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环境工程概论讲义01绪论.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96140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环境工程概论讲义01绪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环境工程概论讲义01绪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环境工程概论讲义01绪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环境工程概论讲义01绪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环境工程概论讲义01绪论.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工程概论讲义第一章绪论环境的定义 环境(envirOnnl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离开了这个主体或中心也就无所谓环境,因此环境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在生物科学中,环境是指生物的栖息地,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在环境科学中,人类是主体,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 环境有大小之别,大到整个宇宙,小至基本粒子。例如,对太阳系中的地球而言,整个太阳系就是地球生存和运动的环境; 对栖息于

2、地球表面的动植物而言,整个地球表面就是它们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对某个具体生物群落来讲,环境是指所在地段上影响该群落发生发展的全部无机因素(光、热、水、土壤、大气、地形等)和有机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的总和。 总之,环境这个概念既是具体的,又是相对的。讨论环境时,要包含着特定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环境是没有内容的,同时也是亳无意义的。主体的不同或不明确,往往是造成对环境分类及环境因素分类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环境的类型 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系统。一般可按环境的主体、环境性质、环境的范围等进行分类。 按环境的主体分,目前有两种体系,一种是以人为主体,其他的生命物质和

3、非生命物质都被视为环境要素。这类环境称为人类环境。在环境科学中,多数学者都采用这种分类方法。另一种是以生物为主体,生物体以外的所有自然条件称为环境。 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类。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宇宙环境 宇宙环境指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是人类活动进入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地球邻近天体的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也有人称之为空间环境。宇宙环境由广阔的空间和存在其中的各种天体及弥漫物质组成,它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光源和热源,为地球生物有机体带来了

4、生机,推动了生物圈这个庞大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因而,它是地球上一切能量的源泉。太阳辐射能的变化影响着地球环境。例如,太阳黑子出现的数量同地球上的降雨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产生潮汐现象,并可引起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地球环境地球环境(globalenvironment)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又称为全球环境,也有人称为地理环境(geoenVironment)。地球环境与人类及生物的关系尤为密切。其中生物圈中的生物把地球上各个圈层的关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各种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区域环境(regionaIenvironme

5、nt)指占有某一特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它是由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自然圈层相互配合而形成的。不同地区,形成各不相同的区域环境特点,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群落。 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指区域环境中,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圈层的细微变化而产生的环境差异所形成的小环境。例如,生物群落的镶嵌性就是微环境作用的结果。 内环境(innerenVironment)指生物体内组织或组胞间的环境。对生物体的生长和繁育具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叶片内部,直接和叶肉细胞接触的气腔、气室、通气系统,都是形成内环境的场所。内环境对植物有直接的影响,且不能为外环境所代替。环境科学把人类的环境分为两大方面 D自然环

6、境: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 2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文化环境和交通环境。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力图发现由人的活动给地球环境带来的各种干扰、危害和负担,并研究人类如何能解决这些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环境问题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工业革命之前的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相对而言是局部或轻微的;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人类在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

7、诸多好处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同时,也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时至今日,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全球性问题,直接危害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一般认为,当今世界存在十大类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淡水资源危机,资源能源短缺,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垃圾成灾,以及有毒化学品的全球转移。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依然严重。2005年,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仅48个城市达到或好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占重点城市的42.5%。(2)水域污染问题突出。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中,有4大水系中度或重度污染,仅长江

8、水系和珠江水系水质良好。(3)水土流失难以遏制。2005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km2),占国土面积的37.1%0水土流失范围遍及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4)土地荒漠化问题依然严峻。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为263.6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46%;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8.1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5)频危物种生境缩小。建国五十多年来,已有200多种高等植物灭绝、400多种野生动物濒临危机。(6)水资源短缺。华北、胶东、辽中南、西北地区和300座城市常年缺水。因缺水全国每年粮食减产50亿斤,工业产值损失近1000亿元。(7)耕

9、地逐年减少。每年全国净减少耕地500万亩。全国遭受污染的土地已达1.5亿亩。(8)我国1/3的土地遭遇过酸雨袭击;(9)城市中按照环保方式处理的垃圾不足20%。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被提出的背景: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方面有: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文化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社会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生存能力构成危害”的新型社会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履“战略的九项原则: 人类必须有福共享、保护地球、考虑子孙后代,人类不能对自然界竭泽而渔。人类选择的生活方式要充分尊重并不得超越自然的承受能力。它的原则包括九个方面,也称为“九项原则”: 1建立一个可持续性社会; 2尊重和保护生活社区; 3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4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多样性; 5J维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 6改变个人的态度和生活习惯; 7使公民团体能够关心自己的环境; 8建立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国家网络; 9)创建全球性联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