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套种金福菇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918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8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园套种金福菇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果园套种金福菇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果园套种金福菇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果园套种金福菇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果园套种金福菇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果园套种金福菇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园套种金福菇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概况 1(一)项目名称1(二)项目建设性质1(三)项目建设地点1(四)项目建设单位1(五)法人代表1(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七)项目建设规模1(八)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3(一)编制的依据3(二)可行性研究的范围3三、项目建设总体思路3四、建设单位基本情况4五、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5(一)技术先进5(二)企业效益好5(三)社会效益显著6(四)生态效益突出6(五)建议6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7一、项目建设背景7二、项目建设必要性8(一)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8(二)项目建设是培植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实

2、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需要10第三章市场分析与预测12一、市场现状分析12二、市场供需预测13三、市场营销和策略14第四章企业概况及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16一、企业概况16二、项目选址16三、建设条件16(一)自然条件16(二)基础设施19(三)现有基础条件19第五章 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21一、建设规模21二、建设内容21三、建设方案23第六章技术方案24一、项目区布置24(一)总体布局24(二)金福菇栽培种制种车间和特色农产品加工车间布局24二、项目产业化生产工艺流程25三、技术方案26(一)生产技术26(二)产品加工技术33四、主要技术指标35第七章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和劳动安全

3、40一、环境保护40(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40(二)项目区环境40(三)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40二、节约能源41三、劳动安全41第八章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43一、组织机构与管理措施43(一)机构设置43(二)项目管理措施43二、项目劳动定员及培训45(一)劳动定员45(二)人员培训45第九章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47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48一、项目总投资估算48(一)固定资产投资48(二)建设期利息49(三)流动资金估算49二、资金筹措49三、资金使用和管理49第十一章财务评价与敏感性分析50一、产品销售收入和税金50(一)产品销售收入50(二)销售税金和附加50二、总成本估算5

4、1(一)购原材料成本估算 51(二)外购燃料和动力成本估算 51(三)固定资产折旧估算 52(四)工资和福利估算52(五)总成本和经营成本估算 52三、财务效益分析52(一)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52(二)利润53(三)清偿能力分析53(四)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54(五)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54四、不确定性分析54(一)盈亏平衡分析54(二)敏感性分析55五、财务评价结论57第十二章 项目示范效益58一、社会经济效益好58二、社会效益显著59三、生态效益突出60第十三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61一、结论61二、建议61附件:1、项目选址地图2、项目平面图3、企业营业执照4、机构代码

5、证5、卫生许可证6、税务登记证7、自筹资金承诺书8、企业产品图片附表:附表1: 建设工程投资估算表附表1-1 建筑工程投资估算表附表1-2 设备购置和安装工程投资估算表附表1-3建设工程其他投资估算表附表2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附表3 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4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5 营业收入和税金及附加与增值税估算表附表6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6-1外购原材料费估算表附表6-2外购燃料和动力费估算表附表6-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附表6-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6-5工资和福利费估算表附表7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8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附表9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附表10 财务计

6、划现金流量表附表11 资产负债表附表12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附表13 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流量表附表14 敏感性分析成果表附表15 项目经济评价主要成果表-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 *果园套种金福菇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三)项目建设地点: *工业园(四)项目建设单位:*食品厂(五)法人代表:*(六)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占地面积10亩,总建筑面积1710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1560平方米,办公用房150平方米。建设无公害金福菇种植基地12万平方米,年产金福菇鲜菌2400吨。建设金福菇菌栽培种制种车间,年产菌栽培种200万袋。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车间

7、,年产金福菇干品200吨;包装鲜金福菇400吨。(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639.0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9.75万元,流动资金129.32万元。拟申请国家专项资金2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55.8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贷款150万元,贷款利息5.87万元,流动资金贷款1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83.2万元。(八)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单位:万元项目数量建设工程总投资 639.07 固定资产费用 423.42 其他资产费用 72.00 预备费用 8.46 建设期利息 5.87 流动资金 129.32 资金筹措方案 0.00 项目资本金 383.20 股东直接

8、投资 183.20 政府投资资金 200.00 债务资金 255.87 年均营业收入 2563.86 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 166.14 年均经营成本 2036.81 年均总成本费用 2076.83 其中:可变成本 1659.95 固定成本 416.88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42.69 财务净现值(FNPV)(ic=8%) 1583.29 投资回收期(从建设期算起) 3.60 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60.97 年均利润 320.89 投资利润率(%) 50.21 投资利税率(%) 76.21 年均所得税 80.22 年均息税前年均利润 333.59 年均息税折旧摊销前年均

9、利润 360.90 资产负债率(%) 25.96 流动比率(%) 809.63 速动比率(%) 708.43 利息备付率% 4643.94 偿债备付率% 1102.06经济内部收益率(%) 279.56经济净现值(ic=8%) 12076.03盈亏平衡点(%) 56.51二、项目可靠性研究的依据和研究范围(一)编制可靠性研究的依据1、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3、国家发改委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2007-2010年);4、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5、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0、6、 壮族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 经济工作会议精神;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0、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11、业主及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二)可行性研究的范围本项目主要进行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并对利用秸秆发展金福菇生产和加工进行初步设计。项目研究内容包括: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市场预测分析、建设内容和规模、场址选择、建设条件、技术方案、经营模式、环境保护、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分析等。三、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紧紧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两大目标,以市

11、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依托传统支柱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广和服务为支撑,推动高效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构建以金福菇产业为龙头、以秸秆循环利用为纽带,促进金福菇产业化发展。把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有机结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成为集创新、示范、推广、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产品综合加工基地,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项目建设,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子,努力形成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企业化、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本项目重点利用 科学院生

12、物技术研究所“食用菌产业化周年生产的研究”项目成果,推进金福菇熟料脱袋覆土栽培技术成果转化,建成以*食品厂为龙头,集金福菇菌种生产、果园套种金福菇技术推广服务、金福菇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利用秸秆发展金福菇产业,实现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同时利用金福菇加工设备在空闲季节加工磨菇、云耳、淮山、粉葛、红薯等特色农产品,把*食品厂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四、建设单位基本情况*食品厂,位于*县城小江镇,2004年11月依法注册成立,企业注册资金300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厂区生产经营场地4.5亩, 2007年末,厂房2860平方米,饮料生产线三条,企

13、业固定职工18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技术人员2人),长期外聘请高级职称人员1人,中级职称人员3人。固定资产原值300万元,全年销售收入350多万元,利税110万元。五、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一)技术先进果园套种金福菇生产技术来源于 *所,金福菇菌种经过引进、驯化、选育、提纯、复壮、繁育适合本地栽培,实现栽培原料本地化生产,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经过*农业局在2006年和2007年的试验示范和总结,栽培技术和工艺得到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在香蕉田和荔枝园套种成功。技术上,改进种植方法,既可减少一半用种量,又提高产量。(二)企业效益好项目建成后,年均实现产值2563.86万元,年均利润320.89万元,

14、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166.14万元,企业所得税80.2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2.69%,财务净现值1583.29万元,投资回收期3.6年。(三)社会效益显著项目示范基地金福菇生产面积12万平方米,总产鲜菇2400吨,按最低收购价5元/公斤计,农民增加收入达1200万元;本项目直接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企业将充分利用金福菇生产线在闲季生产磨菇、金针菇、云耳等食用菌产品及淮山、红薯、粉葛等薯类干品生产,起到稳定菌类和薯类价格的作用,既保障农民收入,又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将产生更大社会效益。(四)生态效益突出项目主要利用作物秸秆发展金福菇,循环利用

15、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达到变废为宝、培肥地力,减少施肥量,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五)建议本项目以*食品厂为龙头,实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生产基地,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形成统一的产业化经营,重点利用当地的秸秆资源发展金福菇生产和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项目具有极强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举,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符合本县发展规划。项目原材料供应充足,建设条件优越,工艺技术成熟,选配设备先进,生产规模适当,投资指标良好,企业风险较小,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可观,该项目是可行的。为促使项目早

16、日建成,并发挥如期效益,建议上级部门对该项目建设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 *是北部湾经济规划中的农业县,全县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蔗、木薯、马铃薯、粉葛、淮山、黄瓜、蔬菜等,主要水果作物有香蕉、荔枝、龙眼、柑桔、酸梅、三华李、八角、黄榄等,可加工的大宗农产品不但产量大且质量好,其中香蕉、荔枝、龙眼、淮山、粉葛、红薯等主要分布在*等中南部镇。全县农业生产产生大量作物秸杆,其中水稻、玉米、木薯、桑树等作物秸秆总量达100万吨,可用于发展金福菇栽培的秸秆资源丰富,群众有生产食用菌的习惯,近年食用菌生产发展迅猛。但目前浦北农产品加工

17、业特别是食用菌加工相对落后,大量农产品主要作鲜品销售,价格波动大,销售时有不畅,严重影响农民增收。而且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率低,除部分免耕栽培有少量还田外,农民普遍采取就地焚烧或随地抛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有待开发利用。2005年, 自治区政府把发展食用菌产业列为“自治区重点支持的农业新兴优势产业”之一。金福菇作为名、特、优、新品种,重点推广发展。*农业部门在 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 科学院的指导下,经过近两年的试验示范,在香蕉园、荔枝园套种金福菇获得成功,示范镇达8个,累计示范面积达3万平方米。据试验结果,金福菇一造每平方米平均产量为18.75公斤,按目前收购价格每公斤6元计算,销售收入112.

18、5元,年种两造收入达225元。按每亩果园套种100平方米计,每年每亩可为农民增加收入22500元。初步形成了香蕉园、荔枝园套种金福菇种植基地。通过示范,农民尝到了种植金福菇的甜头,农民种植金福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保障金福菇生产农户的积极性,稳定市场价格,*食品厂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引进金福菇初加工设备,对金福菇进行初加工获得了成功。2007年末,*有香蕉园面积11.8万亩,荔枝园面积27.2万亩,其中可套种金福菇的香蕉园、荔枝园面积达20万亩,可发展种植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金福菇种植和加工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19、设的需要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和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扩大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加工原则上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优质、安全、方便、营养的农产

20、品加工制品,巩固城市消费市场,开拓农村、小城镇和国际市场,不断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其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依托优势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区域,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产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与原料基地有机结合。要适度规模经营,与原料基地的规模和市场需求相适应,既要发展大中型龙头骨干企业,又要发展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小型企业。重点发展粮、棉、油,肉、菜、果,糖、茶、丝、麻等产品加工,积极发展有机蔬菜、绿色蔬菜产品加工和金福菇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同时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加工制品优质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

21、康发展。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同时又是农业资源利用水平较低的国家,资源约束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推

22、进农作物秸秆等的循环利用。循环农业要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先行启动,形成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探索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模式。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高效率的农业经济体系。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金福菇,废料可作机肥还田,实现农业生产的大循环;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合式循环过程,可以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

23、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二)项目建设是培植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需要发展金福菇,既不与粮食争地,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培肥地力,促进粮食等作物增产。2005年, 自治区政府把发展食用菌产业列为“自治区重点支持的农业新兴优势产业”之一。*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品资源丰富,群众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但农产品加工业相对落后,由于属西部贫困山区,单纯的农产品生产结构无法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势在必行。通过项目建设,把浦北的农业资源优势、农产品优势、技术优势

24、等等有利条件转化商品优势、市场优势等经济优势,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摆脱贫困、保障农村稳定是十分必要的。发展果园套种金福菇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不但见效快、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单位土地产出率,还可吸收富余农村劳动力,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大亮点。在*工业园建立金福菇制种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原料运输、人工成本低,风险也相对较低。以*食品厂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基地化规模生产,对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一、市场现状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目前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1600多万吨,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产

25、值73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达12亿美元。现全国从业人员已达 2500万人,有主产基地县500多个、生产加工经销企业2000多家,在安置城镇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不仅拥有丰富的食用菌品种,而且产量也相当高。目前我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种达50多个,野生食用菌品种有900多个,这是很多国家无法相比的,其中金针菇、香菇、银耳、平菇作为主打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另外,我国人口多,劳动力相对廉价,这使同类产品的价格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低了约1/3,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使得食用菌在全国发展迅速,已逐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食用菌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清香

26、鲜美等特点,是典型的绿色食品资源,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及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国内外市场一直畅销,每吨售价达4万10万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如我国生产的蘑菇除少部分内销外,大部分都出口到国外。据统计,全世界年需求食用菌达2300多万吨,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均年消费20公斤;我国人均年消费仅5公斤,仅有发达国家的1/4左右。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及北美、欧洲与南亚等地,每年通过各种途径约从我国大陆进口食用菌仅干品就达3万吨以上。从国内市场看,根据初步预测,仅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市场年需求量达3万吨以上。我国人均食用菌消费量之所以较少,特别农村

27、人吃得更少,主要是受价格较高和人们对食用菌的保健作用认识不够所致,一旦人们认识到了,食用菌在我国农村的消费量会迅速增加,我国国内的潜在市场可能比国外的还要大。二、市场供需预测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目前国际消费市场以每年9%13%的需求速度增长,国内市场正以每年50%的需求速度增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年累积量约3.7亿吨,为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这使得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但食用菌栽培品种主要蘑菇、香菇、木耳、云耳、平菇等,而且生

28、产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冬季。在高温的夏季,采用传统技术大部分食用菌还无法生产,栽培的品种更少。金福菇是少有的高温型品种,是一种处于开发中的优质食用菌,目前在台湾、日本售价不菲,国内市场鲜品售价610元/公斤,干品售价高达150180元/公斤。金福菇耐贮性好,适于鲜销和干制加工,在10条 件 下,保鲜期可达1个月不变色、不变味,经济价值特高。有关食用菌专家指出,近年内金福菇将会发展成我国食用菌的主导产品。三、营销计划和策略本项目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卫生、安全、环保、无公害,顺应消费需求。菌栽培种生产和经营严格执行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规定,可采取与农户签订优惠供应菌种、保价收购产品并提供技术服务的

29、种植合同促进销售。由于夏季鲜菇品种较少,金福菇干品和鲜菌在国内的需求量较大,本项目主要以加工金福菇干品和包装鲜菇来适应市场需求,并以品种优、质量上乘、服务周到为营销策略。通过在周围大中城市建立直销网络和市场信息网络,不断开拓城乡新市场。第四章 企业概况及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一、企业概况(一)企业基本情况*食品厂,位于*县城小江镇,2004年11月依法注册成立,企业注册资金300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厂区生产经营场地4.5亩,是一家以生产经营金福菇、梅子醋饮料、罗汉果凉茶、菊花茶、竹笋干、葛片等产品的农副产品深加工私营企业。2007年末,厂房2860平方米,饮料生产线三条,企业固定职工18人(其

30、中:管理人员3人,技术人员2人),长期外聘请高级职称人员1人,中级职称人员3人。(二)企业财务状况2007年末,固定资产原值300万元,全年销售收入350多万元,利税110万元。(三)企业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企业法定代表人:*,男,1978年11月出生,大专文化。没有破产、银行欠资等影响社会形象和诚信的问题。(四)企业发展计划企业的宗旨是以农民增收、企业发展为中心任务,按照市场引导、龙头带动、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秸秆资源,带动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提高食用菌加工附加值,实现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农民增收。企业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坚持高科技含量、高

31、起点设计、高标准要求的原则,计划投资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在*工业园建立核心基地。通过项目实施,建立食用菌栽培种制种、果园套种金福菇示范、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金福菇示范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项目建成后,建立金福菇种植示范基地12万平方米,年产金福菇栽培种200万袋,金福菇干品200吨,鲜菇包装销售400吨,建立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把特色金福菇产业发展成为*的支柱产业。二、项目选址项目建设金福菇制种和特色农产品加工车间选址位于*工业园,是*规划建设的四个工业园区之一,国道209线经过其中,离北海市80公里,钦州市122公里,离县城

32、小江镇4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镇列为四级城镇建设区,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13个重点建制镇之一。三、建设条件(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位于 壮族自治区南部、钦州市的东北侧,地理座标为东经10913531095124,北纬215257224103。东与博白县接壤,南以南流江为界与合浦县隔江相望,西沿武利江与灵山县交错相接,北临横县、贵港市,东北以六万山为界与玉林市毗邻。县城小江镇距沿海开放城市北海市123km,距黎钦铁路石南站80km,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209km。全县设16镇,总面积2521平方公里,人口83万,有壮、汉等民族,其中汉族占99.57

33、%。2、地形地貌。浦北地貌以丘陵为主,其次有台山、山地。*北部属山地高丘陵。六万山及其余脉自东北走向西南,花岗岩建造,地形外貌雄伟,海拔高度在六万山、官垌境内的高丘陵,一般海拔600700m,与玉林、博白交界处,山峰林立。山岭最大坡度为60度,一般25度以上。中部丘陵地区。山头呈馒头状,海拔200500m之间居多,均属花岗岩建造。南部低丘陵地区。一般海拔150m以上,地势较为平坦,出现小平原。3、地质。*基本上分为两大地质区: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区和砂岩、页岩互层夹砂和砾岩地质区。花岗岩占全县面积的85.20%,砂页岩、砾岩等占12.83,红土占1.57%,石灰岩夹白云岩占0.40%。4、土壤。

34、*土壤主要是第四纪赤红壤、花岗岩赤红壤、砂页岩赤红壤和花岗岩黄壤,但以花岗岩成土的赤红壤面积较大。土壤有机质较高,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一般在80-100cm)。土壤PH值在4.5-6.5之间。土壤中的速效钾为40-80PPm,速效磷在10PPm以下,普遍缺磷、缺钾。5、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雨林植被区,植物资源较丰富。常见有樟科、壳斗科、松科、桃金娘科、木兰科和禾本科等150个科765种和变种。目前,原生植被已被破坏,在沟谷地带生长着次生林,呈小块或零散分布。森林植被已演变为目前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灌草丛、灌丛、针叶林、阔叶林等。常见灌草丛类型:北部为五节芒+铁芒箕;南部为岗松+桃金娘-铁芒箕

35、+鹧鸪草等植物群落。灌丛类型:北部为黄牛木+桃金娘、石山灌丛;南部为岗松+桃金娘等植物群落。针叶林类型:北部为马尾松-芒+铁芒箕,人工林的杉木-铁芒箕(或芒)+乌毛蕨,杉木-黄牛木+水锦-乌毛蕨等植物群落;南部为马尾松-桃金娘+岗松-铁芒箕(或鹧鸪草)等植物群落。阔叶林类型:有椎丛林、椎林+杂木混交林、榄木林和人工林桉树林、八角林、荔枝果木林等植物群落。6、水文。*境内主要河流有10条,除南流江外,其它9条的发源地均在县境内,由于地形的影响,河流分为南流江和西江两水系,总流域面积为2521km2。其中南流江流域面积为1774.8平方公里,南流江流域主要的河流有南流江及支流武利江、*江、小江、绿

36、珠江等。西江流域范围主要河流有西江的一、二级支流武思江、六硍江、温汤江、石魁江和马郎江等。7、气象。浦北地处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强,日光充足,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冬短夏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5 oC,极端最高气温38.6 oC, 极端最低气温-1.9 oC,年平均降雨量1773mm,最小年降水量1162mm,最大年降水量2255mm;年均日照时数1631.5小时,年均太阳辐射值104.23kJcm2,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8、社会经济条件。全县辖16个镇13个居委会260个村委会,有一个区直国有农场和两个地方国有林场。2007年末总人口84.4万人,其中非农业

37、人口7.8万人,农业人口76.6万人。粮食种植面积65.34万亩,粮食产量25.59万吨;水果面积65万亩,产量49.9万吨。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6.2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3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71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19亿元。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1.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6元。(二)基础设施全县与周边县通二级公路,镇镇通柏油路,村村通四级公路,项目地点*镇有209国道经过,浦北至北海铁山港二级公路、灵山文利至石冲二级公路直通*镇,交通便利。镇内有35千伏变电站1个,日供水1万吨自来水厂,水电供应有保证。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农村电话户普

38、及率32%,通信快捷。(三)现有基础条件1、技术条件成熟。金福菇菌种生产和果园套种技术来源于 *所,果园套种金福菇经过*农业局在2006年和2007年的试验示范和总结,栽培技术和工艺得到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在香蕉园和荔枝园套种成功。技术上,改进种植规格和管理方法,既可减少一半用种量,又提高产量。2、农民种植积极性高。通过种植金福菇示范,农民尝到了甜头,种植金福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发展种植面积达2万平方米。因此,有较强的群众基础。3、资源充足。*现有香蕉成园面积11.8万亩,荔枝园面积27.2万亩,可套种金福菇的香蕉园、荔枝园面积达20万亩,可发展种植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发展果园套种金福菇

39、的资源充足。4、企业基础条件好。*食品厂成立以来,一直与*农业局、*科学技术局等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致力于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新技术开发,初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区内外销售网络,产品得到消费者的好评。现计划投资开发果园套种金福菇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并已落实项目金福菇制种车间和特色农产品加工车间建设用地和方案设计,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该厂具有丰富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经验,拥有新产品开发的技术条件和资本积累,目前已投资引进部分机械设备和进行新址土地平整和新厂房的建设,并筹措一定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第五章 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一、建设规模项目占地面积10亩,总建筑面积1710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1560平方米,办公用房150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