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脾.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6522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脾.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肺,肝,脾,肾,中 医 藏 象 学,五脏系统,【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脾的主要生理功能;2.掌握脾的生理特性;3.掌握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能力教学目标】脾气输送水谷之精和水液的过程及其方式和通路;脾气主升的体现;脾气统血的机理;“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脾为后天之本的意义。,教学目的,1掌握脾的主要生理功能;2掌握脾的生理特性;3掌握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脾,解剖部位表里关系:胃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联系功能 五体:在体合肉、主四肢 其华在唇 五官:开窍于口 五志为思 五液为涎 五时与长夏气相通应属性:阴阳属性:阴中之至阴 五行属性:土,一、脾的解剖,解剖位置: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

2、左方。形态结构:扁平弯曲,其色紫赤,附有散膏。,类经图翼:“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难经四十二难:“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王清任医林改错将脾描述为胰腺:“脾中有一管,体象玲珑,易于出 水,故名珑管。脾之长短与胃相似”唐容川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脾为现代解剖脾与胰腺的结合体。,一、脾主运化二、脾主统血三、脾主升清,二、脾主要生理功能,运化水谷,运化水液,脾主生血,脾主统血,三、脾主要生理功能,含义: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精微(谷精、水精),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到全身的生理功能。意义:脾主运化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并有效调节全身各脏腑精气血津液代谢,是后天维持

3、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脾主运化,运化水谷,运化水液,内容,含义:是指脾气具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并转输 其精微的功能。,运化水谷,内容:分为三个阶段,消化:经脾气的推动作用,帮助胃、肠将水谷分解 为精微和糟粕两个部分,生理意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吸收:经脾气的激发作用,由胃、肠吸收水谷精微。,吸收:由脾气的转输作用,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到其他四脏,分别化为精、气、血、津液,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皮毛筋肉。,脾的“散精”作用,脾气自身作用,肺,全身,途径,含义:指脾具有吸收、输布水液,与肺、肾、膀胱、三焦协调,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亦称运化水湿。,运化水液,内容:,人体所摄

4、入的水液,必须经过脾的吸收、转化以布散全身而发挥滋润、濡润作用。,脾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水液,及时转运给肺和肾,通过肺和肾的气化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枢转作用,含义:是指脾气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脾主统血,机理: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气(脾气、脾阳)的固摄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藏营化血脾运化正常,保证血液生成的质和量,血液的各种机能才能正常 益气摄血“气之源头在乎脾”,脾健气旺,气旺则能行固摄之功统摄血行,脾生血与脾统血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气血之源。气旺气的固摄作用强、气能摄血气血充盈 血行正常 血旺血液中

5、的各种营养成份充足,血液自固,直指方.血荣气卫论说: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反常 血亏血液中营养成份减气血生化不足 少,血液不能自 固 血不归经 气虚不能摄血 溢于脉外 出血(便血、崩漏、衄血、紫瘢等)对气虚不能摄血引起出血的病变,谓之“脾不统血”,对此,中医有“健脾益气摄血”方法治疗。,便血,(三)脾主升清 含义升: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清: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升清是指精微物质的上升与输布,是脾运动功能的表现形式:脾主升升清气机升降 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胃主降降浊,表现 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再通过心肺脾

6、气主升 作用化生气血,以养全身 依托脾气之升,维持内脏的固定位置上述功能失常:上神疲、头晕乏力,脾不升清,水谷不运,精微 耳目失聪不能吸收和上输,气血生化无 中腹胀、腹泻 源,内脏位置不能维持 下久泄脱肛、内脏下 垂(脾气下陷),脱肛,病理分析:脾虚,脾主运化,运化水谷,运化水液,消化,脾主统血,吸收,转输,升清,脾气主升,升举内脏,纳吊、腹胀、便溏,生湿、痰饮、水肿,脾气不升,清气不升,清气下陷,升举无力,神疲泛力头晕目眩,腹胀、腹泻,坠胀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皮下:肌衄,脾失健运,脾不统血,内脏:便血、尿血、崩漏,生理特性:喜燥恶湿,医学求是:“脾燥则升”临证指南医案:“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

7、明燥土,得阴始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故也。”,三、脾的生理特性,脾为太阴湿土之脏,胃为阳明燥土之腑,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虚生湿:脾阳虚弱,水湿停聚,则肢倦乏力、纳呆、脘腹胀满、痰饮、泄泻、水肿等 湿困脾土:湿邪外侵,湿困脾阳,则头重如裹、脘腹胀闷,口粘腻,痰多等,含义:脾主运化水液,脾喜燥而易被痰饮水湿所困。,脾气特性:主升,含义:指脾气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主要包括升清和升举内脏。,脾主升清:是指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胃肠道传化的水谷精微和水液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等,通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升举内脏:指脾气升托内脏,使之维持相对恒定位置而不游移或下垂。,主运化,主统血

8、,3.与长夏之气相通应,长夏炎热多雨天阳下迫 湿为热蒸 地气上腾 蕴酿生化 脾主运化化生精气血津液以奉生身 生理意义:长夏之季,蕴酿生化,万物华实,合于土生万物 人体的脾主运化,化生精气血津液,以奉生身 病理意义:长夏 脾弱者易为湿伤身热不扬、肢体困重、脘闷不舒、纳呆泄泻等 治疗:除湿热自退,脾与长夏 同气相求 故相通应,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在体合肉,主四肢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与长夏之气相通应,在体合肉,主四肢,含义:脾气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的壮实及其功能发挥 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理意义:则肌肉得以营养,使肌肉发达。脾气健运 四肢禀水谷精气,则轻劲有力。病理意义

9、:精微物质化生无源 脾失健运 四肢肌肉失去营养,肌肉瘦削 软弱无力 四肢倦怠 痿废不用,在窍为口,含 义: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生理意义:脾胃经脉上行于口,脾气上升,口味 正常,纳谷香甜。病理意义:脾病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如出现 口淡乏味、口粘、口甜等。,其华在唇,含 义:口唇的形色及功能与脾有密切关系。生理意义:脾运化水谷精微至口唇,使口唇肌肉 强健,色泽红润,感觉灵敏。病理意义:脾虚,气血亏少口唇萎黄,枯而不荣。脾胃积热口唇糜烂。,在志为思,含 义:脾的生理功能和思志有关。生理意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正常的思考对机体生理 活动无不良的影响。病理意义:思虑过度,所愿不遂脾气郁滞、不思饮食、脘腹胀闷。脾失健运气,气血不足思维功能减退。,在液为涎,含 义:脾与五液中的涎有密切关系。涎为唾液中较 清稀的部分。由脾精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生理意义:涎为脾阴所化,经脾气运化至口腔有润泽口腔,助 食吞咽等作用。正常情况下,涎上注于口而不溢于口外。病理意义:脾胃不和则口涎自出;脾阴虚则涎液减少而口干。,1重点: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主升;脾气统血的涵义与机理。2难点:脾气输送水谷之精和水液的过程及其方式和通路;脾气主升的体现;脾气统血的机理;脾为后天之本的意义。,思考题为什说脾为后天之本?其在临床上有何意义?脾气主升的涵义是什么?脾主统血的概念和机理各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