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十章社会影响和相符行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第十章社会影响和相符行为.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社会心理学导论,陈挺,第十章,社会影响和相符行为,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他人在场)社会惰化(共同活动)去个性化(共同活动),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定义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时,如果有他人同时参加或者有他人在场旁观,他的活动效果会收到影响。(他人在场)在一些场合会促进活动的完成社会促进在另一些场合反而会干扰活动的完成社会抑制(或社会干扰)相关实验研究特里普利特奥尔波特皮森赫斯本德人类实验动物实验,对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的理论解释,查荣克(Zajonc,1965)的“优势反映强化说”一个人动机很强烈的时候,他的优势反应能够轻易地表现出来,而较弱的反应会受到抑制。优
2、势反应,是指那些已经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不假思索就可以表现出来的习惯动作。科特雷尔 词汇实验评价恐惧理论:评价的自我知觉度活动者动机水平,与其对于他人对该活动明确评价的知觉有关。活动者对他人在场评价的认知度过高,往往会造成社会抑制。,对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的理论解释,分心冲突理论:注意的分配与转移他人在场势必造成工作者注意的分散和转移,影响了他的工作正常进行;从事复杂的工作,必须高度地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否则就会影响工作效率。从事简单熟练的工作,可以认为工作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动作,有的几乎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程度,即使注意力短时间转移或部分分配到别处也不会影响动作的连贯性和效率。,社会惰化
3、(社会懈怠),社会惰化(社会懈怠)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做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也叫社会干扰、社会致弱、社会逍遥,拉塔奈(B.Latane,1979)曾在个体独自的情况下和在不同群体规模的情况下测查个体鼓掌和欢呼的声音强度,他发现,与个体独自情况相比,个体的声音强度(鼓掌声和欢呼声)是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而减弱的,群体规模与个体努力程度的关系,制约社会惰化的因素,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能有效激发人们的卷入水平;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引导;群体有鼓励个人投入的“团体”精神;个人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当个人知道自
4、己在群体中的努力程度是可以被鉴别出来时;当感到任务艰巨而个人有责任多作贡献时。,去个性化,个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人们似乎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并丧失了他们的个人身份和责任感,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津巴多电击实验,去个性化,去个性化的原因匿名性责任分散自觉性减少,社会影响的反应机理,社会影响理论拉坦内(B.Latane)提出在特定情境中,来自他人的社会影响的总量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他人的数量他人的重要性他人的接近程度可以解释从众、服从等多种社会现象。,社会影响的反应机理,社会影响反应系统(四个心理过程)感知社会影响的输入阶段,是对社会影响反应的基础认知加工觉察到个人与
5、社会影响的差异之后,出现内在心理冲突,唤醒特定的情绪体验,产生消除冲突的必要决定以对感知信息的加工为基础,人们作出如何对社会影响作出反应的决策输出反应,内容提要,从众的概念与实验研究,从众的概念从众,即个体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Mayers:从众是个体在真是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S.Fanzoi:从众是个体对知觉到的团体压力的一种屈服倾向。,从众的概念与实验研究,从众的相关实验研究谢里夫的游动错觉实验(1935)一个人对于外界的认识或见解,是会受到别人的、众人的见识和见解的影响的阿希实验(20世纪50年代)知觉歪曲:被试确实参照
6、他人的反应,观察发生错误;判断歪曲:被试虽意识到自己看到的与他人不同,但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认为多数人总比自己正确些;行为歪曲:被试明明知道他人的反应是错误的,但因不愿被视为异类而采取相符行为。,情境模糊,人们为什么从众,信息影响:对正确的追求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并将其当作显示证据(Dentsch&Gerad,1955)。我们需要正确的信息来做判断经验证明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正确的。任务难度越大,个体对自己所持观点越没信心,越容易从众;个体对某一问题越了解,信息掌握量越大,从众的概率就越小。心甘情愿,人们为什么从众,如何抵制信息性社会影响别人是否比我更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有专家在场吗有人知道更多吗
7、其他人或者专家的行动看起来合理吗我也那么做是否有违常识是否有违我的内心道德标准和是非判断的标准,人们为什么从众,火车冲浪者,人们为什么从众,规范影响:渴望被接受和喜欢指个体希望获得他人赞同,并避免他人否定。个人处于某一群体之中,就要接受群体规范。遵守这些规范就会受到表扬或奖励,接纳与欢迎;违反这些规范就会受到批评与惩罚,冷淡与排斥。沟通,拉你归队疏远排斥规范影响产生的从众行为保留的可能性小。从众源于对偏离的恐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群体层面群体规模在一定规模之内,群体规模越大、人数越多,导致的从众行为也越高;凝聚力群体凝聚力越高,出现从众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群体成员的行为群
8、体成员的态度改变“反从众者”的作用群体多数成员的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差异群体的权威性,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个体层面性别性别差异对从众行为量几乎没有影响年龄目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地位群体中地位低的人比地位高的人更易于从众,性别差异对从众行为影响,女性在体育运动、汽车驾驶,政治活动等适合男性的方面有更大的从众性;男性在服装、烹调、香水、看孩子等与女性角色有关的事情上有更大的从众性。,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情境因素刺激的模糊性:目击者实验要求被试知觉、判断的客体本身越是模糊不清,就越能增加个体从众的可能性反馈的匿名性匿名情况降低了群体压力,人们越少感受到孤立,做出的独立性行为就越多承诺感承诺感的高低对
9、其从众行为的发生率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承诺感(commitment),甲:对自己的意见不做任何表述;乙:把意见写在儿童玩具“魔本”上,丙: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一张纸上,这张纸不会被收上去,而且不用签名,但白纸黑字,无法更改。丁:不但要写出自己的意见,而且要签上名,还要交给主试。,内容提要,顺从,顺从行为就是在群体压力下,表面上遵从群体意见或他人期望的行为表面上接受,实际上不同意群体意见为了合群,明知错误的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行为的歪曲与从众行为的区别它在行为上符合外界要求的同时,思想上、态度上并没有随之转变。,顺从,影响顺从行为的因素回报强迫从惩罚威胁到表达轻微的不满都属强迫的涵盖范
10、围专家意见合理要求参照影响力当我们崇拜或认同某个体或群体时,我们就会模仿他们的行为或顺从他们的要求合法权威,顺从,顺从行为的心理基础对偏离的恐惧人们都不愿偏离自己所处的群体的规范而受到冷落甚至惩罚;也不希望自己被看成愚蠢的、不称职的人,恐惧偏离众人的感觉。“归类”心理如果用归类的方式加强了一个人的自我形象认定,就会使他提供与归类相一致的行为。匿名性在匿名的环境中,个体顺从的行为会相对减少。,顺从,增加顺从行为的技巧登门槛技术先向对方提一个较小的要求,再向对方提出个较大的要求,那么对方接受大要求的可能性会增加,又称为“得寸进尺效应”。以退为进法与得寸进尺法相反,是先向他人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
11、方拒绝之后,紧接着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这时小要求被满足的可能性增加。折扣技巧法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回应之前赶紧打些折扣或给对方其他的好处。,服从,受他人和群体压力,被迫做出附和规范和他人意志的行为。和顺从不同的显著特点是压力更具有强迫性。米尔格拉姆实验服从权威,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一切行动听指挥,下级服从上级,服从,服从的影响因素命令者的权威性容易产生对权威的崇拜而不去考虑他的意见是对是错,认为权威的要求是合理的,并且值得服从。被试的道德水平在涉及到政治、道德等问题时,被试是否服从权威不是单纯得取决于服从心理,还要综合考虑人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与权威和受害者的靠近程度被试和权威间的距
12、离越小,服从权威的倾向越大;与受害者间的距离越大,服从率越高。认知失调,如何抵制服从,负起自己的责任怀疑权威者的见解和动机自我审视,内容提要,模仿,模仿的概念和相关研究什么是模仿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仿照他人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特点:它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的行为或心理的外部特点,而且个体也对表现出的行为特点进行复制。模仿只能是对外显行为的模仿,而不能模仿他人的内隐心理。,模仿,模仿的概念和相关研究模仿的相关研究“本能论”亚里士多德:模仿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是人的本能之一达尔文:模仿不仅是人的本能,也是大多数高等动物本能20世纪初期,塔德和麦独孤“
13、:模仿是一种先天的倾向。社会学习理论以米勒和多拉德为代表以“强化”来说明人类模仿行为的产生将模仿分为三类,即同一行为、翻版行为和仿同行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班杜拉结合人类的认知过程来研究模仿行为,模仿,模仿的特征非控制性模仿不是由他人或社会所控制的行为。表面性模仿是对他人行为的模仿,而不是对榜样内心世界的模仿。相似性模仿是对榜样外部行为的仿效,所以,模仿者的行为就要与榜样的行为相同或类似。,模仿,模仿的类型是否自觉有意模仿和无意模仿有意模仿:模仿者自觉地学习他人行为,在理性指导下进行仿效。无意模仿:模仿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意义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仿照别人的行为。被模仿对象对个体和对群体的模
14、仿对个人的模仿:模仿者将某人的行为作为自己的榜样,把被模仿对象当作自己的榜样。(大多有意)对群体的模仿:模仿者将群体的某种共同行为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分为对群体规范和群体特定行为的模仿。,模仿,影响模仿行为的因素年龄儿童的模仿性大于成年人;父母总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年龄越大,模仿的行为就越少。威信只要在某方面占有优势,就会获得相应的威信,从而有可能成为他人模仿的对象。类似特质模仿的对象往往是类似自己又要高于自己的人。,暗示,定义人或环境以含蓄、间接的方式向他人发出某种信息,以此来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使人不自觉地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理念。“社会暗示”,指群体或他人对个人
15、的影响。在个人与他人和群体的交往中,如果能够给个人创造一定的暗示环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个人的行为和活动。,暗示,暗示的相关实验和特征暗示的相关实验暗示能够产生很大的效力,主要有两方面表现:语言控制的自动性和无意识性身体变化的普遍性和完全性暗示的特征计划性代表性与部分性非合理性感化性被暗示性,暗示,暗示的类型他人暗示直接暗示由暗示者把某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的一种暗示。间接暗示由暗示者凭借其他事物或行为为其中介,将某一事物的意义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无意识地加强以接受的一种暗示。反暗示外界刺激的结果引起了相反的反应。,暗示,暗示的类型自我暗示依靠思
16、想、语言,向自己发出刺激,以影响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抑制,或加深对某一观念的认知,或要求自己按某一方式行动。积极的自我暗示用积极向上的思想、语言不断提示自己,使心情开朗、情绪镇定、态度坚定等。自信心其实就是自我暗示。消极的自我暗示“杯弓蛇影”,暗示,暗示的影响因素受暗示者因素受暗示者的年龄、性别和心理状态都会影响到暗示的效果。暗示者因素暗示是由于人们对暗示者怀有一种信服态度而产生的。这种态度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暗示者的影响力。情境因素在情况不明时,在困难和焦虑时最容易接受旁人的暗示。,感染,感染的概念和特征定义从感染的主体出发,感染可以定义为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从被感染着角度则可将
17、其定义为个体对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屈从。感染是一种群众性的模仿,主要是指情绪的传递,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也即感情或者行为从人群中的一个参与者蔓延到其他参与者。,感染,感染的概念和特征特征感染这一社会影响的实现是在物压力的条件下产生的。感染这种情绪状态产生于大众之中,不同于模仿和暗示,是双向乃至多向的相互影响。感染是一种无意识和不自主的屈从,这一点和自我暗示有区别。感染具有同一性。,感染,感染的分类情绪感染和行为感染情绪感染是指一群人的情绪统一起来,使个人放弃平常抑制其行为的社会准则,每个人的行动便主要由自己的情绪发动。行为感染是指一个人的行动方式
18、向另一个人乃至许多人传播。,感染,感染的分类个体间感染、群体间感染和大众传媒感染个体间感染是发生在个人之间或能直接接触的小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染,是各类感染最常见的形式。群体间感染是指发生在处于同一物理空间,但其成员又不能人人都接触到的大型群体之间的感染。大众传媒感染是指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文艺作品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体情绪的影响。,感染,感染的心理基础背景相似情境相近态度、信仰、价值观相近社会地位相近理智制约个体的理智水平高低,决定着是否受他人感染,以及受多大程度的感染。,内容提要,时尚,定义时尚是在大众内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方式的流行现象。具体来说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社会
19、上或某个群体中较短时期内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规范或样式。它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装饰、礼仪和生活行为这三个方面较为突出。风尚和时尚的区别,时尚,时尚的种类阵热一种在短时期内流行起来又迅速平息下去的生活方式。时髦一种新的行为模式的流行。特点是首先表现在少数人身上,以后才受到其他人的注意。和阵热相比较,时髦显得更极端一些。时狂时尚的一种极端行为,指时尚达到丧失理智的狂热程度。,时尚,时尚的基本特点短时性时尚的生命力不长,一般是迅速产生,很快地扩展和蔓延,又在较短时间内平息、消失。反传统性时尚以标新立异为特征,追求新奇。迁移性一种时尚不会瞬间在整个社会中流行,但也不会顷刻间消失殆尽。变异性,时尚,
20、时尚的传播过程及规律时尚的传播过程认知期时尚新方式最初传给集团或社会成员,被他们认知的阶段尝试期用新方式的人较少,通过人际交往传播、交流和相互影响普及期某一时尚为一般大众所用,他们对此已经完全接受消退期流行过了顶峰后,弃之不用者日益增多,开始关注新事物,时尚,时尚的传播过程及规律时尚的传播规律时尚的“上行下效”和“下行上效”“上行下效”是时尚传播的主要规律之一在自上而下的传播过程中,必然经历从上层到中层再到下层的纵向传播与同一阶层中的横向传播这两个过程。在模仿过程中有时也出现“下行上效”的现象时尚的流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新旧观念的更替,造成了时尚的往复循环,这在服装款式上尤为明显。,流言,定
21、义流言是指相互传播关于某现实社会问题的不明确的消息,一般是口头的、非形式化的和非官方的。与谣言的区别:谣言一般都怀有恶意,其目的就是要造成某种恶果流言则往往由于无意的讹传所致不是信息沟通的科学方式,在更多场合下,它起到了破坏社会秩序的作用。,流言,三个概念以说明讹传的原因(G.奥尔波特)磨尖,即传播者对传给他的信息断章取义;削平,即把传给他的信息某些情节重新编排,使之故事性更强或易于转述;同化,即传播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传给他的信息进行润色,使之更能符合他的人格特点。,流言,流言出现的场合在正常信息渠道受阻,或缺乏信息和信息不清时;在社会剧变或出现天灾人祸时;人们希望了解普遍关心和盼望的事情时
22、;人们对某事物感到非常稀奇时。,舆论,定义众人对某种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公开表明一致意见,即在背离通常行为规范的事件发生后,人们对这一事件的社会价值进行评论,表现出他们的一般认识和情感,并产生影响这一事件发展的巨大力量。与流言的区别:流言以传播信息为主舆论不仅传播信息,更主要的是表达大众的态度,舆论,舆论的分类自发形成自发形成的舆论是非官方、无组织无领导的,多为口头表达。由下而上,首先由群众或群众团体发出。有意形成有意形成的舆论,指由政府宣传部门领导,通过媒体的宣传形成的舆论。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动用一定的舆论工具,所以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效用也比较大。,舆论,舆论的作用是影响人的心理的重要手段,给人提出社会规范,并能加强对人的约束力量;舆论过程中的个体,通过与他人的意见交流,可以体验到个人的力量和地位,产生归属感;个人在舆论中接受教育,明确行动的规范,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反映群众的需要、兴趣、信仰和态度,甚至可以反映一种社会思潮,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