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典 激情趣 涵素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771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诵经典 激情趣 涵素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诵经典 激情趣 涵素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诵经典 激情趣 涵素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诵经典 激情趣 涵素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诵经典 激情趣 涵素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诵经典 激情趣 涵素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经典 激情趣 涵素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诵经典 激情趣 涵素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目录“诵经典 激情趣 涵素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课程方案3合并课程(5课时)高一年级:沁园春长沙导学案7 蒹葭导学案9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10高二年级:雨霖铃导学案11高三年级:归去来兮辞导学案12拓展课程(20课时) 古诗词鉴赏教学计划13 古诗词鉴赏教学内容14 古诗词鉴赏教学小结37 古诗词鉴赏学生小论文汇编38主题活动课程朱泾中学“中华诵经典诵读” 活动方案47 南京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诗歌创作比赛活动方案 49 南京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50绍兴游征文比赛活动方案 51“我心目中的绍兴”演讲比赛活动方案 53“我心目中的绍兴”演讲比

2、赛主持稿 55“诵经典 激情趣 涵素养”语文学科智慧大擂台活动方案 57心韵朗诵社活动计划59 心韵朗诵社章程 60寻梦文学社活动计划 61 寻梦文学社社规62“诵经典 激情趣 涵素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课程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崇文通理,成就人生”金山“十二五”教育新理念,落实两纲精神,立足校情、生情、学情,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着眼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和“重基础、激潜能、育特长、促成才”的办学理念,努力实现“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成长、成人、成功”的

3、教育目标,为建设书香校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形成朱泾中学语文教研组“一组一品”特色做出积极贡献。二课程建设的原则1基础课、拓展课、研究型课相统一原则2立足于校情、生情、学情原则3“两纲”教育统领课程“三维目标”的原则4校内、校外资源有机整合原则三课程建设的目标总体目标:激发师生潜能,发挥学生内驱力。近期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激发学生热爱中华经典。中期目标:在诵读的基础之上,引领学生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感悟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精髓的情趣。远期目标:在诵经典,激情趣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思辨传承中华经典的哲理美,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

4、素养。四课程基本要求 丰富人文素养,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个性发展;注重诵读,强化体悟,内外兼修。五、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方法有:教、化、悟、行。 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和引导,就是坚持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化,就是狭义的化育方法,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的日常言行和教育教学环境诸因素,对学生的熏陶、磨砺、感召,使学生心灵深处发生转化。 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就是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能动性。 行,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是突出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倡导自主、感悟、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六课程组织形式 课程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包

5、括课堂教学形式和课程活动形式两大类。 课堂教学形式即两课,指合并课和拓展课。合并课是将校本课程合并在上海课程的课时中教学,即在上海课程教学过程中插入相关校本课程的内容。拓展课是将校本课程中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在上海课程的课时中拓展课程中进行,即在上海课程教学拓展课程中开展相关校本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 课程活动即根据校本课程计划和要求开展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课程活动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即两活动,一是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二是学校主题教育活动。日常教育活动形式即利用早读课、班队活动、课外活动等日常活动实施校本课程教育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即利用学校主题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或专题参观访问、调查、采

6、风等活动实施校本课程的教育活动。课程活动可充分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电脑网络系统、学校摄录播教室、校园广播、宣传专栏、阶梯教室等进行教育活动。 七课程评价 本课程评价的性质属于考查,遵循“轻横向、重纵向”的评价原则,鼓励学生加强自身的纵向比较,鼓励通过诵读提高自身素养。本课程评价主要包括课程学习评价和课程活动评价两方面。课程学习评价主要考查合并课和拓展课的学习态度、过程及成果,课程活动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及相关评比、竞赛活动中的表现。考查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上为及格,80分以上为优秀。(具体见表格中的评价细则)“诵经典 激情趣 涵素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评价表项目评分细则得分

7、合并课程学习(40分)课前预习 (10分)课前熟知所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借助工具书或网络认真完成预习。课堂表现(30分)在导学案或老师的指引下独立自主学习,求知欲强。学习过程中善于倾听、敢于质疑。课后作业 (10分)按时保质保量独立完成,字迹工整,有自己的见解。拓展课程学习(20分)课堂表现 (10分)积极与他人合作,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主动提出设想、建议。学习成果 (10分)善于思考、积极探索、能撰写有一定质量的学习小论文。活动课程学习(40)活动准备 (10分) 明确活动主题,积极搜集相关资料为活动做准备。活动表现(20分)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参加各项活动。活动收获 (10分)能

8、及时将活动收获用清晰流畅语言整理成紧扣主题的文字或写出调查报告。八课程计划1. 各年级诵读内容和要求高一年级:诵读中华经典诗歌,感悟领略中华经典诗歌的智慧美。高二年级:诵读中华经典散文,品味鉴赏中华经典散文的内涵美。高三年级:诵读中华经典时文,思辨传承中华经典时文的哲理美。2. 各年级的诵读活动的开展形式高一年级: 结合教材中的经典诗歌进行诗歌诵读指导。 利用早读课(每次十五分钟,每周两次)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诵读经典诗词诵读活动。 利用课前三分钟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交流。 利用社团(文学社、朗诵社)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比赛。 开设拓展课古诗词鉴赏对中国诗歌进行系统介绍。 结合南京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9、进行诗歌创作及朗诵比赛。高二年级: 结合教材中的先秦散文单元及现代散文单元进行散文鉴赏活动。 利用早读课(每次十五分钟,每周两次)选择课内外优秀散文指导学生诵读。 指导学生利用随笔形式对诵读的散文进行点评并在课前三分钟进行交流。 利用研究课开展作家作品的专题研究。 结合绍兴人文主义教育活动进行“我心目中的绍兴”演讲比赛以及绍兴之游散文创作比赛。 开展“诵经典 激情趣 涵素养”语文学科智慧大擂台活动。 在作文生态园中刊登优秀学生作品并进行宣传。高三年级: 教师每周选择解放日报、文汇报上的优秀时文供学生阅读并指导学生进行点评。 课前三分钟学生进行交流,并进行师生以及生生间的互动点评。 举行小型的演

10、讲比赛或辩论赛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自己作品的汇编工作,以此来反思自身的成长足迹,为学生的高中生活打造一笔健康快乐的财富。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2. 通过诵读指导学生领悟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体会字里行间的豪情壮志。3. 理解作品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感受凝练、豪放的语言风格。学习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诵读,感受本词阔大的意境。2. 难点:通过诵读感悟,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上网查找作者资料及相关写作背景,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2.了解词相关知识并做好笔记。3.熟读课文和注释

11、,并在课本上为字词注音并圈划解释。二课堂学习1.沁园春长沙朗读指导 本词通过对长沙深秋景色的描绘和往昔革命斗争的回忆,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及其战友对国家命运、革命前途的关切和激流勇进的革命斗争精神。景物形象生动,情感热烈激荡,词风刚劲热烈。 上阕,描绘一幅鲜艳明丽的生计勃勃的深秋美景图,从而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分三层。第一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游人。朗诵时,语调庄重平稳。第二层,从“看万山红遍”至“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出南国绚丽多彩的深秋景色。“看”字总领七句,要有一个较长的停顿,以显示其领属关系。下面两两一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语速慢,语调舒展,“遍

12、”字要上扬、拖长,“漫江碧透”以下逐渐加快加强,语势上扬,以增强动感,显示活力。注意:“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断句,这是主谓句,“万类”是主语,以下是谓语,要在主谓之间断句。第三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对社会现状的严重不满和要改变现状的决心,语速是一快一慢,声调是由低到高,顶峰在“谁”字上,语气凝重有力。 下阕,回忆青少年时期的革命活动,激励同志们继续发扬激流勇进的精神,夺取革命的胜利。分三层:第一层,“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概写往事,语气舒展平和。第二层,从“恰同学少年”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写同学们的精神风貌、革命活动和志趣。“恰”字统领前面四句,在它后面停一下,其所属

13、四句要读得连贯流畅、干脆有力。后面三句更加有力,速度比前四句还要加快,到“粪土”之后要放慢。整个这一层,要一层贯通,铿锵有力。注意:“粪土”后面要断句,把“当年万户侯”组合成一个整体,千万不要把“粪土”和“当年”组合。第三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借回忆表现同学们的精神和力量,要读得既亲切热情又坚强有力,起句要轻而慢,二句加快上扬,到“水”字又放慢,最后一句慢、高、强,“遏”字要通过音高、音强、音长和停顿等手段,突出加以强调。2.朗读全诗并思考: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上阙中的一个领字“看”,它所领的词句中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面对

14、此情此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诵读并鉴赏上阙中特别富有表现力的词,如:染、争等。下阕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作用是什么?这首词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三作业布置1.背诵本词。蒹葭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析、探究和交流,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感情、探究诗歌内涵。 2.通过朗读感受诗歌主人公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 定重难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诵读,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情感。难点:通过诵读感悟,探究“伊人”丰富内涵。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上网查找诗经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2. 熟读课文和注释,并在课本上为字词注音并圈划解释。二课堂学习1.情境导入:以一段

15、介绍诗经的视频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诗经的“美”上来,先温故,以期“知新”。 2.指导诵读诗歌:通过比读、换读、指名读、齐读等不同的方式读好韵脚,读好叠词,感受四言句式的节奏,重章叠句的形式,从而领略蒹葭的音韵美。3.紧扣一个“从”字,追本溯源,引导学生细腻品读重点词句。如“在水一方”、“在水之涘”、“在水之湄”等感受伊人美丽朦胧、可望难即的特点;“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又道出了追寻者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及生命不息追寻不止的坚定执着。 4.引导学生探究“伊人”形象的丰富内涵。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各抒己见,进一步理解“伊

16、人”形象。5. 再读诗歌,产生情感共鸣。三作业布置背诵诗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李白借助梦境、想象、夸张等手法表达心灵世界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诗文,领会李白在梦境中所寄寓的理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李白对权贵的蔑视,对黑暗尘世的鄙弃。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李白借助梦境、想象、夸张等手法表达心灵世界的方法。难点:通过诵读领会李白在梦境中所寄寓的理想。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上网查找作者资料及相关写作背景,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2.了解歌行体相关知识并做好笔记。3.熟读课文和注释,并在课本上为字词注音并圈划解释。二课堂学习1.诵读指导:第一段前四

17、句交错使用五、七言句,读得轻快些,前两句轻读,后两句可稍稍加重,使之有鲜明的对比色调。后四句全用七言,节奏整齐划一,须读得雄浑有力,气势贯通,为下文述梦游经历张本,读完可作稍长停顿。第二段开头两句应轻出,唯“飞”字应稍重。以下四句读得轻快。“送”,要读得亲切。“栗深林兮惊层巅”以下,节奏变化极快。六字句写诗人惊定时所见,宜读得舒缓,为下文蓄势;四字句写诗人惊奇于自然界之神力,应加快读的速度,两字一顿;七字句 (“青冥”两句)写仙境初开,诗人惊喜异常,仍须读得舒缓,声调要开朗。诗末两句节奏长短不齐,前五拍,后四拍。“安能”二字须重读,并适当延长,再读以下 14字,才有高屋建瓴之势,这样来结束全诗

18、,自然余韵无穷。3. 课堂探究:李白梦游的原因是什么?在梦游天姥山过程中李白见到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境?融入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梦醒之后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这个梦境与诗人的理想追求有什么关系?三作业布置:背诵全诗雨霖铃导学案学习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词的情感。2. 通过朗读体味词的凄清意境。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词的情感。难点:通过朗读体味词的凄清意境。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上网查找作者资料及相关写作背景,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2.复习词的相关知识。3.熟读课文和注释,并在课本上为字词注音并圈划解释。二课堂学习1.诵读指导:寒蝉/凄切,劝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

19、/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朗读并赏析3.分析写作特色四、作业布置背诵本词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知识。2朗读课文,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弃官场生活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文言知识。难点:通过朗读理解作者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上网查找作者资料及相关写作背景,并在

20、课堂上进行交流。2. 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二课堂学习1.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一/二/一/二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本文,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4.分小组讨论研究

21、,推荐代表发言评论,感受文章内容:从何而归去?为何要归去?如何归去?归去以后,如何?归去时及归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三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教师适当点拨:四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计划课程名称:古诗词鉴赏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和阅读鉴赏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周教学内容:第一讲 绪言第二讲 诗经鉴赏第三讲 楚辞鉴赏第四讲 李白诗歌鉴赏第五讲 杜甫诗歌鉴赏第六讲 白居易诗歌鉴赏第七讲 山水田园诗鉴赏第八讲 边塞诗鉴赏第九讲 宋代诗歌鉴赏第十讲 宋词鉴赏古诗词鉴赏第一讲 绪言巍巍华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诗文经典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

22、的精髓,是人文精神的结晶,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之根。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程度上。因此在拓展课中开设古诗词鉴赏有助于我们学生进一步把握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鉴赏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本课程将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以师生互动的模式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阅读鉴赏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熏陶。古诗词发展概述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

23、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棗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

24、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

25、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北朝乐府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刚健。在体裁上,北朝乐府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

26、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 诗

27、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源于唐代的词,鼎盛于宋代。宋初的词人象晏殊(991-1055)、欧阳修都有出色的作品,但依然没有脱离花间派的影响。到了柳永,开始创作长调的慢词,自此,词的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到了苏轼,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词作之中。与苏轼同时代的秦观(1049-1100)和周邦彦(1056-1121)也是非常出色的词人。在两宋词坛上,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古诗词欣赏(一)过华清宫 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

28、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赏析】:以微见著,因小见大,是本诗的特色。它通过送鲜荔枝这一事件 的描写,讽刺了唐明皇、杨贵妃的极欲穷奢。古诗

29、词欣赏(二)如梦令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简介: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

30、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赏析】: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绿肥红瘦,出语惊人,新鲜之极,动人之极,只是随手点染却又神气兀然,千古之下不负胜名。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时光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曳,自有风致翩然。第二讲 诗经鉴赏一、诗经概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

31、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

32、和政治问题的看法。孔子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就是,诗经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是符合于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则的。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

33、“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值得我们骄傲的。二、诗经诗歌鉴赏(一)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34、。逝将去女,适彼乐园。乐园乐园,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水号!【赏析】:这是一首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农民负担重,无法忍受,因而发出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拆,并以大家所憎恶的“大老鼠”比喻他们,十分形象而贴切地揭露了他们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同时发誓要离开这些剥削成性的寄生虫,去寻找没有剥削的理想“乐土”。正如当今之人遇有不得志时也要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样。(二)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赏析】:这是一首周南地方在女子出嫁

35、时唱的祝歌。诗中多祝福,对婚后的生活进行了全面的祝福。全诗音律和谐,歌词相比下显得并不重要,符合姑娘新嫁时的吉庆场合。第三讲 楚辞鉴赏一、楚辞概述楚辞原指楚人特有的诗歌形式,后来亦指西汉刘向汇集的一部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楚辞的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富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他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后人又称“楚辞”为“骚”。屈原前340年一前278年左右,名平,字原,战国楚人,我国诗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出身于楚国王族,有高度的修养和爱国情怀。史记屈原列传主张举贤授能,变法图强,遭到保守派的谗害排挤。怀王时曾被放逐于汉北一带;顷襄王时,第

36、二次放逐,从此飘泊于江南鄂诸对岸一带。在长期的流放生涯中,他不改初衷,关怀人民,注视着故国政局的变化。顷襄王二十一年,秦破郢都,楚王客死于秦,人民陷入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之困境,屈原悲愤绝望,自投于汩罗江。屈原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篇。这些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卓越的艺术手法而享誉中国诗史。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的长篇抒情诗,在诗中他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参政历程,表达出献身理想的强烈愿望和不屈不挠与黑暗势力斗争的决心。全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作品,诗中诗人反复地抒写了自己的理想,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九歌是一组祠神诗。屈原既保存了

37、民间祭神歌辞的特点,也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天问是一首奇特的诗,诗人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九十个问题,对自然现象、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发出了疑问,表现了诗人对宇宙、社会、人生的哲学思考。屈原作品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上有独特的成就。他从楚国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创造了一种句法错落,灵活生动的骚体诗,它既是辞赋形式的先导,又是四言诗向五言诗过渡的津梁。屈原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变化多端,热情奔放,雄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是我国浪漫主义诗人之祖。屈原作品塑造了一位顶天立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位人格峻洁、感情充沛、志向远大的新人形象,他具有平治天下的历史使命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楚辞的语言绚

38、烂华美,对偶工巧。屈原对后世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他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积极顽强的斗争精神给一切追求光明坚持正义的士人以精神上的感召力;二是他富有个性的作品与诗经一起成为我国诗史的两大源头,衣被了历代诗人。从此中国诗歌从集体歌唱走向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二、楚辞鉴赏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氾。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

39、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康回冯怒,坠何故以东南倾?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堕,其衍几何?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

40、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鯈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灵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彃日?乌焉解羽?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为嗜不同味,而快朝饱?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皆归射鞠,而无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启棘宾商,九辨、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阻穷

41、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咸播秬黍,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白蜺婴茀,胡为此堂?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天式从横,阳离爰死。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蓱号起雨,何以兴之?撰体胁鹿,何以膺之?鼇戴山抃,何以安之?释舟陵行,何之迁之?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汤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妹嬉何肆,汤何殛焉?舜闵在家,父何以鱞?尧不姚告,二女何亲?厥萌在初,何所意焉?璜台十成,谁所极焉?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舜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吴获迄古,南岳是止。孰期

42、去斯,得两男子?缘鹄饰玉,后帝是飨。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帝乃降观,下逢伊挚。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干协时舞,何以怀之?平胁曼肤,何以肥之?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其命何从?恆秉季德,焉得夫朴牛?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昏微遵迹,有狄不宁。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而後嗣逢长?成汤东巡,有莘爰极。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水滨之木,得彼小子。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汤出重泉,夫何罪尤?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会晁争盟,何践吾期?苍鸟群飞,孰使萃之?列击纣躬,叔旦不嘉。何亲揆发,何周之

43、命以咨嗟?授殷天下,其位安施?反成乃亡,其罪伊何?争遣伐器,何以行之?并驱击翼,何以将之?昭后成游,南土爰底。厥利惟何,逢彼白雉?穆王巧挴,夫何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妖夫曳衒,何号于市?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天命反侧,何罚何佑?齐桓九会,卒然身杀。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何恶辅弼,谗谄是服?比干何逆,而抑沉之?雷开何顺,而赐封之?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梅伯受醢,箕子详狂?稷维元子,帝何竺之?投之於冰上,鸟何燠之?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伯昌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迁藏就岐,何能依?殷有惑妇,何所讥?受赐兹醢,西伯上告。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师望在肆

44、,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武发杀殷,何所悒?载尸集战,何所急?伯林雉经,维其何故?何感天抑坠,夫谁畏惧?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初汤臣挚,後兹承辅。何卒官汤,尊食宗绪?勋阖、梦生,少离散亡。何壮武历,能流厥严?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中央共牧,后何怒?蜂蛾微命,力何固?惊女采薇,鹿何祐?北至回水,萃何喜?兄有噬犬,弟何欲?易之以百两,卒无禄?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悟过改更,我又何言?吴光争国,久余是胜。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赏析】:天问从来就被认为是首难读的诗。其所以难读,最主要的原因是整首诗都是由神话、传说、历史交织构成,但却全由简短的诘问来表达。天问产生的背景屈原被流放后,彷徨在山间,无意中发现山里有许多楚国楚民族先公先王的祠堂宗庙。屈原因为疲倦而休息其中,看见墙上画着许许多多的画,有楚民族先人的历史,也有许多奇奇怪怪的事物,屈原因此受到触动,就这些壁画内容了出了自己的一连串质询,有时还充满了愤懑。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