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5191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文档资料.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目的,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实验原理,显微镜的构造,机械装置,光学系统,镜座,载物台,镜臂,标本夹和标本移动尺,粗调螺旋和细调螺旋,聚光镜升降螺旋,接目镜,接物镜及镜头转换器,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1、增加照明亮度2、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实验原理,2NA,实验器材,1、标本片,球菌(Coccus),杆菌(Bacterium),螺旋菌(Spirillum),2、显微镜,3、香柏油和二甲苯,4、镜头纸,操作步骤,放置好显微镜调节好光源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油镜观察清洁显微镜还原显微镜,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实验目的,了解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原

2、理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革兰氏染色是Gram发明的一种细菌鉴别染色法,通过染色,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一类被染成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另一类被染成红色,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这种染色的结果主要与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有关。,实验原理,实验器材,1、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4、载玻片,5、显微镜等,2、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3、革兰氏染色液(一套),操作步骤,涂片,蒸馏水,接种环,草酸铵结晶紫,碘 液,95%乙醇,沙 黄,自然干燥,媒染1min,脱色2030s,固定,初染1min,复染2min,干燥镜检,注意事项,革兰氏染色成败与否与许多因

3、素有关 菌龄 涂片厚薄 脱色时间(最为关键),实验三 微生物细胞的镜检计数法,实验目的,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掌握其使用方法,实验原理,微生物细胞数量测定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镜检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镜检直接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但对杂菌和杂质则不易分辩。菌体较大的细胞常采用血球计数板。,实验原理,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厚玻片,中部平台上有两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中央有一个正方形大方格,面积为1m2,等分成400个小方格,每小格面积为1/400m2。计数池深度为0.1mm,所以,每小格的体积是1/4000mm3。因此,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需先测定一定数量小格中的微生物细胞数,

4、求得平均值,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中微生物细胞数量。,每毫升样品中微生物细胞数,每小格细胞平均数,4000,1000,稀释倍数,实验器材,1、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悬液,2、血球计数板和盖玻片,4、吸水纸,3、显微镜,操作步骤,调节好菌液浓度放置好计数板加样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计数清洁计数板还原显微镜,实验四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实验目的,掌握利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增强对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实验原理,微生物细胞大小是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其测定需借助于测微尺,包括目尺和台尺。,实验原理,由于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

5、实际长度也不同,因此,用目尺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时,必须先用台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下,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再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对于目尺的格数,计算出细胞的实际长度。,实验器材,1、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目镜测微尺,5、吸水纸,4、显微镜,3、镜台测微尺,6、载玻片和盖玻片,操作步骤,调整好显微镜,调节好光源装好目尺校正目尺(1)放置好台尺(2)校正(3)计算菌体大小测定测定完毕,实验五 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实验目的,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灭菌方法,实验原理,不同的微生物生长繁殖都需要提供一定的营养条件,在

6、实验室中,微生物的营养是由培养基来提供的。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除营养条件以外,微生物必须在最适酸碱度范围内才表现出最大生命力,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将培养基的pH值调节到适当范围。,实验原理,培养基的种类较多,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分为三种: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加0.20.5%琼脂,固体培养基:加1.52.0%琼脂。,实验器材,1、药品,2、其他,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N NaOH、1N HCl。,培养皿、试管、三角瓶、吸管、烧杯、漏斗、量筒、硅胶塞、天平、包装纸、包装绳等。,操作步骤,按培养基配方称量,加水加热熔化,调

7、节pH值,过滤,分装包装,灭菌,检查灭菌彻底与否,实验六 土壤微生物的纯系分离,实验目的,了解纯系分离的原理、掌握其方法,实验原理,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的形式与其他的微生物混杂在一起。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征,必须获得该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纯培养就是从自然界或已染杂菌的培养体中分离出生产、科研所需的单一微生物个体,进行培养并产生大量的后代。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纯系分离法。,实验原理,纯系分离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稀释平板分离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这些方法都是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和环境条件不同而人为的加以控制,以便某一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上出现单个菌落。,实验器材,无菌培养皿、天平、90

8、ml无菌水,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土壤。,操作步骤,称取10g土样,加入90ml无菌水中,振荡10分钟,取一环在平板上划线,培养观察,实验七 平板菌落计数法,实验目的,掌握平板菌落计数的的原理和方法,实验原理,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将样品稀释至一定浓度,取一定量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就会出现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统计菌落数,根据样品的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微生物总量。,每毫升样品中微生物细胞数,每皿菌落平均数,1/取样体积数,稀释倍数,实验器材,无菌培养皿、天平、90ml无菌水,9ml无菌水、无菌吸管、酒精灯、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土壤。,操作步骤,称取10g土样,振荡10min,90ml,9ml,9ml,9ml,9ml,9ml,0.1ml,0.1ml,0.1ml,1ml,1ml,1ml,1ml,1ml,10-1,10-2,10-3,10-4,10-5,10-6,20ml,20ml,20ml,倒培养基,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