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探讨.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4787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7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探讨.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探讨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1第二章 集成化供应链(ISC)的一般概念32.1 供应链的一般概念32.2 集成化供应链的一般概念3第三章 集成化供应链绩整体绩效评价的体系构建53.1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53.2 结果层的体系构建63.3 动作层的体系构建93.3.1 流程分析的相关概念及方法93.3.2 基于流程的动作层体系构建103.4 支持层的体系构建12第四章 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的量化分析144.1指标的基本量化公式144.2结果层绩效评价指标的量化164.3动作层绩效评价指标的量化

2、184.4支持层绩效评价指标的量化184.4.1支持层的定量指标184.4.2 支持层的定性指标19第五章 核心企业子系统绩效评价215.1 核心企业在ISC中的地位及其绩效评价体系框架215.1.1 核心企业在ISC中的地位215.1.2 核心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框架235.2 核心企业的供应商合作绩效评价体系235.3 核心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体系255.4 核心企业的销售商合作绩效评价体系27结束语30致 谢31参考文献3232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成,经济网络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EC)的浪潮席卷全球,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经

3、济模式,给调控手段、经营理念、消费方式等带了深刻的变革。作为参与经济的重要个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手段日越复杂,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如企业再造工程、BRP、ERP、虚拟企业以及近来企业界的热点供应链管理(SCM)等。而这些新的管理理论、方法都与电子商务环境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分析,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正确反映企业供应链健康状况,侧重于企业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研究,旨在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发展以及我国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加以探讨。关键字:电子商务,供应链,ISC。AbstractSince 9

4、0s in 20 centuries, the formation turned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 integral whole, the economic network turns to develop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unction, accompany with the information technical high speed development in the meantime, the wave tide of electronic commerce(EC) roll up world, s

5、trongly pound at traditional economic mode, give adjust to control means, principle of management and consumed ways etc. to take a deep change. Conduct and actions participate economic of important individual, the competition of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business enterprise is gradually vigorous, mean

6、s day be more complicated and produced many new standpoints and theories: I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gives a new life engineering, BRP, ERP, virtual enterprise and recently a little bit ho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field etc. But these new management theories, methods

7、all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electronic commerce environment. This text passes the analysis to desce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supply chain results to electronic commerce environment, establishment valid of evaluation index sign system, with exactitude reflection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busi

8、ness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lay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o turn the research of desig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supply chain results at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ntegration, aim at to under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environment of the supply chain results evaluate system of development and our

9、country supply chain results evaluation the system design face of key problem etc. take in to inquiry int.Key word: Electronic,commerce supply chain,ISC。第一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原来的生产商依靠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让消费者被动地接受产品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将消费需求送达生产者,由生产者以保证4C(Consumer、Cost、Conv

10、enience、Communication)来取得优势地位。因此这时企业供应链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从消费者不确定的需求信息中获得知识并保证其在供应链中的共享来创造价值。这就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在技术上保证需求信息的收集、共享并通过知识转换器转换为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知识。但我国企业总体来说在这些关键设施、关键研究上的投入力度不够,无法做到知识的实时获取与有效利用,这势必会成为其它实施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一大障碍。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施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遵循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协调各种目标之间的平衡。如:降低库存成本与提高用户满意程度平衡,供应链中不同成员

11、不同的、相互冲突的目标的平衡,各种信息在供应链企业中的共享问题,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问题等,这就需要采用系统管理理论、量化的数学模型以及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的相关方法加以综合运用。电子商务为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了一个可以更好发挥的环境,当今对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得解决,这也就是供应链绩效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1) 目前对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中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供应链整体绩效、供应链各子系统绩效的定义,造成了研究中的概念混乱。(2)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供应商绩效、制造商绩效、销售商绩效等子系统构成。目前已有研究或者评价整个供应链,或

12、者评价各子系统,而忽视了供应链整体与各自系统之间的联系、影响和制约,对供应链绩效的研究,必须体现系统性,既要重视其整体,又要研究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对整体的影响。(3) 在供应链各子系统评价中,关于供应商子系统的选择和评价较为成熟,但是关于核心企业和销售商子系统的评价研究成果很少,并且未成体系。(4) 对供应链绩效的研究大多是对现有供应链的优化,很少考虑到在供应链组建、运行和解体时期供应商、核心企业和制造商相互选择、合作和监督过程中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第二章 集成化供应链(ISC)的一般概念1961年,JForrester就开始对供应链(但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供应链的概念)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13、进行全面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开始,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再度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理论不断成熟发展。2.1 供应链的一般概念什么是供应链?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供应链只包括产品的买方与卖方以及双方由于交易而产生的相关活动。这种方法只注重公司层面的交易活动,以及采购商与供应商的关系。第二种观点是把目标企业的所有“上游”供应商都看作供应链的一部分。显然,该定义比第一种更加广泛。第三种观点采用价值链的方法,把与产品有关的所有能够产生价值的活动都看作是供应链的一部分。这种方法将产品制造和配送职能作为产品的服务流的一部分加入到供应链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

14、者倾向于采用第三种方法定义供应链。在此我们取霍佳震先生所归纳了不同学者的观点对供应链所作的定义: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所组成的网络系统,其功能在于获取材料、生产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和产成品),并把产品送达最终顾客。2.2 集成化供应链的一般概念根据Webster大词典的定义,集成是指“把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具体到一个企业,就是指“组织中的每一个部门都有权使用与其任务有关的信息,能够预测其行为将会对其他部门产生的影响,因而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案,使组织目标最大化。将这个概念拓展开来,既可得到供应链集成(或者一体化)的概念:成员企业通过信息的协调和共享,紧密合作,优化供应链的整体绩效。什么是集成

15、化供应链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结合供应链和“集成”的特点得出定义:所谓集成化供应链,是指供应链的所有成员单位基于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一个“虚拟组织”,组织内的成员通过信息的共享,资金和物质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优化组织目标(整体绩效)。第三章 集成化供应链绩整体绩效评价的体系构建集成化供应链的运作效果如何,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其整体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总结,首先确定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具体思路,然后分别从结果、运作及支持三个侧面构建一套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体系。3.1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存在大量的数据,绩效评价时应该选取哪些或多或少数据,对这

16、些数据又如何进行加工组织,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思路。我们将遵循以下几点思路进行整体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1. 权衡成本与收益,选取关键指标绩效评价将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也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如果无止境地要求绩效评价做到全面、准确、必然导致成本的上升,甚至超过收益,最终使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失去意义;而一味追求低成本,构建过于简单的体系,就不能达到绩效评价反馈信息、修正问题的目的。所以一定要权衡评价的成本与收益,选取关键的指标,用最简单的体系反映最真实的状况。2. 通用体系,权重反应战略不同的战略导向的供应链,其整体绩效所对应的指标可能不尽相同,但是一些关键指标应该是一致的。这里我们将针对大多

17、数供应链构建一个通用体系,具体评价时可通过对关键指标设置不同权重来体现供应链的战略导向。3. 分层次供应链的绩效包括支持绩效、结果绩效和过程绩效。相应地,我们将评价分为结果层、动作层、支持层三个侧面。其中结果层侧重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评价;动作层侧重对供应链当前的运作状况与能力进行评价;支持层侧重评价那些对运作提供长久支持的要素。三个层次紧密相连,支持层是运作层的基础,运作层产生结果层,结果层又反过来反馈于运作的支持层。这种层次的划分使整个评价体系兼顾事后评价与事中控制,同时关注供应链的长期发展。4. 区分不同主体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涉及供应链的方方面面,到底应该衡量哪些内容呢。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从

18、所有者、经营者、消费者三个主体出发考虑关键指标。例如每个主体都比较关注结果层,但是关注的问题不大一样:最终顾客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接收者,关注顾客服务水平;所有者和经营者则比较关注财务状况;所有者关心供应链的净资产盈利状况,而经营者则更关心供应链的财务收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和发展能力。明确主体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关键指标的选取。5. 关注流程在运作层的体系构建中,应从流程的角度对供应链的动作展开评价。这种评价相对于基于职能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传统的基于职能的评价基本上是一种事后评价,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而基于流程评价是一种事中评价,通过对流程进行评价和改善,就能从根本上改善绩效。基于以上的一

19、般原则和具体思路,下面分别从结果层、动作层、支持层三个层次构建评价体系。3.2 结果层的体系构建结果层上,每个主体关注的问题并不相同,最终顾客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接收者,比较关注顾客服务水平;所有者和经营者则比较关注财务状况(也关注顾客服务水平,但这种关注可以看作是间接的)。考虑不同主体的关心事项,我们将结果层绩效分为顾客服务水平、财务状况两个方面。1. 顾客服务水平考虑到成本和可行性并保证评价不偏离顾客感受,将从供应链角度出发,选择那些顾客认为重要的指标对顾客服务水平进行评价。从各学者的研究发现中会发现,虽然顾客对不同类型产品有不同要求,但是其关注的大部分指标或属性都是关于物流的。针对大多数供应

20、链,从服务的可靠性和柔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1) 可靠性该指标反映了供应链或者企业履行承诺的能力。可靠性的高低会影响顾客对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可靠性越高,依赖度越强,越容易培养顾客的忠诚;反之,则容易导致顾客的不满意。 失去销售百分比,该指标反映了供应链无法满足既定需求的情况。如果供应商经常无法满足已承诺的需求(即失去销售百分比高),就会使顾客产生可靠性低的感受,并逐渐丧失信心,最后寻求新供应商的服务。该指标可用失去销售额(预测)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来表示。 准时交货比率,反映了供应链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交货的情况。在消费者的眼中,供应商交货只有两种情况:准时交货率或者为100%,或者为0,不存在第

21、三种情况。因此准时交货率可用准时交货次数的百分比来表示,而不必涉及到每次的交货数量。 顾客抱怨比率,该指标反映了供应链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不合格”的程度。接受的产品或者服务如果未达到供应商承诺的质量或者消费者的预期,顾客就会产生抱怨,并通过电话或者书面等形式反映出来。该指标可用顾客抱怨次数(可通过CALL CENTER收集的数据)与总交易次数的百分比来表示。(2) 柔性柔性是指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对柔性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两股研究:一是经济学家Hart(1937)等到人研究经营周期的震荡对企业的影响;二是Mason(1938)、Backman(1940)等经济学家厂家农民对农业价格

22、波动的一种潜在反映。继他们之后则发展到Thompson(1967)和Ackoff(1977)等人对于在快速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中组织柔性的重要性问题进行研究。70年代中期以来,Ansoff(1975)等学者开始研究增强企业柔性的方法。但是对供应链柔性的研究却不多见。企业或者供应链之所以要具有一定的柔性,原因就在于环境的不确定性。战略管理学家Ansoff指出:企业要适应环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能够对所处的环境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有所认识,特别是对环境中不确定事件的分析和应付能力尤为重要。由此可见,不确定性的存在要求企业具有足够的柔性。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供应商、制造商和顾客。对供

23、应链不确定性来源的分析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改善柔性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在顾客的眼中,并没有所谓的“不确定性”,更没有为了缓解不确定性而人为设置的“柔性”,他们惟一关心的就是供应链能够把正确的产品(或者服务)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送到他们手中。这就为我们评价供应链的柔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即供应链应有三种柔性:产品柔性、时间柔性和数量柔性。 产品柔性,反映了供应链在一定时间内引进新产品的能力,可以用新品数量与产品总量之比来表示。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产品柔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响应型供应链,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时间柔性,反映了供应链对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可以用售前售后的响应速度(简称响

24、应速度)、售中改变交货时间的能力(简称交货柔性)两个指标衡量。从产品销售的过程看,顾客希望在售前能够及时获得正确的咨询;产品出现质量等问题时,能够及时接受到满意的售后服务。因而响应速度可以采用顾客需求的平均响应时间来衡量。顾客在交货时间发生变更时供应链的适应能力。该指标可以采用松弛时间的百分比来表示。 数量柔性,主要是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它反映了供应链对顾客需求数量变化的适应能力。该指标可以采用供应链能够获利的产品数量范围来描述,即能够由某供应链满足的需求占总需求的百分比。2. 财务状况结果层上经营者和所有者更加关注财务状况。相应地,财务状况可以分为经营者角度和所有者角度。经营者角度主要

25、对供应链的财务收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进行评价,具体指标选取可参照企业管理中的相关指标。所有者角度主要对供应链的净资产盈利状况进行评价,具体可采用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两个指标。(1)经营者的角度经营者主要关心的财务状况是供应链的财务收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三个方面,具体指标分别如下: 财务收益状况,评价指标为总资产报酬率。该指标用以衡量供应链运用所有投资资源所获经营成效的指标。其中,总资产为供应链各成员单位的资产总和;总报酬由各成员单位的利润累加得到。 资产运营状况,评价指标为总资产周转率和库存周转率。供应链的资产周转率越高,利用相同资产在一年内给供应链带来的收

26、益愈多。库存周转率数值越高则反映产品销售情况越好,库存占压资金越少。 发展能力状况,评价指标为销售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发展能力是供应链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发展能力状况反映了供应链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指标。(2)所有者角度所有者主要关心的财务状况是供应链净资产的盈利状况,因而可以选择以下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指供应链在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同平均资产的比率,反映了供应链各成员企业运用净资产获得收益的能力。 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供应链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供应链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3.3 动作层的体系构建大多数专家都指出基于流程的评价比基于职能的评价更

27、有指导意义,但是如何基于流程进行运作层的评价呢?在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流程分析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这样才能使评价深入到流程内部,避免评价停留在指标表面。3.3.1 流程分析的相关概念及方法1. 流程与业务流程牛津英语大词典将流程定义为,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企业的业务流程则包括“顾客”、“供应商”以及输入/输出之间的价值增值过程。研究业务流程时,我们经常将流程与业务流程两个概念一同使用。沿用这种习惯,以下也不再区别这两个概念。业务流程理论将人们的关注焦点转移到企业的内部运作上,引导人们理解和控制各种各样的组织内部或组织间

28、的“流”。流程的定义包含六个要素:输入资源、活动、活动的相互作用(即结构)、输出结果、顾客、价值。同时流程有六个如下特点。 目标性,有明确的输出(目标或任务)。这个目的可以是一次满意的客户服务:要以是一次及时的产品送达,等等。 内在性,包含于任何事物或行为中。所有事物与行为,我们都可以用这样的语式来描述,“输入的是什么资源,输出了什么结果,中间的一系列活动是怎样的,输出为谁创造了怎样的价值。” 整体性,至少两个活动组成。流程,顾名思义,有一个“流转”的意思隐含在里面。所以至少包含两个活动,这样才能建立结构或者关系,才能进行游园。 动态性,由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流程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它按照一

29、定的时序关系徐徐展开。 层次性,组成流程的活动本身也可以是一个流程;流程是一个嵌套的概念,流程中的若干活动也可以看作是“子流程”,可以继续分解若干活动。 结构性,流程的结构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串联、并联,反馈等。表现形式的不同往往给流程的输出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3.3.2 基于流程的动作层体系构建大多数传统的运作评价是利用财务指标,对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基本上是对结果的评价。我们将基于流程进行运作评价,具有更强的控制与分析意义。同时评价的细致程度有很大的灵活性:既可以停留在供应链这个比较宏观的流程层次上,也可以深入到企业内部分析更具体的流程。流程分析主要可以从四个问题出发,其中第四个问题可以

30、由第二和第三个问题计算得到,为了避免指标之间的关联性,这里采用前三个问题对供应链进行评价。下面我们对应每一个问题,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问题一:对顾客而言,流程带来了多少价值对应的,我们对提出生产附加值率这一评价指标,它从价值角度评价供应链流程的增值性,同时作为一个比率数值,具有较高的互比性。问题二:一个普通的流程单元平均要在流程中花费多少时间对应的,我们对提出流转时间效率这一评价指标,它从时间角度评价供应链流程的处理速度,同时作为一个比率数值,具有较高的互比性。问题三:单位时间内平均有多少流程单元通过流程。对应的,我们提出产能利用率这一评价指标,它从产能角度评价供应链流程的处理能力,同时作为一

31、个比率数值,具有较高的互比性。也就是说,我们将整个运作层的评价分为三个角度进行:价值角度、时间角度、产能角度,下面对每个角度的具体指标展开详细的说明。1. 价值角度从价值角度来看,对于最终用户而言,只有那些产生增值的活动和成本才是有意义的。为了提供增值率较高的产品和服务,必须降低和消除那些不必要的、不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成本的付出。具体可以采用生产附加值率这一指标,它是供应链创造的价值与付出的成本的比值。2. 时间角度当一个流程单元通过流程时,会发生下面两种情况的其中之一:(1) 正在工序加工。(2) 等待工序加工。如果我们跟踪一个流程单元从进入流程到流出流程。流程单元处于流程中的整个时间称为流转

32、时间。流转时间是衡量流程绩效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也就是说,从时间角度来看,活动可以分为加工(处理)时间和等待(缓冲)时间。大部分加工时间都是产生增值的,而等待时间则一定是不增值的。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下列公式:流转时间=增值流转时间+非增值流转时间3. 产能角度如果我们观察一段时间内存在的一个给定的资源单位,我们发现它是在被使用或正忙于加工流程单元的各期间和被闲置期间之间轮替。一个资源单位的理论产能,只指在其规划可用时间内被充分利用的最大可维持流转率。同样,一个资源单位的理论产能是指该集合中所有资源的理论产能之和。从产能角度来看,流程单位时间内加工的流程单元越多,其产生收益的能力就越大。具体可以

33、采用产能利用率这一指标,它是流程平均流转率与理论流转率的比值。平均流转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流程的流程单元的平均数量,是流程产生和交付产品的平均速度。理论产能是理想状态下,流程可支持的最大流转率,具体数值与资源配置情况有关。产能利用率揭示了资源(其代表了所投入的资本)被用来生产产出(流程单元,最终为利润)的利用程度。3.4 支持层的体系构建支持层一方面支持运作层的运作,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着供应链的发展能力和潜力。这一层次的评价可以分信息共享、激励制度、组织学习与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其中信息共享是整个供应链运作的基础,供应链的成员企业只有基于共享的信息平台才能展开相互的合作。而合作的效果又取决与供应

34、链的激励制度是否有效,是否能使供应链产生凝聚力,促进成员企业长期、有效地合作。同时,整个供应链的长期竞争优势还取决于组织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它是供应链发展的力量源泉。1. 信息共享许多学者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一种平台管理。这也显示出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传递的质量、共享信息的深度。高速度才能保证信息的有效性,高质量才能减少牛鞭效应,深度共享才能以高效的可变性管理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2. 组织学习与创新组织学习与创新被认为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途径之一,也是平衡记分等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指标:R&D投入回报率新产品销售收入百分比.3.

35、激励制度有效性供应链的合作性质要求组成上具有稳定性,但同时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保证供应链的活力。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指标:成员稳定性、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我们已经分三个层次构建一个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如图3.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是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构建的,具体到操作层面时还需与实际情况结合,进一步细化某些指标,也可能需要增加一些指标。结果层运作层财务状况价值角度时间角度产能角度顾客服务水平所有者角度可靠性柔性经营者角度支持层准时交货比率客户抱怨比率失去销售百分比生产附加值率流转时间效率产能利用率R&D投入回报率共享信息的深度信息传递的质量信息传递的速度时间柔性激励机制有效性成员稳定性新产品销售

36、收入百分比发展能力状况交货柔性相应速度资本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运营状况财务收益状况数量柔性产品柔性库存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稳定与活力创新与学习信息共享平均交易重要性平均参数与年数制度的执行制度的存在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体系图3.1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四章 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的量化分析前面讨论了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体系中大部分指标的数值不能从原始数据中直接得到,因此需要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量化分析是供应链绩效评价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4.1指标的基本量化公式体系中的各个绩效评价指标的基本量化公式可以归纳为:表4.1所示的结果层绩效评价指标及量化公式;表4.2

37、所示的运作绩效评价及其量化公式;表4.3所示的战略层绩效评价及其量化公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结果层和运作层中,大部分指标是将供应链上各企业看作一个集成化企业得到,如果顾客服务水平方面的指标是针对供应链外部顾客而言的,可以从供应链上最靠近顾客的企业零售商取得。另外,财务指标可以参照会计制度中的合并报表的方法得到。表4.1 结果层绩效评价指标及其量化公式R结果层序号细化指标定性/量量化公式或评判问题R1顾客服务水平R11可靠性V1失去销售百分比定量失去销售额/总销售额V2准时交货比率定量准时交货次数/总交货次数V3顾客抱怨比率定量顾客抱怨次数/总交易次数R12 柔性R121产品柔性V4产品柔性定量

38、新产品种类数/产品种类总数R122时间柔性V5响应速度定量对顾客需求的平均响应时间V6交货柔性定量松弛时间/总交货时间R123数量柔性V7数量柔性定量可满足的需求/市场需求总量R2财务情况R21经营者角度R212财务收益状况V8总资产报酬率定量净利润总额/(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R213资产运营状况V9总资产周转率定量销售收入净额/(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V10库存周转率定量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R214发展能力状况V11销售增长率定量(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V12利润增长率定量(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R22股东角度V13净资产收益率定量净利润总额

39、/(期初净资产+期末净资产)/2V14资本保值增值率定量(本期平均净资产-上期平均净资产)/上期平均净资产表4.2 运作层绩效评价指标及其量化公式P运作层细化指标定性/量量化公式或评判问题(统计指标)P1流程价值角度V15生产附加值率定量创造的新价值/付出的成本P2流程时间角度V16流程产能定量流程理论的最大流转率P3产能角度V17产能利用率定量流程平均流转率/流程产能表4.3 战略层绩效评价指标及其量化公式S战略层序号细化指标定性/量量化公式或评判问题(统计指标)S1信息共享度S11信息传递速度V18信息传递速度定量S12信息传递的质量V19信息传递质量定量S13共享信息的深度V20共享信息

40、的深度定性销售预测、生产计划、短期计划、长期计划、重大事项交流S2创新与学习V21R&D投入回报率定量R&D产生的回报/R&D投入V22新产品销售收入百分比定量新产品销售额/产品总销售额S3稳定与活力S31成员的稳定性V23平均参与年数定量参与年数/成员个数V24平均交易重要性定量(交易额/类似交易总额)/成员个数S32激励制度的有效性V25制度的存在定性是否存在比较完善的激励制度V26制度的执行定性对结果的测评与激励4.2结果层绩效评价指标的量化在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结果层共有15个定量指标,其中8个为财务指标。需要指出的是,在供应链整体评价中,需要将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财务指标运用

41、会计制度中的合并报表原则进行。该层的各指标具体分述如下。1. 失去销售百分比失去销售百分比指的是失去销售额与总销售额的比例,这个公式中分子“失去销售额”是量化的难点。这是一个预测的数字,如果一味追求精确,那么工作量是巨大的。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处理方法:用缺货时间与单位时间内平均需求量的乘积来估计失去的销售额,其中计算平均需求量的时间段可选择缺货开始前和结束后各N个交易日。2. 准时交货比率准时交货比率指的是准时交货次数与总交货次数的比率,这个公式中的两个指的都可以从交货数据中取得,需要说明的是准时交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交货,而不是一个时间点交货。准时交货次数和中交货次数都可以从交货数据库统计

42、得到。准时交货率为时段T内准时交货次数与总交货次数之比。3. 顾客抱怨比率顾客抱怨比率指的是顾客抱怨次数与总交易次数的比率,这个公式中“总交易次数”可以从销售数据库中得到,“顾客抱怨次数”可以通过对企业收到的顾客抱怨次数进行修正而得到。所谓修正,是指将企业收到的抱怨次数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这是因为顾客并不总是把抱怨反馈给企业。顾客抱怨次数可通过客户管理数据库获得:总交易次数则可从销售数据库统计得到。顾客抱怨率为系数与时段T内的顾客抱怨次数之积然后除以总交易次数。4. 产品柔性产品柔性指的是新产品种类数量与产品种类总量的比例,这个公式中需要说明的是新产品的范围,主要指全新产品、换代型新产品、改

43、进型新产品、仿制型新产品。产品柔性为新品种种类数与供应链经营的各产品类数之比。5. 响应速度响应速度指的是供应链对顾客需求的平均响应时间。所谓响应时间是指从接到顾客质询到解决该质询需要的时间,该参数可以从供应链的客户管理数据库中直接得到。6. 交货柔性交货柔性指的是松弛时间与总交货时间之比。霍佳震先生对此问题有详细的数学模型,这里为了提高评价的易操作性,采用一种简化模型,将整个交货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而不是进行分解。7. 数量柔性数量柔性指的是可满足的需求与市场需求总量之比。需要解释的是“可满足的需求”这一数据。所谓可满足的需求,是指供应链可以提供的产品数量。这个数量是一个区间(Min, Ma

44、x),Min是保证供应链获利的最小生产量,Max是供应链以现有规模,能达到的最大的生产数量。8. 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指的是企业的净利润与资产总额之比。9. 资产运营状况资产运营状况的评价指标为总资产周转率和库存周期率。10. 发展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的评价指标为销售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11. 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净利润总额与股东权益的比例关系,是从所有者权益角度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12. 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与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之比。该指标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4.3动作层绩效评价指标的量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

45、价中运作层共有三个指标。我们将以整个供应链为一个流程,将其中的企业视为黑箱,只考虑各个企业的投入和产出,不考虑去业具体的转换过程,并将流程单元定义为特定单位的钱。当然在具体评价某个供应链时,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可能需要更深层次地进行分析。1. 流转时间效率流转时间效率的量化公式为:流转时间效率=理论流转时间/平均流转时间其中,理论流程时间是指理想状态下的,排除等待、缓冲时间的流程流转时间。在数值上就是关键路径或工序的工作量,工作量=工序时间*平均访问次数。平均流转时间,即一个普通流程单元平均要在流程中花费多少时间,该数值可以通过对流程单元进行抽样调查得到。2. 产能利用率的量化公式为:产能利用

46、率=流程平均流转率/流程理论产能其中,流程平均流转率即单位时间内平均有多少流程单元通过流程。可以在一段给定的长时段内观察流程,测评出在该选定的时段内通过选定的流程单元的数量,然后计算单位时间内流程单元的平均数量。流程理论产能是一种理论产能。一个流程的理论产能是流程中所有资源单位的最小理论产能。一个资源单位的理论产能可以下列公式获得:一个资源单位的理论产能=(工作批量*规划可用时间)/单位工作量4.4支持层绩效评价指标的量化在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支持层共有9个定量指标,其中6个定量指标,3个定性指标。该层的定量和定性指标分述如下:4.4.1支持层的定量指标1. 信息传递速度这一指标主要

47、从信息在链上的传递速度来反映共享信息的时效。虽然共享的信息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顾客的需求信息。可以考察最靠近顾客的企业A的需求曲线与最远离顾客的企业B的需求曲线的滞后时间。可以分别取两条需求曲线上需求量最大的时间点和最低的时间点进行比较。2. 信息传递的质量可以主要考察顾客的需求信息在链上的传递情况。即最靠近顾客的企业A的需求曲线与最远离顾客的企业A的需求曲线在数量上的放大。3. R&D投入回报率R&D回报和R&D投入都可以利用每个企业的数据加和得到,该量化公式为:R&D投入回报率=R&D回报/R&D投入4. 新产品的销售百分比新产品的销售百分比的量化公式为:新产品销售百分比=新产品销售额/总销售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