市场信号风险。由于网络银行无法在网上鉴别客户的风险水平而处于不利的选择地位,网上客户可能利用他们的隐蔽信息和隐蔽行动做出对自己有利但损害网络银行利益的决策等。另外,在虚拟的金融市场上,网上客户
10、不了解每家银行提供的服务质量究竟是高是低,多数客户会按照他们对网络银行提供服务的平均质量来确定预期购买价格。结果,高质量的网络银行反而可能被低质量的网络银行排挤出网上市场。法律风险。网络银行的法律风险源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规章和制度,以及在网上交易中有关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多不清晰,缺乏相应的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则及试行条例。网络银行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尚未有配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与之相适应,金融立法框架主要基于传统金融业务,使银行在开展业务时无法可依。即使各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网络是跨越国界的,各国之间有关金融交易的法律、法规存在差异,在网络银行的跨国交易业务中,难免产生国与国之间
11、法律问题上的冲突。目前国际上尚未就网络银行涉及的法律问题达成共同协议,也没有个仲裁机构,客户与网络银行很容易陷入法律纠纷之中。因此,利用网络提供或接受金融服务,签订经济合同就会面临在有关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相当大的法律风险,容易陷入不应有的纠纷之中,结果是使交易者面对着关于交易行为及其结果的更大的不确定性,增大了网络金融的交易费用,甚至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三、网络银行的监管通过以上对网络银行面临的诸多崭新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银行的发展将银行业的监管提升到更高的难度,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与控制更趋复杂化。笔者认为,要有效控制网络银行带来的新风险,必须针对各种风险的特征建立起国家、行业、企
12、业三层次的网络银行监管系统,互相支持,互为补充,达到对风险强有力的预测、控制、化解的作用。(一)国家层面的网络银行风险控制国家层面的网络银行风险控制,具体是指在宏观层次上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旨在为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具体来说: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目前我国在金融电子化业务中使用的计算机、路由器等软、硬件系统大部分由国外引进,而且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因此增大了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因此,应大力发展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在硬件设备方面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御能力。加强防范和控制网络银行
13、风险的制度建设。我国目前已初步制定关于网上证券交易、计算机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规,但还远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应借鉴外国经验,在网络金融发展的初期及时制定和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如在电子交易合法性、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禁止利用计算机犯罪等方面加紧立法,修改(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条文中不适合网络金融发展的部分。另外,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减少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规范发展的制度保障。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人们就会减少经济行为的确定性预期,网络金融业务的虚拟性会使这种不确定性预期得到强化,不利于网络金融的正常发展,也会增大法律调节的障碍和成本。加强网络银行风险控制的国际协调与合作。网络
14、金融业务环境的开放性、交易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强化了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对网络银行的监管需要不同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的密切合作和配合,形成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银行监管体系。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包括对借用网络银行方式进行非法避税、洗黑钱等行为的监管;对利用网络银行方式进行跨国走私、非法贩卖军火武器及贩卖毒品等活动进行监管;对利用网络银行方非法攻击其他国家网络银行的电脑黑客网站,以及其他国际犯罪活动进行监管;对利用网络银行方式传输不利于本民族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的信息进行监管等等。(二)行业层面的网络银行风险挫制行业层次即在中观层次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主要是中央银行对网络银行的各种风险进行监控。具体来讲:及时调整和
15、转变传统的监管思路和监管理念。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网络银行的诞生对中央银行传统监管方式带来的挑战:其一,网络银行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金融区域界限和行业界限,使得金融业务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其二,网络的无界性使一项金融业务的开通将迅速普及到一家银行的各个分支机构(网络终端),这将宣告传统监管方式下金融业务的市场准人实行分区域、按行业逐一严格审批的传统监管方式成为历史,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将是金融业务“一通百通”的局面。严格网络银行的市场准入。现阶段,在审批过程中应把握:()严格制度建设。网络银行的公示、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和系统设计等制度性安排,必须严格审批。但对网络银行的硬件设施配备、技术投入、人
16、员配置不宜干预过多,应当给银行以适当的弹性空间使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筹划投资,避免因行政干预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网络银行的设立或新业务的开展,必须具备完善的风险识别、鉴定、管理、风险弥补和处置方案、计划。(三)企业层面的网络银行风险控制企业层面的网络银行风险控制是指各网络银行在各自经营活动中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透彻研究国家的法律法规,必须强化内部监控,防范违规行为和电脑犯罪,避免因法律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法律风险。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对网络银行技术方案进行科学缜密的论证,以避免出现大的技术选择错误。在经营过程中对网上金融消费者进行跟踪和信用登记,尽量避免与信用等级低的
17、客户发生业务关系,降低信用风险。在经营活动中严格按照信誉至上的准则办事,树立良好的银行信誉。切实加强银行员工的教育培训,着力开发人力资源,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队伍。加强银行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促进网络银行的发展。应大力加强对银行电子化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全国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实现银行内部计算机管理,促进银行电子化的发展。加强内部财务核算。从网络银行监管角度分析,网络银行并没有改变银行的根本性质。与传统银行一样,虚拟银行也必须有资产负债表,并根据资产负债表内的风险持有充分资本,进行银行风险管理,降低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加强对市场的调查,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营
18、销策略,推出合适的金融产品,避免市场风险。参考文献程吉生论网络银行的风险防范与监管江西社会科学,() 宋飞对我国网络银行现状、不足与创新的思考陕西金融,() 贾小宁,倪玉鹃,陈静论网络银行发展与金融监管的新问题 金融与保险,()(责任编辑:韩思)个人理财业务银行间新的竞争热点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 梁晨【摘要】随着个人理财业务在各大银行中逐渐推出,理财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的竞争手段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并逐渐成为核心业务之一。本文就目前个人理财业面临的转变、出现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从明确建立高水平专家队伍、明确市场定位的两个关键后,通过立体的产品品牌化、方案个性化、手段信息化等“三化”特点,构建商业
19、银行的个人理财平台等等方面提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面临转变理财专家目标市场个人理财业务银行间新的竞争热点个人理财业务,实质上是银行综合所有的金融资源,通过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组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风险收益偏好,从而达到客户的理财预期。从发展趋势来看,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一、我国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转变目前,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从单一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转变。近两年来,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范围正逐步拓宽,品种逐步丰富,由单一的储蓄业务向多元化的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
20、体化发展。伴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宽,除向客户提供传统的银行业务外,银行还通过与券商、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向着为客户提供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甚至黄金买卖等金融服务、各类支付结算业务以及理财规划服务等金融产品综合服务平台的方向转变,客户可以从银行获得一揽子金融服务。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从我国目前银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各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金融产品基本上是“同质化”的,从争夺客户的角度来讲,随着人们金融活动范围的扩展,健全的服务网络是今后商业银行竞争的另一个焦点。银行个人理财服务渠道的发展走过了从单一、片面到整体、全局,再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轨迹,而未
21、来的发展方向将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同步,不受营业时间限制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将日益受到客户青睐,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将逐年下降。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服务转变。当今世界经济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金融品牌的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个人理财领域也不例外。个人理财品牌的形成基础是创新、积累,以及文化和服务。品牌一旦在用户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就会大大提高金融品牌的附加值和银行的商誉,这对银行整体形象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长期以来,个人业务仅是国内银行筹措资金的手段,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随着市场
22、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因此,商业银行逐步对高低端客户服务实行分流,低端客户主要使用电话、网络、自助设备等自助服务,而高端客户则主要通过客户经理实行“一对一”服务。从无偿服务逐步向收费服务转变。目前,国外银行利润来源已经不再集中于赚取存贷利差,而已更多地转向包括个人理财在内的中间业务的收费。但是,我国内地居民对银行收费的概念比较陌生,因此,个人理财服务中的大部分项目是不收费的。银行在个人理财上收取服务费,将是大势所趋。二、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以自己银行的产品推销为中心,银行现有产品的
23、种类和数量决定了客户的理财组合。按照一般的理解,银行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资金量来“量身定做” 确定客户的资产组合。但在很多情况下,理财业务从属于日常营销,银行基层网点“理财师”往往由一线营销人员兼任。在现行的考核体系下,为客户理财时,首先想到的是推销自己机构的产品,其次才是客户财产的增值,难以坚持投资人利益优先的基本准则。因此,常给客户造成银行不过是变了个营销方式的印象,购买愿望并不强烈。在业务指标的压力下,甚至将不适当的产品推销给客户。这样的营销模式在短期内、在一些低端市场有一定的空间,但对于创立品牌、打造精品银行的高端市场既不适用,也留不住客户。控制风险能力较弱。个别商业银行在推出理
24、财产品的时候,或是对自身的风险管理和收益能力过于自信,给顾客承诺了过高的收益;或是有意将一些条款写得很含糊,使客户将预期收益误解为到期固定的收益,甚至将其理解为一种储蓄存款品种,对其中的风险一无所知。银行中的道德风险也助长了此类理财风险,引发不少纠纷。如果说,银行内部的道德风险相对好控制,但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等于出借了银行信用,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近两年,国内多家银行因与证券公司合作开展集合理财业务、委托理财业务而官司频生,不少最终以银行垫付了事,得不偿失。普遍存在打政策擦边球的倾向。以外汇理财业务为例。银监会年月日颁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之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早已
25、陆续推出了很多衍生金融产品。新规定出台后,各金融机构有向银监会申请衍生业务的个月过渡期。其后无资格的银行衍生业务一律取消。在这种典型的“创新”与“监管”的博弈过程中,先试先行的银行最多可以获得长达年半的先发优势。因此,用“衍生”产品或“眼生”产品打擦边球的往往能获得额外的好处,如短期内市场份额的有效增加,获得明显的宣传效应等。但在这条道路上走得过远,将使业务畸形发展,甚至产生新的风险。大多数银行短期内难以从理财业务中获得收益。当一家银行推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时,短期内可以起到增加存款的效果,吸收了部分民间沉淀资金,并使其他银行的存款向本行流动。但在目前银行间产品模仿速度已在半年以内的条件下,其他
26、银行也将迅速推出同类理财产品,并承诺更高的收益率。于是,承诺收益率便不断在银行间的对比中攀升,银行理财业务竞争蜕化为一场“价格大战”。经过这样的反复,一段时间后,各银行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大的变化,但吸收存款的成本已经较高了。由于我国的银行很少能够按照产品或产品线核算成本和收益,缺乏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但可以肯定,许多银行间或地区内的理财业务竞争支大于收。三、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一)两个关键建立高水平的个人理财专家队伍。国外个人理财业务表明,这一业务成功模式的关键是客户对金融机构有着非常深厚的信任关系,形成这种超常规信任状态便是“专家型咨询”奠定的重要基础。个人理财业务的终结产品是典型的智力产品
27、,因此,拥有一批经验丰富、职业操守良好的理财专家至关重要。首先,必须制定系统的理财顾问培训计划,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候选人才,而且必须同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建立横向联合培训机制。其次,必须对理财候选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交流,使其尽快熟悉银行的各类业务,能够进行银行业务的独立操作。而且,各类专业性会议和金融知识专家讲座等应尽可能让理财候选人员参加,使其能全面了解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业务发展目标、面临的经营环境和最前沿的金融业务信息。再次,应通过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的横向交流,使理财候选人员全面掌握各类投资市场知识,并通过实际的操练,提高其应
28、用所掌握的金融知识和积累的投资经验进行专业理财。同时,强化对理财顾问理财概念的培养则是理财顾问进行个人理财市场营销、扩大个人理财市场份额的现实需要。而且,理财顾问必须在服务中倡导终生理财的概念,从而能够从已有的客户中开掘更大的理财市场。这同样要求理财顾问必须娴熟地掌握各个年龄段的理财需求,能够根据客户不同的年龄段,提供专业化的“终身理财”服务。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金融产品的开发必须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应该建立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之上。个人理财由于是对各种财富拥有者的服务,因此,准确判断各个地区、各种时间段不同的财富阶层的分布是个人理财业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纷繁的细分市场中,有两
29、条主线应该把握:一是准确划定财富阶层。如可以设计极端富裕阶层(万元以上)、高端富裕阶层(万元万元)、百万富裕阶层(万元万元)、大众富裕阶层(万元万元)和一般富裕阶层(万元万元)五个阶层;二是不同的金融机构应该紧紧抓住几个地域或一至两个阶层作为个人理财的突破口。如果某家金融机构试图对不同阶层的财富拥有者的理财服务包罗万象,就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水平来说,难度很大,也容易失败。根据二八法则,银行的利润来自的重点客户,所以必须集中大部分资源,重点为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也同样如此,因此,银行必须在掌握足够的客户信息的基础上,依据客户的年龄层次、收入水平、存款流
30、量和对银行利润的贡献程度等指标进行客户细分,从中选出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目标客户。(二)具备“三化”特征:推动个人理财业务除要抓住两个关键因素外,还应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优化个人理财平台。理财产品品牌化成功的理财品牌,不仅会在客户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更会大大提高品牌的附加值和银行的商誉。在品牌建设方面,国内银行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强化理财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任何一个理财品牌,都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因此,一家银行要想在理财产品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理财品牌必须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后续的产品开发、定价、服务、创新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文化内涵展开的。其次,
31、着力建立合理的理财品牌结构。任何品牌都是建立在包括产品的开发、定价、服务等方面的一个大的平台基础之上的。在设置理财品牌结构时,应做到既清晰、准确地表述银行、客户与品牌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为品牌的后续发展提供一个牢固的、但又不失灵活的框架,同时还能适应新产品开发的需求。一个结构合理的品牌结构,应该是客户的需求、合理的定价、优质的服务三者的最佳结合。第三,培养良好的理财产品创新意识。创新是品牌建设的核心,产品创新意识要根据理财市场环境的变化,有针对性地为品牌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因此,一些大型银行抓紧研发与黄金指数、原油期货等挂钩的外汇理财新品,以摆脱市场狭窄、产品同质化的束缚。理财方案个性化“一对一
32、”服务是国内外金融机构都在倡导的一种个人理财服务理念。个性化服务也是金融机构开展理财服务竞争的制胜法宝。目前的个人理财市场与成熟市场的银行理财相比,更多的都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那么它的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一个重新的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个人理财的精髓和主要的方向就是它的个性化的服务,因为有一定财富的一个人,他在生命的不同周期阶段,在经过了不同的周期阶段,个人生命周期青年期、中年和老年期,他对理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人,他对于风险的承担偏好程度不一样,有的人承担一点风险的,有的人不愿意冒风险。所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来进行
33、个性化这个服务,进行产品的创新,这才是未来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一个真正的推动和方向。理财手段信息化新经济社会就是以信息的高速发展为特征,金融业与信息业的有效结合也使个人理财业务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使银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判断、分析、跟踪不同的客户群体,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明显、时效性强的理财方案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借助于信息网络,保证随时、随地与客户沟通。较好的信息运营系统会使客户确信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业务是便捷的、有效的。参考文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D,.康静理财:金融创新的必要选择金融时报J,().黄强华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与实践深圳金融
34、D,(). 年中国银行业研究咨询报告R,2006.(责任编辑:张诗勒)融资融券千呼万唤复出来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 陈菊,王涵【摘要】随着我国四年熊市的逐渐远离,为构建更加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融资融券在事隔十年之后再次被人们所关注。曾经的失败让我们从中吸取了很多有益经验,科学的监管机制,有效的风险控制为融资融券的成功实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而且,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成熟,各项改革有序进行,此时这种新的融资方式的提出,必将给处于转型期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期待的同时,也要有清醒的认识,融资融券是一把双刃剑,会将机会与风险同时放大,对此,我们必须做好风险控制。【关键词】透支三方监管融
35、资融券利弊风险控制一、曾经的恶梦我国股市在经历了四年多的漫漫熊市后,已经变得遍体鳞伤。受市场因素影响,在一个只有做多才能博取价差的单边市场中,由于正规融资渠道的损失,挪用客户证券保证金,就成了券商唯一可以选择的途径。另外,对资金强烈的渴求,也使得所谓的“透支”、“三方监管”等擦边球业务有了滋生的土壤,加剧了整个市场的系统风险。“透支”是早期证券公司为在其营业部开户的客户提供的一种服务,即客户向证券公司营业部借钱买股票或借股票来卖。借钱相当于融资,借股票相当于融券,但又与成熟市场里的融资融券不同:这种借贷担保不足,故而被称为“透支”。“透支”供求双方有平仓协议。当股价下跌至“止损线”,营业部可强
36、行平仓。“透支”盛行期,营业部向客户提供“透支”,除收取大量佣金,还可以按私下协议获得高达的利息。尽管中证登三令五申地强调各证券经营机构不得透支申购股票,也不得为客户透支申购,但利益面前总有冒险者。后来由于透支在中证登被查处来,才逐渐被扼止。“透支”逐渐被扼止后,年,又一券商“地下融资”的变种“三方监管委托理财”开始盛行。券商不再直接给钱,而是承担融资中介的角色,无疑是给了券商在账户上施展资金大挪移的巨大空间,直接与坐庄共存亡。“三方监管”,亦称“手拉手监管协议”,顾名思义,它由三方组成。一般来说,甲方是委托人,即资金提供方,通常是国企、私企、民间机构或个人;乙方是受托方,即资金需求方;丙方是
37、监管方,就是券商营业部。甲方和乙方都必须在该券商营业部开委托理财账户和股东卡。它是一种没有法律效力的私下协议。委托资金和抵押资金都打进券商账户,券商一下子就多了两笔款。等委托账户买完国债之后,券商便拿到交易所做回购,国债回购期限从个日到日以上不等,券商利用这个时间差,可以做很多事情:到银行间市场做同业拆借,利息比银行存款利率高;向客户提供融资,利息从数倍到十几倍不等;买股票,坐庄或跟庄。典型的甲方是很多在报表中显示有巨额国债投资亏空的上市公司,如中房股份、世纪中天、伊利股份、爱使股份等,都是一些倒掉的强庄。典型的乙方是德隆,这种需要不断吸收资金来维持股价的超级庄家。德隆崩盘时,其在浙江一带大举
38、借贷,利息高达甚至。德隆崩盘后,跳出来告德隆的亚星客车、分众传媒,都在德隆积累了巨额债务。“透支”盛行的时候庄家亦鼎盛,但出事还不多,后来发展到“三方监管”遍地开花时,出现了股市熊牛转换,国债跌破面值,宏观调控收缩银根,庄家开始摇摇欲坠。一旦庄股风吹草动,便有大量低位卖盘涌出,却无人接盘,一卖就跌停,如此反复,多方深度套牢。庄股的坍塌把众多券商拉进了亏损黑洞。几乎每个券商的倒掉都和某支著名庄股的崩盘有一定深度的联系。中科创业和个营业部,亿安证券和几十家证券营业部个股东账户,银广夏和中经开,世纪中天和爱建证券,中房股价和武汉证券,徐工科技和大通证券、富友证券,百科药业和新华证券,哈飞股份和南方证
39、券。年“中国股市第一案”中科创公审,查实涉案的亿资金大多是通过个省市的家营业部融来的。 年证监会向各涉嫌案营业部发出检察建议书,列举了证券业务部涉嫌违规的行为,基本包含了当时券商违规操作的流行手法:擅自挪用客户保证金进行违规融资活动;违规以业务部名义与他人签订融资类合同;恶意透支;挪用业务部资金为他人所用;违规开设资金账户,或违规竟机构投资款以个人名义开设账户;违规为他人提供股东账户;违规返还客户佣金,交易手续费。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大量的研究及案例表明,多年来的地下融资往往催生证券市场恶庄的猖獗、泡沫的堆积、个股的疯狂炒作、投资理念的偏差以及证券公司遭遇的各种风险和打击;地下信用交易使得大
40、量银行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给银行带来系统性风险,引发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而监管层每一次对信贷资金入市的查处,都会带来股市的震荡;而客户在融资融券交易中发生巨额亏损,被强制平仓,也将券商拖入法律纠纷中,不少券商面临巨亏、倒闭、被托管的局面。二、融资融券的成因及可能模式近一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整顿和协调下,部分券商已经开始走出低谷,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资金的充足性和流动性问题,仍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如果不能破解,将极大的限制券商的发展空间,资本市场的前进步伐也会因此而放缓。在此情况下,建立一个合法的融通资金和证券的体系就显得异常重要,更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于是
41、,融资融券千呼万唤方出来。融资融券,是指客户向券商借款购买证券或借进证券出售的一种交易行为。融资的交易主体是证券持有人(资金需求)和商业银行(资金保险),融券的主体是证券的持有人和需求人。融资融券业务,是建立在市场对未来投资预期的需要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金融工具,实质上是一种信用交易。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在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利用市场自身的力量博弈,达到平衡和发展的目的。融资融券业务在我国香港和海外证券市场已非常普遍,这主要与它们有非常完善的交易制度和严格的监管制度为基础。而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才十多年,交易机制还不完善,券商的风险内控机制还未健全,各种配套的监管措施还不完善,市场基础制
42、度建设较为薄弱,因此为了控制风险,在老证券法中严格规定证券公司不得从事向客户融资或者融券的证券交易活动,而且不得为客户提供融券和融资交易。而目前推进融资融券交易业务的种种条件正逐步具备。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已达到近家,投资者的数量达到多万,证券市场的容量和规模已达到一定的程度,市场抗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投资者的证券投资风险意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为融资融券业务的开闸奠定了现实条件;自年开始的监管层对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证券行业风险得到较为彻底的释放,同时对券商实施分类监管等为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奠定了中介机构和主要参与者的券商主体条件;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所形成的包括证监会集中监管、交易
43、所一线监管、证券业协会及券商自律管理较为完善的“四级”监管体系,成为融资融券业务实施的重要监管条件;另外,较为完善的交易、登记、结算与客户账户管理领域的技术系统为融资融券交易业务准备了较好的技术条件等。融资融券并不是国内资本市场新生事物,早在年,券商就开始为客户提供“透支”服务,即客户向营业部借钱买股票或借股票来卖。在当时机构自我约束力和金融监管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券商违规融资、挪用资金、重仓庄股,客户不顾风险借国债之名炒股等,最终,庄股崩盘,参与者血本无归,众多券商身陷亏损泥沼。年,证监会明令禁止融资融券业务。事隔十年,证券法的修改为融资融券的再次实行打开了缺口,根据西方发达国家成熟资本市场融
44、资融券现行交易的模式,结合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可能采用的模式如下:在此种融资融券模式下,什么公司的股票可以作为最佳的融券券种呢?从整个国际经验来看,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是整个证券信用交易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借券方。其收入来源有三:分红、资本利得、放券收入。其中分红和放券收入促使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趋向于长期投资,而资本利得促使其趋向于短期投资。在当前证券市场上,依靠分红是不现实的。年,深沪交易所上市公司,实际分红的仅一百多家,占总数的左右。于是,在本质上应该长期投资以获取稳定收益的机构,将转向短期持有证券。“一般来说,规模大、流动性强、公司治理好的公司股票可以作为融券券种。不
45、过,这要等到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才能全面评估。”陈建瑜说。三、融资融券的市场效应融资融券业务具有很强的杠杆效应。这种杠杆效应,能够起到资源的作用。根据海外市场的实践,融资融券交易使得证券市场的交易量明显放大,市场的活跃度大大提高。如美国和日本的证券信用贷款规模一般低于证券市值的,但是信用交易规模占证券交易金额的比重却达到左右,我国台湾地区证券融资融券交易的规模占总交易量的比例甚至高达。因此在实施融资融券交易后,将使如亿元的市场日成交量有望增加到亿元左右。同时融资融券业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单边市场的现状。一方面净资本的大小,决定了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规模;另一方面,对券商资信度等指标的评价
46、,也会影响到分配给券商信用额度的大小。市场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对资本进行合理的配置。此外,融资融券制度的建立,客观上也给市场提供了做空的可能。资金的流向,将不再是单向的、被动的,目的性将会更强。长时间后,这种业务所显现出来的杠杆作用,就会更加明显。对券商的资本金指标,也会起到重要的牵引作用。对于证券市场而言,融资融券首要意义是解决流动性问题。如果一只股票能有用于抵押融资,等于体系内循环资金多生出,按全部股总市值亿元(据统计,截至年月日)计算,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股改完成后市值更将放大。以这为杠杆,还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其中银行信贷资金对证券市场的支持将进一步加强。对于监管者而言,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完善,使得监管层可以从证券金融公司、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记录中更及时有效的监控市场风险,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限制信用交易的开户年限、交易金额、股票种类、保证金比例、融资融券利息等关键数据,对股市和股价的平稳起到引导作用。对投资者而言,证券信用交易提供了进行多样化投资的机会和风险回避的手段。如牛市时融资,多买股票,则套利倍增;熊市时融券,投资者在高位时先借来股票把其出售,然后到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