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规章制度(适合小企业).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47802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规章制度(适合小企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职业卫生规章制度(适合小企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职业卫生规章制度(适合小企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职业卫生规章制度(适合小企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职业卫生规章制度(适合小企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规章制度(适合小企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规章制度(适合小企业).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适合小型企业使用编辑)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职业危害申报制度3、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4、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装备维护检修制度5、劳动防护用品采购、验收、发放、使用、报废管理制度6、职业危害日常监测、检测、评价制度7、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8、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9、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制度职业健康有关规章制度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1、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2、单位主要责任人是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全面负责。3、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4、存在职业危害的

2、作业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他规定。5、对从业人员要进行岗前、岗中职业健康培训,督促从业人员遵守相关职业危害规定。6、新建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7、存在职业危害的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告知作业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8、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9、单位必须经常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维护、检修、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10、加强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异常监测,检测结果,及时公布。11、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12、单位应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3、、新材料、新设备替代产生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而隐瞒使用的,要追究其责任。13、单位必须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岗前体检和职业危害体检。2、职业危害申报制度1、单位应按照国家申报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2、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必须进行首次职业危害申报。3、作业场所危害申报必须提供下列资料:(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

4、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4、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后,如有变动及时申报。5、有关部室负责职业危害申报技术资料的准备。6、安全部负责职业危害申报资料整理及上报工作。3、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一、职业安全健康宣传1、公司利用墙报、公示栏、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职业健康宣传。2、生产车间要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报阅读、现场岗位职业危害讲解以及职业危害标志牌标识、公告栏等进行职业健康宣传。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技人员分别由市安监部

5、门负责培训、考核和发证。2、入厂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凡入厂新工人、新调入人员、新分配的大中专学生、来厂实习人员,由用人部门通知安全部门,并由安全部门组织进行矿山、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井下作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七十二小时,露天作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四十小时。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成绩归档存查。3、一般职工安全教育培训1)由公司每年对基层领导干部、班组长、专职安全人员进行一次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知识安全教育培训,并考试存档。要求必须有签到表、教案、考试卷纸及考分花名表。2)为了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防治职业危害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公司每年必须对在职工人进行不少于二十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

6、要有计划、签到表、培训教案、考试卷纸及考分花名表。3)一般“三违”人员公司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天;严重“三违”人员由公司安全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4、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装备维护检修制度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必须通过三同时验收。2、生产单位要定期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3、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毁坏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标志。4、如在维修设备时需要拆除防护设施,在维修安装完成后应该将防护设施恢复原状。5、生产单位要妥善保护公司配备的应急救援设备(医疗箱、氧气袋、担架、隔离式呼吸器等),不得随意损坏。6、公司要定期对应急装备

7、设施进行监测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保证应急设备装置处于良好状态。7、对配备的救援装备应登记建档,专人管理,不能随便领取,私自损坏。5、劳动防护用品采购、验收、发放、使用、报废管理制度为规范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保护劳动者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根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一、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贮存和出入库公司办公室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和贮存。所采购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和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应该严格执行其相应的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保管

8、和出入库工作由公司办公室统一管理,要设立劳动防护用品专用贮存库,各仓库具体负责劳动防护用品保管、出入库和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劳动防护用品的贮存安全,防止腐烂变质,如有库存不足、品种不全等情况,要及时报告给供应部安排采购。二、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一)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1、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和使用周期,由公司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劳动防护用品评估人员参与,根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以及本企业各工种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制定,配备具有相应安全、卫生性能的劳动防护用品。2、凡是从事多种作业或在多种劳动环境中作业的人员,应按其主要作业的工种和劳动环境配备劳动防护用品。3、在生产设备受损或失效时,有毒有害气

9、体可能泄漏的作业 场所,除对作业人员配备常规劳动防护用品外,还应在现场醒目处放置必需的防毒护具,以备逃生、抢救时应急使用。用人单位还应有专人和专门措施,定期保养,保证其处于良好待用状态。(二)劳保防护用品的发放。公司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公司的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建立和健全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卡片,按时记载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情,定时核对各工种岗位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和使用期限。新工人上岗前安全教育,要专门进行有关正确使用和保养劳动防护用品的培训,向领用人讲清正确使用方法,提醒职工自觉进行劳动防护用品保养。三、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一)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原则和要求1、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根据劳动条件、需

10、要保护的部位和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选型。2、必须进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培训,让使用人员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型号、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3、劳动防护用品,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正确使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确认完好、可靠、有效,严防误用或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护具。4、特殊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等还应经培训、实际操作考核合格。5、职工进入生产岗位、检修现场,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6、不许穿戴(或使用)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不许滥用劳动防护用品。对于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明火作业的工人,禁止发放、使用化纤防护用品。防护服装的式样,应当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为主

11、,做到适用美观、大方。7、劳动防护用品应妥善保护,不得拆改,应经常保持整洁、完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如有缺损应及时处理。(二)、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1、员工在工作时必须按要求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否则按违章处理。2、车间、班组要对员工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随时进行检查。3、公司车间、班组在组织职工安全教育时,帮助职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鼓励职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监管和教育新员工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班组员工有不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要及时更正并予以批评教育。4、公司安全部门负责对全公司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章按“三违”处罚规

12、定进行处理。四、劳动防护用品的保养和检测发给职工的劳动防护用品由职工本人按要求定期保养;保证各种劳动防护用品始终处于良好状况。6、职业危害日常监测、检测、评价制度1、公司、分公司要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危害日常监测工作。2、监测人员要将监测危害因素浓度变化情况,记录存档。3、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采样、布点要符合国家标准。4、公司每年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对各分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一次,每3年至少对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现状评价一次。5、生产单位要对监测、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的立即采取治理措施,确保本单位生产作业场所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6、 公司要将职业危害监测、检测评价报告,下发到各生产单位

13、,并登记存档。7、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1、新工人入厂必须到规定的医院进行体检,要将体检情况存入个人健康档案。2、对接触粉尘、噪音等危害职业的人员必须要进行上岗前、在岗时、离岗前的健康检查。3、从事职业危害的人员,公司每两年组织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健康体检。4、生产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5、生产单位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对本人和胎儿有危害的作业。6、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7、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单位必须如实、无偿提供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8、生产单位发现疑似作业病、职业病人时要及时向公司职业健康管理部门报告。

14、9、生产单位要根据公司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和保健措施。10、公司、分公司职业卫生档案设专人负责管理,不得随意损坏、丢失、传播,永久保存。11、 各种记录材料要按 本文来自文书文秘网 ,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规定及时存档,并进行分档归类管理。12、档案的调阅应经单位负责人或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批准。8、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1、各分公司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2、生产单位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要配置满足需要的现场救援设施。3、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现场人员要立即向班组长汇报,班组长要向车间汇报

15、,车间要向分公司值班经理汇报,值班经理要向公司指挥中心或者值班经理汇报。4、发生事故后,生产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5、对在事故中遭受职业危害的人员,要及时组织救治。6、公司、分公司要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施行分级管理,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职业危害事故。一般职业危害事故由分公司安全科调查处理,严重职业危害事故由公司安全部调查处理。7、对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单位,公司要根据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8、各单位要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台账,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要存档保存。9、如发生重大职业病事故,公司要及时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上报。9、建设

16、项目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制度1、新建扩建项目要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2、将预评价报告及审查资料向市安监局部门上报备案。3、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中必须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并将职业危害防治专篇,报安监局备案。4、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所需费用要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5、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要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6、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项目设施必须依法进行竣工验收审查。7、建设单位要将职业危害控制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报安监局备案。8、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安全部门要对建

17、设项目职业危害预防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要求。9、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制度1、公司职业健康管理科负责对各单位进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检查。2、对各单位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其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健康管理制度。3、定期对生产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4、每月要对井下生产作业场所进行两次粉尘监测,对选场车间每月进行一次粉尘监测。5、分公司要对作业场所卫生环境不定时巡回检查,保证作业场所清洁、干净。6、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员定期对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因素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要求现场作业人员整改。7、班组长要经常对作业岗位防护设施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8、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督促岗位职工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劳动防护用品。9、生产单位要对劳动防护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10、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开展职业危害防治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方案或措施进行整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