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8967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3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本章学习要点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2.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4.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问题:为什么需要现代社会保障?,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社会化生产、经济市场化,2、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有竞争就有失败。社会保障必须为竞争失败者给予帮助。,3、市场经济的周期波动决定需要社会保障。,4、市场经济以应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劳动者掌握技术的培养费不是家庭所能够完全承担的。,1、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劳动者离开了家庭保障必须走向社会保障。劳动者的问题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2、,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一、国家干预主义 代表人物:施穆勒、布伦坦勒 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新历史学派成为当时德国境内的“主流意识形态”,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政策的主要主张有:(1)非常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劳资冲突不是经济利益上的对立,而是感情,教养和思想上存在差距而引起的对立。因此,解决方式不是革命和暴力,而是通过对工人进行教育,改变其心理和伦理道德就可以了。,(2)该学派认为国家至上,国家应该直接干预经 济生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责任,因此国家要对公民的生活负责,担负起社会保障的责任。强调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之外,国家还有一

3、个“文化和福利的目的”,主张国家兴办一些公共事业来改善国民的生活。,二、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其代表著作为 福利经济学,福利指个人获得某种效用或满足,他们来自对财物,知识,情感,欲望的占有和满足,而所有社会成员的这些满足或效用的总和便构成了社会福利,以货币计算的那部分成为经济福利,经济福利的增大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大和分配平均程度。,什么是福利?,对个人而言,福利归结为两个命题:(1)对个人的实际收入的增加,会使福利增大(2)转移富人的货币收入给穷人会使福利增大。因此,为增进总体的社会福利的两个措施:(1)增加国民收入量,要增加国民收入量,就必须使资源在各生产部门的配置

4、最优,(2)通过税收机制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庇古提出的实施社会保障的准则有:(1)社会措施不应以损害资本增值和资本积累为宗旨,否则会减少国民收入和社会福利。(2)从富人那里转移收入,“自愿转移”比“强制转移”好。(3)不论那种转移,都要防止懒惰和浪费。(4)反对无条件补贴,最好的补贴是“那种能够激励工作和储蓄”的补贴,要先确定收补贴者能挣得自己的生活费的能力。,三、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代表著作:就业、信息与货币通论。主要观点如下:(1)总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所谓有效需求是指:能够给资本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需求,或商品总供给

5、价格与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的状态的总需求。(2)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的作用,造成资本主义通常情况下消费需求和总需求不足,总会有“非自愿失业”存在,而市场机制本身没有力量使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这样不可避免出现萧条和失业。由此推导,只有通过国家干预才能实现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就业。,(3)国家福利领域的干预有利于增加消费倾向,促进就业。做法:在经济萧条,在国家财政上加大公共事业的投入,如卫生事业,教育,交通等。可以刺激消费,促进增长。相反,在繁荣时期,减少国家财政支出的公共开支,此外,还有货币政策等手段,凯恩斯主义的意义:(1)以往干预论主要通过累进所得税转移一部分财富给穷人,凯恩

6、斯论述了政府应该怎样干预,干预到什么程度?(2)以往从伦理,社会公民的角度来论证干预的必要性,凯恩斯从制度本身的角度来论证“充分就业”已不再是工人本身的问题,而是资本主义体系能否正常运行。,四、贝弗里奇福利国家计划,1942年,贝弗里奇勋爵着眼于战后重建提出。贝弗里奇: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 制定了一套对英国全体公民实行福利制度的指导原则,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贝弗里奇报告建议社会保障计划应包括:,(1)满足基本需要的社会保险(2)对特殊情况的国民补助(3)自愿保险,满足收入较多的国民需要。,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一、宗教与社会保障的关系(1)中国:佛教、儒教、道教与社会保障(2

7、)西方: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与社会保障,“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构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务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养,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完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天主教徒是通过为他人服务来表达自己的信仰,展现对上帝的爱和荣耀。为他人服务在信仰表达上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教堂的礼拜仪式。”天主教的教义认为,“对上帝的爱的宣言如果不

8、以帮助、物质救济等方式使邻居受益的行为的话,那么这种宣言将不会被上帝接受。爱人如己比贡献祭品更加珍贵。”,二、伊丽莎白济贫法(1)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问题 圈地运动 工伤事故 环境问题与公共卫生恶化,(2)1601年济贫法主要内容:A.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B.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场所;C.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为他们建立收容所。D.组织穷人和儿童学艺;E.提倡父母和子女的社会责任;,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1)社会背景 社会保险是供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又是资产阶级缓和

9、阶级矛盾、维持社会安定的社会政策。(2)标志 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世纪80年代德国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包括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人和残障社会保险法等。,“构建社会保障体系视一种消极革命的投资”俾斯麦“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的镇压,同时必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俾斯麦“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俾斯麦,二、社会保险制度的组织基础和技术基础,(1)社会互助组织 A.产生于17世纪末,是产业工人为抵御劳动风险而创立的互助基金组织。B.互助组织对社会保险的影响:一、不以营利为目的,共同集资,互助互济。社会保险正是吸收了这种思想,并

10、贯彻国家意志创立社会保险。二、互助组织的管理形式被嫁接到社会保险上,如按行业管理,早期的很多社会保险也是按行业管理。三、互助项目,如疾病,事业,养老,工伤成为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四、互助会的缴费机制,为早期社会保险,工人,雇主和政府共同承担责任提供依据,(2)商业保险,商业保险的发展为社会保险提供了技术方面的经验。其中商业人身保险对社会保险的影响更大。商业保险的生命表和生命年金理论的研究,为寿险精算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由于社会保险也是为人身风险提供保障,与商业人身保险有相同之处,因此,商业人身保险的技术受到对社会保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保险借鉴了商业人身保险的技术经验。,社会保险和商业保

11、险的区别主要在于:(1)属性不同,社保是非营利的,社保基金发生亏损时由国家财政弥补,商业保险是赢利,以契约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不补贴。(2)对象不同,前者以劳动者及其家属为对象,法定范围内规定的都必须参加。商业保险以自愿为原则,(3)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关系合同,社保强调为社会做贡献的义务,才有享受的权利。商保的缴费的多少决定权利。,讨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有什么区别?,(4)管理体制不同,社保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负责,专门社保机构管理,如我国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商保是商业保险公司管理,(5)水平不同社保是一种基本保障,考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商保考虑环境,是一些生活水平较高的人的保险.

12、(6)立法不同。前者是劳动立法,后者是经济立法。,第五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多种制度模式的形成,一、投保资助型 又称“传统型”社会保障模式,它是以各种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辅之以社会救助或社会福利,强调自我保障为主,国家保障为辅。该模式起源于德国,随后为西欧、美国、日本等众多国家所仿效。,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德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家庭津贴(提供子女津贴、养育津贴和养育假)住房津贴和社会救助(对贫困者)等,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包括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事故保险和失业保险。强调社会成员只有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并且缴纳保险费,才能在失业、患病、老年时得到保险金。除了工伤事

13、故保险外,其余社会保险项目的保险费由雇员和雇主各承担一半。1998年社会保险费率是雇员月毛收入的42.1%,其中:养老保险是20.3%,护理保险是1.7%,医疗保险是13.6%,失业保险是6.5%。,社会保险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全体工薪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有些国家,有的社会保险项目还通过劳动者惠及其家庭成员;保障基金主要来自雇主、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国家财政予以资助;基金筹集方式以现收现付为主;保障待遇与劳动者的缴费多少及工资水平直接关联。,这种模式的优越性体现在:由于采取多方筹资,责任共担机制,国家财政负担比福利国家的轻;注重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强化自我保障,有利于维护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二

14、者的内在统一;基金以现收现付为主,在社会成员间统筹使用,体现了保险的互助互济的特性。该模式也有其局限性,在现收现付的财务机制下,社会保险的费率受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的就业比例影响较大。在人口老龄化、就业率下降时,雇主和雇员缴纳的保险费将不足以支付保险金,如果大幅度提高缴费率,则会因费率过高而难以承受。,二、福利国家型“福利国家”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是指由国家对所有国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保障,其社会目标是扩大社会福利、实现收入均等化和维持充分就业。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在英国创立,之后西欧、北欧的一些国家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相继实行,其中,瑞典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15、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范围含盖在瑞典的所有人,不论其是否具有瑞典国籍;保障项目繁多,主要包括基本年金(全体国民,甚至覆盖侨居一定年限的外国人,只要达到65岁,均可享受统一金额国民基本年金)、附加年金(遗属养老金、妻子津贴、儿童津贴等)、国民健康保险(几乎免费的医疗服务和高额病假补贴)、失业和工伤事故保险、儿童补助(每个儿童从出世之日直到16岁均可享受,三个子女以上家庭还有儿童附加补贴)、培训补助、子女抚养贷款、老年福利、房租补贴、带薪假期、免费教育(公立学校免交学杂费和书本费,交通费补贴,午餐免费供应)、社会救助。瑞典的高福利制度依靠高税收支撑。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2004

16、年度财政收入统计报告显示,2004年瑞典税收收入占GDP比例为50.7%,在所有OECD国家中继续位居第一,美国倒数第三,为25.4%。,英国的“福利内容”主要包括:1、全民医疗(农民在内)、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经费基本上由国家负担,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发放退休金,失业救济,和家庭补贴。2、庞大的社会服务机构,被称为“福利国家橱窗”的瑞典福利范围更广。除了生育、疾病、伤残、失业、养老外,还有儿童、遗嘱、单亲家庭、住房、教育和培训津贴。3、总体保障,形成一套相互联系、共同保障的社会安全网。,福利国家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政府负责,保障全面。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以公民权利为核心,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

17、,为全体国民提供保障,即不论地域差异或收入高低或职业种类,每个公民都有权享受社会保障权益,有的国家还把保障的对象扩展到移民和游客。第二,保障项目齐全,保障水平高。保障项目涵盖了社会成员“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福利需求,保障标准也较高,能够确保社会成员有尊严的生活。第三,保障基金来自高额税收。国家通过高额累进税制度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来维持福利国家高水平的福利支出。在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上侧重于公平。第四,社会保障的目标是充分就业,力图消除导致失业的各种因素。,三、国家保险型又称为苏联模式,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由政府或企业承担所有费用,个人不缴费的社会保障制度。二战后该模式被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

18、 特点:1、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2、社会保险不用缴费,保险费不与缴费相关联,工会管理社保。3、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列入国家年度财政预算,由财政拨给,企业人员退休金有企业年度经营预算,也实现收现付,无任何积累。,四、强制储蓄型 强制储蓄型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随后在东南亚、非洲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行,但都没有像新加坡那样运行得如此成功。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模式实际也是一种储蓄积累模式。,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和智利的养老金制度,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于1955年正式建立并实施,由中央公积金局管理。中央公积金制度是涵盖养老、医疗、住房、教

19、育等在内的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立法强制雇主、雇员按照雇员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公积金,费率是动态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本稳定在40%左右,雇主和雇员分别承担缴费总额的50%。雇主、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中央公积金局为每个公积金会员(雇员)设立的个人账户。公积金由中央公积金局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投资运营,保值增值。中央公积金局作为政府的一个法定机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理事会由政府、职工代表、雇主、社会保障专家组成。,储蓄积累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通常不直接分担缴费责任,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完全来源于雇主与雇员的缴费,智利的养老保险资金则完全由个人缴费;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20、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投资运营,保值增值。,储蓄积累模式的优点:资金积累额大,社会保险资金来源有保障,能有效地应付社会风险;保障待遇与个人缴费和工资水平直接挂钩,极大地调动了自我保障的积极性。该模式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巨额的积累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很大,或者说基金贬值的风险较大;保障对象之间缺乏互助互济,难以形成风险分担机制,影响其保障功能。,第六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虽数次提出创办劳工保险,并公布过一些有关的法令,如暂行工厂通则(后改为工厂条例)和监察工厂条例等,但由于军阀割据、政局不稳、政令不畅,各地均未认真执行。1931年

2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宣布八小时工作制,规定最低限度的工资标准,创立社会保险制度与国家的失业津贴,并宣布工人有监督生产之权。1940年,陕甘宁边区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劳动保护条例,晋察冀根据地制定了边区政府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条例。1948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在东北解放区颁布试行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这是人民政权的第一个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劳动保险制度,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保障事业的新纪元。,二、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950年,党和人民政府开始制定社会保险方案,经过近30年的建设,逐步建立起一套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1.企业

22、职工劳动保险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 3.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4.对革命军人的优待和抚恤,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济(面向贫困群众),社会保险(面向工薪劳动者),社会福利,社会优抚(面向军人),社会救济(面向贫困群众),保障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无经济来源者的最低生活需要,保障因天灾、人祸而暂时陷入生活困境的个人和家庭的最低生活需要,保障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最低生活水平的个人和家庭的最低生活需要,back,社会保险(面向工薪劳动者),女职工生育期间基本生活的生育保险,退休职工基本生活的养老保险,伤残职工的工伤保险,死者及其遗属的社会保险,患病职工的医疗保险,back,社会福利,公共福利(面

23、向全体公民),救济福利设施,职工福利(面向企事业、机关单位职工),生活补贴和各种补贴,公共卫生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生活补贴,职工集体生活福利设施,职工集体文化福利设施,本 章 小 结,(1)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生产、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如人的生、老、病、死、失业、伤残等,这些风险集中到社会上会成为社会问题,整个社会因此可能发生冲突和动荡。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人们遇到的风险、遭受的困难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可以起到某种化解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2)社会保障制度萌芽于社会救济、互助

24、组织、商业保险之中,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以高福利为特征的全面发展阶段,但也由于“成熟过度”而弊端丛生,从而进入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本 章 小 结,(3)当前世界存在多种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按资金筹集和费用分担方式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强制储蓄”型。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国家、单位(企业、事业等)和个人三者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同,即三者在资金供给和费用分担方面的责任不同。(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就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2月正式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据此建立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和后来建立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制度和互助组织等,构成了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关 键 词,市场经济 济贫法 互助组织 商业保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