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司马迁传》标准讲稿.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4601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书司马迁传》标准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汉书司马迁传》标准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汉书司马迁传》标准讲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汉书司马迁传》标准讲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汉书司马迁传》标准讲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书司马迁传》标准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书司马迁传》标准讲稿.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司马迁传赞,作者之一:班固,司马迁,司马迁传赞,一、司马迁传赞说明,本文选自汉书卷62,司马迁在中国古代史学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二千年来,各个时期都有一些学者对司马迁与其史记进行研究和评论,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仅见于各报刊的有关论文就有1000多篇,而对于司马迁的研究,主要史料依据却只有史记,一、司马迁传赞说明,的 太史公自序和汉书司马迁传二篇,其他散见于史记的某些“论赞”却都是一些零碎的、不完整的。司马迁传叙述了司马迁的童年、家世、漫游、奉使以及著述立说等等,对司马迁的研究提供了较全面而系统的历史资料.司马迁传赞集中反映了班固对司马迁与其史记的看法。,第一部分段意,第一部分段意,1 通过记叙

2、各部书史的名称反映出体裁的变化,春秋记事(编年体)、国语记言(国别史),司马迁(纪传体)等。,正文(1),赞曰: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至孔氏撰之,上断唐尧,下讫秦缪。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撰异同为国语。,分析,赞:君子曰:赞:论,赞:臣光曰书契:文字.,分析,经:典范.传:对古代经典的解释.,缪,1、mu,通“穆”,诚敬貌。“太公、召公乃缪()卜。”史记鲁周公世家2、mu,姓,通”穆”.上断唐尧,下讫秦缪().3、miu,通“谬”。错误,违反。其是非颇缪()于圣人。,缪,4、mou,紧密,绸

3、缪().5、liao,纠结。缪()绕玉绥。汉书司马相如传,正文(2),又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兼诸侯,有战国策。汉兴伐秦定天下,有楚汉春秋。,二、司马迁传赞第二部分,思考:1、司马迁史记的记事起迄?,思考:1、司马迁史记的记事起迄?,接其后事,讫于天汉.上起传说时代的黄帝,下限学术界说法不同.1)到汉武帝获麟的元狩元年(前122年)2)到太初年间(前104年-前101年)3)教材:到天汉年间(前100年-前97年)记事范围历时三千年左右.,思考:1、司马迁史记的记事起迄?,汉武帝年号有11个,年号从汉武帝开始,汉武帝开用几个年号的开始.

4、如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后元,太初,太始,天汉,征和等;到明清,感觉到皇帝用年号太多麻烦,实行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如,朱元璋,洪武;朱翊钧,万历;弘历,乾隆.,思考:2、司马迁史记的取材?,思考:2、司马迁史记的取材?,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思考:3、司马迁史记取材的标准和原则?,1,以孔子学说和儒家经典作为基本原则.:”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2 信从原始资料.,正文,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

5、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分析,抵梧:wu.,二、司马迁传赞第三部分,思考1、班固心目中圣人的标准是什么?,班固心目中圣人的标准,先六经而后黄、老,进处士而退奸雄,羞势利而崇贱贫.圣人指孔子,司马迁不以孔子的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班固对司马迁的看法,肯定:良史之材.批评: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而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正文,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而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

6、隐恶,故谓之实录。,思考,2、班固说司马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思考分析,司马迁:家世一般,虽书香门第,但无权无势.父亲司马谈崇尚道家,在中讲到,司马迁受司马谈影响,崇尚道家,又用儒家来互补,司马迁时儒学虽是官学,但司马迁没有曲从权威,虽对孔子学说相当尊重,但对当时的儒学的不足如利禄之学,记诵之学,阿世之学有清新的认识,在中讲儒学”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倒对黄老之学颇为赞赏.,思考分析,班固:家世显赫.班彪崇尚儒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崇尚儒家,受班彪的影响,表现儒家正统思想,在中项羽削去本纪,陈胜削去世家.汉武帝以前,汉朝政策法家也有,道家也有.司马迁时

7、,汉武帝独尊儒术,司马迁写不拘一格,三教九流都写.,思考分析,班固受儒家影响,儒家从汉武帝到东汉有一百年了.刘秀,刘庄,刘火旦重视儒学,班固参加五经异同的判定的白虎观会议,三教九流一般不写.,思考,3、怎么样看待“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的说法?,序游侠,“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戹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焉。”史记游俠列傳主“以匹夫之細,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於誅矣。”漢書游俠列傳,分析,游侠:重义轻生,勇于救人急难的人.司马迁对游侠:肯定,赞扬的态度.侠士是积极战胜黑暗,主宰命运.处士是消极

8、地听从命运摆布,他认为游侠精神可贵.游侠列传记了鲁国的朱家,楚国的田仲,洛阳人剧孟,郭解的动人事迹,赞扬游侠,反对没有君子风范的强盗.,分析,班固对游侠持贬斥态度.有,但否定侠客的作用,他们的行为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以匹夫之细,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分析,班固与司马迁的看法;(1)家世不同.司马迁出身低微,他受宫刑时,无人救他,感受到世态炎凉,渴望得到友人帮助.班固家世显赫,赞成东汉王朝,维护王朝的礼法,反对犯法的游侠.,分析,(2)社会风气不同.西汉初年刘邦等君主好多带有游侠之风,出身平民,强盗,汉初游侠之风很盛,文景时七国造反,也有许多游侠参加,在汉武帝时代这种游侠风气感染司

9、马迁.汉武帝提倡儒学以后,打击游侠,儒士吃香,一直影响到东汉,东汉君臣把游侠犯法作为动乱的一个根源加以限制,崇尚儒学成为东汉初年的一个风尚,所以班固在东汉这个时代反对游侠,游侠不符合道德规范,分析,对司马迁的游侠态度和班固的游侠态度,我们要实事求是评价,不能说班固落后,保守,司马迁积极,这是当时个人家世,时代不同造成的.,述货殖,“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與以時而息財富,智者有采焉。作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史記太史公自序,分析,司马迁对拥有财富的人,经济的作用给予肯定;班固反对发财致富的人,是伤风败俗,劝人们不要学习他们.,分析,俚:鄙俗.,文直、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文直:是如实的

10、表达事实的真相。事核:是了解和掌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虚美,不隐恶:就是实事求是。,实录,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 精神。,实录,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作者曾受到汉武帝的残酷迫害,因而发愤著书,写成史记。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实录,例如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其残忍和好大喜功,求仙访道和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实录,对汉高祖,也既写了他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和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

11、,但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真正做到了 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二、司马迁传赞第四部分,段意,段意,班固的感叹和伤悼。,正文,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难矣哉!,分析,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领军随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汉武帝为李陵之事问司马迁,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是由于寡不敌众,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在李陵一人,李陵并不是真的投降,是找机会报答汉朝,这一下触犯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是为李陵辩护,开脱罪责,贬责汉武帝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司马迁身陷囹圄,受了,

12、分析,腐刑,平日那些亲友权贵无一人挺身相救,司马迁痛不欲生,顾念未写好,隐忍苟且活下来,三年后,司马迁出狱任中书令,为汉武帝身边的秘书,但这一官职,只有宦官才能担任,司马迁觉得很耻辱.司马迁死在何年不知,大体说来在汉武帝末年,也有学者说是征和四年巫蛊之狱,牵连到司马迁的好友任安和司马迁.司马迁如何死,现学术界无法定论.,分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人发愤之所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小雅巷伯之伦,彼谮人者,谁适与

13、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小雅巷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 以事一人。【诗经大雅烝民】,总评,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过去与 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和帝永元四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前及公元后各约年。,总评,我们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年的距离,等于我们之去前清嘉庆年代。,总评,两位作家的个性癖好不同,也使他们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然则公元前年和公元后年,中国的作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环

14、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总评,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这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他读书不受这政策的影响。而班固年轻时“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总评,况且后汉创业之主光武帝刘秀自己就曾为大学生。第二个皇帝明帝刘庄更以学者自居,曾在辟雍(大礼堂)讲尚书。第三个皇帝章帝刘坦亲自在白虎观制定五经异同,班固也在列。在这种政权领导下的环境里著书,就难脱离国家所定标准的束缚了。,总评,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想世俗观念中的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多方面那些呆板的型式,还是后人之所造作,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团的紧

15、凑。,总评,班固死后330年时,范晔写后汉书对班固作了个评价.,总评,论曰: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廖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斋后汉书班彪列传第三十下,总评,总算还是 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黄仁宇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思考练习,1、“太公、召公乃缪()卜。”史记鲁周公世家2、上断唐尧,下讫秦缪()。3、其是非颇缪()于圣人。4、绸缪().5、缪()绕玉绥。汉书司马相如传,重点字词,1、迹 2、摭 3、洽,课外阅读,1、浅析司马迁和班固对游侠之不同态度 文科教学1997年第2期 2、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汉书的比较 高师函授学刊1994年第1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