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诗歌题材、技巧讲座于树泉.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2602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6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大附中诗歌题材、技巧讲座于树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人大附中诗歌题材、技巧讲座于树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人大附中诗歌题材、技巧讲座于树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人大附中诗歌题材、技巧讲座于树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人大附中诗歌题材、技巧讲座于树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大附中诗歌题材、技巧讲座于树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附中诗歌题材、技巧讲座于树泉.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谈古典诗词的 题材和技巧,北京考试说明 内容 理解(什么),形式 语言 表达技巧 鉴赏(怎样)意境,一、了解题材 把握内容,题材,什么 辨别,比较 辨析,1.思乡与羁旅 思乡题材的诗歌,有的纯属思乡,如王维的杂诗(君自);有的则隐含家国之痛,如杜甫的归雁(春来),阅读时需给予注意。,羁旅与乡愁常常搅在一起,难解难分,只是在内容或情感上各有侧重罢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刘皂的旅次朔方都是著名的羁旅诗。,社会背景,题目;诗眼:愁、悲、思、归、断肠,2.怀人与送别 怀人诗因思而咏。有时抒写的是对亲人、友人、恋人久别之后的绵绵之思,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有时抒写的是对冥冥之中的亡人的悠悠之念,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其中有的纯乎个人情谊,有的则融入家思乡愁,有的更有较为广阔的时代社会背景。,送别 送别诗因别而咏。古往今来,以送别为题材的优秀诗作不胜枚举,艺术风格也多姿多彩,有的昂扬,有的低落;有的明朗,有的含蓄;有的雄浑,有的委婉;有的先扬后抑,令人黯然;有的由抑而扬;催人奋发一个“别”字,万种风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高适的别董大、杜牧的赠别、李商隐的绝句(十岁裁诗)等送别佳作可作分析。,3.边塞与山水田园 边塞诗是唐诗的重要流派之一,以王昌龄、高适、岑参为代表。这类诗歌记下了历史上激烈的生死拼杀、逼人的刀光剑影、艰苦的疆域戍

3、守。在情感上,有的抒豪情,有的写郁愤,有的寄幽思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王昌龄的从军行二首(青海长云、大漠风尘)、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等。,边塞诗与山水田园诗有明显的不同前者如烈酒,后者如清茶;前者如骤雨,后者如和风;前者似号角,后者如柳笛;前者是勇士,后者为隐者;前者金刚怒目,后者闲云野鹤王维的山居秋暝,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堪称此类诗歌的代表作,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司空曙的江村即事(钓罢归来)、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等也颇负盛名。以上是两种题材的总体区别。,塞上听吹笛(高适)的气氛和格调与一般边塞诗就迥乎不同这里没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报国胸襟,没有“红旗

4、半卷出辕门”的凛凛威风,没有“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肃肃杀气,没有“平沙万里无人烟”(岑参碛中作)的凄凉寂寞,没有“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慷慨悲壮,没有“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抑郁低沉,没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的剑拔弩张,甚至也没有“春风不度玉门关”幽怨苍凉。,有的是融融消逝的春雪,悠悠归牧的马群,清辉漫洒的圆月,以及静静矗立的戍楼里飘出的悠扬的笛声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宁谧的图画。戍边将士的那种哀而不伤的思乡情于是含蓄而巧妙地融入夜月笛声之中。,4.登高与怀古 古人常常喜欢借登高览胜一抒怀抱或者发兴亡之慨,或者吐胸中块垒,或者歌以咏志。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王之涣的

5、登鹳雀楼均为杰作,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堪称双璧。,怀古诗与登高诗常常密不可分登高触发怀古,怀古源于登高。但这并不绝对。有时登高并未怀古,如杜甫的望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时怀古未必登高,如骆宾王的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李清照的绝句(“生当做人杰”)。从内容上看,此类诗歌有的属于怀古伤今,如韦庄的台城);有的属于以古鉴今,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有的则抒发个人感慨,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5.咏物与咏怀 咏物诗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别有寄托或者托物言志,或者有所讥讽,或者抒发感慨,如王冕的墨梅与白梅、于谦的咏石灰、郑板桥的题竹等。还有一种是别无寄托,只在借歌咏山川景物来畅意怡

6、情。如咏柳(贺知章)等。,咏物诗托物言志为多 在表现手法上,咏物诗自有它的独到之处:有的重在描写,有的善用比拟,有的使用象征。来鹄的咏云(千形万象)、曾子圃的咏柳(乱条)、罗隐的蜂(无论)、张元的雪(五丁仗剑)可做分析。,咏怀诗以直抒胸臆为主。如李白的将进酒、赠汪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李煜的诸多词作。此外有李贺的南园(男儿)、孟郊的 登科后(昔日龌龊)、刘叉的偶书、刘禹锡的秋词(自古)等。,6.写景与叙事“古诗偏爱天然美,山水烟花雪月风”。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以描写山川景物为内容的诗歌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佳作也多得数不胜数从王昌龄的采莲曲,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从杜甫的绝

7、句(“两个黄鹂”),到韩愈的晚春;从白居易的暮江吟,到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简直俯拾皆是。,写景诗的一首首佳篇妙构,组成了色彩绚丽、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艺术画卷,它不仅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而且丰富人们的艺术想象力,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升人格,故而有着恒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叙事诗如三吏三别卖炭翁等,数量及影响都远不及写景诗,故此不再详作介绍。,二、辨析技巧 体悟佳妙 古典诗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她的永恒魅力,来自于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写什么和怎样写。如果说了解“题材”意在解决写什么(读懂)的问题,那么了解“表达技巧”则是意在解决怎样写(鉴赏)的问题了

8、。,纵观历年高考,几乎总要涉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这一考查既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在内,也包括呼应、用典、对比、衬托、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等手法。考生如果对这些表达技巧不熟悉、不了解,就会出现答题障碍,不能真正读懂一首诗,更谈不到上升到理论层面去鉴赏了。,(一)修辞格 为了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诗中常常运用对偶、排比、反复、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互文、叠词等修辞方法。对于修辞格,同学本来很熟悉,但是,由于用于诗词中的修辞格更灵活、更巧妙、更形象、更丰富、更具有艺术性,因而也就增加了识别鉴赏的困难。(譬如双关)下面就几种最常见的辞格举例分析一下。,1夸张 白发三千丈、危楼

9、高百尺、千山鸟飞绝、炉火照天地、飞流直下、燕山雪花、黄河之水、蜀道之难、朝辞白帝、千里莺啼,访青崖和尚 郑燮渴疾由来亦易消,山前酒旆望非遥。夜深更饮秋潭水,带月连星饮一瓢。,寄李白二十韵之一 杜 甫 昔年有狂客,尔号“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2比喻 大珠小珠落玉盘、白银盘里一青螺、二月春风似剪刀、疑是银河落九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代

10、赠(二首之一)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孤寂无聊的失望心理),3拟人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 日(苏轼)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嘲 桃 李商隐 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似笑春风。春雪 韩 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4借代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城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缓

11、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5反语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赴戍登程口占于家人 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度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红楼梦西江月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6互文 在诗文中,拆开一个完整的意思,放在前后两处表达,以求内涵的扩充和升华,

12、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是为互文,也叫“互文见义”。,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7叠音双声叠音,增强音韵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白居易村夜,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白居易杨柳枝,亭亭袅袅上瑶台苏轼花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凄凄,8.双关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

13、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二)表达技巧 在一首诗中,“表达技巧”的使用显得最丰富、最灵活;对于一首诗的理解,“表达技巧”常常最关键、最重要;高考中,“表达技巧”的考查“设点”最多、“考频”最高;对学生来说,“表达技巧”最为陌生、最具威胁。故此试就最常见的表达技巧做一简单介绍。,1.赋 比 兴:诞生于诗经,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包括铺叙和陈述,都是指叙事而言;并且是照直说。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李绅的悯农诗二首,梅尧臣的陶者,张俞的蚕妇等。赋还包括人物的内心独白,如木兰诗中“昨夜见军帖从此替爷征”诸句。

14、,比,也就是通常的比喻。朱庆余与张籍的酬唱赠答以及朱熹的观书有感都是因“比”中寓理而脍炙人口。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庆余 张 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如诗经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都是托物起兴。,2.渲染与烘托 渲染与烘托都是加强艺术效果的写作技巧,且常常并提。渲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在文学创作中指用较为浓重的笔墨,连续用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情调一致

15、而又富于变化的意象对同一种环境气氛、人物行为、心理情感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数年来,高考曾几次就渲染设考点。如元稹的绝句菊花中“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两句,作者是在用议论点明自己爱菊的原因,在内容上不是写菊花的高洁气质,在形式上也谈不上渲染,故“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是错误项(1994年高考题)。,约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不是直露地去写客人久候不至的心情,而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2000年高考),烘托 也就是烘云托月,属于侧面描写

16、。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全诗只在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接下来的两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则“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从而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2001年高考题)。,3对比与衬托 对比也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突出事物特征或揭示事物本质的手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将军和兵士之间的尖锐矛盾。,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

17、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衬托 为了使主要事物的特色更突出,诗人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所谓“绿叶衬红花”,是为衬托(也叫“映衬”、“陪衬”)。畅当的登鹳雀楼“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两句,就是“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2002北京卷)。,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 是指用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来

18、作主体的陪衬,从而使主体更为突出的一种技巧。诸如以丑衬丑、以美衬美、以乐衬乐、以苦衬苦等。反之则为反衬。,4动静与虚实 动静手法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它可以是动静相衬,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就是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1998年高考题):还可以是动静结合:如1999年高考的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声”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诗人用“时”来修饰“鸣”,写鸟鸣的时起时落,时有时无,从听觉上写出了动与静的变化,使动与静和谐地融为一体。(2001年全国春季高考),

19、虚实相生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写它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写它的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杜甫月夜中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借推想异地亲人的景况来写自己的思念,手法巧妙,历来为人所称道;林逋山园小梅中的“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当然也是虚写的妙笔。,诗歌创作中虚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相得益彰,也就是“虚实相生”。如2002年北京卷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干扰项:“(登鹳雀楼)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其实,这两句诗只是借助想象与夸张手法来虚写鹳雀楼的高耸。“蓬莱有

20、路教人到”自然也是虚写之笔。,5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金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高考已不止一次把联想与想象作为考点。如1997年(题君山、望洞庭)的11题的A项为“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又如2000上海题(约客、雨晴)说两诗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前者可使人“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后者则可以让人由“蜂蝶过墙”而去想象邻家的景色。,怨 诗 孟 郊 试妾与君泪,两地滴池水。看取芙蓉花,

21、今年为谁死!,雪 张 元 五丁仗剑决云霓,直取云汉下帝畿。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清平调三首 李 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6象征与用典 所谓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简言之,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事理叫做象征。如火炬象征光明,乌云象征黑暗,松柏象征高洁,雄鹰象征勇敢等等。,然而,由于诗人的思想情趣及经历遭遇有所不同,同一象征物也可能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同是咏蝉,我们从骆宾王那里看到的是悲愤,从李商隐那里看到的是抱怨,从虞世南那里看到的是清高。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

22、宦,虞世南借“蝉”这一象征物使“贵”与“清”这一对很难统一的属性融在一起。(2000全国、春),又如,同是咏梅,我们从陆游那里看到的是“更著风和雨”,从瞿秋白那里看到的是“正我逍遥处”,从毛泽东那里看到的是“她在丛中笑”。有时甚至同一诗人咏同一事物,也会因为心绪、境况的不同而使其象征义前后迥异。如黄巢的两首题菊,前一首人们看到的是一种怀才不遇之愤,后一首则如同义军揭竿而起的宣言了。,用典 也就是使用典故。贴切巧妙地用典,可以用极俭省的文字表达复杂而深厚的感情,收到字少意丰、情思隽永、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用典;“无路请缨,等中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羡宗悫之长风”是用典;“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是用典;2002年全国卷“此夜曲中闻折柳”的“折柳”其实也是用典。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自然还是用典表面写梅花,实际指乐曲梅花落,借以含蓄地表达思乡之情。,诗,贡献,作文,气质,拳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