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考苑《专题十一散文阅读之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920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5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考苑《专题十一散文阅读之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湘教考苑《专题十一散文阅读之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湘教考苑《专题十一散文阅读之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湘教考苑《专题十一散文阅读之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湘教考苑《专题十一散文阅读之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考苑《专题十一散文阅读之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考苑《专题十一散文阅读之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14年湖南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为: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应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能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一)散文阅读,2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

2、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4探究 F(1)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从近3年的文学作品阅读试题来看,尤其是从2012年的试题可以看出,对文章组织和结构的考查、对艺术手法中描写的考查以及对主要词句的考查(理解含意、赏析意蕴)成了文学作品阅读考查的“三重”。材料选取上,注重精神提升,以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为主导,积极发挥新课标对人才培养的引导作用。考点安排上,越来越凸显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1第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特别用意?答案:起强调的

3、作用,旨在引起读者的注意。“铁牛”与水牛形成对照,突出拖拉机被“拖拉”的尴尬,有揶揄、幽默的意味。解析:考生首先要明白引号的作用,引号一般有引用、强调、否定、特殊含义等作用。在此题中,引号起强调作用。同时作者给“铁牛”“拖拉”加引号是想突出水牛的能干,两相对比,就有讽刺“铁牛”的意味,有幽默效果。,2赏析第段中画线句。答案: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唤”)描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形象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通过动作(“赶”“拽住”“拍击”等)描写,生动表现了“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解析:第段有两处画线的句子,

4、第一处画线句子是描写水牛游泳,可以从水牛游泳的动作和神态入手来赏析。第二处画线句子是描写“我们”跟着水牛学游泳,可以从“我们”的行为、动作来赏析。,3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答案:利益的争夺与得不偿失的结果形成反差,产生讽刺性的喜剧效果。追逐利益的现实与古老的乡村传统相冲突,折射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解析: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明白“黑色幽默”的含义,“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文艺流派。因为其作品是以一种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嘲讽态度来影射社会现实,显得荒诞不经、滑稽可笑。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再回到第段看看人们为了一点利益而做的一些事情,不难得出答案。,4

5、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答案:呼应题目,点明文旨。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解析:本题其实是在考查物象在文中的作用。物象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线索、照应文题、象征等。考生在作答本题时,对于答案中点应该不难答出,第点艺术效果回答起来有点难度,如果考生细读文本,结合文中作者叙述童年时期在农村和水牛相处的生活经历,也是可以答出的。,5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答案:本文主旨:表达了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感悟: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曾经那些诗情画意的乡村却渐

6、渐消失,曾经淳朴的乡亲,也在利益的驱动下,在金钱面前,不再是谦让,而是争夺。多么希望乡村还是那样充满诗情,乡亲们还能那样和睦相处。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第段入手,结合全文,从字里行间可以概括文章的主旨。写感悟既要结合文体,也要联系现实,这样的感悟才有根据。,1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答案:韦素园这样的人面对当时的社会,如果保持沉默的话,内心就会十分痛苦;表现了鲁迅对韦素园认真、激烈性格的透彻了解,及对他这种性格严重影响健康的痛惜与无奈。解析:首先要找到此句的出处,在选文第7段的最后。理解文句最重要的是语境,是上下文,作为一段之末,关键还要看上文;此句明显是与上文写韦

7、素园的认真以至于激烈相对应的;再往前看,“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说明沉静只是表象,认真乃至激烈才是韦素园的内心表现,而这又源于对这个时代的痛心。据此,可以推断出答案的第点。第7段首句又表明了作者对韦素园从误解到深入了解的转变,而第8段又说到他的认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则表明作者对韦素园的痛惜和关爱。据此,则可以归纳出答案的第点。,2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答案:该段先写见到韦素园的高兴,后写高兴中的悲哀,由喜至悲,情感跌宕起伏;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了作者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达了对韦素园处境和命运的关切与忧虑。解析:要分析情感表达的特点,先要明了情感的特点。该段表

8、明情感的关键词先是“高兴”,再是“悲哀”,先扬后抑,跌宕起伏,从而可得出答案第点。从表述上看,四个“想到”,是用排比句形式写出心理活动,可见作者心理活动之丰富,对韦素园关切程度之深之入微。据此可得出答案第点。,3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答案: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的文学青年;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解析:首先,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到作者对韦素园形象的概括性话语,如第6段中的“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第7段中的“他太认真”“趋于激烈”;然后根据文中内容进行概括,如从第4段可概括

9、出他工作“踏实苦干”;从全文韦素园对文学的执著,对时代的痛心可概括出其“进步的文学青年”身份。从第10段可概括出“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性格特点。将以上内容整合,分条答出即可。,4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答案:鲁迅把韦素园比喻为“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赞赏了他认真踏实的精神;并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像韦素园这样的人。当今中国需要大力弘扬这种认真踏实的精神,一方面,我们要像韦素园一样,做一个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忽视干实事的人,要看到他们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和贡献。解析:此题的解答应分两部分,即对原文的理解、联系现实

10、并进行分析。对原文的理解还是要来源于文本,对文本作因果探究,为什么“要他多”呢?这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呢?经过这样一番追问,答题的思路就出来了。联系现实谈认识不能天马行空,要基于文本,但又要超出文本。从文本的最后一段看,所谓“基于文本”,即瞄准韦素园的认真踏实、默默奉献的作风;所谓“超出文本”,要从现实的层面来看这一精神的意义。现实社会需要行动者,需要实干家,需要无数普通而甘于奉献的人。,1简析文章第一段描写云雀的意图。答案:描写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活;引出“我”对“飞”的渴望。解析:从题目看,“想飞”的主语是“我”,文章主要内容是写“我”想飞。从文章内容看,第一段后面写“我”想飞,写

11、“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写“是人没有不想飞的”都是由第一段引出的。一般说来,文章的开头文字都有引出下文的作用。,2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答案:庄子笔下“大鹏”的飞令“我”神往,但“大鹏”在现实中“不容易见着”;现实中麻雀、蝙蝠、燕子的飞是“我”不屑的;撑开大翅在天空中盘旋的“饿老鹰”,暗合了“我”心目中的“大鹏”形象。解析:第二段第一层引用庄子描写大鹏之句,接着就说“那不容易见着”。大鹏见不着,只好求其次。第二段第二层写“饿老鹰”是“我做孩子时的大鹏”。第二段第三层连用“不是不是也不是”表示对麻雀、蝙蝠、燕子的不屑。分析第二自然段的层次,抓住每层的关键词语,问题就会迎刃

12、而解。,3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答案: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有利于作者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解析:第二人称的一般作用就是有一种亲切感。然后结合文段的具体内容再作具体分析。,4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并结合现实,谈谈“想飞”的积极意义。答案:在作者看来,人原来都是会飞的,但因各种缘故,多数人“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而不能飞是件可怕的事;飞上天空,就能将世界“看一个明白”,彻悟做人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等角度谈积极意义。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13、。解析:首先找到此句的出处,出处是倒数第二段首句。了解句子的含意后,最要紧的是关注上下文。此句的上文讲“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但因各种原因而不能飞。此句的下文讲“凌空去看一个明白”。据此可以概括出第条答案。同时,还要注意“飞”的象征义,“飞”根据本文内容,实际是志当存高远。围绕此意,进一步展开论述即可。,本考点多考查词语的指代义和语境义,因此理解词语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第一节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典型例题,根据全文概括“柴禾”在文中的含义。答案:生活物资,家力的象征,家的一部分,传统的生活方式,精神寄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

14、目不能只看一句一段,而应该通读全文,并归纳分类;如果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则应注意分析其表面含义和内涵。“柴禾”既是本文的题目,又是本文的线索。从表面上看,“柴禾”是生活物资,是家力的象征,是家的一部分;从抽象的角度看,“柴禾”是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是精神寄托。,1推断词语的情景义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首先要明晓它在语境中是如何产生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词语因比喻、反问、借代、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修辞手段而产生的新义;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引申而产生的新义。(1)对词语的语境义要正确理解上下文,不要受词典义的限制;或者当尝试用词典义解释不通时,就要尝试语境义。(2)对词语比喻含义的理解

15、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3)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解,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意、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4)代词指代义的确定必须紧扣上下文的内容,要注意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对有些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等。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2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理解词语的高要求,即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等附加意义及在文中的修饰作用。其主要

16、作用有:(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如:“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加点词不仅用得准确,而且用得形象生动,表现出大水的气势、壮观、声威。还如,叠词就具有音节美的作用。,(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如:“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伟力所吸引了。”“母亲”一词渲染出一种十分亲切的意味和诚挚热爱、自豪的思想感情;而“伟力”突出了作者为壮丽长江而倾倒的感情。(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如前面所举的“跃”“铺

17、”二字就有准确的表达作用,而如“错误常常是成功的先导”,“常常”就是起表达严密的作用。(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多考查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包括:结构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使用特殊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揭示文章主旨、观点或情感的句子。,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如何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含意?答案:从劈柴的细节可以看出,农村劳动简单自然、平凡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生活千百年来一直不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句子所在的段落写林父早晨

18、劈柴,“这一动作”是指林父劈柴时的动作,代表着农村的劳动生活。“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是指劈柴的动作及柴被劈开的声响和开裂的情形都是在极端的时间内完成的,极简单自然又震撼人心;“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是说这一动作从远古延续到现在,一直在古村中保持着。整合这几处的意思即可得出答案。,1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意一定要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对此我们可以借助一定的解释词语的技巧,如同义互解、连义互解、虚实互解。,2从所在语段、相邻句子入手

19、。这也是解读词句段篇的通用方法,阅读中的所有理解性问题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任何语言文本,都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在同一个语境中,词、句、段、篇四个语言单位是一个互为诠释的语义系统。因此,理解词语或句子必须借助另外的三个语言单位。有些句子不在文章、语段开头起总起作用,也不在文章、语段结尾起小结作用,而是在文章或者语段中间。对这种句子的理解,特别要结合这个句子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是要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3从特殊位置入手。重要的句子(如总起句、段首句、过渡句、中心句、总结句、抒情议论句等)往往在文章中或语段中起关键作用。理解并解释它时,可先考虑它在文

20、章中或语段中处于什么地位,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间,确定基本含意。4从分析修辞入手。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辟有力,作者常采用修辞手法。解题的办法是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从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出比喻的本体;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5从文章主旨入手。中心思想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任何一个关键句子都会与中心思想有着相关的联系。所以,浏览全篇,把握主旨,也是解答好“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前提。文章的语言材料,作者所用的每一个句子,都与全文的中心息息相关,因此,只有把握

21、主旨,才能深刻体味句子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一、散文的定义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情的一种文体。,二、散文的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1)形散:取材自由:可根据需要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等,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

22、制。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可以发表议论,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往往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熔为一炉。(2)神聚:主题集中、鲜明。,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优秀的散文常常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

23、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性散文这类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2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深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记叙性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

24、化的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1)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2)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3哲理性散文哲理,是感情的渗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出思维领域的万千景观。高明的散文作者,往往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哲理散文因其深

25、邃性和透辟性,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极具震撼力的审美效果。,4写景散文这类散文多以描绘景物为主,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其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交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行文。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四、散文的线索散文的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了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可以以物为线索,以事为线索;可以以人为线索,以情为线索;也可以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

26、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以会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五、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即散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它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也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主题思想表达程式:本文通过对(人事景物)的描写,反映了的社会生活,赞美了的精神品质(或批判了什么样的思想/现象),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追求(或思想感情)。,六、阅读技巧1树立主题意识把握主题是整体理解文章的前提。一篇文章,主题是灵魂,其他的诸如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等都是为主题服务的。由此,产生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27、原则主题辐射,一切现代文阅读的设题,都是从彰显主题的角度提出问题。2树立整体意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总是与整体联系着的。确认某一语言单位所负载的信息,准确地理解它们,离不开对整体的把握。不少试题,往往明确要求“联系全文”加以回答。解答散文阅读题,切不可还未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就“带着问题”去读,甚至是“带着问题”东寻西找,那样势必断章取义,脱离文章的主题。,3树立思路意识“形散”加大了散文的阅读难度,如何在阅读中迅速地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我们的办法是树立思路意识。思路在高考阅读理解中同样也有重要的作用,抓住了文脉就能准确迅速地理解全文。文章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

28、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领起句或总括句。,4树立问题意识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最有用的信息。问题意识分两个层面:第一,初读文章时,要时刻想着这些问题: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线索结构是什么?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争取在短时间内总体把握文章。第二,再读文章时,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问,心系这些问题,迅速阅读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有效的答题区域。,5养成阅读好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文章的标题、副标题。绝大多数文章的标题及副标题起到了概括文章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的作用。第二,注释。它或提示写作背景,或揭示主要内容,或表明人物关系,或指明出处、释义,作用不一,对理解文章、解答问题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第四,确定区域,圈点勾画。用精读的方法,逐段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课时达标二十,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