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组再别康桥电子教案1.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1062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组再别康桥电子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6组再别康桥电子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6组再别康桥电子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6组再别康桥电子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6组再别康桥电子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组再别康桥电子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组再别康桥电子教案1.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再 别 康 桥 第六组课题 再别康桥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高一 课时12012年8月 教学内容分析对诗歌的鉴赏,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的形式美,虽然再别康桥属于新诗格律诗中的佼佼者,韵律和谐优美,节奏富于变化,结构灵活多姿,意象清新恬美,语言凝练生动,全诗读来朗朗上口,优美舒畅。但是如若剖筋拆骨,一一细究,则韵味全失。不如舍末逐本,直击性灵,体味本诗所蕴涵的情感美,并探索其内在成因。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该诗之所以被列为现代诗坛之冠,不仅在于其形式,关键在于其内容,即作者对康桥的真挚的情感。学生情况分析本诗是中国现代诗坛的经典作品,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作为“新月派”新格律诗实验的优秀结晶,分析本

2、诗在形式上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是体味本诗美感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朗读,充分发掘学生的分析、朗读能力,就能够体验本诗的形式美感。而作为徐志摩的抒情名作,体味作者对康桥的无限眷恋之情,即体味该诗在内容上的情感美。只有通过文本细读,挖掘出该诗情感美的内在成因,才算得上真正读懂了这首诗。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体味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学习新诗鉴赏的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教师的分析指导,学会从诗歌的形式方面鉴赏诗歌。过程方法 朗读 感知 探讨 整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的深深依恋之情。2、通过文

3、本细读、深入解读作品,探索再别康桥情感美的内在成因。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1、重点:体味再别康桥的情感美教学难点 2、难点:探索再别康桥情感美的内在成因教学方法 读 鉴赏 探究 拓展教具 录音磁带 PPT 课件 康桥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928年5月,徐志摩做了一次为期半年的环球旅行。在归来的南中国海上,最令他难忘的就是母校康桥。11月6日,徐志摩写下了现代经典名作再别康桥。交代该诗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课文1、请全班同学默读课文。2、请两位同学朗读课文。1、默读课文,初步体味。2、由两位同学范读课文。通过默读,揣摩诗歌

4、的美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展示揣摩的效果。概括课文内容1、 提问:请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全诗每节的内容。2、 明确概括结果(作别、金柳、青荇、清泉、寻梦、沉默、作别)。1、 思考并概括。2、 交流概括结果。通过概括,明确课文的内容和线索分析课文特点1、 提问:根据内容概括,分析本诗在结构上的特点。2、 明确分析结果:首尾呼应、第二至四节写景。1、根据概括思考分析。2、交流分析结果。分析本诗在形式上的特点,即建筑美的内涵。研读课文1、 提问:诗中哪节最能表达作者离别时的心情?2、 明确结果:第六节。3、 自读课文,寻找可以点题的章节并交流发言。4、 朗读该节,体味作者的情感。点题离别。通过朗读体会

5、作者离别康桥时的惆怅之情。深入解读课文1、提问:徐志摩为什么会对康桥产生如此强烈的思想感情呢?请用诗中词句回答。2、明确结果:第五节。1、 细读课文,寻找相关的关键词句并交流发言。2、 朗读该节。通过解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诗中情感美的内在成因:康桥是作者寻梦的地方。对照阅读我所知道的康桥提问:阅读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一部分,徐志摩是带着什么梦想来到康桥的?1、 阅读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一部分,思考分析。2、 交流分析结果将“寻梦”的内涵具体化:徐志摩放弃美国的银行学,欲至剑桥师从罗素,是对自由之梦的追寻。对照阅读我所知道的康桥提问:阅读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部分,分析徐志摩主要描写了康桥的哪些景色?这些景色

6、具有什么特点,对作者产生怎么的影响?1、 阅读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部分,分析思考。2、 交流分析结果。再将“寻梦”的内涵具体化:康桥风景秀丽,开启了作者的性灵。康桥是作者美之梦蕴积的地方。对照阅读我所知道的康桥提问:阅读我所知道的康桥第四部分,找出徐志摩是如何概括他在康桥一年的学习生活的?1、 阅读我所知道的康桥第四部分,思考分析。2、 交流分析结果。徐志摩在康桥的生活是自然的、真愉快的。同时也是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结合作者生平解读课文提问:结合作者的情感经历,分析作者的康桥生活为何也是最痛苦的时期?1、 结合查找的相关资料,思考分析。2、 交流分析结果。再将“寻梦”的内涵具体化:徐志摩在留学

7、期间离婚并失恋,康桥是作者爱之梦破碎的地方。结合胡适的点评,总结全诗。教师小结:“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把这三个理想的条件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现实的历史。”(胡适追悼志摩)1、 在总结全诗的基础上全班同学齐读该诗。2、 并再请两位同学示范朗读。深化学生对徐志摩的认识和对课文的理解。徐志摩对单纯信仰的追求,都和康桥有关。康桥,可以说是诗人的精神家园。拓展延伸教师点评:象徐志摩这样拥有“单纯信仰”的诗人,我们可以把他称之为“主观之诗人”。这种“单纯信仰”,也就是王国维先生说

8、的“赤子之心”,“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亦然。同类诗人举例:陶渊明、李白、苏轼、纳兰性德、海子等深化学生对诗人的认识和对诗歌的理解。布置作业教师示范朗读。师生互动。思路点拨诗歌教学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诗歌文本短小,内涵却很丰富。要想充分挖掘诗歌的内涵,除了“知人论世”之外,还可以借助其他文本的帮助。正如该诗,单凭诗中的“寻梦”二字,亦可作为徐志摩眷恋康桥的原因。但是终嫌模糊,只有借助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和胡适追悼志摩两文,才能把“寻梦”的内涵分析清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先讲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再讲此诗。其文篇幅虽长,若抓住“康桥的天然景色”和“康桥的学生生活”两大部分分析,一节课亦可解决。练习举隅1、 总结概括徐志摩眷恋康桥的原因。2、 将再别康桥和以前所学的关于离别题材的诗歌作比较,看看有何不同。分析诗中第二至六节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1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这是一节课的终极目标,也是贯穿课堂的一条理念。诵读是学习诗歌最好的方式,而读出感情。2情境导入是一种对学生春风化雨的熏陶和感染。3展示学习目标,找一学生朗诵是不够的,应该给学生解释说明,或者让学生自己感悟两分钟。4指导学生从意象、修辞和情感三个方面,依据诗歌内容,选择其中一节,借助修辞手法,采撷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作画笔,把康桥优美的景色描绘下来。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