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海绵城市二建设工程环评公众参与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平市海绵城市二建设工程环评公众参与环评报告.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编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版)项目名称: 四平市海绵城市(二期)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四平市辽河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2016年10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格和距厂界距离
2、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四平市海绵城市(二期)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四平市辽河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李春录联系人潘澄皓通讯地址四平市铁西区英雄大街1841号联系电话15043402995传真邮政编码136000建设地点四平市铁西区内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N77 生态
3、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占地面积(平方米)8664075绿化面积(平方米)2986296总投资(万元)261061.1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69.9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41%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0年11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
4、修订版;(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9.1;(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修订;(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10)国务院令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015年;21(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改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1号令);(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14)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吉建城201312号)。2、导则及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5、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T19-2011);(6)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DB22/388-2004);(7)四平市区环境空气功能区划;(8)四平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方案;(9)四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10)四平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4-2030);(11)四平市中心城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1-2030)(2013.4
6、)(12)吉林省四平市城市防洪工程规划报告;(13)四平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14)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15)吉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6.7.1)(16)吉林省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6-2020)(17)吉林省清洁水体行动计划(2016-2020)3、技术文件和工作文件(1)四平市海绵城市(二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四平市辽河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吉林灵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合同书;(3)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项目相关资料和基础数据。二、项目概况四平市地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是东北地区的重要交
7、通枢纽和战略要地。由于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四平市已经成为吉林省重要城市及工业基地。城市发展的同时,各种建设弊端及问题也日益突出,四平市现有排水系统已经很难维持整个城市排水强度,每逢大雨过后部分地区内涝问题十分严重。传统排水系统的改造虽然可以解决内涝问题,但雨水随排水管道直接排入河道,不但给河道防洪带来压力,也不利于地下水、生态需水的补给,同时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长,随之带来的是污染物的大量增加,降雨后,污染物随径流排入河道,污染水质。近年来,四平市水污染治理保护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部
8、分河段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因此,要改善南、北河及其支流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必须减少入河污染物,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是从源头进行治理,本项目对初期雨水进行截留、净化,从而改善河道水质。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四平市铁西区内,工程范围西起环城一级公路,东至长大铁路,南以环城一级公路,北以兴红街为界。四平市海绵城市(二期)建设工程包括建筑与小区LID系统建设、城区道路LID系统建设、城市绿地及广场LID系统建设、城市水系LID系统建设、监测及评估系统建设等五部分内容。本项目建设涉及的区域为铁西区,面积为31.52km2,分为老城区、新建成区和待建成区,面积分别为5.47km2、10.65km2、15.4km2。
9、力求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在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前提下,做到水文干扰最小化,建立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进一步解决四平市内涝问题,同时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1、地理位置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四平市铁西区内,工程范围西起环城一级公路,东至长大铁路,南以环城一级公路,北以兴红街为界。具体位置见附图1。2、建设规模(1)建筑与小区LID系统:主要包括新建及改建下沉式绿地2492700m2,透水铺装1495620m2,新建地下蓄水池1197座,初期雨水弃流设施872套,生物调节塘11600m3,雨水收集管道28387m,雨水利用管道21188m。(2)城区道路LID系统:主要包括改造
10、主、次干路33条,总长度79.8km,支路42.8km,道路总长度合计122.6km。具体工程量包括生态树池22295座,新建及改建人行道透水铺装1380070m2,非机动车道透水铺装399104m2,改造或新建生态绿化带1257357m2,溢流式雨水口16753套,溢流式雨水口连接管141778m,改造路缘石447683m。(3)城市绿地及广场LID系统:主要包括新建及改建下沉式绿地657146m2,透水铺装348978m2。(4)城市水系LID系统:主要包括新建雨水湿地3座,总面积62.15ha。(5)监测及评估系统:用于对低影响开发技术运行效果的监测,为低影响开发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主要
11、包括雨量和蒸发在线监测站、水质在线监测站等。3、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261061.1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51061.1万元,银行贷款210000.00万元。4、项目组成本项目工程项目组成见表1。表1 建设项目主要工程组成表序号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及要求1主体及辅助工程1建筑与小区LID系统1.1下沉式绿地2492700m21.2透水铺装1495620m21.3地下蓄水池1197座1.4初期雨水弃流设施872套1.5生物调节塘11600m31.6雨水收集管28387m1.7雨水利用管21188m2城区道路LID系统2.1生态树池22295座2.2人行道透水铺装1380070m22.3生态绿化带125
12、7357m22.4非机动车道透水铺装399104m22.5溢流式雨水口16753套2.6雨水口连接管141778m2.7路缘石447683m3城市绿地及广场LID系统3.1下沉式绿地657146m23.2透水铺装348978m24城市水系LID系统4.1雨水湿地62.15Ha5监测评估系统5.1监测评估系统1套2环保工程免冲洗生态厕所30座防风、防雨分类垃圾桶120个三、控制指标项目建设具体指标见表2。表2 项目建设具体指标一览表功能控制指标目标备 注滞、渗综合径流系数0.59可渗透面面积比例35%绿地率25%蓄雨水调蓄总容积31.52万m3天然水域面积变化率29%净径流污染物控制目标(SS)
13、60%用年雨水利用总量98.68万m3雨水利用替代城市供水比例1.8%排雨水灌区设计重现期3-10年城市排涝标准50年一遇雨污分流比例70%(1)综合径流系数径流系数是一定汇水面积内总径流量(mm)与降水量(mm)的比值,综合径流系数是指一定汇水面积内各种下垫面条件下的径流系数与面积的加权平均值。本项目将下垫面划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公共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农业用地等6大类。项目建设区现状综合径流系数为0.78。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应最大程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系统和水环境的影响,为建成区综合径流系数的确定应以不对水生态造成严重影响为原则,一般宜按照不超过0.5进行控制;旧城改造后的
14、综合径流系数不能超过改造前,不能增加既有排水防涝设施的额外负担。根据四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项目建设区范围内各类建设用地布局规划,确定的地块建筑密度控制要求,本规划雨水径流控制标准为:老城区综合径流系数不超过0.65,新城区径流系数不超过0.60,未建成区径流系数不超过0.55,综合径流系数不超过0.59,各分区综合径流系数控制指标如图1所示。图1 建设项目排水分区及径流系数指标图(2)可渗透面面积比例项目建设区可渗透面积包括自然地面、绿地、透水铺装、湿地等,通过项目建设区城市广场、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等采用透水铺装等方式,提高建设区可渗透地面
15、面积不低于35%,新建城区与未建城区的透水性地面的比例不应小于75%。(3)雨水调蓄总容积根据铁西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和设计降雨量,确定雨水调蓄总容积为31.52万m3。(4)天然水域面积变化率经统计,项目建设区水域面积为0.97km2,通过实施低影响开发工程增加水域面积为0.47km2,水域面积增加了29%。(5)绿地率根据四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结合近期城市建设与改造项目,项目建设区城市绿地率达到25%。(6)地表水体水质标准根据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DB22/388-2004),项目建设区内的南、北河及其支流塔子沟的水质应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6、)类水体标准。(7)径流污染物控制目标(SS)径流污染控制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控制目标之一,既要控制分流制径流污染物总量,也要控制合流制溢流的频次或污染物总量。城市径流污染物中,SS往往与其它污染物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可采用SS作为径流污染物控制指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SS总量去除率一般可达到40%60%。铁西区海绵城市建设污染物SS控制率目标不低于60%。(8)雨水利用量通过河流水系调蓄、下沉式雨水调蓄池和路面雨水收集和调蓄设备,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道路浇洒、生态景观等用水,项目建设区雨水利用量达到98.68万m3。2013年铁西区年供水总量为5262.3万m3,通过建设雨水调
17、蓄和利用设施,年可利用雨水92.32万m3/年,替代城市公共服务用水供水比例为1.8%。(9)雨水灌渠设计重现期根据铁西区排水防涝现状,设计项目建设区重现期定为3-10年,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为50年一遇。(10)城市排涝标准项目建设区排涝系统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50年一遇24h)以内的暴雨时,城市不发生内涝灾害;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城市运转基本正常,不会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11)雨污分流比例结合四平市雨污分排改造工程,项目实施后铁西区雨污分流比例大于70%,雨水就近排入城区南、北河,污水集中收集,并输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四、低影响开发设施方案低影响开发技术(简称LID)
18、是通过有效的水文设计,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径流排水量,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之前的状况,这对建“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可应用于不同区域。结合四平市地形特点和降雨量特征以及老城区、新建成区的开发密度和未建成区的相关规划以及控制指标,确定四平市铁西区不同场所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用方案。在建筑小区中,选用透水铺装以及下沉式绿地等具有渗透功能的设施,同时根据雨水的利用情况,适当设置蓄水池,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在道路建设中,选用透水铺装材料,以保证道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降低不透水路面面积,同时在
19、有一定空间场地的道路两侧,适当结合生态树池等设施,达到雨水蓄积的效果,进一步降低径流系数和径流污染的效果;在绿地和城市广场建设中,选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以及调节塘等;在城市水系的滨水带可通过雨水湿地等调蓄雨水,用于生态补水,同时对雨水进行净化,保证铁西区南、北河水环境质量。1、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指雨水能够透过,直接渗入路基的人工辅筑地面,不仅要求铺地的面层透水,结合层和基层也应透水,可以满足交通使用及铺装强度和耐久性要求。透水铺装的典型构造见附图2。透水铺装为海绵城市建设中常用的材料,具有透水性、净化性强的特点,由于其本身良好环境效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四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透水铺装面
20、层材料的性能要求主要是:较好的透水性,降雨时可较快下渗;不易堵塞,易于后期冲洗维护;承受埋地环境下外负载的能力;耐腐蚀,抗磨损,使用寿命长。本项目人行道、广场和小区的硬质化路面选用透水砖;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选用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铺装材料技术特性见表3。表3 透水铺装材料技术特性表项目透水砖透水沥青混凝土孔隙率20%-30%18%-35%透水系数0.1mm/s0.1mm/s铺装过程现场拌灰铺贴,铺装过程简单现场铺装,铺装复杂性能特点透水透气性好,但透水率伴随适用时间而有所降低透水透气好维护特点易破损,维护频率较高沙土易堵塞,需半年清洗一次工程造价造价低造价高优缺点透水性较好;但易堵塞,透水砖
21、易破损,不适用大面积铺装透水透气性好,消除噪音;但易堵塞,适合大面积铺装适用区域宜用于广场、停车场、公园、建筑小区的道路,人行道及车流量较小的道路,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透水沥青混凝土一般用于非机动车道2、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要的“海绵体”,其可汇集周围硬化地表产生的降雨径流,并利用植被、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截留和净化小流量雨水径流。(1)设计要求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mm;狭义的下沉式绿地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mm。下沉式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见附图2
22、。(2)植物选择四平地区地貌类型属于低山丘陵,地势起伏,下沉式绿地应优先选择具有一定耐涝性的乡土植物;气候上,四平冬季较长,寒冷干燥,应选择耐旱、耐寒植物;从抗污效果上,四平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污染也随之产生,在径流对路面的冲刷以及对垃圾的淋溶与渗滤作用下,径流易被污染,植物应选择抗污类型。除了以上对植物选择的要求外,植物配置上还应以本地植物为主,植物种植在配置和布局上要相互协调,乔木、灌木、草类相结合,充分考虑空间分布上的均匀、合理性及树种组成结构的稳定性。(3)适用性及优缺点适用性:下沉式绿地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和广场内。对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
23、位或岩石层小于1m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m(水平距离)的区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优缺点:狭义的下沉式绿地适用区域广,其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均较低,但大面积应用时,易受地形等条件的影响,实际调蓄容积较小。铁西区建城区占地面积较大,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建设较为困难,但下沉式绿地可以在原有绿地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降低施工难度的同时,提高了雨水收集利用效率。3、生态树池生态树池是一种能够净化雨水,并且对雨水进行滞留,进而为树木提供水分,达到浇灌效果的生态滞留技术。生态树池包括种植区和集水区,由隔板隔开。种植区填料从下至上依次为砾石层、给水厂污泥与炉渣的混合层、种植土层、陶粒层。集水区的上部设
24、有无缝隙盖板,隔板的底部设有底孔,集水区的外壁设有外溢流孔,隔板上设有内溢流孔。由于生态树池的结构构造,能够起到净化雨水,浇灌树木的效果。适用性:由于城市黄土不露天的要求,水泥不透气的硬铺装阻断了土壤与空气的交流,同时也阻滞了水分的下渗,致使树木根系脱水或窒息死亡,导致道路两边和公园、广场的树木出现长势衰败现象。生态树池技术利于树木水分吸收和自由呼吸,从而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尤其适合运用在城市道路及公园、广场区域。生态树池具有渗透效果好,与景观结合性强的特点,可结合道路两侧绿化带的建设,增加雨水的渗滞。4、调节塘调节塘也称干塘,以削减峰值流量功能为主,一般由进水口、调节区、出口设施、护坡及堤岸
25、构成,也可通过合理设计使其具有渗透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地下水和净化雨水的作用。调节塘构造见附图2。调节塘应满足以下要求:(1)进水口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2)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3)调节区深度一般为0.6-3m,塘中可以种植水生植物以减小流速、增强雨水净化效果。塘底设计成可渗透时,塘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不应小于1m,距离建筑物基础不应小于3m(水平距离)。(4)调节塘出水设施一般设计成多级出水口形式,以控制调节塘水位,增加雨水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不大于24h),控制外排流量。(5)调节塘应设置护栏、警示牌等安全防护与警示措施。适用性:
26、调节塘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地等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区域。优缺点:调节塘可有效削减峰值流量,建设及维护费用较低,但其功能较为单一,宜利用下沉式公园及广场等与湿塘、雨水湿地合建,构建多功能调蓄水体。5、蓄水池蓄水池指具有雨水储存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同时也具有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根据其地形和土质条件可以修建在地上或地下,按形状特点又可分为圆形和矩形两种。用地紧张的城市大多采用地下封闭式蓄水池。适用性:蓄水池适用于有雨水使用需求的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地等,根据雨水回用用途(绿化、道路喷洒及冲厕等)不同需配建相应的雨水净化设施;不适用于无雨水回用需求和径流污染严重的地区。优缺点:蓄水池具有节省占地、雨水
27、管渠易接入、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蚊蝇滋生、储存水量大等优点,雨水可回用于绿化灌溉、冲洗路面和车辆等,但建设费用高,后期需重视维护管理。本项目蓄水池建在小区或城市绿地的下方,能够有效避免冬季结冰的问题,而且存储容积较大,蓄积的雨水可用于道路浇撒、绿化灌溉、洗车等,有效减少市政供水量,因此非常适应于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地的雨水蓄积利用。蓄水池构造见附图2。6、雨水湿地雨水湿地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雨水湿地分为雨水表流湿地和雨水潜流湿地,一般设计成防渗型以便维持雨水湿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雨水湿地常与湿塘合建并设计一定的调蓄容积。设计要求:雨水湿地与湿塘的
28、构造相似,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沼泽区、出水池、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雨水湿地应满足以下要求:(1)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2)雨水湿地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3)沼泽区包括浅沼泽区和深沼泽区,是雨水湿地主要的净化区,其中浅沼泽区水深范围一般为0-0.3m,深沼泽区水深范围为一般为0.3-0.5 m。(4)雨水湿地的调节容积应在24h内排空。(5)出水池主要起防止沉淀物的再悬浮和降低温度的作用,水深一般为0.8-1.2m,出水池容积约为总容积(不含调节容积)的10%。雨水湿地的典型构造如图2所示。图2 雨水湿地典型构造
29、示意图适用性:雨水湿地适用于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滨水带等区域。优缺点:雨水湿地可有效削减污染物,并具有一定的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控制效果,但建设及维护费用较高。7、排水管道管材管材的选择对排水系统的造价影响很大,合理地选择管材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管理费用,提高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管材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应考虑到技术、经济、市场供应及施工条件等因素,为了节省工程投资,保证排水系统可以安全可靠地运行,本次设计对管材进行了初步比选。室外排水管常用管材有:钢管、钢筋混凝土管、HDPE管和PVC管材。各种管材优缺点见表4。表4 管材优缺点对比表管材优点缺点钢
30、筋混凝土管1)造价较低,耗费钢材少;2)可根据不同的内压和外压分别设计制成无压管、低压管、预应力管及轻重型管,抗压性能好。1)管节较短,接头较多;2)大口径重量大,搬运不便;3)容易被含酸含碱的污水侵蚀。钢管1)质地坚固,抗压、抗震性较强2)每节管较长,接头少。1)价格高昂;2)钢管对酸碱的防蚀性差。HDPE双壁波纹管1)柔韧性好;2)内壁光滑,阻力小,水流量大3)塑料管质轻,长度大,接头少;对管沟的要求低,连接方便,施工快捷。1)价格高昂;PVC管1)造价较低;2)内壁光滑,阻力小,水流量大3)塑料管质轻,长度大,接头少;对管沟的要求低,连接方便,施工快捷。1)管道韧性不足,不适合深埋;经综
31、合比较,由于本项目设计雨水输水管埋深较浅,管径较小,故推荐采用PVC管。8、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初期雨水弃流指通过一定方法或装置将存在初期冲刷效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降雨初期径流予以弃除,以降低雨水的后续处理难度。弃流雨水应进行处理,如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雨污合流管网)由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等。常见的初期弃流方法包括容积法弃流、小管弃流(水流切换法)等,弃流形式包括自控弃流、渗透弃流、弃流池、雨落管弃流等。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典型构造如图3所示。图3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示意图适用性:初期雨水弃流设施是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重要预处理设施,主要适用于屋面雨水的雨落管、径流雨水的集中入口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前端
32、。优缺点: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低,可降低雨水储存及雨水净化设施的维护管理费用,但径流污染物弃流量一般不易控制。五、“三场”情况1、料场建设项目所需筑路材料碎石、混江砂、沥青砼均外购于商品料场,施工场地不设置混凝土搅拌站等料场。2、取土场 本项目建设所需土方来自项目挖方,不需另设取土场。3、弃土场建设项目产生的弃土送至四平市指定的土置场(四平市铁西土置场)六、建设进度本项目计划施工期40个月,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016年8月2017年4月: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评估及批复,地质勘测、工程设计、项目招标等工作;2017年5月2020年9月: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和安装等工作;2020年1
33、1月:工程竣工验收、投入使用。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一、水环境及生态现状随着四平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污染物量大大增加。目前南、北河污染源主要来自截污干管污水外漏、河道沿岸垃圾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加上雨水径流造成的水质污染时有发生,使原本不好的水环境条件更是雪上加霜,水质问题愈加严峻。城市的迅速扩张,使建成区不透水层面积增大,导致径流系数加大,给城市排水系统造成较大压力。由于缺乏雨水蓄积利用的设施,雨季时雨水由排水管网直接排入南、北河,降低了地下水补给水量。四平市水环境及生态主要问题如下:(1)雨水径流污染,影响河道水质经现场调研,城区及河
34、流沿岸存在随意倾倒垃圾现象,农业种植区周边缺少隔离防护。每逢降雨后,生活、生产垃圾,特别是农业带来的面源污染随径流排入南、北河,直接影响到河水水质,城区水环境问题愈加严峻。(2)雨水外排,地下水补给较少四平市水资源禀赋较差,属于典型的生态型、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极为紧缺。目前雨水资源由于城市不透水层面积较大,大多随径流流入城市排水系统。雨水资源的外排导致直接补给地下水量有限,同时也不利于水源涵养。这一些列的问题间接造成了四平市生态需水、环境需水的紧缺。二、排水现状分析1、排水分区四平市中心城区目前大部分区域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除城市边缘没有排水管网为自然散排外,城市中心城区基本为管渠排水,
35、通过合流管渠和近年敷设的雨水管渠排放,现状排水区域大致分为14个排水分区,如表5、图4所示。表5 现状排水分区统计表分区编号排水区域面积(km)受纳水体子汇水区个数排放方式1区24.06自然散排2区1.28太平沟河4合流管渠3区1.12太平沟河1合流管渠4区3.42条子河1合流管渠5区1.47北河3合流管渠6区2.78南河10合流管渠7区2.83南河8合流管渠8区3.78南河4合流管渠9区1.14北河2合流管渠10区5.76北河4合流管渠11区0.82南河2合流管渠12区2.61南河1合流管渠13区7.11南河3合流管渠14区0.98南河1雨水管渠注:排水区域含周边村屯用地。图4 四平市排水分
36、区现状图四平市海绵城市(二期)建设工程建设范围的排水分区主要位于5区、6区、7区、8区及部分1区,雨水经排水系统排入南、北河。2、排水工程现状目前,四平市已建排水工程共包括雨污收集干管、截流干管、溢流井、排水口等,其中排水管渠210647m,管径范围为5001800mm,管材均为钢筋混凝土管;溢流井31座,其中南河26座,北河5座;雨水排水口6个,其中南河3个,北河2个。现状雨水的收集形式主要为偏沟式和立篦式,如图5所示。因为偏沟式雨水口不但收水能力较小,而且由于机动车的经常碾压造成大量雨水口破损,近年新修或改造的道路均采用立篦式雨水口。另外,很多低洼路段的雨水口设计位置不合理,雨季时雨水排除
37、不畅。图5 雨水口现状图3、城市排水存在问题根据现场调研,四平市排水系统建设相对滞后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目前主要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但政府已经编制了新的排水专项规划,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也将在近期开工,这将解决部分雨水排出不畅问题。但由于城市不透水层面积远远大于绿地面积,过少的绿地不但无法为城市涵养水源,还造成大量雨水外流,导致城市综合径流系数过大,在未来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排水系统依旧面临巨大压力,内涝问题仍无法根治。具体存在问题如下:(1)城市不透水面积不断扩大,设计排水设施能力不足目前四平市城市化模式表现为非农人口的增加、土地的硬化,其带来的结果是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不透水面积增加的直接
38、水文效应表现为径流系数的增大和水文过程的尖瘦化。土地硬化后,一方面地面摩阻减少,水流速度加快,地面径流快速汇集,洪峰提前;另一方面,下渗量减少,地面和树木冠层的截流作用变差。从现行城市排水规划设计来看,排水设施的规划设计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而排水是一个流域的概念,城市规划区未必能够覆盖排水流域分区,在这种情况下,规划区以外的汇水面积如何考虑缺乏相关的依据。从有效期看,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期一般为20年,而城市排水管网的服役期多为50年以上。在50年内,至少要经历3次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城市发展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后果就是可能导致城市排水管网设计的下垫面条件、服务范围发生较大的变化,在
39、这种情况下,城市排水设施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显露出来。(2)城市雨洪消纳能力不足城市雨洪消纳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城市内部的调蓄水体,如坑塘水体等,直接消纳洪水;二是城市内部联通河湖水系,调蓄洪水。城市建设时城市化的具体实施行为,城市建设可分未建成区的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在新城区的开发建设中,首先需要对用地进行“七通一平”,平整用地,建设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在现行的城市建设中,“七通一平”不可避免地填埋部分坑塘水体,洪水就失去了部分消纳空间。在建城区的改造中,水体及绿地等纳洪、滞洪的面积难免受到利益驱动方的侵蚀。从遥感动态监测资料显示,四平市城区水域面积逐年减少。在水域总量减少的同时,
40、水体的功能也随之转变,由原来的公园水体、渔业水体、饮用水源三者共同组成变为城市公园水体占绝对主导。坑塘水体及绿地面积减少的直接后果是雨水迅速汇集到管网,加重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河湖等城市连通水系面积的减少也是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城市地价高,尤其是滨水地段的地价高,城市的滨水空间、河道范围受到严重的压缩,导致河道的调蓄能力不足,河道水位上涨,洪水泛入城区,造成内涝;同时受洪水水位顶托,城市内部雨洪排不出去,这也会导致城市内涝。(3)城市排水管理体制不完善城市河道和城市排水基础设施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河道由水利部门实施管护,红嘴经济开发区的排水设施由其管委会自行管理,其他城
41、市排水基础设施由规划部门管理。多头管理模式往往导致相互衔接不顺。而城市暴雨预见期较短,城市排水应急预案、应急调度常常跟不上实际情况,在暴雨来临时还需协调多个管理部门。由于管理理念、技术手段的特点在具体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会出现“各扫门前雪”的现象,导致城市内涝。属地管理、片区管理也是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质、地形、地貌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余脉低山丘陵地带之间,地势由东南向西北缓降,海拔高度一般在120440m之间,最高峰为伊通青顶山,海拔661.14m,最低处为双辽市王奔镇三江村
42、,海拔107m。四平市东部和南部为长白山余脉低山丘陵地带,中部和北部多为平原和波状平原,西部系沙丘岗地及少量平原和洼地。四平市城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余脉低山丘陵地带之间。东南部为低山丘陵,沟谷发育,此处山体岩性为花岗岩与流纹岩,覆盖层较薄,山坡倾角为1330,海拔高程介于200448m之间。市区西北部地势低平,是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区,大部分为剥蚀堆积地形,海拔高程146200m。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2、气候、气象四平地区按自然气候区划处于北温带,属于东部季风区中温带湿润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春季
43、干燥多大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全市多年平均气温6,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为-15.9,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3.2。极端最高气温为36.6,极端最低气温为-34.6,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6%,四月份最低52%,八月份最高80%。四平市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00h左右,无霜期120150天,冻结期由11月至翌年3月,长达5个月之久,最大冻土深度1.5m。四平市多大风,历年一般在30天至60天之间。春季刮大风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56.6%。春夏多西南风,秋冬多偏西和偏北风。4、5月份风速最大,8月份风速最小。平均风速为35m/s。四平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37.2
44、mm,降雨量随着地势从东南往西北逐渐减少。其中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的是四平市区为658.7mm,降水量最小的是双辽市为465.2mm,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7.8%。3、水文特征四平市河流分属辽河、松花江两大水系,辽河水系有东辽河、西辽河、招苏台河和叶赫河等河流。松花江水系有伊通河、新开河、辉发河等河流。城区内的河流为条子河及其支流仙马泉河、太平沟河、塔子沟河、南河。条子河在南河汇合口上游亦称北河。四平市水系如图6所示。图6 四平市水系示意图条子河是招苏台河左侧支流,原名红咀河。本流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河源为低山丘陵区,以下为漫岗平原地带。条子河发源于吉林省梨树县石岭镇郭家村兰家沟,经由四平流入辽宁省境内,汇入招苏台河,属辽河水系。条子河流域水系情况见表6。表6 条子河流域水系情况表河流名称流域面积(km2)河道长度(km)河道坡度()条子河干流(北河)257.1177.51.98放牛沟9.97.49.6塔子沟河62.820.18.75南河89.0821.593.37仙马泉河115.25321.81太平沟河18.551224、生态环境四平市森林总面积为30.65万公顷。其中人工林占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