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措施.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51967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措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护理措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护理措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护理措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护理措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措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措施.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护理措施,宜在安静、无噪音病室环境中卧床休息,室内宜暗,避免强光刺激。向患者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之心情愉快,精神上得到放松,卧床休息,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严格观察有无眩晕、眼震及恶心、呕吐等,做好记录。,禁烟、酒、禁用耳毒性药物,给予低盐饮食,适当限制水分摄入。适当使用镇静剂,如异丙嗪,使眩晕和植物神经症状得以控制和缓解。可按医嘱给予利尿剂,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和维生素C以消除或减轻内耳膜迷路积水。,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或山莨菪碱口服,以达到改善内耳微循环或解除内耳微血管痉挛的目的。待眩晕和植物神经反应缓解后,可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如听性脑干反应测听,颅脑

2、CT扫描,以排除小脑桥脑角肿瘤。,病情好转后忌登高、下水、驾驶车辆。指导患者出院后仍要低盐饮食,心情愉悦,精神放松。合理地安排工作和休息,做到有张有弛,避免本病复发。对于发作频繁、症状较重,病情较长,对工作、生活有明显影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应向患者解释有关术前及术后事宜,做好术前准备。end,鼻科病人的护理,慢性鼻炎鼻腔粘膜及粘膜下组织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病,炎症可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间歇期内不恢复正常,且无确切致病微生物感染。临床上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者间常有过渡型。,病因与发病机制,致病原因较多无确切病因局部因素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鼻腔及鼻窦

3、慢性炎症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长期脓液刺激鼻腔;严重鼻中隔偏曲妨碍鼻腔通气引流;长期使用减充血剂如滴鼻净等,使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粘膜肿胀;邻近感染病灶如慢性扁挑体炎、腺样体肥大的影响。,全身因素 全身性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及免疫功能障碍等均可引起鼻粘膜血管长期瘀血或反射性充血,鼻粘膜水肿。不良嗜好 长期大量烟、酒刺激。,环境及职业因素 长期或反复吸入粉尘或有害化学气体,环境温度、湿度急剧变化以及通风不良等均可诱发本病。,慢性单纯性鼻炎:鼻腔粘膜血管呈慢性扩张、通透性增加,血管和腺体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粘液腺功能活跃,分泌增加。慢性肥厚性鼻炎:早期病

4、理变化与慢性单纯性鼻炎相似,但晚期以鼻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膜和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肥厚为主。,护理评估,健康史 本病患者多患有引起本病的局部或全身性疾病。症状与体征 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虽然病因学基本相似,病理学上无明显界线,常有过渡型存在,后者多由前者发展、转化而来,但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亦有区别。,二者区别,慢性单纯性鼻炎间歇性、交替性下鼻甲粘膜肿胀,暗 红色,表面光滑有明显收缩反应柔软,有弹性 非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持续性 下鼻甲粘膜肥厚,暗红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样,鼻甲骨肥大 粘膜无明显收缩或不收缩 硬实,无弹性一般宜手术治疗,生活方式与社会环境,

5、烟酒嗜好有害环境因素。,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鼻粘膜充血、肿胀、肥厚及分泌物增多有关。感知改变 嗅觉减退或消失,与鼻塞或嗅觉神经未梢变性有关。有感染的危险 并发鼻窦炎、中耳炎等,因鼻炎妨碍鼻窦引流及中耳通气引起。,护理计划,病人鼻腔恢复正常呼吸功能,表现为鼻塞减轻或消失,鼻涕减少。患者嗅觉提高或恢复正常。病人不出现鼻窦炎及中耳炎等并发症。,护理措施,根据病人不同情况提供护理鼻粘膜对血管收缩剂敏感者,介绍正确的滴鼻法,选用最合适的滴鼻药,如0.5%1%麻黄素生理盐水等。,对血管收缩剂不敏感者,与医师商量可选用下鼻甲硬化剂(如50%葡萄糖或80%甘油)注射法、激光疗法、微波疗法等对拟行手术治

6、疗者(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或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配合医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鼓励病人说苦恼的原因,促进与社会交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向医师报告新的评估发现,预防鼻窦炎及中耳炎等并发症。帮助病人及配合医师找局部病因,及时治疗,向病人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如不吸烟,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在有粉尘的环境中工作时应戴口罩,气温急剧变化(如炼钢,烘熔,冷冻作业)应注意降温或保暖。,鼻出血(epistaxis;nosebleed),既是鼻腔、鼻窦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某些全身性疾病或鼻腔邻近结构病变的症状之一,但以前者多见。多为单侧出血,亦可为双侧。可表现为间歇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儿童及

7、青年人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即利特尔动脉丛或克氏静脉丛,中老年病人出血部位多在鼻腔后部的鼻-鼻咽静脉丛及鼻中隔后部动脉。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涕中带血,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病因与发病机制,局部原因外伤 挖鼻、用力擤鼻、鼻骨骨折、鼻腔异物或鼻、鼻窦手术后损伤血管或粘膜未及时处理,均可引起鼻出血。鼻腔和鼻窦炎症 各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均可损伤鼻粘膜血管而出血。鼻中隔病变 鼻中隔偏曲、糜烂、溃疡、穿孔等可引起鼻出血。,肿瘤 鼻、鼻窦、鼻咽部恶性肿瘤早期可少量反复出血,晚期则可因肿瘤组织侵犯大血管而引起大出血,良性血管肿瘤如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量较多。,全身因素凡是可引起血压增高,凝血

8、功能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均可发生鼻出血,如: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肝、肾等慢性疾病、中毒、内分泌失调。,护理评估,健康史 询问患者或家属有关健康史 如有无引起鼻出血的有关局部、全身疾病史或家族史,有无接触风沙或气候干燥的生活史等。症状与体征,根据不同的病因,鼻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多少及出血次数不同,症状及体征变化较大,儿童及青少年出血多在鼻腔前部,中老年病人出血多在鼻腔后部;局部原因引起出血者多在单侧出血,全身性疾病多引起双侧或交替性出血。,短时间内失血量达500ml时,可出现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失血量在5001000ml时,可出现出汗、血

9、压下降;脉速而无力;若收缩压低于80mmHg,提示血容量已损失约1/4。长期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实验室检查 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出血和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型及其它相关检查。,社会及心理因素,病人及家属多精神紧张,尤其是反复大量出血者可有恐惧感。,护理诊断,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鼻出血量较多有关。恐惧 与鼻出血及担心疾病的预后有关。疼痛 由鼻腔填塞所致。潜在并发症 长期鼻腔填塞引起口腔粘膜干燥、中耳感染等,护理计划,预期目标 病人出血减少或停止。病人恐惧或焦虑感减轻。病人自述疼痛能够忍受或疼痛消失。,护理措施,热情接待病人并给予安慰,沉着冷静地协助医师进行体格检查及止血处理。病人一般取坐位或半卧

10、位,疑有休克者应取平卧头低位,密切监测患者脉博、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嘱病人勿将血液咽下以免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加重恐惧。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少量出血者可进行简易止血法,冷敷前额和后颈;用手指紧捏两侧鼻翼1015分钟;或用浸以1%麻黄素棉片塞入鼻腔暂时止血。反复少量出血且能找到出血点者,可用化学药物烧灼法或电烧灼法凝固出血点组织,使血管封闭或凝固而达到止血目的。,对出血较剧、渗血面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止血药、补液,并协助医师做好鼻腔前鼻孔或前后鼻孔填塞止血术。严密观察病人鼻腔填塞后或取出填塞物后是否仍有出血情况。鼻腔填塞后纱条在48h后可逐渐抽取,应指导病人用石蜡油

11、滴鼻,以免再次发生出血。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加强口腔护理。,若鼻腔填塞无效,可根据出血部位行相应的血管拴塞术或结扎术,应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必要性,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多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迁延未愈,窦口引流不畅所致。齿源性上颌窦炎和部分筛窦炎亦可呈慢性起病。常为多个鼻窦同时受累,凡一侧或双侧所有鼻窦均受累者则称为全组鼻窦炎。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可分为局部原因及全身原因两大类。,病因与发病机制,鼻腔疾病:如急性鼻炎、中鼻甲肥大、变应性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腔肿瘤等。因阻塞鼻道或窦口,妨碍了鼻窦的引流。邻近器官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上列第2双尖牙和第1、2磨牙的

12、根尖感染等均可引起上颌窦炎症。,直接感染:如鼻窦外伤骨折、游泳跳水不当或游泳后用力擤鼻可将致病菌直接带入鼻窦。非阻塞性航空性鼻窦炎:由高空飞行等引起窦腔负压急骤变化所致。,全身原因过度疲劳、受寒受湿、营养不良等引起全身抵抗力下降以及生活与工作环境不卫生等是本病的诱因。特应性体质、全身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急性传染病均可诱发本病。,鼻窦炎的发生与鼻窦的解剖特点有关:窦口小、稍有狭窄或阻塞即引起鼻窦通气障碍;鼻窦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腔粘膜病变常累及鼻窦粘膜;各鼻窦窦口彼此相邻,一窦生病可累及其它鼻窦。,上颌窦开口高而窦腔低,开口小而窦腔大,在中鼻道开口的位置却最后、最低,故受累机会较多,筛窦则因为

13、蜂房结构,不利引流故感染机会多,此两窦发育最早,在儿童期即可发病;额窦开口与上颌窦、筛窦开口毗邻,故较易感染,蝶窦发病机会较少。,鼻窦粘膜的病理改变可表现为水肿、增厚、血管增生、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粘膜鳞状上皮化生或息肉样变等。病变可累及骨膜和骨质,出现骨膜增厚或骨质吸收。,护理评估,健康史 患者多有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史,全身慢性疾病史及变应性因素等。症状与体征全身症状 一般较轻,主要为慢性中毒症状,可表现为精神不振,头昏易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局部症状 脓涕 为主要症状,粘脓性或脓性,前组鼻窦炎者,鼻涕易从前鼻孔排出,后组鼻窦炎者,分泌物多从后鼻孔流入咽部,齿源性上颌窦炎脓涕恶

14、臭。鼻塞 主要症状,多为持续性鼻塞,可致嗅觉下降或丧失。,头痛 不定,一般为钝痛和闷痛,头痛特点为:伴有鼻塞,流脓涕和嗅觉减退等症状;多有时间性及固定部位,多为白天重,夜间轻,前组鼻窦炎者多在前额部痛,后组鼻塞炎者多在枕部痛;,休息、滴鼻药、鼻腔通气后头痛减轻,咳嗽、低头时头痛加重。鼻腔检查 鼻粘膜慢性充血、肿胀或肥厚,中鼻甲或筛泡肥大及息肉样变,可伴发鼻息肉。前组鼻窦炎患者中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后组鼻窦炎可在嗅沟、后鼻孔或鼻咽部有脓性分泌物。鼻窦内窥镜检查可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各种病理改变。,鼻窦内窥镜检查可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各种病理改变。,口腔和咽部检查 牙源性上颌窦炎同侧上列第

15、2双尖牙或第1、2磨牙可能存在病变。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可显示窦内粘膜增厚,窦腔密度增高,液平面或息肉阴影等。鼻窦冠状位或轴位CT扫描,可清楚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及各鼻窦的病变。,上颌窦穿刺冲洗 通过穿刺可直接知道窦腔内脓液性质、多少及有无恶臭等,可做脓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判断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社会及心理因素 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心理压郁,社交欠活跃等。,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鼻塞、多脓涕有关。感知改变 嗅觉减退或消失,因鼻粘膜肿胀、肥厚或嗅器变性所致。有活动无耐力的危险 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所致的慢性中毒及鼻腔阻塞有关。,慢性疼痛 与细菌毒素吸收引起的脓毒性头痛或窦口

16、阻塞引起的真空性头痛有关。焦虑 由担心鼻窦手术可能损伤邻近器官或组织引起。,潜在并发症 与鼻腔阻塞引起口腔粘膜改变阻塞咽鼓管引起中耳炎有关。潜在并发症 与上颌窦穿刺、鼻窦内窥镜手术后伤口出血或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有关。,护理计划,预期目标病人鼻塞减轻或消失,鼻腔分泌物减少,嗅觉恢复。病人能保持最佳状态,表现为工作效率提高或学习成绩上升。疼痛减轻或消失。病人情绪稳定,无焦虑表现。,护理措施,鼻部滴药 按医嘱给予血管收缩剂,如1%麻黄素局部治疗。可加入适当的糖皮质激素和恢复鼻粘膜活性的药物。上颌窦穿刺冲洗 适用于慢性上颌窦炎,具体方法见第五章。,置换法 用负压吸引使药液进入鼻窦,并将鼻窦内脓性分泌物

17、吸出。适用于上颌窦炎、筛窦炎和蝶窦炎。,对拟行手术治疗者(鼻内窥镜手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减少手术引起的不适,避免手术并发症。,鼻窦内窥镜手术是在传统的鼻窦根治手术基础上新建的鼻窦微创手术,以切除中鼻道为中心区域的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恢复鼻窦口的引流和通气为关键,无需行广泛的鼻窦粘膜切除。该手术具有照明清晰、全方位视野、创伤小、面部无疤痕等优点,克服了传统鼻窦手术方式的缺点,使治愈率提高到8090%,已成为鼻窦手术主要方式。,鼻息肉,鼻部常见病,好发于双侧筛窦,单侧或双侧发病。来源于上颌窦的息肉多经自然开口发展到后鼻孔,称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病因与发病机制,学说甚多,仍无定

18、论。但现在多趋于多因素病因学,即鼻息肉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多数学者认为鼻息肉与变态反应、鼻粘膜的慢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在多种病因的共同作用下,鼻粘膜小血管通透性增加、粘膜水肿,受重力影响逐渐下垂,,鼻息肉为高度水肿肥厚的疏松结缔组织,其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柱状上皮覆盖,无神经支配,仅有少许血管分布。,护理评估,健康史 部分患者可有哮喘发作史及过敏史。症状与体征 渐进性持续性鼻塞,该症状随息肉的增大而逐渐加重;多脓涕 多因鼻息肉阻塞鼻窦引流所致,常伴头痛;,嗅觉下降 由于息肉堵塞嗅区或嗅区粘膜慢性炎症引起;听力下降 若息

19、肉阻塞咽鼓管咽口,可引起耳部症状;蛙鼻 如果息肉较大,可因息肉压迫鼻一上颌窦结构,使鼻根增宽,双眼分离过远、鼻侧间两旁扩展,形成“蛙鼻”,同时伴闭塞性鼻音,打鼾等。,体征,鼻腔内可见1个或多个表面光滑呈灰白色、半透明的、可移动新生物,触诊软,不痛,不易出血;后鼻孔息肉需做鼻咽镜检查,常可在一侧后鼻孔发现单个上述典型病变。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及CT均有助于明确诊断,了解病变范围。,护理诊断,舒适状态改变 与息肉引起鼻塞、流涕有关。感知改变 与息肉引起嗅觉下降,听力下降有关。自我形象紊乱 与息肉引起蛙鼻有关。头痛 与息肉阻塞鼻窦引流有关。,护理计划,预期目标患者舒适状态好转,鼻塞、流涕等症状减轻,

20、头痛好转。病人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了解,配合医护工作。护理措施,鼻窦冠状位、轴状位CT扫描,了解有无鼻部解剖异常,有无伴发的鼻窦炎。鼻窦内窥镜下息肉摘除手术术前准备,对于伴有变应性病因的病人,术前可以给予类固醇类药物治疗,若有鼻窦感染,手术前一周应给予抗菌素治疗。,手术护理:术后12天抽出鼻腔填塞物,用吸引器清理术腔分泌物或凝血块,此后每周在内窥镜下清理一次。抽纱条前用石蜡油或薄荷油点鼻,一日三次。术后常规口腔护理。,鼻鼻窦恶性肿瘤,鼻鼻窦恶性肿瘤较为常见,癌肿与肉瘤发病率之比约为8.5:1。男女发病约为1.53.0:1。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4060岁之间,肉瘤则多见于青年人,亦可见于儿童

21、。鼻窦的恶性肿瘤较原发于鼻腔者为多见,在鼻窦恶性肿瘤中尤以上颌窦恶性肿瘤最为多见,并且有1/3上颌窦癌病人伴有筛窦癌,,筛窦恶性肿瘤次之,蝶窦恶性肿瘤则属罕见。肿瘤早期可局限于鼻腔或鼻窦某一解剖部位;待到晚期,肿瘤可累及多个解剖部位,很难区分是鼻腔或鼻窦恶性肿瘤。,病理及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诱因有关。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大部分鼻窦癌的病人,有长期慢性鼻炎、鼻窦炎病史,临床上各鼻窦炎发病率差异与鼻窦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异相符合。,经常接触致癌物质 长期吸入镍、砷、铬及其化合物,可导致癌变。良性肿瘤恶变 如鼻息肉、内翻性乳头状瘤反复发作,多次手术,则有恶变之可能。与外伤有关 研究发现肉瘤患者常有外伤史。

22、,护理评估健康史 注意了解病人患病前健康状况,居住环境及家族健康状况。,症状与体征,鼻腔恶性肿瘤 早期为一侧鼻塞,初为间歇性,后为持续性。粘脓鼻涕带血或经常鼻出血。可有头胀、头痛和嗅觉减退或丧失。晚期,由于肿瘤侵入鼻窦、眼眶,表现为鼻窦恶性肿瘤的症状。鼻窦恶性肿瘤 症状随肿瘤原发部位和累及范围而异。,上颌窦恶性肿瘤单侧脓血鼻涕:凡一侧鼻腔流脓血性鼻涕,并持续时间较长,应怀疑本病。单侧面颊部疼痛或麻木:此症状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甚为重要。鼻塞:多为单侧进行性鼻塞。磨牙疼痛和松动:常误诊为牙病,但拔牙后症状依旧。,上颌窦恶性肿瘤晚期破坏窦壁,可向邻近器官和组织扩展引起下列症状:面颊部隆起:可进一步发生

23、瘘管或溃烂。眼部症状:流泪,眼球突出,可发生复视,但视力很少受影响。硬腭下塌甚至溃烂,牙槽变形。侵入翼腭窝:可出现顽固性神经痛和张口困难。此病症多为晚期,预后不佳。,颅底扩展:凡上颌窦癌病人出现内眦处包块,或有张口困难,颞部隆起,头痛,耳痛等症状时,提示肿瘤已侵犯颞下窝而达颅前窝或颅中窝底。颈淋巴结转移:可在晚期发生,多见于同侧颌下淋巴结。,筛窦恶性肿瘤:早期肿瘤局限于筛房可无症状,也不易被发现。肿瘤侵入鼻腔则出现单侧鼻塞、血涕、头痛和嗅觉障碍。晚期,当肿瘤增长向各方向扩大时,最易侵犯纸样板进入眼眶,使眼球移位,并有复视。,后组筛窦肿瘤可侵入球后、眶尖,出现眶尖综合征,即发生突眼,动眼神经瘫痪

24、,上睑下垂,视力减退或失明。此外,内眦处可出现包块,一般无压痛。,额窦恶性肿瘤:额窦恶性肿瘤原发者极少见。蝶窦恶性肿瘤:有原发性和转移性癌两种,但皆少见。,检查,前后鼻孔镜检查 鼻腔中新生物常呈菜花状,基底广泛,表面常伴有溃疡及坏死组织,易出血。鼻腔及鼻窦内窥镜检查:如纤维鼻咽喉镜及鼻窦内窥镜检查,可观察肿瘤原发部位、大小、外形、鼻窦开口情况。,鼻窦X线拍片,尤其是断层拍片,对诊断颇有价值。有条件者可作CT或MRI检查,以显示肿瘤大小和侵犯范围。活检及细胞涂片等检查:病理活检报告是正确诊断的依据,必要时需反复采取标本进行检查。,护理诊断,舒适状态改变 与头痛、面部麻木、鼻阻塞等症状有关。知识缺

25、乏 与缺乏信息来源有关。恐惧 对诊断的疾病缺乏战胜的信心。大出血可能 晚期肿瘤侵犯大血管引起。自我形象紊乱 与上颌骨截除术有关。,护理计划,预期目标病人头痛、鼻阻塞等症状可稍缓解。积极与病人接触,向病人讲解该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以配合好医护人员工作。并能使病人采取有效的方法应对恐惧,减轻或消除恐惧感。术后不发生大出血。,护理措施,鼻鼻窦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为佳。手术切除有鼻侧切开术、上颌骨部分切除、上颌骨全切除合并眶内容物剜除术等,对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可同期行颈廓清术,但由于鼻及鼻窦血流丰富,不易早期发现等原因,预后多不理想,这里着重讲述上颌骨截除术的护理。,术前护理,做好病

26、人的思想工作,解除思想上的顾虑,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但也要对其术后面容改变等情况给家属及病人讲明,要使其有思想准备。,术前1天备皮,根据手术范围行面部眉毛、鼻毛及眼睫毛剪除,男性患者剃胡须,漱口水漱口。术前晚遵医嘱给镇静剂,因需全身麻醉,术前8h禁饮食。,进手术室前排空大小便,更衣。术前半小时遵医嘱给术前用药,如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0.1g肌注。,术后护理,按全麻护理至清醒,严密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切口渗血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口内分泌物。每日需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术后35天开始分次取出手术腔内填塞物,以后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盐水每天冲洗,保持术腔清洁。注意营养,给以高热量流质饮食,必要时输新鲜血或白蛋白。,术后7天拆线,术腔植皮者10天拆线。恢复期帮助患者练习张口,以防止翼腭窝瘢痕增生挛缩,致张口困难。病人出院前应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定期复诊检查,还要遵医嘱再进行放疗及化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