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师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2354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归去来兮辞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归去来兮辞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归去来兮辞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归去来兮辞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教师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第一课时 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与创作。2.了解“辞”这种文体。3.掌握“预习自测”中的相关知识。【学法指导】1.诵读感知。2.利用工具书、课下注释,完成“预习自测”题。【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

2、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至今还广为传颂的名句有:“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二、文体知识“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1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2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3)四字句五字句

3、,读时节奏自当变化。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叫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与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赋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而“骚则长于言幽怨之情”。本文是一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

4、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三、“序”中的典故1会有四方之事: 意思是恰逢奉使之事,出自论语子路:“使于四方。”这里指陶渊明为建威参军时,自江陵出使京都建康这件事。 2眷然有归欤之情:“归与”,回去吧!语本论语公冶长。【预习自测】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怅然(chng) 一稔(rn)轻飏(yng) 熹微(x) 眄庭柯(min) 流憩(q) 出岫(xi) 翳翳(y)

5、盘桓(hun) 棹孤舟(zho) 寻壑(h) 耘耔(z)二、阅读序文,完成下面问题。1.下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B )给靡惮稔敛A B C D 2.对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心惮远役(怕)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犹望一稔 (谷熟指一年)C眷然有归欤之情(依恋的样子)非矫厉所得(勉强去做)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因事顺心(就)3.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不足以自给 足以:足够 用来 会有四方之事 会:恰逢遂见用于小邑 见:被 心惮远役 惮:害怕何则?质性自然。 何则:什么道理因事顺心 因:凭借4. “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B )耕植不足以自给 诸侯以惠爱

6、为德 家叔以余贫苦 足以为酒A相同 不同 B不同 不同C相同 相同 D不同 同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B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崇尚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想等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6.指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违己交病:做官违背了自己的本意,身心都很苦恼质性自然: 自己的本性不喜欢受拘束7指出下列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求之靡途:长吏故便求之:彭泽令8.从上文中找出一个被动句 遂见用于小邑9.认真

7、阅读上文,做出具体说明陶渊明去做官的原因:a家贫; b求生无术;c亲故劝告; e家叔引荐、彭泽离家不远陶渊明辞官归去的原因:a眷恋家乡;b质性自然;c在官场感到受拘束;d违背平生志向;e妹妹新亡、奔丧【我的疑惑】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探究案【学习目标】掌握诵读要领和方法,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陶潜的归隐情结。【学法指导】 诵读 理解 涵咏【情境导入】我们在初中时曾背过陶潜的桃花源记,不知同学们是否还有印象?(师生一同背诵“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来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去解读他的归隐情结。 【自主探究 合作

8、交流】一、初读课文,读出韵律。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找出所有的韵脚,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 第一段:归悲追非/衣微。第二段:奔门存樽/颜安关观还桓。第三段:游求忧/畴舟/丘流休。第四段:之期耔诗疑。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脉络。1朗读指导,利用诗体“辞”的特点,帮助诵读,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 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

9、/ 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2学生再读文章,交流体会,并理清全篇的脉络线索。 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情感线索:自责自悔 自安自乐乐天安命三、分组竞赛朗读,读出情感、气势。 请同学们分组竞赛朗读,比一比哪一小组读的最好。评比标准 : 读准字音句读,读出一定的语气、语调和语顿,不能读破句。 声音要整齐清脆响亮 ,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情绪饱满,读出一定的情感、气势。 【课堂检测】一、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A惆怅chu chng 壶觞shng 矫首jio 崎岖qqB盘桓hng 眄

10、庭柯gi 遐观xi 流憩xC涓涓jun 翳翳y 沟壑h 斟酌zhn zhuD进谏jin 瞻仰zhn yng 东皋go 乘化chng hu二、下列各句对“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A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指“我”) B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代词)C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 D感吾生之行休(去,到,动词)三、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C )A园日涉以成趣 B卒廷见相如C鸟倦飞而知还 D善万物之得时四、陶渊明(356427)名潜,字元亮,也称 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大诗人。他在官场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 ”于是辞官归隐,躬耕田

11、园。五、名句默写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我的收获】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 训练案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扩写成散文。要求:不少于100字。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第二课时 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历代名家对归去来兮辞的评价。2.完成“预习自测”。【学法指导】 诵读 理解 查阅资料【教材助读】一、文中典故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12、!”接舆用歌劝孔子归隐。陶渊明引用这两句意思是说:认识到出仕是错了,而归隐还不晚。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此句系从离骚的“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脱胎而来。“觉今是而昨非”出自庄子.寓言:“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也。”3.三径就荒“三径”指三条小路。三辅决录卷一:“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惟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4.审容膝之易安容膝,仅能容下双膝的小屋。韩诗外传:“今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二、历代名家评归去来兮辞1.昔大宋相公谓陶归去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五经之鼓吹。近时绘画归去

13、来者,皆作大圣变,和其辞者,如即事遣兴小诗,皆不得正中者也。(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和归去来)2.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此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宋朱熹楚辞后语)3.吾尝怪陶渊明作归去来,托兴超然,庄、骚不能过矣。(宋汪藻信州郑固道侍郎寓屋记)4.归去来辞,本自一篇自然真率文字,后人模拟已自不宜,况可次其韵乎。次韵则牵合而不类矣。(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四文辨一)论 古今人物风流,惟两晋为盛,故发之文章,神思自然飘逸。如陶元亮归去来辞,于举业虽不甚亲切。观其词义,潇洒夷旷,无一点风尘俗态。两晋文章,此其杰然者。(明归有光文章指南仁集)5.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

14、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清吴梯巾箱拾羽卷十三)6.离骚不必学三百篇,归去来辞不必学骚,而皆有其独至处,固知真古自与摹古异也。(清刘熙载艺概赋概)7.素怀洒落,逸气流行,字字寰中,字字尘外。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清毛庆蕃评选古文学条卷二十六)8.陶元亮归去来辞,一种旷情逸致,令人反复吟咏,翩然欲仙。然尤妙于“息交绝游”一句,下即接云:“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若无此两句,不将疑是孤僻一流,同于槁木乎?(清伍涵芬读书乐趣卷三)9.通篇凡五易韵,耿介中仍和而不迫,得风人之遗旨。先叙决计欲归意,次叙归来情景。云鸟如此,胡不归乎?前后呼应,自见章法。是早春光景,亦见

15、归来之可乐。末叙归来不复出意,结出大旨意,真本领。(清孙人龙纂辑陶公诗评注初学读本卷二)10.归去来兮辞写生归田园,自祭文写死归黄土陌,机杼仿佛。(钱钟书管锥编)【预习自测】一、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词1.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 古:指知心话 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指农事 今:泛指3.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4.觉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确 今:判断词 非 古:过错、错误 今:不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遗憾 今:仇恨、怨恨二、翻译文

16、章重要句子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船在水上轻轻飘荡着前进,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倚着南窗寄托我傲然自得的心情,(更)觉得这狭小的地方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小园虽有门却经常关着。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

17、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我的疑惑】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探究案【学习目标】1.归纳整理1、2段中的文言知识。2.理清层次,背诵1、2段。【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熟读成诵。【自主学习】 一、找出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和意义1.园日涉以成趣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时矫首以遐观 时:名词作状语,有时。3.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二、解释下面各句中“引”的意义。1.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导、引来2.引壶觞以自酌 端起3.引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4.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5.引兵欲攻燕 率领、引导6.秦军

18、引而去 避开、退却三、解释下面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连词 相当于“而”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介词 把、拿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动词 用,采取4.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 副词 通“已”,已经【合作探究】 一、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陶潜此时却不愿为官,那么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文本作答)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请用自己的话作答)陶潜的这种心情,你能找出他的相关诗句证明吗?归隐原因表明心境相关诗句迫切愿望田园将芜自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隐田园心

19、为形役自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自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二、陶渊明作为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对恬淡的自然风光。怀有着独特的感悟。这不仅是引发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客观条件之一,也是大自然魅力的客观存在,1、2段中有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辞句,让你赏心悦目?黎明归乡风光美 (“舟遥遥以轻飏恨晨光之熹微”)天伦盈门亲情美 (“僮仆欢迎有酒盈樽”)园日流憩闲趣美 (“园日涉以成趣抚孤松而盘桓”)“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

20、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美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异曲同工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小结:表达了陶潜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归隐情结。【课堂检测】背诵,默写1、2段。【我的收获】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 训练案翻译下面句子。1.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然自己的心灵被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2.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3.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带着孩子们进了屋,

21、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杯。【补充拓展】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读山海经十三首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五首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第三课时 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历代名家对陶潜的评价。2.完成“预习自测”。【学法指导】 诵读 理解 查阅资料【教材助读】一、文中典故1.复驾言兮焉求驾言,驾车出游。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这里截取诗经的这句话,以表示驾车的意思。2.乐琴书以消忧

22、乐琴书,喜欢抚琴读书。萧统陶渊明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3.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将要结束。庄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4.登东皋而长啸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课本注释为高歌似欠妥。高歌,即按一定的乐曲或节拍咏唱。“啸”与“歌”是不同的。二、历代名家评陶潜1.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东坡诗话录)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朱

23、子文集)2.姜夔: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白石道人诗说)3.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饮冰室合集陶渊明)三、陶渊明的艺术影响1.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李白)2.焉得思如陶谢手。(杜甫)3.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白居易)4.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陆游)【预习自测】一、找出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和意义1.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名词作动词 抚琴、读书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名词作动词 划船

24、3.策扶老以流憩 策:名词作动词 拄着4.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动用法 使愉快5.乐琴书以消忧 乐:意动用法 以为乐6.悦亲戚之情话 悦:意动用法 以为愉快 7.善万物之得时 善:意动用法 以为善 羡慕【我的疑惑】 归去来兮辞第三课时 探究案【学习目标】1.归纳整理3、4段中的文言知识。2.理清层次,背诵3、4段。3.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熟读成诵。【自主学习】 一、解释下面重点实词的意义。乘 1.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3.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sh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4.牛十二,乘韦先 四的代称策 1.策扶老以流憩

25、 拄着2.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引申为暴政3.夸父弃其策 拐杖4.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引申为驯养行 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辈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 二、找出下面句中的疑问代词。1.田园将芜胡不归 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3.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4.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合作探究】 一、第三段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26、;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二、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

27、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明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体味到了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因此

28、,本文中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三、你觉得本文有什么特色?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借助于对景物的形象生动的描绘。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2语言朴素,音节和谐,用词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呈现出一片天然和谐纯净之美。本文语言平淡,意境清新作者

29、多用田家语,少涉及典故,只言片语,气象万千如“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事件平常,语言平淡惟其平淡,才能“载欣载奔”,重获自由;才能“引壶觞以自酌”,重享村居的无拘无束;才能“悦亲戚之情话”,重得闲适归隐之乐也正是因为平淡,才会把官场看得分文不值他对官居,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不再攀附显贵,也仅以“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何等藐视,何等潇洒!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他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一脉相承3层次清晰,大体是“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个小层次。【课堂小结】对本文,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

30、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能唤起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强烈共鸣。他的洒脱恬淡、质朴真率、超世拔俗,他崇尚自然的天性和努力实践,他对超然物外的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向往,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人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陶渊明是超越时代的,他永远是人们守卫心灵净土的一盏明灯。隐士情怀 淡泊明志闲适自在 固穷守节厌恶官场 躬耕田园诗酒琴书 【课堂检测】背诵,默写3、4段。【我的收获】归去来兮辞第三课时 训练案一、指明文言句式:1.皆口腹自役 判断句2.复驾言兮焉求 宾语前置句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宾语前置句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介宾短语后置5.将有事于西畴 介宾短语后置6

31、.农人告余以春及 介宾短语后置7.乐夫天命复奚疑 宾语前置句8.情在骏奔 宾语前置句9.寓形宇内复几时 省略句10.稚子候门 省略句11.遂见用于小邑 被动句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

32、氏之民欤?注:无怀氏、葛天氏:均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1下列各句画横线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B)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B不戚戚于贫贱(哭泣)。(解析:悲伤。)C常著文章自娱(写作、著述) D衔觞赋诗(酒杯)2对下面两组句子加粗词意思、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得”相同C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也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得”也不同解析:以:把,凭借;得:买到,与“失”相对。3对下面两个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曾不吝情去留不求甚解A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B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不在一字

33、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C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D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4对“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他的话很像这一类人所说的吧 B他的话说的好像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C他说(五柳先生)就像是这样一类人吧 D他谈到(五柳先生)这类人,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吧5下面对文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从开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到“因以为号焉”一段话中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平常人。(解析:“不为人所知的平常人”错。)B“赞”是附在正文之后,用来评论史事或认识的文字,最早的“史论”即指此而言。C文中“箪瓢屡空”语出自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后人因而用“屡空”代指安贫乐道。D文末“无怀氏”“葛天氏”句,表明了作者希望生活在上古那种生活安乐、恬淡自足、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