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答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1045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答案归去来兮辞 并序导学案 答案 1.把握文中序文及第一自然段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文学家。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29岁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县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隐居,躬耕田园。直到晚年,仍不改初衷,最后在贫病交迫中死去。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 其创作的诗歌有归

2、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咏荆轲挽歌等,辞赋和散文有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归去来兮辞 并序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 本文是陶渊明最后和上层社会决裂的宣言书,写于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当时陶渊明四十一岁,做了八十余天彭泽令的他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他写了这篇著名的归去来兮辞,以示与官场诀别的决心。 题解:“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实义。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本文分“序”和“辞”两部分。“序”说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是一种文体。 预习案 一、为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惮 欤 轻飏 熹微 眄 壶觞 流憩 出岫 盘桓 西

3、畴 棹 窈窕东皋 景翳翳 耘耔 靡途 矫首 稔 壑 二、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1、生生所资 2、心惮远役 3、足以为酒 4、故便求之。 5、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6、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7、田园将芜胡不归? 8、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9、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10、会有四方之事 三、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2、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古义:小孩。 古义:做官。 今义: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今义:事理人情等。 3、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古义:感慨。 古义:未来的事情。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

4、昂。 今义:来的人。 5、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行人。 古义:遗憾。 今义:指出征的人。 今义:仇恨、怨恨。 四、翻译下列重要句子。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译文: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余粮,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2、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家贫,遂见用于小邑。 译文:恰逢有奉使外出的差事,各地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困,把我推荐了去,于是我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 3、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译文: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我心里害怕到远方服役,彭泽县离家一百多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

5、够用来造酒。 4、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译文:既然自己的心志被形体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呢? 5、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译文: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五、翻译课文的序言及第一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序言:序言部分,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就职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第一段:描述作者迷途知返和辞官归田的决心,表达作者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探究案 一、一词多义 1、 悟:悟以往之不谏 悟言一室之内 2、 之:悟以往之不谏 悦亲戚之情话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求之靡途 3、 而: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 时矫首而暇观 鸟倦飞而知还

6、 4、 以:既自以心为形役 引壶觞以自酌 园日涉以成趣 木欣欣以向荣 请息交以绝游 农人告余以春及 家叔以余贫苦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 1、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被动句,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把我推荐了去,于是我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状语后置句,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 3、既自以心为形役。 既然自己的心志被形体役使。 三、细读课文的序文及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 本文在序文和第一自然段中都对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作了交代,其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在序文中提到的辞官原因有四点: 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结合全文看,另外三点才是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后,他发现出仕既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折腰事人、同流合污又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病远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污浊的官场生活使他感到“深愧平生之志”,而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又不想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就只能选择归隐躬耕之路,于是借着奔程氏妹丧之机,便弃官归田。正如朱自清先生在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中指出的那样:“妹丧固是实情,然亦去志久决,故藉此急求自免,庶有词以对亲友及执事者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