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第7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6658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学-第7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公共卫生学-第7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公共卫生学-第7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公共卫生学-第7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公共卫生学-第7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学-第7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学-第7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七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CNCD,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2,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2.营养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3.恶性肿瘤(癌)4.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5.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病等,3,四种最为常见的慢性病分别为:心血管疾病

2、(CVD)肿瘤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4,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5,常见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的内在关系,7,常见慢性病疾病间的关系,8,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1属于常见病、多发病 2发病隐匿,潜伏期长 3多因素致病,一果多因,4一体多病,一因多果,相互关联,共同依存,骨牌效应 5增长幅度加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9,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针对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策略,其目的是通过降低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改变疾病的发生率;二级预防策略的目的是减低疾病的严重性,缩短周期,从而降低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三级预防策略(临床策

3、略)的目的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10,建议:,1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般为终生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复杂,且具有个体化的特点。3主要服务对象是具有危险因素的、亚健康状态的和有健康需求的社区人群。4主要宗旨是不仅要降低社会和受服务者的健康投资,提高生命质量,还要追求提高服务对象的自身防治意识和能力。,11,12,第二节心脑血管疾病,一、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特点,北美、西欧和日本脑卒中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东欧则呈上升趋势。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在时间分布上,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地区分布上,北方的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南方。在年龄分布上,心、脑

4、血管疾病为中、老年的主要疾病。就性别分布而言,男性的心、脑血管发病率、死亡率均较女性为高。,13,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一)疾病因素:疾病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史。(二)体重超重或肥胖。(三)高胆固醇、高脂血症(四)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饮食因素(五)其他因素:家族史、神经类型及社会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均有关。,14,三、预防策略与措施,(一)人群高血压的防治1健康教育 2定期血压监测 3饮食干预 4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5保持适当的体重 6加强体育锻炼 7建立良好的精神状态,8限制饮酒与戒烟,15,(二)人群监测 1.建立并完善信息监测系统 2.

5、早期发现病人 3.高危人群的筛检(三)心血管的危险分层和病人的管理,16,17,第三节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是一类因机体细胞失去控制而异常增殖,可发生于机体的100多个不同部位的器官组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18,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恶性肿瘤是目前全球的第四位死亡原因,占全死因的9%,发达国家的19%,发展中国家的6%。恶性肿瘤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别,不同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不同,恶性肿瘤在男女间发病率有所不同,,19,二、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一)生物因素(二)物理因素,20,21,人类恶性肿瘤的80%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环

6、境中化学因素。1.吸烟2.膳食因素3.药物因素4含酒精饮料5环境污染物6职业致癌因素,(三)化学因素,(四)体力活动(五)社会心理因素,22,遗传因素对癌症发病(死亡)的影响,部位 遗传因素的比例()前列腺癌 42大肠癌 35 胃癌 28 乳腺癌 27 肺癌 26 卵巢癌 22 白血病 21 子宫颈、体癌 0,23,生活习惯对癌症发病(死亡)的影响,生活习惯 所占比例()吸烟:30饮食:30生殖及性行为:3-7空气污染:5-7饮酒:3感染、其它:10,24,常见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25,肿瘤十大症状:,任何部位的肿块,尤其逐渐增加的非外伤性溃疡,尤其经久不愈的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进食时胸骨

7、后闷胀、灼痛、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久治不愈的干咳、声音嘶哑和痰中带血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原因不明者大便习惯改变或便血鼻塞、出血,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无痛性血尿,26,三、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一)第一级预防1加强防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1)控制烟草(2)合理膳食(3)加强运动,保持体重稳定 2合理使用医药用品 3消除职业致癌因素 4加强劳动保护、5疫苗接种,27,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多样化膳食维持适宜体重坚持体力活动鼓励全年多吃蔬菜和水果选用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的植物性主食不要饮酒肉类食品总脂肪和油提供的能量:1530限制食盐减少真菌对食品的污染食品

8、保藏食品添加剂和残留物制定并监测安全用量营养补充剂食品的制备和烹调,28,(二)第二级预防1无症状人群的早期筛检(1)乳腺癌的筛检(2)宫颈癌的筛检(3)结肠、直肠癌的筛检 2有症状人群的监测,29,30,(三)第三级预防1通过“三早”筛查发现患者及时在社区进行登记,建立健康档案。2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与患者建立保健协约关系。3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社区恶性肿瘤现患管理的综合目标是:预防合并感染;预防和早期发现恶性肿瘤转移并及时处理;对患者进行早期心理护理,提高生存意识,配合治疗,防止自杀;无疼痛和临床关怀。,31,32,第四节 糖尿病,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9、,33,一、糖尿病的流行特征:,全世界有1.35亿的糖尿病患者,预测2025年将上升到3亿。新增病例将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东南亚及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我国2002年糖尿病病人至少有3600万,约占总人口的3.4%以上。,34,二、分类及病因,11型糖尿病 包括两个亚型:免疫介导糖尿病;特发性糖尿病。22型糖尿病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期糖尿病(GDM),35,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36,1饮食治疗的目的,(1)保护胰岛功能,改善血糖、尿糖和血脂值使其达到或接近正常值。(2)控制病情,延缓和防止并发病的发生与发展。(3)控制热能摄入,维持正常体重,使肥胖者体重降

10、低,消瘦者体重增加,使儿童生长发育正常。(4)摄取合理的平衡膳食,以维持健康从事各种正常活动。,37,饮食治疗的原则,1)热能 2)碳水化物 占总热能的5060%。3)蛋白质 与正常人一样4)脂肪 占总热能的30%或低于30%。5)胆固醇 300mg/d6)不饮酒7)维生素、无机盐 一般情况下只要满足生理需要,就不必补充药物片剂;,38,饮食治疗的要求,1)热能 糖尿病病人的热能需要量以能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正常体重为宜,2)碳水化合物 供给充足可减少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3)脂肪 糖尿病病人的脂肪摄入量占总热能分配比值为20%30%,4)蛋白质 糖尿病病人的蛋白质摄入量与正常人近似。,3

11、9,5)膳食纤维 6)维生素和无机盐 7)餐数 为了减轻胰岛的负担,使之合理分泌胰岛素,糖尿病人应合理安排餐饮,这是良好控制血糖的必要措施。,40,(3)糖尿病病人食物的选择,原则:糖尿病人在食物选择方面除注意限量、定量外,应和正常人一样,尽量做到膳食多样化,确保营养摄取的充足、全面、均衡。,41,2.减轻体重指导(metabolic syndrome)以糖尿病或糖调节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为主要内涵,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以多种代谢性疾病集结出现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征候群。3.体力活动及运动指导中等强度的运动量运动持续时间:每天2030min/每周18

12、0min持之以恒!4.戒烟指导,42,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病,是常见的肺病一种肺功能受损的疾病 病人肺部的气流进出受阻,令患者呼吸困难慢阻肺病十分常见。早期病征不明显,往往在诊断时,病情己步入中至晚期,43,发病机理,44,慢性支气管炎气管长期受刺激及发炎,内膜肿胀及有痰液黏于管内,阻塞气道。,肺气肿肺部受到长期刺激,支气管及气泡经常发炎,肺气泡受到破坏,影响换气功能。,症状,45,持续咳嗽咳嗽时有痰或黏液由于气管的病变,例如支气管壁肿胀及气管平滑肌收缩,加上黏液腺肥大以致分泌增加,患者经常咳嗽及多痰。,呼吸困难(如上楼梯、行樓梯及梳洗更衣时),46,气促会随肺功能的退化愈

13、趋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在空气质素转差或有急性支气管炎的时候,病征会表现得更为严重。,症状,疾病后果,全球每年有近三百万人死于慢阻肺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慢阻肺病是全球第四大杀手病,排名仅次于心脏病发、中风及急性肺炎死于慢阻肺病的人数较癌症为多,并与死于艾滋病的人数相同,47,48,四十岁以上 吸烟或其他类型的烟草(包括二手烟)长期暴露于尘多的环境,或工作期间吸入某些化学物品 长期暴露于烟雾(如用作煮食的生物燃料产生的烟雾),危险因素,物理治疗方法,49,50,51,52,53,54,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发热、气促、剧咳者要适当卧床休息 吸烟病人戒烟 预防冷空气刺激及伤风感冒:戴口罩围巾 帮助痰多而咯痰不畅的病人排痰:咳嗽、拍背、多喝开水、雾化吸入湿化。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病情有变,要迅速送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