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答案(1).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答案归去来兮辞 并序导学案 答案 1.把握文中序文及第一自然段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预习案 一、解释下列字词。 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3、审容膝之易安 4、策扶老以流憩 5、时矫首而遐观 6、云无心以出岫 7、景翳翳以将入 8、复驾言兮焉求 9、曷不委心任去留 10、帝乡不可期 11、怀良辰以孤往 12、或植杖而耘耔 13、胡为乎
2、遑遑欲何之 14、乐夫天命复奚疑 二、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策扶老以流憩。 2、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拐杖。 古义:家中亲属,父母为“亲”,与父母有关的亲属为“戚”。 今义:帮助老人。 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3、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秀美文静的样子。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靠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使人安乐。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鸟儿飞倦了也知道飞回巢中。 3、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阳光黯淡,太阳快要下山了,手抚着孤
3、松,流连徘徊。 4、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一生将要结束。 四、翻译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第二段:写作者初归田园后的生活意趣。作者从“室中之乐”写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第三段:写作者回归田园后的生活方式,把笔触从居室和庭园延伸到郊原和山溪之间。 第四段:抒发自己决心归隐、不再犹豫的坚毅情怀,乐天安命,心安理得。 探究案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乃瞻衡宇。 2、倚南窗以寄傲 3、策扶老以流憩 4、或棹孤舟 5、眄庭柯以怡颜 6、悦亲戚之情话 7、乐琴书以消忧 8、
4、善万物之得时 三、一词多义 1、引: 引壶觞以自酌 引以为流觞曲水 左右或引相如去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2、策: 策扶老以流憩 振长策而御宇内 退而论书策 蒙故业,因遗策 3、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 花钿委地无人收 委命下吏 4、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5、就: 三径就荒 金就砺则利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荆轲遂就车而去 6、矫: 时矫首而遐观 矫王命以杀之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 1、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固定句式,“载载”,相当于一边一边。终于看见了自家的房子,
5、我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2、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宾语前置,“焉求”应为“求焉”,外界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 3、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状语后置局,“告余以春及”应为“以春及告余”,“有事于西畴”应为“于西畴有事”。 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里耕作。 4、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宾语前置句,“何之”应为“之何”,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 5、 乐夫天命复奚疑! 宾语前置句,“奚疑”应为“疑奚”,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五、细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写作者归去之乐,有人认为这乐的背后掩藏着其心灵深
6、处的悲哀。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见解? 联系作者自身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是可以这样理解的。一方面,陶渊明年轻时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思想中灌注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东晋士族门阀观念相当严重,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客观上限制了他的求官之途。另一方面,东晋末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正直之士做官很难得到重用,于是他也像当时的许多士大夫一样,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欲伸志而不能,内心的悲哀自然是难以避免的。同时,就文章看,陶渊明的归去之乐始终伴随着生存之限,于是在自我陶醉的同时,他也不断进行自我安慰,这从文中的个别句中可以看出。例如:“世与我而相违,复驾兮焉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些都写了作者的内心的悲哀,“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两句也透露出相同的消息。但是,他在作品中把来自自然的快乐表达得如此率真,不能不说他的确有“质性自然”“性本爱丘山”的一面。 2、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那么你又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