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国际价值与价格.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2751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6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国际价值与价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四国际价值与价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四国际价值与价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四国际价值与价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四国际价值与价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国际价值与价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国际价值与价格.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国际价值与价格,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国际价值与国际价值量的概念,厘清其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理解确定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的理论说明;掌握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以及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等内容;初步了解有关国际贸易条件的争论的不同观点,基本内容,国际价值与国际价值量国际价值规律国际价格确定(交换比率、相互需求方程、提供曲线)国际价格的变化(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贫困化增长、技术进步对价格条件的影响)关于贸易条件的争论(普雷维什-辛格假说、收入贸易条件),本章重点(重要问题),国际价值 国际价格 相互需求方程式提供曲线“普雷维什命题”,国际价值,在国别价值的

2、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性一般社会劳动的凝结。商品在国际交换中体现的生产的国际关系的经济范畴当世界市场形成后,社会劳动便获得全面的发展,它不仅是作为个别国家的劳动,而且作为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劳动当商品交换变成世界性交换时,各国的社会劳动就转化为世界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商品的国别价值就转化为国际价值商品的国际价值和国别价值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疑结物,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而在量上则是不同的国别价值量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国际商品价值量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计量而出,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因素,世界劳动生产率。国际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越小;反之亦

3、然国际劳动强度。价值量与劳动强度成正比。在同一时间内,强度较大的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大国际贸易量,世界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在世界经济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在世界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世界市场上,人们只承认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国民价值高于国际价值的国家在国际交换处将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国民价值低于国际价值的国家在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中则处于有利的地位,国际价值规律,国际范围内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国际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世界市场的国际价值量尺度导致:一国的3个工作

4、日可以同他国的1个工作日交换,价值规律出现重大变化出现了以特定国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衡量的不等价交换,国际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国际市场价格 除成本因素外,影响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垄断(国际卡特尔、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经济周期(衰退期、价格下跌;高涨期、价格上涨)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关税、非关税等措施)自然灾害、政治动乱、战争及投机商品的质量与包装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穆勒的相互需求法则,约翰穆勒(JohnMill)1848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中,根据大卫李嘉图的相对利益理论,提出了相互需求法则(The La

5、w of reciprocal demand)进口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其生产成本决定的,而是由获得成本决定的。获得成本是指为了获得进口商品所偿付的出口商品的数量决定的。物物交换的比率是在交易双方的国内交换比率所形成的界限之间摆动。(见图4-1)这一比率所形成的国际价值必须满足国际需求方程:I国进口商品数量其国际价值II国进口商品数量其国际价值国际价值的摆动方向和幅度取决于两国的需求和价格弹性,比较优势:国产品国产品国内交换比率:国:1015 国:2010,米德技巧和提供曲线,马歇尔(AlfredMarshall)使用均衡分析的方法,利用提供曲线解释了穆勒的相互需求学说哈勃勒(G Harberler

6、)提出用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代替劳动成本;列昂惕夫(WassilyLeotief)和勒纳(APLerner)将无差异曲线表示需求引入马歇尔的国际均衡模型;米德(JE Meade)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供给,并且和无差异曲线相结合,推导出提供曲线,得出国际贸易的均衡价格。这种分析方法称为米德技巧(Meades Technique),马歇尔的提供曲线(1)(offer curves),含义 在不同的国际交换比例下,一国的进口需求和愿意提供的出口供给,马歇尔的提供曲线(2),马歇尔的提供曲线(3),提供曲线(国际均衡)(4),提供曲线的特点,提供曲线在象限I中,表现了在不同的

7、贸易条件下,一国对一种商品的出口意愿和对另一种商品的进口意愿,具有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特点提供曲线凸向的轴表示出口商品,凹向的轴表示进口商品;提供曲线上任意一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表达了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贸易条件)点的坐标是在这一贸易条件下愿意出口和进口商品的数量.提供曲线有向后弯曲的特点:X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厂商增加对X商品的投入,由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X商品边际成本上升,由于贸易,I 国消费较少的X商品,而消费较多的Y 商品,Y商品的边际效用下降,I国只愿意用较少的X商品交换更多的Y商品,国际价格的变化,生产要素条件变化对国际价格的影响贫困化增长 1贫困化增长(“痛苦的增长”)的含义在增长

8、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因为出口增长带来了很多利益,但同时因为贸易条件的恶化带来损失,而这种损失要超过增长带来的利益,出口比不出口更糟糕,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贫困化增长2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贫困化增长:“痛苦的增长”,在增长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因为出口增长带来了很多利益,但同时因为贸易条件的恶化带来损失,而这种损失要超过增长带来的利益,出口比不出口更糟糕,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贫困化增长,关于国际贸易条件的争论,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在1950年向联合国提交的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中,根据18761938年英国进出口产品的平均价格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原

9、料出口国的贸易条件长期恶化“普雷维什命题”:在中心和外围国家的贸易交往中,贸易条件越来越有利于中心国家,而不利于外围国家辛格1950年发表投资国和借款国之间利益的分配一书,提出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同和节约物资的技术革新引起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金德尔伯格CP在1956年出版的贸易条件中指出,就欧洲来看,贸易条件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普雷维什命题”的意义,向西方古典学派和自由学派的贸易理论提出了大胆的挑战,认为,拉美的落后在于它在虚假的“自由贸易”的基础上进行不平等和不合理的国际贸易谴责富国与穷国之间不平等的贸易关系,因为这种关系使得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倡议制定可以调整和指导贸易的国家

10、政策,让国家更强有力地干预经济要求各国政府积极规划进口替代品、基础工业、能源和运输方面的投资、寻求外部市场的多样化和建立拉美的共同市场,汉斯辛格将贸易条件恶化论拓宽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比率高于发达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比率;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的价格比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的价格下降得更快;初级产品占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较高比重意味着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对它们的影响更甚于发达国家,收入贸易条件,由威尔逊(TWilson)、辛哈(PRSinha)和卡斯特里(JRCastree)在1969年提出它是指出口产品价格指数与进口产品价格指数之比乘以出口量,Ti=(Px

11、/Pm)Qx=TbQx商品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是有区别的,前者衡量的是出口对进口的单位(或平均)购买力,而后者衡量的是出口对进口的总购买力。商品贸易条件恶化,而收入贸易条件不一定随之恶化,相反,有可能改善,即在出口量增大的情况下,有可能提高一个国家总的购买力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不一定对经济发展不利,只有收入贸易条件恶化才不利于经济发展,而收入贸易条件改善则有利于经济发展,各类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 等于国家出口价格指数(Px)与进口价格指数(Pm)的比乘以100,(用来表示贸易条件的百分比)。N=(Px/PM)100 贸易收入条件(income terms of trade)(I)I=(Px/PM)

12、Qx 单边要素贸易条件(single factorial terms of trade)(S)S=(Px/PM)Zx 双边要素贸易条件(double factorial terms of trade)(D)D=(Px/PM)(Zx/ZM)100,下一页,扩展知识:贸易条件与经济发展,返回,贸易商品条件恶化的所谓理由,上一页,返回,商品与贸易收入条件的历史变化,发展中国家商品贸易条件会不断恶化,其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生产率的提高全部或大部分转化为工人更高的工资收入,而发展中国家却将生产率的提高全部或大部分转化为更低的价格。发达国家就因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价格降低而占尽好处。另外一个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对

13、工业品需求的增加比发达国家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要快得多。,出口波动的原因和结果 发展中国家初级出口品价格波动出口波动的计量及其对发展的影响 国际商品协定 基本类型:缓冲库存储备、出口管制、购货合约,出口的波动与经济发展,返回,通过进口替代还是通过出口谋求发展,下一页,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返回,进口替代工业化(ISI)优点:1 工业产品市场已经存在,降低建立工业取代进口的风险 2 保护国内市场抵制外国竞争,迫使发达国家降低贸易壁垒 3 国外公司建立“关税工厂”对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缺点:1 国内工业习惯无国外竞争的环境,缺乏提高效率的动力 2 难以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致使进口替代导致工业低效率

14、3 更多资本密集和技术先进的进口由国内替代生产,是进口 替代变得困难而且成本高,返回,上一页,发展中国家近期贸易自由化与贸易增长,进口替代的经历,出口导向工业化的优点:1 克服国内市场狭小,允许发展中国家利用规模经济优势 2 为出口而进行工业品生产,刺激整个经济效率 3 随着国内市场的成长,出口制成品的扩张是无限的 缺点:1 由于来自发达国家的高效率的工业的竞争,发展中国家建立出口 工业将很困难 2 发达国家经常使用有效的保护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这些产业对于发展中国家已经或很快具有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的贫穷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债务问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问题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发

15、展中国家目前的问题与要求,返回,案例,案例,表,发展中国家初级出口品价格波动,返回,人口、经济与健康状况,返回,人均国民收入 儿童死亡率 人均寿命(年)1990年人口 1990年 增长率 1975 1990 1975 1990地区(百万)美元(7590年)(%/率)(%/率)非洲撒哈拉地区 510 510-1.0 212 175 48 52 印度 850 360 2.5 195 127 53 58中国 1134 370 7.4 85 43 56 69 其它亚洲国家 683 1320 4.6 135 97 56 62拉美和加勒比海 444 2190-0.1 104 60 62 70中东 503

16、1720-1.3 174 111 52 61所有发展中国家 4123 900 3.0 152 106 56 63前共产主义国家 346 2850 0.5 36 22 70 70发达国家 798 19900 2.2 21 11 73 76世界 5267 4000 1.2 135 96 60 65,案例,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指标(1975-1992),返回,所有发展中国家 严重欠债国家 外债偿还率 债务占GNP比率 外债偿还率 债务占GNP比率 1975 13.7 15.7 24.0 18.11980 16.2 20.7 27.1 23.31982 21.0 26.3 38.8 32.41984 19

17、.5 33.0 33.4 47.51986 22.6 38.5 37.7 54.11988 20.5 36.1 36.2 44.41990 19.4 40.2 25.3 46.41991 20.5 42.3 30.8 46.41992 18.5 33.5 29.8 41.1,案例,1991年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返回,出资国 数量(亿美元)占出资国 GNP 的比重(%)美国 11 362 0.20 日本 10 952 0.32 法国 7 484 0.62德国 6 890 0.41意大利 3 352 0.30英国 3 348 0.32加拿大 2 604 0.45荷兰 2 517 0.88瑞典 2 116 0.92丹麦 1 300 0.96挪威 1 178 1.14澳大利亚 1 050 0.38 经合组织国家合计 55 519 0.33沙特阿拉伯 1 704 1.44,http:/,Any question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