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祖国邮票欣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伟大祖国邮票欣赏.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伟大的祖国.(第一组)敦煌壁画邮票,敦煌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有一片树叶形的绿洲,那里坐落着历史悠久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敦煌莫高窟同泰山、长城、故宫、秦陵兵马俑等,一起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佛像画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在砾岩峭壁上,大小洞龛仍密如繁星,有洞穴七千余处,492窟。假如把窟内所有壁画连接起来,可组成一条长达25公里的巨大画廊,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2、在内容丰富的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佛像、神怪、动物、山水画、建筑画以及装饰图案等。在历时长久的画卷上,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从效仿西域式样到逐渐汉化,从颜面体态到服饰装束,都又复归汉民族的鲜明特色。它不仅展示了十个朝代壁画艺术发展的脉胳,而且蕴含着历史、风情、民俗、神话、山川、建筑等十分丰富的形象资料。,狩猎.西魏第1图描绘一位勇敢的猎人正引弓待发,射猎一头上坡奔逃的野牛的情景。,供养人.北周第2图画面为两组着隋代时装的妇女供养人像。,飞天.唐第3图为两位追逐飘舞的飞天,为人们想像中的女神,她们不仅能歌善舞,且能散发出芬芳的香气。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
3、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乘虎天人.唐第4图画中有乘龙乘虎的天人,分别为乘象乘马的菩萨、太子作前导在空中飞舞的情景。,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世界上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据记载,莫高窟开窟造像始于公元四世纪(336年),这里是古代中西交通、丝绸贸易的必经要冲。自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化迅速繁荣发展,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4、宋元等几个时期的精心营造,这里成了佛教雕刻、壁画艺术精华荟萃之地,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伟大的祖国.(第三组)敦煌壁画邮票,敦煌莫高窟壁画产生的年代,正是印度佛教在中国盛传的时代,壁画正好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生活内容。其主题都是有关佛教的,但这些宗教艺术却能将宗教意境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情感紧密融合起来。敦煌莫高窟于清朝末年被一个名叫王圆馩的道士无意中发现,随即引起了举世震惊,同时也遭到了英、法、美、日等国的劫掠。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敦煌壁画才逐步得到修缮,并对外开放。这套邮票共枚。枚邮票分别为西魏的“马夫和马”、“伎乐人”;北周的“战斗”和唐朝的“牛车”。从这些壁画的风格可以看出
5、中国中古时期绘画风格的变迁。,【马夫与马西魏】取材于第288窟西魏壁画供养人行列中的马夫,赤着脚、高高卷起裤筒、马鞭插在腰间,正在调训重负的骏马、准备乘骑的瞬间。,【伎乐人西魏】取材于第288窟西魏壁画下部。伎乐人即古代具有舞蹈、歌唱等表演才能者。邮票画面上两个伎乐人身披彩带,居左者正手舞足蹈,作举手托山之状,而居右者,则击掌作蹲伏之态,与之配合。人物形态维妙维肖。,【战斗北周】取材于第296窟壁画得眼林故事中,手持盾牌弓箭的武士,正面临全副武装的骑兵的攻击场面。,【牛车唐】取材于第329窟初唐供养人行列中。据记载,我国夏朝时,就有了木轮车,车门开在方形或长方形的车厢后面,架车的马在辕的两边,
6、并开始用上一些青铜构件。周朝,王公贵族在车上用金银作装饰,坐在上面,悠闲自得。春秋时期,开始分为马拉的小车和牛拉的大车,小车为贵族专用,并用于战争,称为“战车”;而大车则拉货。战国初期,战车数量竟成了衡量国家强弱的标志。到了西汉,车的造型来了一次更新换代,单辕车变成双辕车,车已不直接用于战争,而成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和便捷的交通运输工具。官僚出门要有车队,官职高低乘坐的车标准也不一样。皇帝出巡,要坐横杆上立着“凤凰”、车厢上撑着美丽华盖的“金银车”。一般官吏坐“轺(yao)车”,它华盖普通,车厢四面敞露。宫廷贵妇坐“辎车”,车厢密闭,像一间小屋子。东汉末年,贵族们又爱上了牛车,因为牛行走缓慢,坐
7、起来稳当舒服。邮票画面上是唐代贵族妇女乘坐的木轮牛车,乘车人从车后揭帘进出车厢,车上作高蓬,两重顶,即使在沙漠烈日中行车,也可遮挡炎阳又能通风。而在气候温和的平原地带,坐此车更可高枕无忧。跟在车后那位手持团扇的为侍女。,伟大的祖国.(第四组)古代发明邮票,中国古代发明除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等四大发明以外还有很多。这套特种邮票介绍了如下四件古代发明: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象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古人称它为“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
8、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由于构思巧妙,效果显著,形象优美,气势宏大,在中国人心中印象极为深刻,成为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象征;其发明者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和卓越的文学家享有崇高威望,为后代敬仰。记里鼓车发明于西汉初年,外形为一辆车子,车上设两个木人及一鼓一钟,木人一个司击鼓,一个司敲钟。车上装有一组减速齿轮,与轮轴相连。车行一里时,控制击鼓木人的中平轮正好转动一周,木人便击鼓一次;车行10里时,控制敲钟木人的上平轮正好转动一周,木人便敲钟一次。坐在车上的人只要聆听这钟鼓声,就可知道车已行了多少路程。这种
9、机械装置的科学原理与现代汽车上的里程表基本相同。,学术界一般认为,浑天仪注是东汉张衡所作。浑天仪注讲“地如鸡子中黄”,这是地圆思想的形象表达。张衡还著有灵宪。据隋书天文志说:“张衡为太史令、铸浑天仪,总序经星,谓之灵宪。”可见,张衡铸浑天仪在先,撰灵宪在后;浑天仪注是为铸成的浑天仪所写的说明书,理应成书于灵宪之前。可是,张衡在灵宪中说:“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在这里,张衡又说天体是圆的,地是平的,这显然是盖天说,与浑天仪注中的地圆思想产生了矛盾。那么,浑天仪注的作者是不是东汉张衡呢?值得怀疑。宋书天文志引三国时天文学家王蕃的话说:“前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
10、壳之裹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由此可见,王蕃并不认为浑天仪注中“地如鸡子中黄”是张衡的创新思想。浑天说肇端于西汉,学说体系形成于东汉张衡的观点,恐怕与事实不符,而浑天说萌发于战国时期的观点是有根据的。,司南.战国特7(41)上的司南,系我国古代发明的复原模型,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它由青铜地盘与磁勺组成,盘略成正方形,规格17。817.4厘米。勺长il.5厘米,口径4.2厘米。我国指南针(司南)的发明始于战国时代,但实物并无遗存。邮票上的司南,是我国著名的文物修复专家王振铎先生根据东汉王充论衡等书记载,并参照出土汉代地盘实物研究复制的,因此邮票图中这件古代发明的年代应定在汉代,
11、目前学术界持的就是这种观点,但邮票上却定为“战国”,这显然不确。,地动仪.东汉。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中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又称“候风地动仪”。它用铜铸造,状如酒樽,直径八尺,周围八条龙均匀分布,朝向八个方向。每个龙嘴含一铜球,正对着龙嘴下有八只铜蛤蟆,仰头张嘴。如有地震发生,对准震源方向的龙嘴里铜球就会落在铜蛤蟆嘴里,如此便可知发生地震的地方。地动仪构思巧妙,造形庄重大方,八条飞舞的龙及仰蹲的蛤蟆姿态生动,颇具神韵。,记里鼓车.晋特7(43)上的记里鼓车也系我国汉魏时期发明的复原模型,它反映了两千年前中国高超的机械工程技术。邮票图中把它的年代定在“晋”,比科学的断代晚
12、了。邮票上的记里鼓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复原制作者亦为王振铎先生,是他根据宋史舆服志的记载及东汉孝堂山画像石中的记里鼓车图形研制的。模型既然主要是表现汉物风貌,所以文物专家将其年代定为东汉。,浑仪.明。浑仪又称“浑天仪”,是中国古代测定天体位置的天文仪器。其支架上固定有二个互相垂直的圈,分别代表地平和子午圈,可准确地表示天象。邮票上的浑仪为明正统年间(1437-1442)所造,造型生动,构图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稳定匀衡。,伟大的祖国.(第五组)古代文物邮票,我国是一个具有久远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物。我们通过保护文物,学习祖国的历史,普及历史知识,总
13、结和继承珍贵的历史遗产,宣传和弘扬祖国的古老文化,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均有其重要意义。,【彩陶罐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它是人类最早通过物理、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1986年至1987年,北京大学与河北大学组成考古队,通过对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村遗址中的古陶片考察,以及1977年南京博物院与南京大学考古队,对江苏省溧水县神仙洞遗址出土的黑陶片的考察,均得出中国陶器发明于距今约1万年的中石器时代的结论,进一步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发展制陶工艺最早的国家。邮票上的这类彩陶器,均是在未入窑焙烧
14、之前,在陶坯外表绘上黑彩或红彩(个别的也有白彩),入窑经高温焙烧后,形成陶器上美丽的装饰花纹,如宽带纹、垂幔纹、葫芦形方格纹、波形纹、螺旋纹、弧形三角纹、锯齿纹等。图案线条柔和流畅,布置谚密适当,同凝重的器物造型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邮票画面上左边的一个彩陶罐属于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小口、鼓腹、小平底、愎部有对称的小环耳。腹的上半部绘满黑彩,构图比较复杂,中间为大螺旋纹,黑色锯齿纹边。右边那件小双耳罐属于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马厂类型是由半山类型发展而来的。该罐双耳、大口,腹部绘满菱形纹。彩陶罐用粘土作原料,并全系手工操作制成,因此,比较粗糙。陶器的诞生,为以后殷周青铜器的问世,提供了发展条
15、件。,【虢季子白盘西周】盘为商周时期宴飨用的盛水器,那时宴会前后要举行盥洗之礼,洗手时用盉倒水,以盘承接弃水。战国以后,盥洗之礼渐废,盘亦逐渐不用。商代以前盘为陶制。商代早期出现了青铜盘,到商代晚期才逐渐流行。邮票画面上的虢季子白盘是西周晚期的作品,距今已有2800多年了。该盘长方形,长137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5公斤,四周满雕花纹,有衔环,兽首8个,盘内铭文为111个篆字,记载着虢国(现陕西宝鸡县)贵族季子白打退外族侵略的故事:周宣王(公元前827一前782年)时,北方强族俨狁兴兵作乱,进犯西周,效忠宣王的虢国贵族季子白率部前去迎战,大败俨狁,凯旋而归,受到宣王的重奖。
16、季子白于周宣王12年正月初的丁亥日,特制此盘,铭刻其事,以为纪念。俨狁,商代称鬼方、土方,西周称俨狁,东周称北狄,战国、两汉称匈奴,一直是我国北方的强族,对中原地区经常进行骚扰。虢季子白盘的铭文内容可和诗经中的采薇、六月、出车、采苞等篇中所记的史实相互印证,是研究西周晚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以及北方历史地理的重要史料。,该盘于清道光年间,由陕西宝鸡虢川司的一个农民从地下掘出,用作饮马的水槽。有一天,郿县县令徐燮钧路过见之,便收购携回珍藏在常州老家。太平军攻下常州,此盘又为护王陈坤书所得。同治初年,清军淮将刘铭传攻陷常州,得此盘,运回老家安徽省肥西刘老圩。后光绪帝的老师翁同和想得此盘,未果。美、
17、法、日等国有人也想出重金收购,均遭拒绝。1938年,军阀李品仙统治安徽,对此盘垂涎三尺,亦未得逞。接着合肥县县长隆武功又接踵而至,派人在刘家掘地三尺,仍一无所获。1949年安徽省解放后,北京政务院立即责成皖北行署寻找该盘下落,刘铭传的4代孙刘肃毅然将此盘献给国家。1950年1月19日,他从家中一间人迹罕至的破旧小屋里,将此盘挖出来,亲自送到北京。至此,虢季子白盘在刘家已传4代,近90年。1950年2月5日,新华社报道了这一消息,引起很大轰动。3月,在北京北海团城承光殿举办特展,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前来参观。郭沫若、沈雁冰、郑振锋、韩幽桐与刘肃曾在殿前合影留念,当晚在北京饭店宴请了刘先生。郭老即兴
18、挥毫,在一张长28厘米、宽175厘米的宣纸上题诗一首:“虢盘献公家,归诸天下有。独乐易众乐,宝传永不朽。省却常操心,为之几折首。卓卓刘君名,传诵妇孺口。可贺孰逾此,寿君一杯酒。”现在此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石罄商代】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多用玉、石制作,也有用铜作成的。古籍上说“其音锵锵锒锒”,沉重浑厚,近于铜声。单个的磬叫特磬,能单独演奏;还可以把大小形状不一的单磬排列成组,称为编磬,可发出醇美的“金石之声”。石磬最早用于远古先民的乐舞、祭祀、宴庆活动。尚书舜舞中所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就是用石磬为原始部落乐舞伴奏的记述。诗经商颂中有“既和且平,依我磬声”句,九歌中也有“疏
19、缓节兮安歌”的描述,足见这种打击乐器,在古人的活动中之重要。据考古表明,在公元前1900年至前1500年间的二里头文化东下冯遗址中,石磬便已被发现。早期石磬倨勾部有孔,可供悬挂,外表和以后流行的石磬大体一致,但制作粗糙,未经磨平。自殷商以后的历代王朝,多以安徽省灵壁县渔沟区一带的磬石山上的石头制作石磬,并由此而使灵壁石名贵天下。现在北京故宫、曲阜孔庙等处保留下来的编磬都是灵壁石制作的。邮票画面上的商代石磬,是1950年从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商代晚期奴隶主大墓中出土的,长828厘米,高42厘米,厚2厘米,用青白大理石制成,正面雕刻着一只猛虎,背面有虎纹图案,因此又名“虎纹石磬”,磬上穿孔,其声悠扬动
20、听,是一件颇为完美的古石磬。另外,邮票上的“罄”字应写成“磐”,两字虽有时通用,但用作乐器名称,则只能用“磬”而不能用“罄”。,【漆奁漆羽觞战国】我国漆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中,便有漆器残片出土。商周的漆器有盘、觚、罍等器形,并有了用蚌片镶嵌的早期螺钿漆品,战国时代漆器种类更加繁多,工艺制作更加精美。邮票画面上两件漆器是1952年在湖南长沙颜家岭35号楚墓出土的。左边一件是狩猎纹漆奁,器高128厘米,口径112厘米。奁是妇女化妆用的镜匣,泛指匣盒一类的盛物器具。在制作过程中先用薄木片卷成筒状器身,下接平板为底,待器形固定后再髹漆彩绘。这件漆奁从上至下图案共分5层,上、中、下为变形鸟纹和云气纹饰。二层为狩猎图,左边猎人持戟矛,右边猎人引弓射箭,中间为奔突的野牛,右边还有两兽,在据地而斗。第四层为动物纹,有走凤、奔鹿、双鹤争食、儿童牵犬等。邮票画面右边那件为漆羽觞。羽觞就是耳杯,是战国、两汉时流行的酒杯,唐代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便有“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之句。木胎,用整块木料旋制雕琢成形,表里打磨光洁,然后髹漆彩绘,一般绘云纹和变形云纹。战国中期,开始使用“脱胎法”制作夹胎漆器,即用多层麻布或缯帛制作器胎,使之轻巧,漆液渗透性好,粘附力强,这种羽觞更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