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唐士赟.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5794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的特征——唐士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种群的特征——唐士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种群的特征——唐士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种群的特征——唐士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种群的特征——唐士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群的特征——唐士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的特征——唐士赟.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种群的特征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生物学段:高二第二学期 年级高二相关领域中学生物教学教材书名:生物学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 8 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唐士赟北京市苹果园中学13810386292实施者唐士赟北京市苹果园中学13810386292指导者薛红刘晓昕武岩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北京市苹果园中学137185886101369153152813521505839课件制作者唐士赟北京市苹果园中学13810386292其他参与者一、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是:提

2、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建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上述理论指导,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在学习种群的基本特征的过程中,从分析用标志重捕法测定草原田鼠数量产生误差的原因入手,概括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即种群的特征,再讨论种群的各个特征是怎样影响种群密度的。在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分析过程,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

3、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浙科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种群是生态学的开篇章节,是生态学各层次中最重要的一个层次,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增长方式;种群的数量波动及其调节。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本节课种群的特征为种群数量的变化打基础。本节种群的特征课本内容主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种群分布型;种群的存活曲线;活动: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此部分的要求是:“列举种群的特征”,课标的要

4、求不高,种群特征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难点在于分析清楚种群各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将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改为分析用标志重捕法测定草原田鼠数量产生误差的原因,在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时,学生概括出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即种群的特征,然后以“种群的各个特征是怎样影响种群密度的?”为主线,引导学生分析种群各特征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画概念图的方法总结种群各特征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课堂活动中构建知识的整体框架。2 学情分析本节教材中有一个活动:模拟用标志重捕法,估测广口瓶中不同豆子的数量,利用此活动来体验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过程,使学生掌握

5、野外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的方法,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经过事先调查,我发现学生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很多学生可以说出这个方法的详细步骤,也能很好的利用此方法计算出种群密度,所以我将这个活动进行了修改,在创设了草原捕鼠的情景之后,将重点放到分析用标志重捕法测定草原田鼠数量产生误差的原因,这需要很强的发散思维,而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具备这种能力的。对要学习的种群的基本特征如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种群分布型来说,学生在生活中有接触,这部分内容很简单,如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年龄等,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形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等概念,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

6、不难推出他们对种群密度的影响。3 教学方式、手段分析:本节课教学中涉及到很多概念,如果单纯进行概念教学,学生会感觉复杂枯燥,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策略:(1)引入时通过“野牛大战狮子”的视频,引出种群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2)创设“草原鼠害”的情境,分析时用问题及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用精心设计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三、教学目标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种群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说出种群的特征之

7、间的内在关系;2简述标志重捕法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2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和生物资源的影响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教学难点:分析种群特征及特征间的内在关系五、板书设计种群的特征: 迁入率 迁出率 出生率 种群密度 死亡率 性比率 年龄结构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视频:百头野牛为救小牛围攻狮群你有什么感想?总结:这段视频告诉我们,一个生物个体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力量渺小,但如果形成群体,则力量会变得强大,因此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群体的

8、形式生存,这就是种群板书:种群观看思考回答通过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引入课题。种群的概念我们以前曾经学过种群的概念,请一个同学说说种群:在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明确种群概念的含义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提问:种群中的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生物学特征, 如刚才的野牛这个种群,我们形容某一头牛:一头公牛,他处于壮年,但作为种群,我们能不能说这个种群是公牛群?种群处于壮年?总结:也就是说个体具有个体的特征,形成种群之后,这个种群就具有了新的特征。到底种群具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种群的特征。板书:种群后加上:特征展示:这有一个种群的例子。展示资料:内蒙古草原鼠害。提问:内蒙古草原原来有田鼠,它们是一

9、个种群,但是现在我们说它们泛滥成灾,为什么这么说呢?总结:内蒙古草原田鼠,数量并不足以构成在灾害,但是现在数量太多了,由此可见,我们研究田鼠这个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提问:刚才大家说田鼠种群数量太多了,怎么算多呢?比如说我说草原上有10000只田鼠,多不多?那怎么表示田鼠的数量?用什么概念?总结:我们把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者面积内的个体数量叫做种群密度。板书:种群密度我们用种群密度来表示种群数量可能有公有母,也有年幼的因为数量太多了要看草原有多大?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者面积内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通过实例,明确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标志重捕法讲授在草原上发生鼠害之后,危害很大,为了避免

10、出现田鼠成灾,我想在鼠害发生之前,时刻监控此草原上的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提问调查田鼠数量的时候有什么困难提问那就要想一些方法调查,什么方法呢? 总结这个方法叫做:标志重捕法总结过程:确定捕捉的面积第一次捕捉标记放回再捕捉计算提问如何计算?假如在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鼠,第二次捕获50只,其中有标记的鼠10只,能否推测种群密度? 提问这种调查方法测出在1公顷范围内有200只田鼠,真的这么准吗 误差产生原因可能是什么?多问,期望学生多说出来在学生说出这些之后,教师在副板书位置出示概念:出生,死亡,迁入,迁出老鼠会跑来跑去学生自己能够说出来: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

11、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X:50=40:10应该会有误差学生讨论,比如有的出生,有的死了,有的来了,有的走了,捕捉时间的早晚,季节的差异等,空间分布的特点分析标志重捕法产生误差的原因,为分析种群基本特征作铺垫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的直接因素总结大家在刚才的讨论中说出了很多关键的东西,这些是误差产生的原因,也会影响种群密度,而且你们所说的正是种群的一些特征提问在刚才这些因素中,哪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田鼠种群密度的大小?就是刚才讨论的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等出生率和死亡率提问我们用什么概念来表示出生这种情况对

12、种群密度的影响呢?对于种群来说,这个种群新出生100个田鼠,那个种群新出生200个个体,是不是新出生200个个体对种群密度影响一定大呢?这个概念就叫做出生率,同样: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板书:补充”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介绍定义: 出生率死亡率提问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有什么影响?当出生率死亡率当出生率死亡率由此可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提问出生率和死亡率又受什么因素影响呢?引导:对于出生率高的种群,幼年个体所占比例有何变化?这个种群将来在数量上会有什么变化?展示资料: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5亿人,在2033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15亿左右问题根据什么

13、作出的预测?小结:任何一个种群都是由不同年龄个体组成,通常分为幼年、成年、老年三部分,这种各个年龄组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叫做种群的年龄结构,板书:年龄结构讲授概念生殖期,生殖前期,生殖后期要看种群的数量有多大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来种群数量增加种群数量减少占的比例较大总体趋势上升比例,幼年或者成年老年个体比例明确种群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分析,引出年龄结构种群的年龄结构展示1953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纵坐标是年龄,宽度代表该年龄组个体数量在整个种群中的比例问题观察一下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你说他们将来的数量会是什么样? 为什么这样?展示我们将它模式化

14、,出示图图形下面表示生殖前期个体,中间表示生殖期的个体,最上面表示生殖后期个体,也就是老年个体,根据刚才的分析,这幅图表示将来的数量是越来越多提问这副图的特点?将来的发展趋势?提问这副图与上面两幅图相比,一样吗?他的特点是什么?将来的发展趋势?小结因为他们将来的发展趋势是这样的,所以分别把这三种年龄结构叫做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提问了解种群的年龄结构有什么用处?提问通过这些图我们知道种群的年龄结构对种群密度肯定有影响,怎么影响?是直接影响吗?小结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年幼个体多,年老个体少学生回答未来发展趋势解释原因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

15、群密度明确种群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图的分析,引出性比率性比率提问在刚才的图上除了图上表示的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还有什么能因素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或者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提问雌雄,刚才的图的意义:左边代表雄性,右边代表雌性,他们的雌性和雄性比例有什么特点?出示概念:我们把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叫做性比率.板书: 性比率提问是不是所有生物雌雄比例都是1:1?提问无论哪一种生物都有固定的性比率,都有自己的特点,假如这个性比率改变了,那它对种群密度有影响吗? 提问性比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还是死亡率来影响中群密度呢?学生找因素思考回答1:1不是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

16、度明确种群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画图表示种群基本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黑板上展示的都是种群的特征,他们是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用箭头表示种群各特征和种群密度关系同学上黑板画,画完说原因在板书上画出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用画图的方法总结种群各特征的联系,构建此部分知识的整体框架种群特征的意义种群的各个特征都能影响种群密度,我们学习种群特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实践,你来说说这些做法依据的是哪项种群特征? 提问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较大的网具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思考控制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控制性比率影响出生率,控制年龄结构影响出

17、生率明确学习种群特征的意义小结种群特征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我们用种群密度表示种群数量,种群的其它特征都能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种群密度。那么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种群数量会怎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的内容。七、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本节课从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1. 要求学生在笔记中用箭头表示种群各特征和种群密度关系2. 分析以下措施应用的是哪项种群特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较大的网具捕捞八、教学设计特色说明本节课主要介绍种群特征及种群特征间的关系,属于概念教学,为避免脱离实际单纯讲概念,本设计精心设计了导入和统计草原田鼠数量的情景,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概念教学逐个分析种群特征的方法,而是通过分析标志重捕法产生误差的原因,引出种群的特征,进而分析种群特征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处理,改变了知识的呈递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过渡语言,概念都不是生硬的直接给出定义,而是由学生已知的知识引出未知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外本节课板书是本教学设计的亮点,是本节重点知识的呈现,能很好的体现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