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9174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3120122 建议课时数:94 学分:5适用专业:中药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中药鉴定技术、实用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一、前言1课程性质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学生考取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中药保管员、中药净选润切员、中药种植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也为学生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材鉴别、质量检验、中药购销、中药调剂等岗位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识别药用植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程,将与后续课程中药鉴定技术、实用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等知识、技能的衔接灵活、自如。2设计思路该课

2、程是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而设置,打破了以药用植物学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培养药用植物的识别技能为核心,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实践任务的过程中理解药用植物学中的基本概念,认识更多的植物,从而掌握中药专业所需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职业能力。该课程内容是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材鉴别和检验岗位职责和任务为基础,结合中药材种植员、中药购销员、中药检验工、中药调剂员和中药炮制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药用植物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对达到识别药用植物所需要的知识

3、和技能内容进行整合、序化,从而设计出四个项目,即药用植物显微结构识别技术(24学时)、药用植物器官识别技术(20学时)、药用植物种类识别技术(20学时)和药用植物野外实习(30学时),包括18个任务,总课时为94学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并不断开发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锻炼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及其与本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的联系。(2)理解植物细胞组成,掌握细胞后含物的各种类型及其鉴别方法。(3)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

4、保养方法。(4)理解植物组织类型,掌握各种组织在植物体中的存在部位、类型及其功能。(5)掌握根的形态特征、类型及其变态。(6)掌握茎的形态特征、类型及其变态。(7)掌握叶的形态特征、类型及其变态。(8)掌握花的组成、类型及其花序类型。(9)掌握果实与种子的形态特征、类型。(10)理解植物的命名与分类等级,了解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11)了解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异同点。(12)理解藻类、菌类、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常用药用植物。(13)理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常用药用植物。(14)掌握被子植物重点科的主要特征(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

5、五加科、伞形科、木犀科、唇形科、葫芦科、茄科、桔梗科、菊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15)掌握被子植物各科常见、常用主要药用植物。2能力目标(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主要特征如淀粉粒、晶体等。(2)会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各种组织形态以及能区分各种组织的类型。(3)会利用显微操作技术鉴别药材(如粉末透化技术)。(4)会利用显微镜区分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5)会利用显微镜识别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以及茎的异常构造。(6)会利用显微镜识别双子叶植物叶和单子叶植物叶的内部构造。(7)能准确说出植物根的外形特征、类型和变态。(8)能准确说出植物茎的外形特征、类型和变态。(9)能准确

6、说出植物叶的外形特征、类型和变态。(10)能准确说出植物花的组成、类型和花序类型。(11)能准确说出植物果实的外形特征、类型和变态。(12)会识别中药材及饮片(植物类)的入药部位。(13)能运用科属分类检索表进行药用植物科、种的检索与鉴定。(14)能说出重点科的主要特征。(15)能认识常见、常用药用植物原植物200种,腊叶标本200。(16)学会药用植物野外采集方法及腊叶标本制作以及查阅文献的方法。3素质目标(1)养成学生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实验材料,树立防火、防潮、防盗等安全意识。(2)养成认真、细致、严谨、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3)具有吃苦耐劳、勤于动手的职业素养。(4)具有探索、创新、创优

7、意识。(5)养成学生团队协作精神。(6)养成学生审美意识。(7)养成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具有献身中医药事业的决心。三、课程内容和要求项目一 药用植物显微结构识别技术(24学时)序号工作任务知识点训练或工作项目教学要求教学情境与教学设计参考学时1药用植物基础知识了解(1)药用植物学的任务、发展概况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药用植物各时期重要本草著作;(3)药用植物及其药用植物学的含义。药用植物基础知识了解(1)了解药用植物学的任务、发展概况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掌握药用植物各时期重要本草著作;(3)理解药用植物及其药用植物学的含义。在教室给学生讲解药用植物学整门课程的总体安排以及相关

8、的基础知识。22药用植物细胞的识别技术(1)植物细胞内部构造构,细胞后含物的类型;(2)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养方法,粉末制片技术。(1)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和植物细胞内部构造观察;(2)植物细胞后含物的观察。(1)掌握细胞壁的结构,细胞后含物的各种类型;(2)能使用、保养显微镜,学会粉末制片技术,能学会区分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在显微数码互动实训场所,利用显微镜、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43药用植物组织的识别技术(1)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结构特征和类型;(2)维管束的概念及其类型。(1)保护组织与分泌组织的识别;(2)机械组织与输导组织的识别;(3)

9、维管束类型的识别。(1)掌握各种组织的类型;(2)能识别各种组织类型和特征;(3)能识别维管束的组成及其类型;(4)养成认真、细致、严谨、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在显微数码互动实训场所,利用显微镜、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64根的显微结构识别技术(1)根的初生构造结构;(2)根的次生结构结构;(3)简图和详图的绘制。(1)根的初生构造观察;(2)根的次生和异常构造观察。(1)掌握根的初生和次生构造结构;(2)学会观察根的内部构造,学会简图和详图的绘制方法;(3)养成具有吃苦耐劳、勤于动手的职业素养。在显微数码互动实训场所,利用显微镜、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45茎的显微结构识别技术

10、(1)茎的初生结构;(2)茎的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茎的异常构造;(3)单子叶植物茎的内部构造,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内部构造;(4)茎的内部构造简图和详图的绘制。(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观察;(2)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观察;(3)单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构造观察。(1)掌握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2)理解茎的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茎的异常构造;(3)了解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内部构造;(4)能够学会识别茎的内部构造,学会简图和详图的绘制方法。(5)树立防火、防潮、防盗等安全意识。在显微数码互动实训场所,利用显微镜、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66叶的显微结构识别技术(1)叶的构造;(2)显微简图

11、和详图的绘制方法。(1)叶的内部构造观察(1)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构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特征;(2)能够学会区别叶的内部构造,学会简图和详图的绘制方法;(3)养成学生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实验材料的意识。在显微数码互动实训场所,利用显微镜、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2项目二 药用植物器官的识别技术(20学时)序号工作任务知识点训练或工作项目教学要求教学情境与教学设计参考学时1根的识别技术(1)根的形态、类型;(2)根的变态类型;(3)根的功能。根的外形、类型和变态(1)掌握根的形态、类型;(2)理解根的变态类型;(3)了解根的功能;(4)能识别根的形态,能判断根系类型,能识别根类药

12、材。在中药形态实训场所,利用多媒体、新鲜标本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22茎的识别技术(1)茎的类型;(2)节、节间和腋芽的概念;(3)茎的变态类型。(1)茎的外形特征识别;(2)茎的类型和变态识别。(1)掌握茎的类型;(2)理解节、节间和腋芽的概念;(3)知道茎的变态类型。(4)能判断茎的类型,识别各种类型茎的外形特征,能判断出根类药材与地下茎药材的区别,能识别茎类药材;(5)具有吃苦耐劳、勤于动手的职业素养。在中药形态实训场所,利用多媒体、新鲜标本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43叶的识别技术(1)叶的组成以及叶的形态特征;(2)叶脉的类型,复叶的概念以及复叶的类型;(3)叶序的概念及类型;(4)各种叶的

13、变态。(1)叶的组成和类型识别;(2)叶序类型和叶的变态识别。(1)掌握叶的组成及叶的形态;(2)理解复叶的概念以及复叶的各种类型;(3)理解叶序的概念及类型;(4)了解各种叶的变态;(5)能判断叶的形态,会描述叶的形态特征,能识别叶类药材。在中药形态实训场所,利用多媒体、新鲜标本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44花的识别技术(1)花的组成及形态构造;(2)花的各种类型,花序的各种类型,花程式的表示方法;(3)花的功能。(1)花的组成、形态及类型识别;(2)花程式的书写;(3)花序和花类药材识别。(1)掌握花的组成及形态构造;(2)理解花的各种类型,花序的各种类型,学会花程式的表示方法;(3)了解花的功

14、能;(4)能识别各种花类药材;(5)养成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爱心。在中药形态实训场所,利用多媒体、新鲜标本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65果实和种子的识别技术(1)果实和种子的类型特征;(2)果实和种子的组成;(3)了解果实和种子生理功能。(1)果实的类型和组成识别;(2)种子外形和类型识别。(1)掌握果实和种子的类型特征;(2)理解果实和种子的组成;(3)了解果实和种子的生理功能;(4)能判断果实的类型,果实类药材入药部位,能识别果实和种子类药材。在中药形态实训场所,利用多媒体、新鲜标本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4项目三 药用植物的种类识别技术(20学时)序号工作任务知识点训练或工作项目教学要求教学情

15、境与教学设计参考学时1药用植物分类概述(1)植物的命名,分类等级和分类检索表的应用;(2)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药用植物分类(1)掌握植物的命名,分类等级和分类检索表的应用;(2)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3)学会运用科属检索表鉴定植物,识别常见、常用药用植物。在中药形态实训场所,利用多媒体、新鲜标本、科属检索表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22低等植物的识别技术(1)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异同点;(2)低等植物主要特征;(3)低等药用植物种类。藻类、菌类、地衣类植物识别(1)熟悉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异同点;(2)了解低等植物的主要特征;(3)能区分各类低等植物种类。在中药形态实训场所,利用多媒体、新鲜标本

16、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23孢子植物的识别技术(1)裸子植物门与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与异同点;(2)苔藓、蕨类的主要特征;(3)常用药用植物种类。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的识别(1)熟悉裸子植物门与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与异同点;(2)了解苔藓、蕨类的主要特征;(3)能识别常见常用药用植物。在中药形态实训场所,利用多媒体、新鲜标本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24被子植物的识别技术(1)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以及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纲的区别;(2)被子植物15个重点科的主要特征;(3常见、常用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1)被子植物的概述;(2)双子叶植物纲植物识别;(3)单子叶植物纲植物识别。(1)掌握被子植物门的主

17、要特征以及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纲的区别;(2)掌握被子植物15个重点科的主要特征;(3)能识别常见、常用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4)具有探索、创新、创优意识。在中药形态实训场所,利用多媒体、新鲜标本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14项目四 药用植物野外实习(30学时)序号工作任务知识点训练或工作项目教学要求教学情境与教学设计参考学时1药用植物标本采集技术(1)野外采药方法;(2)中药检索表使用。药用植物采集方法示范(1)掌握药用植物标本采集方法;(2)养成认真、细致、严谨、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在中药形态实训场所讲解相关野外知识,药用植物采集方法等。42野外采集和识别药用植物各种药用植物采集到野外进行药用

18、植物采集(1)实地采集标本;(2)树立防火、防潮、防盗等安全意识;(3)养成学生团队协作精神;(4)养成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具有献身中医药事业的决心。连云港云台山进行野外采药实训等。223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作技术腊叶标本制作标本整理以及制作腊叶标本(1)掌握腊叶标本制作技术;(2)学会制作腊叶标本;(3)养成学生审美意识。在中药形态实训场所进行标本处理,制作腊叶标本。4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该课程的性质,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而在培养学生识别药用植物的同时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9、2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及该课程的性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宜采用“教-学-认”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边学习,边识别,边总结,边反馈,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3由于该课程实践性特别强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多认识药用植物,光靠课堂教学的课时是大大不够的。因此,宜经常开放各类实训场所,并且校园植物实行挂牌,使学生能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的接触到药用植物,为后续课程和将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包括期末理论成绩(40%)、试验技能成绩(20%)与识别标本技能成绩(40%)三部分。1期末理论成绩期末采用笔试闭卷方式,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内容为全部项目。

20、地点为教室,时间为120分钟,成绩为百分制(再按照比例折算)。2试验技能成绩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实验课考勤、实验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地点为药用植物实训室,时间为45分钟,成绩为百分制(再按照比例折算)。3识别标本技能成绩野外实习结束时,考核学生识别药用植物的能力,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的能力。内容为项目五和项目六。地点为标本室与教室,时间为每人标本考核30分钟,标本制作30分钟,成绩为百分制(再按照比例折算)。(三)教学基本条件1专业教师配备(1)教师数量:配1名专职实验员。(2)教学资格:中药、生药学、中药资源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讲师以上职称(研究生以上学历可为助教),并具有中

21、药种植、中药调剂员(高级工)职业资格或主管药师以上专业职称。(3)教学能力:具有扎实的药用植物相关知识背景,并且能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习,具有从事中药栽培、中药资源普查等的相关的工作经历,熟悉高等植物图鉴等相关本草著作。2实训装备配置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实验设备配置方面建议要具备一次性容纳25人的显微实训室,高清晰度的显微镜2间或者50人的显微互动实训室;同时校内植物园至少具备200科,400种常见中药材,以及校内温室具有100种中药材栽培的条件;并具有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校外实训基地。具体按每班50名学生配置,具备理实一体化功能。具体实验实训室设备配置见下表。设备名称单位数量作

22、用显微镜套50显微结构识别药筛套4酒精灯套25培养皿套50镊子把50根初生构造横切片套60根次生构造横切片套60大黄根茎横切片套60石斛茎横切片套60茎初生构造横切片套60草质茎次生构造横切片套60草质茎次生构造纵切片套60单叶植物茎横切片套60双子叶植物叶构造套60单子叶植物叶构造套60放大镜套50药用植物器官识别药材饮片种100新鲜标本种100腊叶标本种100科检索表本50药用植物种类识别各科检索书本50新鲜标本种200腊叶标本种500浸泡标本瓶200标本夹套10药用植物野外实习铁皮桶个10枝剪把30小稿头把12铲子把16GPS定位仪个1登山杖个5(四)教材选用与编写1教材选用(1)可选择

23、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中药专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第2版)。(2)根据该课标的要求及实际教学条件,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地整合。2教材编写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系完备、重点突出而又切合本地本校实际的教材是教材建设的关键。因此可根据教学条件编写校本教材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实验讲义和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三本教材,作为实验实训配套教材,以利于该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建立药用植物产学研实训基地连云港云台山植被繁茂,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24、,是我校历年来进行野外教学实习的地方。与云台山各个管理处进行校企合作,创建产学研基地将有利于本地特色的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校企对接的重要模式。学校将利用自身资源,为服务社会,以及与企业进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2药用植物园的合理开发利用我校校区占地近500亩,校园按照处处药化紧扣中医药文化设计,使其校园就是一个大的药用植物园。另建设的多功能温室占地近1200m2,栽种温室药用植物如诃子、广藿香、肉桂等近100种,校园内药用植物分布广泛,如忍冬、牡丹、芍药、丹参、益母草等。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鉴定、挂牌后

25、,进行彩色图谱采集并彩版印刷发给相关专业学生人手一册,届时学生将不受时间、空间随时随地进行药用植物识别。3中医药博物馆的有效性开放与利用我校中医药博物馆面积达2000 m2,馆内收藏了中药材标本2000余份,如珍稀的虎骨、羚羊角、灵芝等、中药浸制标本300多种、腊叶标本1万多份,分属100多科、珍稀鸟类标本50多件以及海洋类标本40余件。中医药博物馆应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开放,并组建兴趣小组参与中医药博物馆的管理,不仅增长学生中医药文化知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管理水平。4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的有效利用选择有兴趣的同学组成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显微切片制作和粉末透化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显微与粉末鉴定水平。5利用大量拍摄的药用植物图片制作教学课件,利用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使药用植物分类中的抽象名词、概念具体化。6教学参考书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配置适量的教学参考书如江苏植物志、高等植物图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促使学由余力的学生扩展相关专业知识水平。五、其他说明根据具体情况可做适当变动或适时修改。(制定人:丁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