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勉联赏析与创作教学设计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杨谷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勉联赏析与创作教学设计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杨谷怀.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名自勉联赏析与创作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学科校本课程学段初中年级初三授课日期2016.7.12教材书名:楹联文化(下册)出版社:陕西出版传媒集团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9月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杨谷怀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15011378357实施者杨谷怀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15011378357指导者杨红兵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13301302277其他参与者王荣珍、赵志红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以“取古今中外百家之长,走继承、借鉴、融合、创新之路”为办学思想,以
2、“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为育人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全景-多元”的课程体系。“全景”是指课程设置内涵丰富,分为国家级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个层面,“多元”是指课程涵盖了人文、科技、艺术、体育、国际交流等多个领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楹联文化”就是一门人文类校本课程。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楹联集音韵、词汇、语法、修辞等于一身;其内容囊括了天地山川、社会人文、风土人情甚至宇宙人生;其内涵承载了哲学思辨、审美趣味、伦理道德等等,甚至与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相得益彰。楹联虽然属于传统文化中的“雕虫小技”,但同时也是学生全面提高核心素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3、。我们希望通过这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和一个提高并展示文化素养的平台。本节课的设计,将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只起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力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平时的积累,以及在本节课上的所学,从自勉联中探求士人修为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独立或和同学合作创作出自己独特的自勉联,并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修改、完善自己的楹联作品。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楹联文化”是我校在初中阶段开设的校本课程,每周一节必修。楹联文化是针对这门课程开发的校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有关楹联的基础知识,分为楹联的起源和分类、楹联的特点、楹联中的技巧和楹联中的修
4、辞四个模块。下册是运用基础知识进行专题学习,分为走进古都、走进名楼、走进名著三个专题,并鼓励教师在这三个专题之外,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发新的专题。本节自勉联赏析与创作就是在下册三个专题的基础上,根据初三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所开发的新专题“士人生活与楹联”中的一节课。这个专题共有三节课,分别是“酬答联赏析与创作”“贺寿联赏析与创作”和“自勉联赏析与创作”。前两节课从士人的交际出发,探求士人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态度;而这节课则更进一步,希望在之前两节课的基础上从自勉联中探求士人修为的原则和方法。学生情况:我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的学校,小学和初中采用北京景山学校编写的语文教材。因
5、为教材中古诗文比例很高,且注重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所以学生们都具有比较坚实的语言和文字基础。而且通过第一学期的楹联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楹联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读、赏析,甚至创作简单的楹联,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教师示范、学案辅助。技术准备: 电脑、投影仪、实物投影。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运用所学的楹联知识,如夸张、比喻和对仗等解读楹联,并在解读的过程中认识自勉联。2.通过听老师讲典故,阅读文字材料,观看视频材料,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解读楹联,了解作者在提升自己修为过程中的志向、操守、精神或方法。3.阅读老师创作
6、的楹联,并根据之前和本节课的所学,如对仗、仄起平收、嵌字等,以自己的生活、学习为素材,创作一副属于自己的自勉联。教学重点:通过听老师讲典故,阅读文字材料,或观看视频材料,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解读楹联,了解作者在提升自己修为过程中的志向、操守、精神或方法。教学难点:阅读老师创作的楹联,并根据之前和本节课的所学,如对仗、仄起平收、嵌字等,以自己的生活、学习为素材,创作一副属于自己的自勉联。问题框架一、同学们,你们知道他各加了哪两个字,使这副自夸联变成了自勉联吗?试着在学案上写一写。二、撰写者的身份、悬挂的地点使得两副楹联风格迥异,但在精神内涵上却是一脉相承的,你们发现了吗?咱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结合
7、视频的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三、各小组对以上四副楹联作简单交流,然后请组长代表大家选择其中之一,一起讨论讨论作者在楹联中通过什么方法、在哪些方面勉励了自己?四、大家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合作,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创作一副属于自己的自勉联。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课前诵读落实积累PPT出示声律启蒙八齐第二段。评价学生的诵读,纠正诵读过程中出现的字音、断句等错误。陶侃受到母亲的勉励,乐羊子受到妻子的勉励,都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看来勉励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作用非凡啊。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人物是怎样用楹
8、联来自我勉励的。集体诵读:云对雨,水对泥,白璧对玄圭。献瓜对投李,禁鼓对征鼙。徐稚榻,鲁班梯,凤翥对鸾栖。有官清似水,无客醉如泥。截发惟闻陶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秋望佳人,目送楼头千里雁;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聆听。学生代表讲述本段中“陶侃母”和“乐羊妻”的典故。培养语感,积累基础的语言材料。PPT2故事导入了解内涵出示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副楹联有什么感受?讲述苏东坡“自夸联”变“自勉联”的故事。(故事见附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各加了哪两个字,使这副自夸联变成了自勉联吗?试着在学案上写一写。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但自古以来,咱们
9、中国人撰写楹联勉励自己的故事却是俯拾皆是。下面咱们就一起来赏析两副自勉联,并探究楹联背后的精彩故事吧。预设:作者很自大。聆听。预设:不难,意思对即可。聆听。故事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用改写为之后的创作铺路。PPT5读联识人感受家风出示楹联:一粗菜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为之。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两副楹联的撰写者,一位是私塾先生,一位是封疆大吏,你能区分出来吗?说说你的理由。大家的感受非常敏锐。第一副的撰写者是林宾日,第二副的撰写者是林宾日的儿子林则徐。第一副是林家老宅的客厅中堂联,第二副是林则徐在两广总督任上为总督府题写的楹联。撰写者的身份
10、、悬挂的地点使得两副楹联风格迥异,但在精神内涵上却是一脉相承的,你们发现了吗?咱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结合视频的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大家的分析很到位。这父子二人都用自勉联来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淡泊名利,胸怀宽广的人。看来这已经是林氏的家风了。除了林氏父子之外,还有很多历史人物写过自勉联来激励自己,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几副著名的自勉联。阅读楹联。预设:难度不大,能够区分。第一副楹联是私塾先生,第二副楹联是封疆大吏。因为第一副家常气非常重,第二副气魄非常雄浑。聆听、思考。预设:难度稍高,结合视频材料应该可以顺利解读。淡泊名利,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粗菜淡饭”“无欲则刚”。胸怀宽广,处世豁达大度。“此
11、等事儿曹为之”“有容乃大”。聆听,思考。从风格入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由表及里解读楹联的能力。PPT视频材料8解读楹联由联及人出示楹联:一 蒲松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二 左宗棠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三 毛泽东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四 黄宾虹心肠铁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各小组对以上四副楹联作简单交流,然后请组长代表大家选择其中之一,一起讨论讨论作者在楹联中通过什么方法、在哪些方面勉励了自己?各小组的分析都非常全面、深入,看来咱们平时的学习非常扎实。
12、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自勉联对人们的为人处世、修身治学、志向理想都起着不容小觑的提醒和督促作用。那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是不是也可以写出一副自勉联呢?阅读楹联。聆听。预设:小组合作,难度虽然稍高,但能够答全。用典,用项羽破釜沉舟和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勉励自己别怕失败,勇往直前。对比,用“奇书”和“实行”做对比,勉励自己要注重实干;夸张,用“六百年”勉励自己不要好高骛远,要谨守本分。反问,用“何必”强调恒心的重要性,勉励自己要有恒心,不要一曝十寒。比喻,用“铁石”和“冰霜”比喻“心肠”和“肌骨”,表现梅花和竹子在严寒中仍生机勃勃象征,用梅花和竹子象征自己不畏艰险、高尚纯洁的志向。提供差异性较大
13、的几副楹联,拓宽学生的选择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锻炼学生运用有效信息深入解读作品的能力。PPT15运用所学创作楹联出示老师创作的楹联:一课堂活灵活现;作业全改全批。二愿作春蚕吐丝尽;不是红烛亦有光。 上面的两副楹联,是老师根据自己的工作创作的,第一副比较轻松活泼,第二副比较严肃深沉。同学们可以读一读,讨论讨论。如果思考好了,大家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合作,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创作一副属于自己的自勉联。大家的作品各有特色,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记住今天的自勉, 持之以恒,取得成功!阅读楹联,讨论楹联。预设:会给学生一定的启发。预设:能顺利创作出来,在展示的过程中发
14、现问题,及时修改。学生展示。(作品在附2)给学生做简单的示范。在展示中增强信心,在修改中提高素养。实物投影10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一、教师评价:1.随机单个评价:对单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进行随时的评价。2.阶段集体评价:在小组活动之后,对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阶段性评价。二、学生自评:1.组内互评:小组内互相评价组员在活动中的表现。2.组际互评:在小组活动之后,各个小组互相评价。评价项目评价等级(涂上星星)课上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与人合作愉快,取得共同进步。创作楹联合乎规范,解释有理有据。在课堂上体会了快乐,增长了知识。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
15、-500字数)本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内容的新颖。这是作为校本课程的优势和本质特点。楹联课和语文课有相通的地方,但同时又是针对一点的拔高,因此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自勉联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短小但深邃的楹联来了解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一些小故事,并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去了解这些人物。同时,也锻炼了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其次,是重视学生的发挥。教师在课上的作用只是引领和指导,全课的重心在学生分组讨论和最后的学生创作,这一点是本课的目标和灵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解读,自己创作,所以满堂灌式的教学是很难达到这种目标的。作为老师,要相信学生有这样独立学习的能力
16、,要多给他们机会,帮助他们习得这种能力,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总之,本节课的特点就集中在内容新颖和重视学生两个方面。附1:传说这是少年苏东坡贴在自家门前的一副楹联。话说苏东坡小小年纪就已经读了许多书,并且能够写出令亲友称叹的文章,大家都说他是个难得的“神童”,于是他就写了这副楹联自夸。没想到没过几天就来了一位老翁,手持一本书来苏府向小苏公子求教。苏东坡满不在乎地接过书本,翻开一看,那上面的字他竟一个都不认识,顿时红了脸。老翁见状,不露声色地向前挪了几步,恭恭敬敬地说道:“请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苏公子赐教!”一句话激得他无地自容,只得鼓足勇气承认自己并不认识这些字。老翁听了哈哈大笑,拿过书本,扭头便走了。苏东坡望着老翁的背影,思前想后,甚是惭愧。他终于从老翁的话中悟出了真谛,立即提笔来到门前,在那副对联的上下联前各加了两个字,并发誓以此自勉。附2:成败得失心悟透;是非曲直眼望穿。杨斯文磨砚为舟渡四海;挥笔成风腾九霄。文殿元才情可似痴颦儿;心思能如慧宝钗。李莹昕王作玉时多一“典”;天为大者少一“恒”。张泽人孜孜不倦,负箧曳屣趋百里;坚韧不拔,饮泉食土造一穴。乔春泥格物致知岂能三心二意;修身齐家哪止半载一年。吕桂佳不为功名学无境,但求博雅;何为利禄逐不止,愿为鸿儒。李德维笔耕不辍日;纸上花开时。姜雅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