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范文]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30417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范文]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30417修改.doc(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客运专线列控系统标准规范科技运2008143号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3)V1.3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第 39 页目 录目 录11适用范围42参考文献43应答器设置规则53.1一般规则53.2区间应答器组【Q】设置63.3车站应答器组设置83.3.1进站信号机应答器组【JZ】设置83.3.2出站信号机应答器组【CZ】设置93.3.3进路应答器组设置【JL】103.3.4调车应答器组设置【DC】113.3.5定位应答器设置【DW】113.4中继站应答器组【ZJ】设置113.5等级转换应答器组设置123.5.1C0/C2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设置12
2、3.5.2C0/C2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ZX0/2】设置123.5.3C0站应答器组设置【CZ-C0】设置133.6自动过分相应答器组设置133.7大号码道岔(18号以上)应答器组【DD】设置144应答器图纸设计规则164.1图纸表示符号164.2应答器编号及命名165应答器报文编制原则185.1报文结构(信息帧)185.2用户信息包205.2.1应答器链接【ETCS-5】205.2.2重定位信息【ETCS-16】215.2.3线路坡度【ETCS-21】225.2.4线路速度【ETCS-27】245.2.5等级转换【ETCS-41】265.2.6CTCS数据【ETCS-44】275.2.7特
3、殊区段【ETCS-68】285.2.8文本信息【ETCS-72】305.2.9里程信息【ETCS-79】325.2.10调车危险【ETCS-132】335.2.11默认信息包【ETCS-254】345.2.12轨道区段【CTCS-1】345.2.13临时限速【CTCS-2】365.2.14区间反向运行【CTCS-3】375.2.15大号码道岔【CTCS-4】375.2.16绝对停车【CTCS-5】385.3应答器报文编制原则395.3.1一般原则395.3.2应答器组功能定义405.3.3区间闭塞分区应答器组【Q】475.3.4区间反向中继应答器组【FQ】485.3.5C0站应答器组【CZ-C
4、0】495.3.6C0-C2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495.3.7C0-C2等级转换反向预告应答器组【YG0/2】505.3.8C2-C0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505.3.9C2-C0等级转换反向预告应答器组【YG0/2】515.3.10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ZX0/2】515.3.11定位应答器组【DW】525.3.12大号码道岔应答器组【DD】535.3.13进站应答器组【JZ】535.3.14出站应答器组【CZ】555.3.15中继站应答器组【ZJ1】565.3.16中继站应答器组【ZJ2】566附件一:用户信息包填写举例586.1应答器链接【ETCS-5】586.
5、2线路坡度【ETCS-21】596.3线路速度【ETCS-27】616.4等级转换【ETCS-41】636.5轨道区段【CTCS-1】656.6临时限速【CTCS-2】676.7特殊区段【ETCS-68】696.8纯文本信息包【ETCS-72】696.9地理位置信息包【ETCS-79】701 适用范围1.1.1.1 本规范规定了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的设置和报文编制原则,适用于CTCS-2级客运专线列控系统应答器的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和工程实施。2 参考文献1科技运200414号CTCS技术规范总则(暂行)CTCS-2级技术条件(暂行)2铁科技200668号200-250km/h客运专线站
6、后系统技术框架方案3铁集成2007124号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4科技运2007158号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车站列控中心技术规范(暂行)5科技运200816号CTCS-2级应答器报文定义及运用原则(暂行)6科技运2008127号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名词术语3 应答器设置规则3.1 一般规则3.1.1.1 下列应答器组应由两个及以上应答器构成:(1)发送线路参数的应答器组;(2)发送等级转换信息的应答器组;(3)发送长短链信息的应答器组;(4)位于发车进路始端的应答器组;(5)其它用于识别列车运行方向的应答器组。3.1.1.2 仅用于定位的应答
7、器组可为单个应答器。3.1.1.3 应答器组设置应满足应答器容量要求,当应答器容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加组内应答器数量,但组内应答器数量不宜超过3个。3.1.1.4 应答器组内相邻应答器间的距离应为5+0.5m。设置在区间闭塞分区入口处的应答器组距调谐单元(BA)或机械绝缘节宜为2000.5m,进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组距调谐单元(BA)或机械绝缘节的距离宜为300.5m(从靠近绝缘节的应答器计算)。3.1.1.5 对于200250km/h客货共线的客运专线,出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组距机械绝缘节宜最小为6570m(从靠近绝缘节的应答器计算);对于仅开行动车组的客运专线,出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组距机械绝缘
8、节宜最小为20m(从靠近绝缘节的应答器计算)。3.1.1.6 设置在车站的应答器组中的有源应答器应靠近信号机侧。应答器组间距不宜小于200m,困难情况下不宜小于100m,应答器组间距如图1所示。3.1.1.7 发送线路参数的应答器组,正线组内应答器组距调谐单元(BA)或机械绝缘节最小30m,侧线组内应答器组距调谐单元(BA)或机械绝缘节最小20m。图1 应答器组间距示意图3.1.1.8 与长短链相邻的应答器组应发送长短链信息,并应先描述该应答器所在公里标,再描述长短链变化点之后的里程。3.1.1.9 对于含有源应答器的应答器组,数据应合理分配,固定信息宜放置在无源应答器中。3.2 区间应答器组
9、【Q】设置3.2.1.1 在CTCS-2级客运专线线路,可间隔一个闭塞分区设置区间无源应答器组,用于列车定位和向CTCS-2级车载设备发送线路允许速度、线路坡度、轨道区段及特殊区段等线路固定信息,如图所示。图2 区间应答器组设置示意图3.2.1.2 应答器组内距闭塞分区较近的应答器距闭塞分区入口2000.5m。3.2.1.3 当进站口或中继站发送反向线路数据的无源应答器容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区间单独设置反向中继应答器组【FQ】,并增加组内应答器数量发送反向线路数据。【FQ】应答器组不宜与【Q】应答器组共用,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FQ】应答器组间距离宜小于10km,【增加图形,描述不宜与区间应
10、答器合并FQ】应答器组至反向下一闭塞分区入口之间的应答器组至少由两个应答器构成。如图3所示。图3 反向中继应答器组设置示意图3.2.1.4 没有直股接、发车进路的车站,当信号机防护的进路速度唯一时,区间无源应答器中描写的进站内方数据按最短进路长度描述,载频为无载频,如图4所示;当信号机防护的进路速度不唯一时,应在区间设置有源应答器根据进路情况发送相应的线路速度信息,如图5所示。注可间隔设置。图4 防护进路速度唯一区间应答器设置示意图图5 防护进路速度不唯一区间应答器设置示意图3.3 车站应答器组设置3.3.1 进站信号机应答器组【JZ】设置3.3.1.1 进站信号机(含反向)外方300.5m处
11、设置由一个有源应答器和两个无源应答器构成的应答器组,如图6所示。3.3.1.2 正向进站信号机无源应答器组发送线路允许速度、线路坡度、轨道区段、特殊区段及调车危险等反向线路数据和正向线路坡度信息。3.3.1.3 反向进站信号机无源应答器组发送线路坡度、线路允许速度、轨道区段、特殊区段及调车危险等正向线路数据和反向线路坡度信息。3.3.1.4 有源应答器区间发车方向发送应答器链接信息、临时限速信息;正线接车进路发送应答器链接信息、临时限速信息和特殊区段信息;侧向接车进路发送应答器链接、线路允许速度、轨道区段、特殊区段及临时限速等信息。图6 进站应答器组设置示意图3.3.2 出站信号机应答器组【C
12、Z】设置3.3.2.1 车站有高站台到发线和有图定转线作业的正线出站信号机设置由一个有源应答器和一个无源应答器构成的应答器组。对客货共线的客运专线,该应答器组距宜靠近站台端设置,距离出站信号机不应小于65m70m(从靠近绝缘节的应答器计算),宜靠近站台端设置,如图7所示。对仅开动车组的客运专线,该应答器组距宜靠近站台端设置,距离出站信号机不应小于20m(从靠近绝缘节的应答器计算),宜靠近站台端设置,如图8所示。3.3.2.2 有站台及有图定转线作业的正线股道的正线出站信号机外方设置由一个有源应答器和一个及以上无源应答器构成的应答器组,该应答器组宜靠近站台端设置,距离出站信号机不应小于30m(从
13、靠近绝缘节的应答器计算)。 3.3.2.3 无源应答器用于发送对发车方向有效的线路坡度信息。3.3.2.4 当发车信号关闭时,有源应答器发送发车方向有效的停车报文,该报文只含绝对停车信息包【CTCS-5】;当发车信号开放后,应发送对发车方向有效的应答器链接、线路允许速度、轨道区段、临时限速及特殊区段等信息。增加调车信息。图7 客货共线出站应答器组设置示意图不满足65米如何处理图8 客运专线出站应答器组设置示意图 3.3.3 进路应答器组设置【JL】3.3.3.1 进路信号机外方设置由一个有源和一个无源应答器构成的应答器组。当该进路信号机防护的进路为唯一进路时,可不设置有源应答器,只设置至少由两
14、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3.3.3.2 当设置有源应答器组时,应答器发送的线路数据与进站应答器组原则一致,当设置无源应答器组时,发送的信息与区间应答器组原则一致。3.3.4 调车应答器组设置【DC】3.3.4.1 可能危及列车运行安全的调车信号机外方设置应答器组,该应答器组距调车信号机不小于15m。3.3.4.2 当调车信号关闭时,该应答器组发送调车危险信息,当调车信号开放时,该应答器发送空信息。3.3.5 定位应答器设置【DW】3.3.5.1 在车站进站信号机(含反向)外方2500.5m处设置定位应答器组,用于列车定位,如图6所示。3.3.5.2 对于仅开行动车组的客运专线,当股道上相邻
15、两组应答器之间的距离大于400米时,在股道中间增加定位应答器组,用于列车停车定位,如图6所示。3.3.5.3 定位应答器组根据设置位置,可提供线路里程、车站名称、有特殊停车要求的桥梁和隧道名称等辅助信息。3.3.5.4 当定位应答器组与相邻其他应答器组之间的距离不能满足应答器组间最小距离的要求时,可与相邻应答器组合并。3.4 中继站应答器组【ZJ】设置3.4.1.1 在上下行线路靠近区间中继站的位置,均设置两组各由一个有源应答器和两个无源应答器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发送临时限速和线路数据,两个应答器组之间的距离为2000.5m,组内第三个应答器为有源应答器,如图9所示。3.4.1.2 按照线路正
16、向运行方向,中继站第二组与区间应答器组合并。有源应答器根据区间方向发送应答器链接信息和临时限速信息,第一组中继应答器组中无源应答器发送轨道区段、线路坡度、线路速度、特殊区段等反向线路数据,第二组中继应答器组中无源应答器发送轨道区段、线路坡度、线路速度、里程信息、特殊区段等正向线路数据。图9 中继站应答器组设置示意图 3.5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设置3.5.1 C0/C2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YG0/2】设置3.5.1.1 在C0/C2等级转换点两侧设置C0-C2或C2-C0的等级转换预告应答器组,该应答器组由2个无源应答器构成, 距转换点的距离应大于列车按等级转换点处线路最高允许速度运行5秒的走行
17、距离。等级转换点处线路最高允许速度不得大于160km/h。3.5.1.2 C0-C2转换预告应答器组应发送C2区段应答器链接、线路速度、线路坡度、轨道区段、特殊区段和等级转换预告等信息。3.5.1.3 C2-C0转换预告应答器组应发送C0区段应答器链接、线路速度、线路坡度、轨道区段、特殊区段和等级转换预告等信息。3.5.2 C0/C2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ZX0/2】设置3.5.2.1 等级转换执行点应设置在区间列车较少实施制动的区段,并且该区段内应避免存在分相区。3.5.2.2 C0/C2等级转换边界应设置在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处,正向运行和反向运行边界一致。3.5.2.3 在距闭塞分区入口
18、300.5m处设置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如图10所示。3.5.2.4 等级转换执行应答器组应发送C0-C2方向的【ETCS-41】等级转换信息。图10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设置示意图 3.5.3 C0站应答器组设置【CZ-C0】设置3.5.3.1 C0车站出站口(含反向)上下行各设置两个有源应答器组,由一个有源应答器和两个及以上无源应答器构成,给列车发送线路数据和临时限速信息。3.5.3.2 两个应答器组之间的距离为2000.5m,距离等级转换点最近的应答器组距转换边界应大于450m。3.6 自动过分相应答器组设置3.6.1.1 列控系统发送的分相区信息应为分相区断电标志牌起点位置及长度信息,如图
19、11所示:图11 分相区示意图3.6.1.2 正向运行时,宜有三组区间无源应答器组发送分相区信息,第一组宜为分相区外方第7个闭塞分区入口处的区间应答器组,第二组宜为20秒外方最近的区间应答器组,最后一组宜为10秒外方最近的区间应答器组,如图12所示。改图图12 发送分相区应答器位置示意图3.6.1.3 当反向线路参数覆盖范围内有分相区时,对应的应答器组应发送反向过分相信息。3.7 大号码道岔(18号以上)应答器组【DD】设置3.7.1.1 在距大号码道岔外方,宜在发送U2S或UUS闭塞分区入口2000.5m处设置由一个有源应答器和两个无源应答器构成的应答器组,如图13所示。图13 大号码道岔应
20、答器组设置示意图3.7.1.2 当U2S或UUS闭塞分区入口不具备设置条件时,可在距离防护大号码道岔较远的U2S或UUS分区内设置。补图说明。, 且当进路具备以大号码道岔侧向允许速度通过时,列车经过该应答器组的速度不应小于大号码道岔侧向允许速度。3.7.1.3 反向接发车进路不设置大号码道岔应答器组,不发送大号码道岔信息包。3.7.1.4 无源应答器发送正向直向运行方向有效的线路坡度、线路速度、应答器链接和轨道区段信息。3.7.1.5 当排列经大号码道岔的侧向接车进路时,列控中心根据闭塞分区状态、进路状态和相关临时限速信息发送大号码道岔信息。3.7.1.6 道岔侧向最高允许速度除线路限速外,还
21、应根据列车按照道岔区段线路允许最高码序至目标点列车按照常用制动能够可靠停车的速度限制,如图14所示。图与文字不符。图14 道岔侧向线路限速示意图当列车进路为道岔直向或反向运行时,大号码道岔有源应答器发送允许通过报文;当列控中心故障、LEU故障、电缆断线时,大号码道岔有源应答器发送默认报文。?尽头线应答器布置3.7.1.7 无配线车站应答器布置4 应答器图纸设计规则4.1 图纸表示符号4.1.1.1 图纸中利用空心三角表示无源应答器,利用实心黑三角表示有源应答器。组内应答器数量应与三角形个数一致。4.1.1.2 三角形下带小竖线的应答器被定义为组内第一个应答器,其后方的应答器依次编号,如图15所
22、示。4.1.1.3 图纸中应在应答器下方标识应答器名称、应答器编号及应答器功能号,当该应答器组具有多个功能时,应依次在描述。具体格式为“B应答器名称/应答器序号-应答器功能号/应答器功能号”。图15 应答器图例示意图4.2 应答器编号及命名增加单个应答器组不增加-1-2的编号。4.2.1.1 应答器编号应具有唯一性,每个应答器的编号由“设备类型编号”、“大区编号”、“分区编号”、“车站序号”、“应答器单元编号”及“应答器组内序号”构成。4.2.1.2 应答器单元编号由三位十进制表示,编号范围为1254。4.2.1.3 对车站管辖范围内(含区间)的全部应答器(组)进行统一编号,应答器组编号顺序按
23、照先正线后到发线的顺序进行。4.2.1.4 正线以列车正向运行方向为参照,按正线贯通、从小到大的原则进行编号,下行编号为奇数,上行编号为偶数。4.2.1.5 侧线股道应答器编号,临近正线的第一个股道依次编号,下行侧线股道编号为奇数,上行股道编号为偶数。4.2.1.6 对于三、四线等,先进行一线二线编号,再进行三线四线编号,最后进行站内侧线应答器编号,各条线之间宜预留一定编号。4.2.1.7 每个应答器组可由18个应答器组成,以列车正运行方向为参照,列车首先经过的应答器为,其余应答器依次编号,如图16所示。图16应答器组内编号示意图4.2.1.8 侧线股道应答器组内编号,下行股道以下行方向为正方
24、向进行编号,上行股道以上行方向为正方向进行编号。4.2.1.9 应答器组命名以B开头,区间应答器组后加公里标,公里标参照区间通过信号机命名规则执行;站内信号机处的应答器组后加信号机名称,设置在股道中央的定位应答器组后加股道名称。当应答器组由2个及以上应答器组成时,应答器名称应区分应答器组内的位置,分别在应答器名称后加“-1”、“-2”等表示组内第一个应答器和第二个应答器等信息。4.2.1.10 当应答器组名称相同时,沿列车正向运行方向依次增加“A”“B”“C”区分。5 应答器报文编制原则5.1 报文结构(信息帧)序号名称变量位数备注1帧标志Q_UPDOWN1信息传送的方向 (0=车对地,1=地
25、对车)M_VERSION7语言/代码版本编号 (0010000=V1.0)Q_MEDIA1信息传输媒介 (0=应答器,1=环线)N_PIG3本应答器在应答器组中的位置 (000=1,111=8)N_TOTAL3应答器组中所包含的应答器数量 (000=1,111=8)M_DUP2本应答器信息与前/后应答器信息的关系 (00=不同,01=与后一个相同,10=与前一个相同)M_MCOUNT8报文计数器(0255)NID_C10地区编号(高7位=大区编号,低3位=分区编号)NID_BG14应答器标识号 (高6位=车站编号,低8位=应答器编号)Q_LINK1应答器组的链接关系 (0=不被链接,1=被链接
26、)2用户信息包772用户信息包区3信息结束8=1111 1111,表示信息帧结束5.1.1.1 无源应答器的报文计数器设定为255。5.1.1.2 有源应答器默认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设定为252。5.1.1.3 LEU默认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设定为0。5.1.1.4 列控中心默认报文的报文计数器为253,正常报文的报文计数器均设定为255。5.1.1.5 报文计数器禁用254。5.1.1.6 应答器组内除M_MCOUNT=255的应答器外,其余各应答器报文计数器相同时,该消息可用。5.1.1.7 CTCS-2级车载设备接收到上述各默认报文,且该应答器组消息可用时,应处理该应答器组中的调车危险、绝对停车
27、信息包内容。5.2 用户信息包5.2.1 应答器链接【ETCS-5】序号变量名位数说明1NID_PACKET8信息包标识码=0000 0101Q_DIR2验证方向 (00=反向有效,01=正向有效,10=双向有效,11=备用)L_PACKET13信息包位数Q_SCALE2距离/长度的分辨率 (00=10cm,01=1m,10=10m)2D_LINK15到下一个链接应答器组的距离增量Q_NEWCOUNTRY1下一个链接应答器组与前一个的地区关系 (0=相同,1=不同)NID_C10地区编号 (Q_NEWCOUNTRY=1)NID_BG14应答器组编号 (下一个被链接应答器组,16383=特殊值,
28、用于重定位信息)Q_LINKORIENTATION1列车通过被链接应答器组时的运行方向(0=反向,1=正向)Q_LINKREACTION2当链接失败时,ATP采取的措施(00=紧急制动,01=常用制动,10=无反应,11=备用)Q_LOCACC6链接应答器允许的安装偏差(063m,分辨率=1m)3N_ITER5包含链接应答器组的数量D_LINK(k)15到下一个链接应答器组的距离增量Q_NEWCOUNTRY(k)1下一个链接应答器组与前一个的地区关系 (0=相同,1=不同)NID_C(k)10地区编号(Q_NEWCOUNTRY=1)NID_BG(k)14应答器组编号(下一个被链接应答器组,16
29、383=特殊值,用于重定位信息)Q_LINKORIENTATION(k)1列车通过被链接应答器组时的运行方向(0=反向,1=正向)Q_LINKREACTION(k)2当链接失败时,ATP采取的措施(00=紧急制动,01=常用制动,10=无反应,11=备用)Q_LOCACC(k)6链接应答器允许的安装偏差(063m,分辨率=1m)5.2.1.1 变量Q_NEWCOUNTRY定义了被链接应答器与本应答器地区编号是否相同,当被链接应答器与本应答器地区编号相同时,变量NID_C取消。5.2.1.2 一般车站及区间,应答器组链接失败时,Q_LINKREACTION=“无反应”。特殊车站及区间当应答器丢失
30、后,ATP控车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时,Q_LINKREACTION=“常用制动”。5.2.1.3 变量D_LINK给出了两个应答器组之间的距离,对于一组内有多个应答器的应答器组,其位置信息以该组第一个应答器为准。5.2.1.4 对于变量Q_LOCACC,定义了应答器综合安装误差,Q_LOCACC=5m。当地面无法区分前方进路时,可用NID_BG=16383表示本应答器组前方链接的重定位应答器组编号。当本应答器组【ETCS-5】的NID_BG=16383时,CTCS-2级列控车载设备只接收链接距离内含重定位信息【ETCS-16】的应答器组,链接距离D_LINK选择含重定位信息的应答器组中距离最远的
31、一个。5.2.1.5 在链接出站信号机处有源应答器组时,链接反应为常用制动。5.2.2 重定位信息【ETCS-16】序号变量名位数说明1NID_PACKET8信息包标识码=0001 0000Q_DIR2验证方向(00=反向有效,01=正向有效,10=双向有效,11=备用)L_PACKET13信息包位数Q_SCALE2距离/长度的分辨率(00=10cm,01=1m,10=10m)2L_SECTION15重定位区段长度5.2.2.1 重定位区段长度为本应答器组开始至进路终点的距离。5.2.3 线路坡度【ETCS-21】序号变量名位数说明1NID_PACKET8信息包标识码=0001 0101Q_D
32、IR2验证方向(00=反向有效,01=正向有效,10=双向有效,11=备用)L_PACKET13信息包位数Q_SCALE2距离/长度的分辨率(00=10cm,01=1m,10=10m)2D_GRADIENT15到本应答器所描述的坡道信息起始点的距离Q_GDIR1坡度识别(0=下坡或平坡,1=上坡)G_A8安全坡度(分辨率=1,最大=254)(255=非数字值,告知当前坡道的描述在D_GRADIENT(n)结束)3N_ITER5包含坡度变化点的数量D_GRADIENT(k)15到下一个坡度变化点的距离增量Q_GDIR(k)1坡度识别(0=下坡或平坡,1=上坡)G_A(k)8安全坡度(分辨率=1,
33、最大=254)5.2.3.1 应答器线路坡度数据应以线路实际的坡度数据为依据,按分辨率向安全侧进行取整,经按如下原则合并后作为应答器线路坡度数据存入应答器。5.2.3.2 坡度信息距离及长度分辨率为1m(变坡点的位置误差为5m)。5.2.3.3 合并坡道ih按下式计算后,取合并坡道、中的最不利坡道存入应答器: (1)式中合并坡段的线路纵断面始终点标高,m;合并坡段长度,m合并坡段中的任一实测坡道长度,必须符合下列检查公式方可合并:(2)式中:2000经验常数;合并坡度与合并地段中任一实测坡度差的绝对值。5.2.3.4 到发线线路坡度数据与正线一致。进站信号机(含反向)处应答器组线路坡度,接车方
34、向坡度取应答器所描述的数据范围内不同线路坡度合并后的值,发车方向按线路实际坡度填写;出站信号机处坡度数据取接发车线路坡度合并后的值。5.2.3.5 对于坡度变化较多的特殊区段,应答器容量不能满足时,在满足闭塞分区划分的条件下,可根据应答器容量,可对坡度向安全侧取整后再合并;在应答器管辖范围内,冗余覆盖部分可采用归档合并办法处理;数据余量部分可采用最不利坡度和数据。应答器“线路坡度”报文中的第一组数据定义为:以本应答器为起点至列车运行前方本应答器所描述的第一个线路坡度的距离及线路坡度参数;第二组数据定义为:从第一个线路坡度变化点至列车运行前方第二个线路坡度变化点间的线路坡度参数,其他以此类推;以
35、“G_A”=255表示对坡道的描述结束。5.2.3.6 坡度合并宜由远及近,相同坡度方向进行合并。5.2.4 线路速度【ETCS-27】序号变量名位数说明1NID_PACKET8信息包标识码=0001 1011Q_DIR2验证方向(00=反向有效,01=正向有效,10=双向有效,11=备用)L_PACKET13信息包位数Q_SCALE2距离/长度的分辨率(00=10cm,01=1m,10=10m)2D_STATIC15到本应答器所描述的速度信息起始点的距离V_STATIC7线路最大允许列车运行速度(分辨率=5km/h)(127=非数字值,当前线路速度的描述在D_STATIC(k)结束)Q_FR
36、ONT1允许运行速度出口对车头、车尾的有效性(0=由车载设备确定头尾有效性,1=头有效,进入降速区段)N_ITER5包含列车类型的数量NC_DIFF(n)4列车类型(0000=主动摆式,0001=被动摆式,0010=对交叉风敏感的)V_DIFF(n)7列车最大允许运行速度(分辨率=5km/h)3N_ITER5包含速度变化点的数量D_STATIC(k)15到下一个速度变化点的距离增量V_STATIC(k)7线路最大允许列车运行速度(分辨率=5km/h)Q_FRONT(k)1允许运行速度出口对车头、车尾的有效性(0=由车载设备确定头尾有效性,1=头有效,进入降速区段)N_ITER(k)5包含列车类
37、型的数量NC_DIFF(k,m)4列车类型(0000=主动摆式,0001=被动摆式,0010=对交叉风敏感的)V_DIFF(k,m)7列车最大允许运行速度(分辨率=5km/h)5.2.4.1 应答器线路速度数据应以线路实际的列车允许运行速度为依据,按5km/h分辨率向安全侧进行取整,作为应答器线路速度数据存入应答器,地面不考虑速度对车头车尾的有效性。5.2.4.2 侧线进路中走行的正线区段从进站信号机处绝缘节到侧线道岔岔尖的速度值应与线路速度表中的正线速度值一致。侧线股道线路速度应与其衔接的道岔中号码最大的道岔侧向允许速度保持一致,且不应高于站台限速。5.2.4.3 应答器“线路速度”报文中的
38、第一组数据定义为:以本应答器为起点至列车运行前方本应答器所描述的第一个线路允许运行速度的距离及线路速度参数;第二组数据定义为:从第一个线路允许运行速度变化点至列车运行前方第二个线路允许运行速度变化点间的线路速度参数,其他以此类推;以“V_STATIC”=127表示对线路速度的描述结束。5.2.4.4 同一线路区段对于某些特殊列车可有不同的列车允许运行速度。如无特殊列车速度要求,应答器“线路速度”报文中“包含列车类型的数量”一项内容为“0”,“NC_DIFF”、“V_DIFF”项内容取消。5.2.5 等级转换【ETCS-41】序号变量名位数说明1NID_PACKET8信息包标识码=0010 10
39、01Q_DIR2验证方向(00=反向有效,01=正向有效,10=双向有效,11=备用)L_PACKET13信息包位数Q_SCALE2距离/长度的分辨率(00=10cm,01=1m,10=10m)2D_LEVELTR15到等级转换点的距离M_LEVELTR3转换的列控等级(000=ETCS-0,001=STM,010=ETCS-1,011=CTCS-3,100=CTCS-4)NID_STM8转换的非ETCS等级(M_LEVELTR=1)(0000 0001=CTCS-0级,0000 0010=CTCS-1级,0000 0011=CTCS-2级0001 0000=TVM430)L_ACKLEVEL
40、TR15等级转换点外方确认区段长度3N_ITER5包含等级转换点的数量M_LEVELTR(k)3转换的列控等级(000=ETCS-0,001=STM,010=ETCS-1,011=CTCS-3,100=CTCS-4)NID_STM(k)8转换的非ETCS等级(M_LEVELTR=1)(0000 0001=CTCS-0级,0000 0010=CTCS-1级,0000 0011=CTCS-2级0001 0000=TVM430)L_ACKLEVELTR(k)15等级转换点外方确认区段长度5.2.5.1 等级转换信息包中变量“转换的非ETCS等级(NID_STM)”仅在变量“转换的ETCS等级M_LE
41、VELTR=1(STM)”时有效。5.2.5.2 等级转换点外方确认区段长度变量L_ACKLEVELTR值,为列车从等级转换点开始,按线路最高允许速度运行5秒钟的走行距离。5.2.5.3 等级转换的等级按照转换点内方地面具备的控车等级由高到低的顺序填写。5.2.5.4 顺序由低到高依次为CTCS-0、CTCS-1、CTCS-2、CTCS-3。5.2.5.5 当非本务端处于休眠模式(SL)的车载设备接收到该信息时,记录该等级转换信息。5.2.6 CTCS数据【ETCS-44】序号变量名位数说明1NID_PACKET8信息包标识码=0010 1100Q_DIR2验证方向(00=反向有效,01=正向
42、有效,10=双向有效,11=备用)L_PACKET13信息包位数2NID_XUSER9CTCS用户数据标识码XXXXXX由NID_XUSER确定的信息包5.2.6.1 每个【ETCS-44】包只能嵌入一个CTCS信息包。5.2.7 特殊区段【ETCS-68】序号变量名位数说明1NID_PACKET8信息包标识码=0100 0100Q_DIR2验证方向(00=反向有效,01=正向有效,10=双向有效,11=备用)L_PACKET13信息包位数Q_SCALE2距离/长度的分辨率(00=10cm,01=1m,10=10m)2Q_TRACKINIT1恢复初始状态(进入特殊区段)的要求(0=没要求,1=
43、有要求)D_TRACKINIT15到恢复初始状态开始点的距离(Q_TRACKINIT=1)D_TRACKCOND15到特殊轨道区段的距离(Q_TRACKINIT=0)L_ TRACKCOND15特殊轨道区段的长度(Q_TRACKINIT=0)M_TRACKCOND4特殊轨道区段定义(Q_TRACKINIT=0)(0000=禁停:隧道 初始状态:允许停车(无隧道),0001=禁停:桥梁 初始状态:允许停车(无桥梁),0010=禁停:其他 初始状态:允许停车,0011=无电区间:落下受电弓 初始状态:有电区间,0100=无线盲区 初始状态:有无线通信,0101=全气密区间 初始状态:无气密要求,0
44、110=关闭再生制动 初始状态:再生制动打开,0111=关闭涡流制动 初始状态:涡流制动打开,1000=关闭磁铁制动 初始状态:磁铁制动打开,1001=无电区间:关闭主电源 初始状态:有电区间,10101111=备用)3N_ITER5包含特殊轨道区段的数量(Q_TRACKINIT=0)D_TRACKCOND(k)15到特殊轨道区段的距离(Q_TRACKINIT=0)L_TRACKCOND(k)15特殊轨道区段的长度(Q_TRACKINIT=0)M_TRACKCOND(k)4特殊轨道区段定义(Q_TRACKINIT=0)(0000=禁停:隧道 初始状态:允许停车(无隧道),0001=禁停:桥梁 初始状态:允许停车(无桥梁),0010=禁停:其他 初始状态:允许停车,0011=无电区间:落下受电弓 初始状态:有电区间,0100=无线盲区 初始状态:有无线通信,0101=全气密区间 初始状态:无气密要求,0110=关闭再生制动 初始状态:再生制动打开,0111=关闭涡流制动 初始状态:涡流制动打开,1000=关闭磁铁制动 初始状态:磁铁制动打开,1001=无电区间:关闭主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