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52083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 页数:319 大小:69.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9页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9页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9页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9页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ppt(3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如何实现玉米生产的高产、高效,玉米生产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玉米生产面临着巨大压力单位面积效益要高,必须有明确的认识要找准努力的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基础工作比后期努力更重要,内 容,一、宏观层面对玉米效益的影响 面临巨大压力(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发生巨大变化)二、技术层面如何提高玉米生产的产量和效益 1、提高产量和效益的可能性?2、提高产量和效益的技术途径与方向 3、高产高效关键技术 针对我省玉米生产与高产高效重要限制因素的差距(品种、生态环境、基础条件、标准化栽培技术等),作物生产,作物生育相关的基础知识及研究的技术成果,并应用于生产。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说:“顺

2、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走丸,其势难”。要明确己长、知晓己短,发挥长、补其短。,作物生产是研究什么?研究作物、土壤、气候及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提高利用资源;获得安全的、最大数量的“经济”产量。,作物,土壤,气候,如何提高玉米效益,效益=面积产量价格生产成本国家需要与个体生产的统一价格取决于市场、质量、用途等关键是需求(国际性的市场、开放性)全世界25亿多亩玉米,全国2012年玉米面积5.24亿亩;2013年5.35亿亩;2014年5.56亿亩。中国5亿多亩玉米。2012年全国玉米进口520.

3、73万吨,2013年520多万吨,2014年进口256万吨。替代进口量相当于3000万吨玉米。2015年1-9月,我国进口高粱809万吨,同比增加118%;进口大麦872万吨,同比增加104%。2/3、1/3。玉米的供需关系?尤其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现状、供求状况、供求突出症结等宏观层面顺应发展要求;技术层面既要满足宏观要求,又要确立科学的技术路线。,一、宏观层面对玉米需求和效益的影响,(一)发展玉米生产的重要性 1、玉米是饲料之王(60%)玉米生产支撑着畜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重大。2、玉米是加工原料之王(30%)同样,玉米生产支撑着加工工业的发展,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粮食安

4、全政策明确,确保口粮安全。未来的粮食安全饲料用 粮和工业原料用粮。,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中最适合作为工业原料的品种,也是加工程度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加工业的特点是加工空间大、产业链长、产品极为丰富,包括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酶制剂、调味品、药用、化工等八大系列,但主要是淀粉及酒精,其它产品多是这两个产品更深层次的加工品或生产的副产品,这些深层次的加工品或副产品其价值相当高即具有较高的附加值,随之便可带来高利润。,(1)玉米在粮食总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积大、总产高、在粮食中比重突出 2006年玉米播种面积突破4亿亩(4.085亿亩),产量突破1.4亿(1.44亿吨),是我国仅次于水稻

5、第二大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总面积和产量的26-27%和29-30%。2007年4.42亿亩,成为第一大作物,产量1.523亿吨。2010年4.875亿亩,1.7724亿吨;2014年5.56亿亩,2.1567亿吨;2010年、2012年总产分别占到:32.43%和35.52%。玉米是播种面积、总产增幅最快的作物之一。,3、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作物之一,(2)玉米在粮食增产中意义重大,玉米是高产之王、C4作物我国玉米最高单产记录亩产1402.5公斤(山东莱州,2005)世界玉米最高单产记录亩产1850.3公斤(美国,2002年)近年我国1500公斤上下,美国1870公斤上下。美国20

6、00年平均亩产573.7公斤(4.4亿亩),2006年624公斤(4.29亿亩),2007年632公斤(5.25亿亩),2008年643.9公斤,并有一些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地块。,目前全国玉米平均亩产在400公斤上下,我省实际亩产在500550公斤/亩。在粮食“十一连增”中,玉米作出了突出贡献。近11年我国粮食面积增加了1.99亿亩,其中玉米面积增加1.95亿亩,占增量的98%;粮食产量增加3528亿斤,其中玉米产量增加1997亿斤,占增量的57%。今后的增产潜力大。,(二)玉米产业总体形势,1、国际(1)玉米面积迅速增长,20002011年世界玉米面积 单位:亿亩,2013年已超过25亿

7、亩。面积增加4.6亿亩以上,年均增长3500万亩以上。增幅列所有之首。,(2)单产稳步提升,20002009年世界玉米产量 单位:亿吨,1998年全球玉米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6亿吨,首次超过稻谷(5.84亿吨)和小麦(5.89亿吨),跃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突破7亿吨,2010年突破8亿吨。,(3)总产大幅提高,2013年9.64亿吨,2014年9.63亿吨,2015年预计9.78亿吨。,(4)世界玉米生产与消费,2010年生产量 8.28亿吨2010年消费量 8.43亿吨2011年生产量 8.65亿吨2011年消费量 8.69亿吨2012年生产量 8.80亿吨2012年消费量 8.84亿吨

8、2013-2014年全球玉米产量稳步上升,由于经济增长放缓,需求增长率小于产量增速,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格局。,在政策刺激作用下,美国玉米酒精产能和产量迅速扩张。酒精产能由2004年年初的31亿加仑增长至2012年年初的149亿加仑。酒精产量由2004年的34亿加仑增长至2011年的139.50亿加仑,年均复合增长率22.85%。仅2005/06年美国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达4200多万吨,占其国内玉米消费量的24,2006/07年为5460万吨。美国酒精玉米消费成为玉米消费第一大项。从2010年底,酒精净出口,供大于求,产量在下半年开始停止增长,消费接近饱和。,大的增长需求-相对过剩,由于供应

9、偏紧,燃料乙醇生产发展迅速,带来美国和国际玉米价格飞涨,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2007年1月价格比2006年9月价格高66%。在美国:2007年美国鸡肉批发价将同比平均上涨10%,鸡蛋涨价21%,牛奶涨价14%。2007年6月份国际市场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同比上升5.1%、53.2%、72.0%、39.9%。,全球玉米市场出现供应偏紧气氛,全球玉米市场出现供应偏紧气氛,1、2006年11月17日,阿根廷暂停玉米出口许可证颁发,不再受理出口申请。2、印度贸易部长称,印度可能应家禽养殖户及其他玉米用户的要求,暂停玉米出口,并可能放弃征收15%的进口关税。3、台湾贸易官员表示,当局正

10、考虑暂解除禁止从中国进口玉米的禁令,以降低台湾畜牧业者沉重的成本负担。,相对过剩(形势变化),近几年中国玉米面积、总产、单产变化,2、国内玉米产业总体形势,2014年5.56亿亩、单产387公斤/亩 总产2.15亿吨,(二)国内产业情况,1、玉米播种面积持续增长 2000年3.6423亿亩;2008年4.480亿亩;2010年4.875亿亩;2014年5.56亿亩。2、总产快速增加 2000年的1.06亿吨;2008年1.659亿吨;2010年1.7724亿吨;2014年2.15亿吨 3、单产稳步提升 2006年355.07公斤/亩;2007年347.2 2010年 363.58公斤/亩;20

11、13年401.06公斤/亩 2014年378公斤/亩。,中国玉米消费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变化,1.2亿吨,1.77亿吨,中国玉米消费刚性增长减缓,1、饲料玉米需求稳步增长10年间,饲用玉米消费占玉米消费的比例由2001/02年度的约74%下滑2009/10年度的62%。2002年全国玉米产量1.268亿吨,2010玉米产量1.77亿吨,2013年玉米产量2.1849亿吨。绝对值2002年0.938亿吨,2010年1.097亿吨,2013年1.3546亿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国内猪牛羊肉人均占有量由2000年的37.6公斤增加到44.4公斤,2012年全年猪肉总产5335万吨,较上年增长

12、2.61%。人均牛奶占有量由2000年的6.6公斤增加至2009年的26.4公斤。肉蛋奶需求量的增加极大的推动了我国饲料和养殖业的发展。,经济增长减缓导致需求下滑,26,引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 李喜贵,中国玉米消费刚性增长-放缓,2、深加工消费蓬勃发展10年间,深加工消费所占比例由2001/02年度的11%上升至2010/11年度的 28%。玉米工业消费最主要的是淀粉和酒精类。2001/02年度,我国深加工消耗玉米数量约为1250万吨,2008/09年度加工消耗玉米量为3850万吨,7年增加了2600万吨,年均增幅为17.4%从增长阶段看,2006年以前是深加工业玉米消费量增加最快的

13、时期,年均增幅达36.1%,特别是2005/06年度,深加工业消费玉米量从上年度的2100万吨猛增至3150万吨,增幅高达30%以上。2009/2010年的玉米工业消费为4997.7万吨,较上年增长9.59%,主要是大量的进口玉米用于深加工,其中467.1万吨玉米进口基本用于玉米深加工,而国内玉米的用于深加工消费的基本没有增长。总体来看,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和酒精类产品仍然是玉米深加工业的主要产品。目前,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约占深加工产品的近60%左右,酒精类产品约占25%左右,另外还有赖氨酸、柠檬酸、味精,玉米油、DDGS(DDGS饲料是酒糟中蛋白饲料的商品名)等其它产品约占15%左右。

14、,经济增长减缓导致需求下滑,28,引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 李喜贵,2010年中国淀粉总产量1973万吨,其中玉米淀粉占97.1%,其次是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我国淀粉年产能在2014年达到3100万吨,而产量仅有1700万吨,产能利用率55%。产能处于长期过剩状态。,玉米淀粉,尽管需求放缓,但进口量及替代产品增加,1985年以来(除个别年份)我国长期处于玉米净出口状态,许多年份的玉米出口数量都在300万吨以上。1992、1993和2003年的玉米出口数量还超过了1000万吨,其中2003年的玉米出口数量达到了1639万吨,成为历史上出口玉米最多的年份。从2007年开始,我国玉米出口

15、数量开始急剧下降。根海关数据,2010年1-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玉米数量为155.8万吨,而出口玉米数量为12.08万吨,净进口量为143.72万吨。玉米价格背离、消费的持续增加是国内玉米进口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2012年进口量520.73万吨,2013年520多万吨,2014年进口256万吨。替代进口量相当于3000万吨玉米。2015年1-9月,我国进口高粱809万吨,同比增加118%;进口大麦872万吨,同比增加104%。2/3、1/3。,美国从2000后,由于能源需求,DDGS(DDGS饲料是酒糟中蛋白饲料的商品名)的产量也跟随不断增加。从2007起,出口大幅增加,主要出口给中国、墨

16、西哥和加拿大,这三个国家增量也最快。DDGS进口大门打开后,我国进口量呈几何基数增长,已成为继大豆、植物油之后的第三大进口农产品品种;玉米进口紧随其后,进口量增长势头迅猛。国内市场需求强劲,进口数量迅猛增长,2010年进口量达到302万吨,成为美国DDGS最大进口国。中国潜在DDGS市场一千万吨以上,国产DDGS年产量只有两百万吨左右。2012、2013年进口玉米500多万吨。,DDGS饲料是酒糟中蛋白饲料进口量剧增,关于玉米价格,国内玉米价格走势玉米的年度价格来看,国内玉米价格整体呈现明显上涨趋势,由2000年的915元/吨涨到2012年的2405元/吨,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8.4%,仅次于籼

17、米的价格涨幅。2000-2012年间仅有2002、2005、2009出现价格下降,降幅均在5%左右;其余年份的价格多10%以上的涨幅,其中2001和2004年的价格上涨的较为超过20%,分别上涨25.77%和21.35%。2010-2013年连续价格的上涨,而且上涨的幅度较大,较高的价格上涨推动玉米生产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自2008年开始,国家在东三省和内蒙古玉米主产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至今已运行8年,玉米临储收购价由2008年的0.740.76元/斤提高到 2014年的 1.111.13元/斤,2015年降到1.0元/斤。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下,国内玉米种植面积稳步扩增,农户种植收益保持稳

18、定。但临储政策的长期执行,其弊端也越发显示出来。在国家政策的强力呵护下,其市场收购价格一直处于上行通道,加之,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人民币大幅升值、生产资料上涨等因素,我国玉米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大。,国际价格大幅回落,37,玉米库消比过高。近些年我国粮食连续丰收,玉米产量增加最多,2014年达到4363亿斤。与此同时,玉米及玉米替代品进口量快速增长,替代进口量相当于600亿斤国产玉米。而受全球经济低迷、能源价格下调、深加工疲软等因素影响,玉米消费增速趋缓。从2012年起,国内玉米连续产大于需超过500亿斤,2014年达到700亿斤左右,库存消费比高达100%以上,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特别是

19、“镰刀弯”地区玉米产量占全国的1/3,库存量占全国的3/4,区域性相对过剩更加突出。初步测算,国家储存的临储玉米每年利息和保管费用补贴需300亿元左右,如不能顺价销售,还要承担相应的亏损,中央财政负担较重。,市场竞争力偏弱。总的看,我国农业面临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效益出现下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在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由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冲击,出现“外粮入市、国产进库”的局面。库存积压严重,仓容严重不足,不仅影响新粮收储入库,而且大量粮食露天储存增加了火灾和质量安全隐患,轮储不畅造成陈化粮比例增加。,“三高”重压价格9月份临储

20、价格的下调只是玉米价格下跌的导火索,国内玉米市场长期笼罩在“库存高、产量高、进口高”的三高阴影下。目前国内玉米全年的产量约为2亿吨,而消费仅有1.7亿吨,再加上进口不断增加,导致库存不断增加,目前国内玉米库存约为1.5亿吨。进口玉米进入市场、国产玉米进入库存。而受全球经济低迷、能源价格下调、深加工疲软等因素影响,玉米消费增速趋缓。,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情况,2013-2015年超过1亿亩。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准确把握我省粮食生产形势、存在突出问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历史最低点。2004年起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加大了对农

21、业的投入力度,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2003年8613亿斤,2014年12142亿斤,总产增加40%。我省粮食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我省粮食生产连续增产,1000亿斤、1100亿斤、1200亿斤国家最新公布2014年粮食总产1248.4亿斤,比上年增加47.6亿斤,但实际粮食产量要比这一数据多很多,实现十一连增。2003年只有502.4亿斤,增幅达到1.5倍。2014年我省粮食成熟度好,水分低;千粒重高,单位产量高;三大品种质量为近五年最好。,2014年4月末临储结束,全省政策性粮收购结束,库存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国家政策性粮食库存超千亿斤,仓容暴满、仓垛林立、外销不

22、畅、储粮安全隐患大,形成了调不动、销不出、收不进、储不下的严峻局面,粮食收储压力前所未有。2014年我省秋粮收购数量达到1300亿斤以上,国家政策性粮收购量将达800亿斤。2014年,我省全社会新增仓容279亿斤,仓容能力达到1203亿斤,烘干能力已增加到863亿斤。,主要问题:质量差,含水量高、容重、生霉情况严重2014年我省玉米成熟度好,单位产量高,品质超过历年。平均千粒重340克,同比增加12克;平均容重686g/L,同比增加11.0g/L;平均水分29.7%,同比减少0.8%;中等品以上达90%。受秋收后气温偏高,特别是进入11月份以来,我省数次出现温度骤升骤降及雨雪天气,农民储存保管

23、能力弱,市场购销清淡及临储收购政策出台较晚等因素影响,从10月末开始陆续出现生霉现象,有些玉米在地里站杆生霉、甚至在玉米架子上的也有生霉。,2014年对全省13个地市、70个县区和农垦总局所属9个分局的玉米生霉粒情况组织了三次调查,对近2000份玉米样品进行了检测。10月末第一次调查显示生霉比例较低;11月23日、30日第二次、第三次调查显示,生霉比例逐渐升高。生霉粒含量2.0%以内比例,从73.5%逐步降到46.8%生霉粒含量2.1%-5.0%比例,从21.1%上升到37.3%;生霉粒含量5.1%以上比例,从5.4%上升到15.9%。,主要问题:质量差,在正常年景,东北内蒙玉米的容重最高,通

24、辽和赤峰玉米的质量基本在二等以上,一等占到90%;吉林玉米70%以上为二等;黑龙江玉米质量一般,60%-70%能达到三等;辽宁玉米50%能达到二等。但玉米容重受年景影响较大,如2013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玉米水分较大,容重减少,吉林省的二等玉米只占总产量的50%左右,黑龙江玉米大部分都为等外。玉米质量标准 食用、饲料 等级 容重 杂质 水分 生霉粒 1 710 1.0%14%2%2 685 1.0%14%2%3 660 1.0%14%2%黑龙江省普通玉米审定标准:单年容重685g/L、淀粉68%。,烘干、运输成本高,临储玉米收购超标准水分扣量、扣价的处理办法按照国家关于做好2013年秋粮收购工

25、作的通知(发改电2013229号)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2013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和大豆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粮调2013265号)规定,“非标准品玉米的收购,由收储库点根据等级、杂质等情况,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执行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国粮发2010178号)执行。其中对实际水分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玉米,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0.65%;并扣价0.15%作为烘干费;低于或高于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量和增扣价。”四是运距长,运输成本高。玉米运至南方主销区的费用高于玉米商品粮主产区,导致在国内玉米贸易中处

26、于成本劣势。,主要问题:价格高(质量差),国内与国际玉米价格的比较2012中国玉米价格同世界主要的与生产国、进口的价格相比,中国玉米价格为全球玉米价格最高的国家,不仅远高于主要生产国法国和美国的价格,而且高于我们过去的主要出口国日本价格。全年价格来看,中国玉米为日本、美国、法国及全球价格的1.14倍、1.31倍、1.30倍和1.13倍。2014年进口大连港1267元/吨,我国2220元/吨,经国务院批准2015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一、收购时间。2015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期限为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二、收购价格。2015年国家临时存储

27、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1元/斤,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挂牌收购价格是指收储库点向农民直接收购的到库收购价。三、质量标准。收购入库的国家临时收储玉米必须为2015年生产的国产玉米,符合国标等内品质量标准。具体质量标准按玉米国家标准(GB13532009)执行。对实际水分、杂质高于标准规定指标的非标准品玉米,必须烘晒整理达标后方可入仓储存,不符合标准的玉米不得入仓。非标准品玉米的收购按照关于执行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国粮发2010178号)执行。其中对实际水分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玉米,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0.65%,并扣价0.1

28、5%作为烘干费;低于或高于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量和增扣价。色变粒按不完善粒归属。,2013年中央提出要保证口粮安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展对东北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两个重要信号,即市场放开、价格放开水稻将会受到更好保护,小麦有复苏的迹象,大豆目标价格市场放开、价格放开,最大作物玉米将受到影响国内与国际玉米价格的比较及价格的不确定性,2015年目标价。1、农业投入(补贴)大幅增加难度加大、价格难以进一步提高。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对我国农业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保障和激励作用。WTO规则,不能超过该总量(品种)总产值的8.5%,前期实行的几项补贴继续增加的

29、空间已经不大。今后,基础设施、地力提升、农机购置、目标价格、农业保险、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支持。2、国家要逐步释放粮食存储负担。,当前国家对粮食生产政策,1、余欣荣副部长在部分省玉米结构调整暨“粮改饲”推进落实会上的讲话2、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3、“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镰刀弯”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和内蒙古第四五积温带的冷凉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和西南石漠化区,上述区域在我国地形版图中呈现从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故称“镰刀弯”地区。重点任务: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

30、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重点发展青贮玉米、大豆、优质饲草、杂粮杂豆、春小麦、经济林果和生态功能型植物等。,“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东北冷凉区区域特点:该区位于高纬度、高寒地区,包括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第四、五积温带以及吉林东部山区,10积温在1900-2300,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无霜期仅有90多天,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农作物生产容易遭受低温冷害、早霜等灾害的影响。由于多年玉米连作,造成土壤板结、除草剂残留药害严重,影响单产提高和品质提升。黑龙江省的18县市克山县、克东县、饶河县、伊春市辖区、嘉荫县、铁力市、汤原县、抚远县、同江市、富锦市、东宁县、黑河市辖区、嫩江县、逊

31、克县、孙吴县、北安市、五大连池市、海伦市北方农牧交错区的龙江县、泰来县、安达市、肇东市4县市,主攻方向,通过市场引导和政策扶持,把越区种植的玉米退出去,扩大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规模。越区、轮作、用养。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要结合区内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扩大复种饲料油菜种植,发展苜蓿等牧草生产,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优质饲料的需求。发挥东北地区种植大豆的传统优势,发展粮豆轮作种植模式。发展优质强筋春小麦,建立春小麦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1000万亩,用于发展青贮玉米200万亩、粮豆轮作500万亩、春小麦300万亩。,余欣荣副部长在部分省玉米结构调整暨“粮改饲”推进落实会

32、上的讲话,首先,对玉米地位要有正确的认识。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品种,还是重要的能量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在粮食“十一连增”中,玉米作出了突出贡献。近11年我国粮食面积增加了1.99亿亩,其中玉米面积增加1.95亿亩,占增量的98%;粮食产量增加3528亿斤,其中玉米产量增加1997亿斤占增量的57%。,其次,对玉米供求形势要有正确的认识。从当前看,受玉米消费需求不振、深加工产品销售不畅、进口替代品种较多等因素影响,玉米出现了阶段性的过剩,但这是相对的、局部的、也是暂时的。从长远看,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对饲料需求增加。大体匡算,每年需求增量在50亿斤以上。加上玉米精深加工,玉米需求增量还会大

33、一些。,第三,对玉米结构调整要有正确的认识。总结过去历次粮食结构调整的经验,这一轮的结构调整,水稻、小麦等口粮品种是要稳定发展的,重点是调整玉米结构。要采取差别性调减的原则,巩固提升优势区,适当调减非优势区,力求调优品种、调优效益、调优生态。,我强调一下明年玉米结构调整,特别是东北地区玉米结构调整任务落实问题。一是任务要落实到位。东北四省区明年调减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要逐市、逐县分解任务。二是措施要落实到位。“粮改饲”匹配的养殖,粮豆轮作的政策扶持,玉米改杂粮杂豆的市场引导等等,都需要逐项地落实。,切实抓好政策落实。推进玉米结构调整,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完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综合考虑农民

34、收入、财政负担、市场需求等因素,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要温和地调,保障农民有合理的种植收益。二是加大玉米结构调整补助试点。今年中央财政已安排3亿元资金,选择“三北”地区农牧交错区的30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农业部也安排1000万元部门预算资金,支持黑龙江开展粮豆轮作试点。,二、技术层面如何提高玉米生产的效益,粮多了吗?近十年来,城镇化率以年均1%以上的速度增加,每年新增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到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6%,从国际角度来表示,我国的城镇化率不仅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中国的城镇化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同时,肉、蛋、奶大量进口。关键要抓

35、住提高效益的技术方向。1、增加玉米面积2、提高玉米单产水平3、提高玉米质量4、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单产、效益,必须解决生产中突出问题,(一)玉米生产如何获得最大效益,1、提高单产2、改善品质(发展特色、特用)3、降低成本实现最大效益必须要稳粮增收、提质增效,要创新驱动要推广高产高效、提质高效、节本增效技术高产、质量、成本的差距?地力提升、基础设施?,发展特色、特用,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走丸,其势难”。要明确己长、知晓己短,发挥长、补其短。气候条件开发条件土壤条件生产条件特色玉米(有机、绿色

36、、无公害、地理标志)突出食用,食用玉米加工产品,特制玉米粉:是一种介于普通玉米粉和玉米淀粉之间的玉米加工产品,其特点是已经去掉了玉米的气味、食味,无苦涩味。脂肪与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维生素含量略有增加。可用于制作挂面、面包、糕点、馒头等。,玉米片:一种新型快餐食品,具有保存时间长、便于携带等特点。可根据市场需要制成种种口味的玉米片直接食用。,食用玉米加工产品,玉米挂面:是挂面的一种,主要用于方便食品或主食,制作工艺简单,玉米与小麦粉的面筋粘合力高,成本低。工艺流程:玉米-洗涤-精磨-和面-熟化-压片-切条-干燥-截断-称重-成品包装,食用玉米加工产品,甜玉米粒罐头:,鲜食玉米加工产品,甜玉米饮

37、料:,鲜食玉米加工产品,笋玉米罐头:是采用未成熟的、呈笋状的幼嫩玉米果穗或专用笋玉米为原料而生产的罐头。,鲜食玉米加工产品,速冻甜糯玉米果穗,鲜食玉米加工产品,1、国外玉米高产典型,Warsaw(美国农民):1971-1973,1000kg/亩以上;1985年创造1548kg/亩新泽西洲(美国大学):1981-88年,1200kg/亩以上 加拿大渥太华洲:1982-86年,5年 1100kg/亩以上依阿华洲FR*C*:2002年,1823.4 kg/亩。,第一,提高玉米单产的可能性(玉米单产的潜力),美国爱荷华州(Iowa)高产竞赛5次冠军得主Francis Childs(Manchester

38、,Iowa),2、国内玉米高产典型,玉米高产试验结果(20022004.吉林梨树),吉林玉米高产典型,2005年之前,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小面积出现“吨粮田”。,2007年吉林玉米高产典型,2007年,有14.14亩亩产超1000公斤以上,其中有10.4亩连片达到1000公斤以上。,内蒙古自治区玉米高产成果,近年来内蒙古玉米高产纪录不断刷新:,提高玉米单产的可能性,世界玉米高产纪录是由美国2002 年创造的非灌溉条件下单季玉米产量为1850.5公斤/亩,2013年又创造了1870公斤/亩的高产纪录。我国李登海2005年创造的世界夏玉米纪录为1402.9 公斤/亩。2012年新疆伊犁再万亩示范方

39、创造了1111.34公斤/亩的高产纪录。2013年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在新疆奇台农场创造了1511.7公斤/亩全国纪录,产量比较,差距:与高产典型相差甚远;美国2000年平均亩产573.7公斤(4.4亿亩),2006年624公斤(4.29亿亩),2007年632公斤(5.25亿亩),并有许多地块亩产超过1000公斤。进一步提高单产水平是可能的。,玉米单产的潜力,第二,提高品质的可能性,1、含水量问题2、特用品种问题3、灾害影响问题 第三,降低成本的可能性1、化肥使用及利用率问题2、农药使用及利用率问题3、机械使用及效果问题4、技术应用标准及效果问题5、集约化经营等问题,(二)玉米高产的技术途径与方

40、向,国内外玉米生产实践(玉米生产的飞跃)1、化学肥料的推广应用和技术改进 2、杂交种的推广应用 3、灌溉农业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4、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育种技术进步及育种方向变化 5、种植密度增加和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高产技术路线:密植栽培+配套技术 增加种植密度+配套技术 玉米为短日照作物,我省为高寒长日照区域,垄作栽培,群体通风透光及整体生产水平等制约,增加种植密度是有条件的。一是品种,二是生产条件及水平,三是种植方式。同一品种随着生育条件改善、生产水平的提高,种植密度可相应增加。,综合 玉米高产的技术途径,第一,品种因素(品种特性)品种条件:耐密高产良种、较好的抗逆性第二,生态因素(生

41、育条件)生态条件: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分充足第三,栽培技术因素(配套技术)(1)深耕深松30cm以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2)施肥量大,特别是施入大量优质有机肥(3)标准化栽培,精细的田间管理 耐密良种决定密度生态条件决定密度配套技术决定密度-种植方式决定密度综合技术、生育条件决定产量(栽培、土壤、气候条件),(三)高产关键技术,1、应用品种的差距(1)品种与产量 品种在玉米增产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在粮食增产中,品种大约占3040%。美国著名玉米专家Durick研究了美国先锋公司自1930年代至90年代发放的35个玉米杂交种,认为美国70年间玉米品种的单株生产力没有明显变化,品种作

42、用不可取代,品种更新增产原因?更新什么?,产量构成因素 1、单位面积产量=种植密度 X 玉米单株产量 2、玉米单株产量=单株粒数 X 百粒重/100(变化不大)增减比例问题 密度决定了产量的变化决定密度的因素?1、品种特性决定玉米的种植密度(耐性、抗性)2、生育条件决定(水、肥、气、热)宜密、宜稀3、种植方式影响密度。保证个体的良好发育、群体的协调生长,品种因素,品种潜在产量,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施肥技术的科学,玉米单产与生育条件,玉米产量的潜力,产量,土壤状况的改善,品种作用不可取代,品种更新增产原因?更新什么?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生育及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品种的耐密性、抗倒性和抗逆性增强了。,品种不

43、断更新,玉米生产较发达的美国,20 世纪30年代,玉米种植密度每亩不到2000株,亩产只有100多公斤。60-70年代,密度增加到3000株左右,亩产也提高到300公斤左右。目前密度已增加到4500株左右,亩产提高到600公斤以上。美国玉米育种专家分析玉米育种历史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玉米单产的提高决于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近30-40年,玉米单产的提高(由450公斤发展到518-630公斤),有80%是依靠种植密度的提高来实现的,高产地块种植密度发展到50006000株/亩;19992002年全美最高产记录的种植密度都在7200株左右。,品种、密度与产量,1、国外玉米高产典型及其技术途径,Wa

44、rsaw(美国农民):1971-1973,1000kg/亩以上;1985年创造1548kg/亩新泽西洲(美国大学):1981-88年,1200kg/亩以上 加拿大渥太华洲:1982-86年,5年 1100kg/亩以上依阿华洲F:2002年,1823.4 kg/亩,品种、密度与产量,F高产地块 种植密度及产量,密度与产量,2、国内玉米高产典型及其技术途径,吉林省进入90年代陆续引进和推广了掖单4、掖单6、掖单9、掖单51等耐密品种,同时,也逐步选育出了吉单180、吉单209、四密21、四密25等耐种,实现了品种由平展型向耐密型过渡,这些耐密品种的推广,为吉林省位居玉米生产大省和强省地位起到了重要

45、作用。,品种、密度与产量,玉米高产试验结果(20022004 吉林梨树),2006年吉林玉米高产典型,2006年共有7块地达到超高产水平,11.147亩亩产超过1000公斤.,2007年吉林玉米高产典型,2007年,有14.14亩亩产超1000公斤以上,其中有10.4亩连片达到1000公斤以上。,2006年全国率先在玉米上实施高产创建活动,当年实现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全国共出现19个地块,总体上种植密度有所增加,低于4500株/亩一块也没有了。4500-5000株/亩只占18%,5000-6000株/亩之间占到70%,6000株/亩以上占12%。2007年 1000Kg/亩 全国21块地 平

46、均密度5600株/亩。45005000株 14.3%50015500株 19.0%55016000株 33.3%60016500株 33.3%2009年 1000Kg/亩 全国48块地。平均密度5773株/亩。高产地块密度不断增加。,品种、密度与产量,品种、密度与产量,品种条件决定密度,密度影响了玉米产量 品种特性:耐密性、抗逆性。如Childs的高产记录田,收获穗数 7235穗/亩,单穗产量257g。吉林省:收获株数在46605700株,多数在5000株以上。2009年:全国5773株/亩;黑龙江省保护地栽培、通透栽培密度增加。增加种植密度是有条件的。,差距:1、耐密品种的推广推广耐密品种是

47、经济有效增加种植密度的手段。纵观玉米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从提高品种的增产潜力以及生育条件不断满足来实现玉米的产量提高和飞跃的,但每一次产量的提高和飞跃,在种植密度上都有大幅增加。美国目前大面积生产上一般种植密度在4500株/亩,高产地块种植密度在5000株/亩以上,在其民间的高产创建亩产1200-1800公斤的地块,种植密度在7200株/左右,其突出的手段是推广耐密品种。,(2)对策:推广耐密型品种,不断提高种植密度,时期 种植材料 密度(株/亩)产量(kg/亩)30 年代前 开放授粉 600高产田 耐密型品种 5,700-7,300 1,000美国7200左右、中国5700左右。,对 策,一要

48、转变应用以“稀大棒”型为主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目前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的平展型品种在现有耕作栽培条件下,难以实现种植密度的增加和光能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必须加大耐密型品种的推广力度,这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二要借鉴经验,加速品种更新。全国1996年各区域种植200万亩以上的品种,到2003年,除我省、新疆和内蒙三省外,基本上退出了主栽品种的地位,更新的品种以紧凑型、半紧凑型(耐密型)品种为主,不难看出我省普通型品种向耐密型品种更新的步伐是很慢的。(对于农民选用品种行数1416-18),三要加大扶持力度(育种部门),积极拓宽我省种质资源,找准高产品种类型,改变种质资源缺乏的局面,为培育耐密型品

49、种创造基础条件。四要积极引进密植品种,开展配套技术研究工作,做到良种、良法结合(推广系统、技术领路人)。方向:品种特性、耐密性、抗逆性。,对 策,黑龙江省部分耐密品种,第一积温带:先玉335、郑单958、鑫鑫2号、利民33 第二积温带:鑫鑫1号、龙单38、垦单、丰单1、京单28 第三积温带:东农251、绥玉7、哲单37、丰单2 第四、五积温带:德美亚1、2、利和16、克玉17、CS5101、瑞福尔1号、中粮319、哈育189、哈育198等,黑龙江省2012年玉米高产优质品种区域布局规划,黑龙江省2014年主要粮食作物优质高产品种区域布局规划,黑龙江省2015年玉米高产优质品种区域布局规划,提高

50、玉米产量,必须以合理密植为切入点,推动玉米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也是农业部“关于加快玉米生产发展工作方案”中主要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必须提高认识,改变品种应用现状,解决推广密植栽培的瓶颈。(2)技术路线上,我省品种审定的密度重大调整1、增加耐密组;2、调整密度第一积温带3800-4000株/亩;第二积温带4000株/亩;第三积温带4000-4500株/亩;第四积温带5000株/亩;第五积温带5000株/亩以上。,(三)高产关键技术,2、生态条件、基础条件、栽培技术与高产要求的差距第一 土壤肥力要素(质量和数量)土壤肥力的四大要素(也是作物生育所必须的要素)(1)营养因素:养分、水分;(2)环境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