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4303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杨店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2010年07月30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纲要在关于义务教育方面的规划中指出: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护学生视力。在教学中,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2010年08月31日,温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应该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国家教育机关对未来五年教育的发展提出了

3、明确的目标。 (二)内部背景 1、学校概况 我校创办于1938年, 20082013年规划中,学校对校园环境做了进一步的美化,把校园全部硬化,改建了幼儿园,重建了厕所、围墙,建成了较大面积的花园、旗台和雕塑。在硬件设施上:建成了3个多媒体电教室、改建了图书室。在信息化及教育软件建设上:每两位教师配备了1台办公电脑,安装了教学软件系统,学校现有资源能够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100%教师掌握了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基本技能,90%的教师在备课、上课时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 2、学校状况 学校目前有11个教学班,学生573人,每班人数符合教育局的规定。由于学校地处小集镇,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学

4、生户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地生源与本地生源比约为1:3。外地生和本地生的价值观、家庭文化背景、目标诉求、学生家长及学生的素质不同,甚至有很大的区别,家长及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严重,家庭教育比较落后,这种状况制约着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社会教育资源相对缺少,制约了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的发展,这给教学增加了复杂性。 3、师资构成 学校现有任教教师16名,大学本科学历2人,占17%。中级职称8人,占50%,平均年龄 36岁,35岁以下教师6人,占38.3%,骨干教师队伍初步形成。这给我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4、学校发展的基础优势 (1)学校管理方面: 学校已形成依托现代

5、信息技术的管理手段和制度,坚持“科研兴校、校本兴教”的办学理念,以“学习着、快乐着、成长着”为办学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趋于成熟。 (2)教师队伍方面: 学校已经建立一支年轻、团结、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具有凝聚力的中层干部队伍,拥有一批年轻、高学历的教师队伍。 (3)教学质量方面: 学校主要抓学困生的转化和优秀生能力的培养,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得到了家庭、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5、问题存在的因素 (1)外部因素 学校地处农村小集镇,人员复杂、文化素质较低,社会存在许多负面教育的因素,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方法缺泛

6、,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这种状况使学校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家长、社会、家庭的不良因素进行干预。 (2)内部因素 1)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意识虽然已经得到提高,还不能满足学校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部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教育观念有待更新,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 2)学校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监控反馈机制、评估激励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教师自我成长的意识、互助学习小组、科组、团队的构建,教师在教科研、教学生活方面的团队互助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对现有教学资源、资料缺少科学和系统的管理,对现有教学资料的归类分

7、析的意识不强,一些好的资料、资源发挥不出经验性、拓展性的作用。二、学校发展思路 (一)理性思考 根据学校目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现状,在硬件设施,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互助学习小组、科组建设、学生素质、家校联系、科技教育、特色教育等方面与县教育局的要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学校在今后的五年时间里,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教育资源,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科研对课堂教学促进的途径研究,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凸显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改善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基本定位

8、通过五年的努力,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学校形成手语舞和跳绳、呼啦圈项目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提高的发展之路,构建以科组为龙头的校本研训学习共同体。形成:科组建设-教师发展-改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模式。(三)工作重点方向 1、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性。 2、加强研究型组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 3、通过特色建设逐步形成学校教育品牌。 4、加强德育教育,优化常规教育体系。 5、优化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提高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 6、家校联系及学困生的转化。 7、学业测评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探索。三、学

9、校发展总目标 围绕“科研兴校,校本兴校”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以新课程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优化常规教学管理,通过“问题研究”、“优秀科组建设”、“同课异构”等活动构建研究型科组;通过专家引领、实践反思、同伴互助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创建信息科技特色学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家校联系,拓展学生培养的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学校规划的分项子目标和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学校管理 总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理论,加强品牌学校建设。通过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绿色校园等活动,促进学校的规范、科学、和谐发展。围

10、绕“科研兴校,校本兴教”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通过科研课题研究,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发展的发展之路,构建以科组为龙头的校本研训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任务及措施: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加强领导班子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校的能力。 、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平台,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少先队工作。 (二)课堂教学 总目标:通过科组教研,网络教研、参与课题研究等活动,提

11、高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能力和意识,健全备课制度、评课制度、作业批改等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和谐、文明、进取的班级氛围,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主要任务及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和校本培训,完善行政随堂听课制度。 2、校外参与校际协作联盟,组团发展的策略;校内师徒结队子,以弱带强,促进整体师资的提高。 3、启动优秀科组评比。 4、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5、举办各种学生竞赛活动。 6、举办教学比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地提高。 7、搭建平台,使积极向上的老师外出学习。(三)干部队伍建设 总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塑造一支理论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有创新精

12、神的干部队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继续利用行政例会及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教育理论和时事政治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2、加强自我修养建设,提高教学和管理能力。干部要在教学工作中加强自律,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习,主动创新,在实践中成为一个学者型的管理者,塑造乐于奉献、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的管理人员。 3、实行 中层干部听课和对口班级、对口教师跟踪制度,要深入一线、深入课堂,了解教学、了解学生,倾听教师的声音,知道教师的需求,尽努力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四)总务工作 总目标:加强学习,熟悉后勤工作的相关法律及工作流程;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建立物美价廉后勤

13、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校园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的规划和更新,以“服务.保障”为宗旨,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主要工作: 1、加强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引导后勤人员注重岗位形象,牢固树立为全校师生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做到工作主动及时到位。 2、加强日常过程管理,加强各项设施的维护,定期检查与核对固定资产,及时做好固定资产的入库及报废工作。 3、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学校特色创建工作及教学需要逐步建立精、细、美、有内涵的校园环境。 4、校园地面的零星建设及教室的装修工程。 (五)教师专业发展 总目标:引导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把校本研训与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教师自我发展

14、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总结出符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成形自己的教学特色;以人为本,加强骨干教师、新教师的培养,通过建立“一带一”的成长互助机制,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机制,建设一支以科组为龙头的科研型教师队伍。主要工作: 1、加强对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教育,提供自我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引导教师将工作与实现自我价值相联系,在工作中体验成功。 2、致力于研究型科组的建设,促使教师养成勤于读书、勤于采撷的好习惯,做研究型的教师。倡导善于规划、选择性地学习、批判性地思考、创新性地实践的自我发展氛围。 3、组织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以校本教研、问题研究、科组建设、项目研究为主渠道,促

15、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通过写实验案例、论文、研讨课例、反思等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地成长。 4、探索适合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一带一”、“组团互助”、网络教研等形式,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建立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教师培训模式。 5、搭建舞台,指导、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发表论文、参与编写校本课程,向着研究型或专家型教师目标不断前进。 6、要加强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训,重视对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思想建设。 (六)德育工作 总目标:探索走进孩子心灵的德育工作途径,建立友爱、互助、和谐的校园氛围

16、,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举止文明、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孩子。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健全校内少先队干部队伍的建设,以少先队干部带动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 2、探索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区域德育途径。 3、树立大德育观,各科渗透德育。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素材、资源教育引导学生。 4、健全德育方法。 (1)构建德育目标系列。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各年级德育目标,使各年级的德育目标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把德育系列目标用于指导学校、班主任、少先队、班级文化建设等工作的指引。 (2)利用

17、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利用每星期国旗下的讲话,分主题和常规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发挥班队课的作用。依据德育目标系列,充分利用班队课的时间举行观看故事片、讲身边的故事、新闻评论、廉洁修身学习、民族大家庭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4)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和拓展校讯通、家校联系手册、基于网络的家校联系平台等,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对学生进行共同的教育。 5、 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影响人格,形成符合社会标准的美德,而美德的培养不能靠说教,必须靠感染,靠动情。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设计能触动学生心灵的人文教育环境,营造和谐温馨的人际氛围,让学

18、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动情”中培养良好品德。 (1)校园硬件建设中设计德育环境,加强校园运动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加强绿化的维护、交通、防火、食品卫生、防病防毒、读书励志等方面的常规建设与文化宣传。 (2)创建平台,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参加主题班队会、出墙报、组织活动、主持红领巾广播站、讲故事,参加读书节、艺术节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爱心、自主能力、创新精神。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和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与力量,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4)家校共同联手,办好家长学校。继续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请

19、家长到校开家长会、听课,参加读书节、体艺节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实地感受孩子的学校生活。 (七)科组建设 学校学科组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法,学科组是连接学校教导处与科组教师的桥梁,是实施学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织。科组的科研能力、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的熟练程度、工作作风等对科组及本科组教师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建立一个研究型的科组,对于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学、增强科组凝聚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建研究型科组呢?提出以下几个途径: 1、构建科组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是建立学习型科组的航灯,是科组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激

20、发全体组员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要构建科组的共同发展目标,就要明确教师的需要,科组要把教师的需要、学校的需要融合为一体,把这三者的目标融合在一起成为科组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每位教师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理想,调整原有思维模式,激活个人的热情和潜能,从而在科组活动时,才能发挥团队作用,勇敢地为自己的目标而行动。 2、完善科组教研制度 对学校而言,教研组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校与教师间的桥梁作用的学习组织,它负有落实改革、观念转变、教师培训、理论探讨、实践演练等责任,是一个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组织。为了使教研组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促进学习、教学、研究、反思一体化,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

21、习型组织,就必须有完善教研制度。 结合我校的实际,教研制度必须有利于激发科组长的主动性和各位教师的能动性。建立科组长负责制,科组长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按照教研室及学校的目标去组织教研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3、完善教师培养机制 (1)建立教师自我发展机制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生产力,教师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而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教师的自主性、责任心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培养自我发展的意识,掌握自我发展的策略,才能承担起教学改革和育人的重任。主要从学习意识、研究意识、育人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反思意识方面加强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 (2)建立

22、骨干教师培养机制 帮助教师从两个方面认识自我。第一、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重新构建几种常规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自己擅长的教学方法。第二、挖掘自己的特长,包括教学、备课、教研、科研、上课风格、班级管理、课堂管理等几个方面。综合以上因素,重点帮助教师形成自己风格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培养特长。在骨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要从整体教师队伍出发,在重点培养的同时,做好整体教师的发展,形成一个有共同目标的,又互相促进的教师队伍,要坚持教师队伍建设以“目标导向、科组带动、交流促进、科研推动、机制保障”的原则;以“学习、研讨、实践、反思、评价、考核”为手段;不断为主动发展的教师创造成功的平台,激发教师完

23、善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紧迫感和责任感。骨干教师培养的基本机制: 整体规划,分类培养。要求在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在基础上完善自我评价资料和三年发展目标,按教师的需要进行分类,学校再根据分类,实施分类管理,针对性培养,提高实效性。 开发资源、共同推进。开发利用网络资源、进修学校资源、远程教育资源、本校教师间互助资源、校外专家资源、社团资源等优势,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组合。 科教结合,以科促教。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按照不同科组和不同目标的要求,进行从实践到问题,从问题到理论,从理论到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围绕新课程改革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理论学习、实践运用、经验总结、问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24、起来,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有效性和创造性。 综合评价,促进进步。以综合评价为手段,把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与学生考查相结合,以考查过程管理为主;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 制度保障,健全发展。着眼于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度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根据二十一世纪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按照“区校结合,以新带旧,典型引路,岗位练兵,教科结合,实践反思、以弱带强”的原则进行,学校在制定五年规划、工作制度、经费预算时优先保障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使骨干教师培养有章可循。 梯队跟进,分步培养。按照我校日前的情况,合理实施教师分类培训计划:分三个模式进行,第一、新教师的培养,建立“一带一,传、帮

25、、带”,“ 以弱带强”的培养制度,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抓好课堂常规的建立,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做好实践反思和跟踪指导工作;第二、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确立奋斗目标,夯实技能基础,区、校合作结对子,创设舞台,选拔挑尖子,重构知识,升华经验,形成特色,提供成长的机会。第三、老教师的培养:转变观念,树立榜样,增强活力;铸就师魂,巩固内功,博览群书,及时总结,学习创新。实行“三个分类”培养模式,目的在贯彻成功管理模式,加强对新教师培训,使之尽快掌握新理念,早日适应工作需要;遵循教师职业成长规律,使新教师朝着骨干教师的方向发展;重视导向功能,加强教导队伍建设;注重全员参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我校的五年规划,仅在发展目标和基本措施方面提出了大致的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制定规划过程,是对我校自身认识与思考的过程,为了将办学理念转化为每个教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实际的行动,只有全校师生通过五年的努力,乃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基本目标;为使规划的美好蓝图化为现实,每个职能部门、每个科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结合本规划的目标和本科组的实际,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做好科组的五年发展规划,学校在操作过程中实行有效监控与评估,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一步一个脚印地、实事求是地、与时俱进地工作和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杨店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14年2018年)杨店中心小学201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