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427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阿城区亚沟中学 薛其彬课题第三章 2.乐音的三个特征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人耳与声源的距离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声的音色不同。2.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音调、响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音调、响度的区分 教学用具:教师:视频资料、ppt、三角板、彩色粉笔 学生:尺、橡皮筋、小盒、梳子板书设计 二、乐音三个特征1.音调: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2.响度: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振幅、人耳与声源的距离有关。3.音色教 学

2、过 程学 习 内 容师 生 活 动预测与调控时间导入乐音:悦耳的声音新授一、 音调1.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2.音调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学 习 内 容教师:播放:钢琴曲致爱丽丝学生:聆听,谈感受教师:讲述:乐音教师:提问:同样是乐音,有没有区别?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乐音有高低、大小的区别,不同乐器发声各有区别。教师:播放:视频特级教师讲座,同时提问:观看后请你总结什么是音调?学生:观看,然后总结什么是音调。教师:提问: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从哪个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得出结论:从物体振动的角度,因为声音是由物

3、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师:组织学生实验探究:1.将两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套在盒子上,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两根橡皮筋;听橡皮筋发声同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师 生 活 动学生能说出音乐好听即可。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意识到乐音的这些区别。使学生有目的的观看,提高观看的效率。学生观看后能够总结。如果学生没有思路,教师提示:声音是怎么产生的?预测与调控4分分时间二、 响度1.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2. 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与人耳距声源的距离有关。三、 音色四、 声波的图形1.音色2.音调3. 响度课堂小结作业情况。2.用塑料尺分别较快和较慢拨动梳子;听梳子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梳子的振动情况。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

4、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讲解。教师:组织学生描述实验的现象及归纳总结的结论。学生:各小组相互补充现象及结论。教师:演示:分别重敲、轻敲音叉同时提醒学生观察音叉的振动情况,听音叉发声的情况。学生:观察现象,表述现象。教师:讲述: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教师:提问: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教师:提问:你觉得响度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播放:视频特级教师讲座,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看,然后总结什么是音色。学生:观看,然后总结什么是音色。教师:讲述:除了可以从振动的角度来分析乐音的特征,还可以利用仪器获得声波图形,来研究乐音的特征。教师:

5、播放:视频特级教师的讲座同时提醒学生观看:当不同的乐器发声时,它们的声波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观看,然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的乐器发声时,声波图形不同,同一个乐器发声的声波图形是有规律的、对称的。教师:结合课前画好的声波图形讲述波峰、波谷、振幅这几个名词。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对比教师课前画好的声波图形1、2,分析乐音的特征。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得出结论:音色相同、响度相同、音调高低不同。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对比教师课前画好的声波图形2、3,分析乐音的特征。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得出结论:音色相同、音调相同、响度大小不同。教师:组织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从知识、思想、方法上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布置作业:1. 完成本节课的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教师强调其操作应注意的问题,但学生不一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使学生有目的的观看,提高观看的效率。若学生想不到,则教师举例,引导学生总结。学生通过观看可以总结。培养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意识。对于声波图形有规律、对称,学生可能说不出来,教师给予引导。学生理解这几个名词不会太难。学生讨论交流时,可能总结不全面,教师给予提示。学生在前一个问题的讨论基础上,总结会更全面些。学生若提出疑问,教师给予适当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