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教材分析.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什么是教材?对教材及其功能的重新认识分析教材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分析教材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是教材的编写意图?分析教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时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对教材进行单元分析时应考虑哪几个问题?,一、什么是教材?,教材:广义地讲,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狭义地讲,通常是指教科书。教科书是最有代表性的教材。,对教材功能的重新认识,教材,对于教师来说,是最为熟悉不过的了。但在许多教师的认识和观念中,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就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科书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体
2、。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科书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载体,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和唯一依据,只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资源之一。,有些观念应该转变,1、教科书只是为教师教、为学生学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案例,在课堂上,学生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A型,教科书及其其它途径提供的知识;B型,教师个人的知识;C型,即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B、C型知识是以A型知识为基础发展、转化而来的。,以往的教学把教科书看作教学的唯一对象和依据,过分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记忆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A型知识规范和控制着整个课堂,很少有B、C型知识。即使有个人的知识,其作用也仅仅是用来理解教科书,传递教科书的知识。也就是说
3、,教师个人知识服从于教科书的知识,不可能以独立的形态出现在课堂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利用各种手段积极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在整个课堂中会占很大的比例。这样,教科书将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而只是为开展教学活动以使师生互动产生知识提供素材和话题。,案例1 广东版物理2第三章第三节飞向太空。教科书通过丰富的具有时代性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历程和我国在航天技术中所起得的伟大成就。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记住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一些历史事件,而是以这些典型事件为素材使学生意识和感受到人类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所作的不懈的努力和航天技术给
4、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以激发学生献身于航天事业的热情和向往。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和非常关注的。有关航天技术,也有着丰富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图书、音像视频、网络资源等。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完全不必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可以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充分利用一些视频音像,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人类对太空探索所做的努力,以及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索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2、教科书不再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内容,其目的是为发挥教科书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作用,并产生积极影响,在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中,教科书作为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产物,其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
5、出来,学习就是记忆和理解这些定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主要就是听讲、记忆、做习题,很少有积极的情感投入和实践参与。加上教师的一言堂式的教学,长期以往,学生就形成了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接受、记忆现成知识结论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二是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为特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案例2,广东版物理2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一节探究曲线运动的条件,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观察从不同角度抛出的物体的运动轨迹,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其他同学讨论与交流,得出抛
6、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并作出猜想。最后通过一个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从理论上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条件。,这样的教材设计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中获得结论。而不是死记硬背具体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3、教科书以知识为线索呈现内容,并不等于以知识为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为了落实三维目标,教科书也要从三个目标维度作出设计,但由于过程与方法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过程、模型的建立过程、规律
7、的发现过程,知识的应用过程之中,我们不可能撇开具体的知识和问题,空谈“方法”。同样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也是在知识的习得过程和亲身实践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要以知识为载体。有鉴于此,多数教科书的设计都是以知识为线索展开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上。教科书以知识为线索,并不等于说,三个维度的目标中知识是主要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次要的。而实际上,尽管教科书内容呈现的线索是知识,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融合在知识之中的,在任一教材内容中,三个维度的内容是有机的交织在一起的,不存在哪个为主哪个为辅的问题。,案例3 人
8、教版“匀加速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材内容的设计,如果只考虑知识的掌握,那么。从加速度的定义式a=(v-v0)/t出发,经过代数式的变形,立即就可得到v=v0+at,于是就能用来解题了,然而,教科书赋予了这段内容更多的教育意义。,教科书的设计思路如下:,通过实验如实记录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时,时间与对应的速度的数值,作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运动,它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发现直线vt图像所代表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给出匀变速运动的定义,通过图像一般性地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出v=v0+at,教科书中这段内容虽然与人类对此问题的认识过程不尽一致,但对学生却经历了一次
9、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从实验到规律得出的典型的科学过程,特别是用图像分析问题的通用的科学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清晰。因此它在价值观及科学过程、科学方法上的教育价值充分地体现起来。,4、以物理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教学和检查教学的标准,教学资源有多种,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教科书也以多样化。教师应该适应这样的形势。一方面,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按照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不以某一种教科书的表述为判断正误及要求高低的标准;另一方面,今后也不是只是手拿一本教科书和配套教参就能胜任教学的。要参考多种教科书,从不同教科书的处理中进一步理解标准的精神,同时也要参考多种介绍物理学及其应用的参考书,扩大自己的知
10、识面。,二、分析教材的目的和意义何在?(五个需要),1、明确编写者的具体意图的需要 教材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编写的,而教学目标和任务又通过教材的内容选择、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来体现的。2、把握教材的重点的需要 教材中所讲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按照一定的体系来安排。通过教材分析,认识某一部分知识在整个课程和教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 它与其他部分的联系。这样,才便于把握教材的重点,便于设计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教材是为学生的学习而编写的。教学过程离不开知识的传递。在没有进行教学过程之前,教科书上或教师头脑中的教学内容,都处于知识的储存状态,要是它们获得可传递的性质,就不仅要分析教材内容
11、、结构和重点,还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明确教学的难点和关键,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3、明确教学的难点和关键,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需要,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和思想、意志、情感等的教育发展过程。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弄清楚和挖掘出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4、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目前我国依据课程标准,在统一要求、统一审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教材的多样化,已经编写和审定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教材,供不同地区、各类学校选用。这样,就要首先解决选择教材的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
12、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特点等因素来选用最合适的教材。,5、选择教材的需要,选定了某一教材(或按规定使用某种教材)后,在教学中也可以同时参考其他教材,以开阔视野、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此就要对各种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和对比,弄清它们各自的编写目的、适用对象、程度分量、结构体系和特色,以便于选择和使用。,另外,随着我国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范围不断扩大,我们的视野也要逐步扩大到对国外教材的分析、研究,以便于借鉴和选择,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总之,对教材的分析,是选择教材和备课的需要,是教师驾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能力基础。进行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即
13、使对于有经验的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分析教材的能力,重视教材的变化与更新,以便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教材建设作出贡献。,三、分析教材的依据是什么?,物理教材不同于一般的物理著述:它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编写的;它的内容是从物理学知识总体系中挑选出来的;它是为学生学习而编写的,它的结构体系、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必须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规律相适应。,1、分析教材的基本依据,(1)物理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从总体上把握和判断教材的方向。进行教材分析时,应首先从这里着眼,分析教材在内容选择、程度要求及编写上是否符合这一目标和要求,是如何体现这一目标和要求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分析教材基本的依
14、据是:,中学物理教材内容,是从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中精选的最基础的一部分。只有认识物理学学科总体的结构,并在这一背景下分析中学物理教材,才能明确各部分教材内容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才便于居高临下地深刻理解教材中各部分知识内容,以利于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也便于从发展的观点掌握知识,以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和片面性。,(2)学科体系和发展,(3)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教科书)。它是国家制订的某一学段的共
15、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价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2、直接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什么?,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
16、评价建议。,课程标准的作用,课程标准正是依据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而制定的,是这三个因素有机结合的体现。因而,分析教材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按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教学。而不能对教材分析和进行教学时就事论事,只看到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或基于个人的经验,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注意了枝节,抓不住大问题。因此,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对于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首要的和极为重要的。,四什么是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指教材的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教材时的具体指导思想。即教材是编给什么人读的,教学目的要求是什么,
17、程度和分量怎样,按什么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企图体现什么风格特色等等。它决定教材的总方向,并决定教材的内容选择、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一教材编写的目的、指导思想和思路1编写的目的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而本册教材则是在高中物理共同必修课程物理1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的物理基础而设计的。它与初中物理、科学课程和高中共同必修模块1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案例 教材2的编写说明,本册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2的要求编写的。本教材在编写时力图体现课
18、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要求,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注意吸收国内外物理教育研究和高中物理教材改革的成果,并充分考虑了我国高中教育的现状。为此,在教材设计和编写时注意了以下几点:,2编写的指导思想,(1)以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实践应用为主线,以曲线运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万有引力和机械能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社会的实际、与技术应用的实际,以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展开、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2)在向学生展现物理科学对物质世界运动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思考、探索和描述过程的同时,强调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3)注意将科学技
19、术的新成就、新成果、新思想引入教材。(4)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物理科学的融合。,本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观察的现象和具体问题出发,在观察实验、思考、探究中学习物理概念规律,在实践和应用中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培养高尚品格的目的。,3编写思路,案例 必修物理2第二章第二节 向心力,编写思路:本节首先通过日常经验和观察中的两个实例引入本节的课题,然后通过一个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维持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一个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向心力。然后通过实验与探究,使学生对向心力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后,给出向心力的公式,再结合牛顿第二
20、定律,给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最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问题,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教学模式,教材内容呈现,问题导入,水平湿滑的道路上骑车还是驾车转弯时,都要减速行驶;在高速公路和铁轨的弯道处,路基都要设计成倾斜的,你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观察实验,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分析概括,向心力的概念和方向,实验探究,决定向心力大小的因素,理论分析,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实践应用,向心力的应用实例,教材力争在体系结构、内容选择、组织方式、呈现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上有新的突破。不仅使教材成为物理知识载体,更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和方法,培育科学情感、态
21、度和价值观的载体,从而发挥教科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资源开发指导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利用指南的作用。,二、本教材的特点,1落实课程改革纲要的目标要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实验和理论是物理科学内容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在教材的编写中努力实现将实验从过去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转变为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物理情景,探索物理规律的主要手段,由过去在教材中独立设置,转变为有机的嵌入在新教科书中,从而将实验与理论融为一体,实验的过程即为学习的过程。教材注意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创造机会和条件。所有的探究活动设计都遵循可行性原则,尽量考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探究的课题,选材要价廉易得;探究的内容渗透在各
22、章节中;探究的形式多样化,完整探究与不完整探究形式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形成探究的习惯和兴趣为主,达到物理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质量的要求。,2突出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3加强物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体现STS教育思想 教材努力在内容选择、实践活动和习题的设计等方面渗透STS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增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认识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双面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新教材内容的选取和安排力求在社会需求、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物理学科发展三个因素之间寻求平衡,以物理学的核
23、心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和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价值观。同时要注意高中物理教育与初中物理教育的差异。初中物理教育强调基础性、共同性和统一性;高中物理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应该让不同兴趣、不同能力和发展倾向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除了按课程标准设计的不同模块编写出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的教科书外,同一本教科书也要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4突破学科本位思想,立足学生的发展,教科书的文字表达要简明扼要,笔调轻松友好而又不失严谨,表述形式生动。栏目灵活,教材内容的组织线索
24、清晰,插图形式多样,色彩鲜明;印刷精美。,5教材的呈现形式要生动活泼,尽量拉近教科书和学生的距离,我们提出的一体化教材的概念,包含三个方面:教科书;多媒体辅助教学光盘(配套软件);基于WEB的网上扩充资料及在线练习系统(我们的网站)。,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教材,多媒体辅助教学光盘,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也可用于学生课后的复习。,(l)光盘,它区别于其他同类光盘的最大特点是:它不是以封闭固定的课件形式出现,而是采用“仓储式小基元”结构。光盘的内容就是文字教材的配套课件库,以章为单位呈现。课件库由各个小基元组成,每个小基元相互独立,各自对应一个可以脱离这个库独立运行的执行文件.库中
25、小基元的编号就是对应的文件名,非常方便查找。每个小基元都用一个形象化的来自课本的图形显示,只要看过教材,大概浏览一下资料库,很容易找到想要的内容。,其次,每个小基元的设计采用了非线性多步骤控制,内容分步呈现,可以根据需要对讲解顺序做出调整,既可反复强调某些步骤,也可简单掠过。因而适合于物理教学的层次性,更有助于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分析问题时对节奏的掌握,还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教师教学个性化的要求。全部小基元都是紧扣教材内容而设计的原创,光盘只有与原教材结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功效,这种不同媒介在整体上的一致,体现了一体化教材作为教学媒介的理念。,前言-以与学生交流的互动形式呈现.概述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26、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激发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学习兴趣。章名-教材二级主题。章首语:本章内容引言.表述和呈现方式因各章内容而异。节名-教材三级主题。目名-节内各部分内容标题,为本教材四级主题。,三、教材的体例与说明,1.教材体例,(1)课内教学内容。供选用的栏目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探究”和“讨论与交流”,这些栏目穿插于四级主题内。(2)课外活动内容。这些内容供学习参考,可选用的栏目包括“实践与拓展”、“资料活页”和“我们的网站”。(3)练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性练习,体现知识的应用。一般供课外使用.,每节教材内容包括:,本章小结与评价(1)本章小结-给
27、出本章知识结构,供学生总结和复习本章参考,同时提倡学生从不同角度整理知识结构。(2)回顾与评价-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记录学习体会,评价自己的学习进程,调整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提出个性化的建议,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本章习题-全章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练习.体现知识的应用,供全章学习后使用。旁批-教材中涉及的主要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研究方法及学习指引等。,观察与思考 包括对课堂内演示实验、实物模型、影像图片、课本图表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对现象、过程或结果进行分析。实验与探究 课堂内学生动手动脑做实验,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由于教材把以往的学生分组实验有机地融入教材中,力图将
28、实验与教学融为一体,因此这一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能力的重任。本栏目实验探究内容的呈现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层次。,2.栏目说明,讨论与交流 课堂内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学活动。本栏目内容呈现形式多样,且具有不同的层次:包括一般层次的问题讨论、较高层次的分析论证、以及最高层次的理论探究。教师应引导或启发学生思维,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甚至是目前尚未有最终结论的见解,教师不要一手包办,或限定讨论范围。,实践与拓展包括学生课外动手实验、调查或搜集、分析资料等实践活动,以及有关知识拓展性问题的思考等。资料活页相关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帮助有兴趣的学生扩展知识面。我
29、们的网站以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文字或图像形式呈现,内容包括丰富的多媒体参考资料及在线练习系统,为要求进一步探索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方便。,物理2是全体学生的共同必修模块,但考虑到,我国幅员广大,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即使同一地域,客观上也存在差异很大的几类学校,如果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要求上都一致,虽然便于实施,但仍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此,面对差异很大的各类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校,教材存在一个适应性问题,即教材的弹性问题。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教材编写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四、物理2教材编写过程中对几个具体问题的思考和处理,1关于教材的适应性问题,一是教材正文内容是根
30、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是全体学生的必学内容,也是全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实践与拓展”的内容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条件许可和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选择使用。二是“资料活页”和“我们的网站”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供有兴趣和学有余力学生课外阅读、查阅和钻研的,不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三是对有些在高中阶段无法讲清或不能证明,但实际中又需明确的问题,如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和适用条件,动能定理不但适用于恒力而且适用于变力,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等,则直接告诉学生,并说明它可以证明,但高中阶段无法证明,学生知道这一点和不知道这一点是不一样的。知道这一点,学生运用时心中有数,也给善于钻研的学生
31、留下余地。四是教材中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都是可以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或日常器具可以完成的。同时教材也鼓励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和学校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实验室。,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普遍反映“物理难学”,问题之一在于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形成了一个较陡的“台阶”.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知识面广,内容更丰富;初中物理较多是定性的,高中物理则有较多的定量要求;初中物理以现象为主,高中物理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抽象思维有较高的要求等。,2关于教材的台阶问题,1)由直线运动中的力学问题到曲线运动中的力学问题,2)由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到天体的运动,3)由
32、习惯于用力的观点和方法处理问题到用能量的观点和方法处理问题,4)由宏观的经典力学的思想和观念到近代物理的思想和观念。,一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内容安排和呈现方式上,尽力做到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例如对曲线运动问题,不是先从学生认识一般的曲线运动出发,而是从学生熟悉的在重力作用下的各类抛体运动现象入手,然后再过渡到一般的曲线运动。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例如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内容的处理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教材的编写中,在减缓“台阶”上,我们作了如下处理:,三是在近代物理内容的处理上,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教材以定性介绍为主,以实验事实引入,重思想性
33、和实例展示,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的继承与发展、广博与深远,以及它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和对科学、社会的重要作用,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志趣和积极性。四是教材在阐述方式上力求思路简洁、顺畅,特别是在引入概念、得出规律、分析例题等方面力求思路清晰,表达方式适合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自主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就学习过程而言,只有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有效的培养思维能力。本教材对这一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3关于教材为学生留下自主合作的学习的机会和独立思考的空间问题,或是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能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问题,或是对新知识
34、中的疑点、难点的问题,或是基于生活经验易产生错误的问题,或是促使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问题等。对这些问题,希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他们提出恰当的要求,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在讨论交流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科学语言表达能力,而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由教师讲给学生听。,教材中设有“讨论与交流”栏目,其中提出的问题,很多地方都在实验演示前或实验中提出了问题,这些问题也最好经学生思考后,再演示或总结。,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栏目中,,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教材在很多地方在这一方面作了努力,如抛体做直线或曲线
35、运动的条件的理论分析和论证,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公式的推导、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规律的公式,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的推导,天体质量的计算,动能的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推导等在教材中都没有给出,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分析、推理、论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要求学生这样做,相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适时总结,可以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化,而且总结本身也是一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在一些重要之处,如处理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步骤,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都要求适时总结,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章后的“本章小结”栏目中的“知识结构”只是为学生提示了本章的知
36、识线索,不是对本章知识和方法的系统总结和归纳,希望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本章学到了什么?,提不出问题,往往是学习缺乏兴趣和没有学懂的典型表现。为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章后的“本章小结”栏目中设置了“回顾与评价”。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提供了反馈信息。,实验在落实物理课程目标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教材在编写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实验。演示实验的数量较现行教材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对于演示实验,在教材中,用“观察与思考”栏目下给出,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按照要求进行演示,有的演示可以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式进行,有些演示实验可创造条件变为学
37、生的随堂探究实验。,4关于教材中的实验问题,对于学生实验,改变了过去教材将学生实验和课文内容分开,单独成文,作为附录列于教材之后的写法,而是将实验与理论融为一体,不再单独成文,统一于“实验与探究”的栏目下。实验的要求除了体现出探究的要求外,也注意分出层次,增加灵活性和开放性。有的实验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验方案,如探究曲线运动的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一种示范,在实验中学生可按提供实验方案操作,也可以参考实验方案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有的实验只给出部分的实验步骤和过程,其余的步骤和过程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对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有的实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实验器材、实验要求和问题,要求学生自
38、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如探究外力做功和物体的动能变化的关系;有的则只提出实验的要求,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不再给出,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了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教材中的“实践与拓展”栏目和习题中,也包含了一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性课题。,学习物理不做练习或习题不行,但练习或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关键在于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获得解题的过程和答案,特别是当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算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因此,本教材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增加了练习和习题的类型,如选择题、思考题、实验设计题、综合题和开放性问题等,题目的内容也注意了联系实际,力求避免
39、一些脱离实际的人造习题,特别是“实践与拓展”栏目中的问题多是实践性问题。,5关于教材中的练习和习题问题,五、分析教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它决定教材的总方向,并决定教材的内容选择、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抓住了它,就是抓住了根本,由此出发分析教材,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对教材的分析才能全面、深入,对教材的选择才能切合需要,对教材的处理才能准确得当。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不只是在教材的整体分析时要注意作为根本,而且在分析局部和各个章节时,也时时不可忘记,无论整体或部分,都要受到总的编写意图指导。有的教师只重视教材中个别讲法如何,对教材编写意图和特点注意不够,这样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由于思路不开阔,
40、教学中容易照本宣科,使教材的优点得不到充分发挥,缺点不易弥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1、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入手,贯彻始终,广东版物理2教科书在匀速圆周运动一节,在引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之前,以自行车车轮的转动为情景,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栏目,其编写的意图和目的:一是使学生认识到前面所学习的描述直线运动的物理量也可以用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二是使学生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比直线运动更为复杂的曲线运动,有不同于直线运动的一些新的特点,需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三是为学生进入下一个主题的学习作好铺垫,有利于克服学生对角速度理解上的难点;四是使学生受到过程和方法的教育和思维的训练。,图2-1
41、-6 自行车轮胎上某点转过的弧长总是与辐条转过的角度对应,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下,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设置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自行车车轮转动时车轮上某一点,经一段时间t后,在圆周轨道上位置如何确定?,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1)这一点经时间t运动的轨迹即路程;(2)由起始位置指向末了位置的有向线段即位移;(3)连接该点的半径在时间t内转过的角度。鉴于学生的可接受性这里不要引入角位移的概念,更不要说明它的矢量性。,问题2,该点在圆周轨道上运动快慢如何判断?,这里只要求学生做出定性的判断,如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圆弧的长度来判断;也可以用连接该点的半径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
42、度来判断;也可数一下一定时间内转动的圈数;也可以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来判断等等。,问题3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匀速圆周运动区别以往所接触的直线运动最显著的特征,即重复性和周期性。,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做到胸中有全局(1)从教材本身来说,认识教材的结构和体系,明确教材内部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楚教材的主干和枝叶、核心和扩展,明确教材的重点、关键和教材的编排。(2)从教材外部来说,要注意教材的纵向连接;还要注意教材的横向联系(生活、社会、技术、其他学科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要求、结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真正做到难易适度,负担合理。其次,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要求和特
43、点,明确各部分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某一部分和其他各部分之间的联系,,2、整体分析与局部分析相结合,物理学的学科特点:物理学不仅是具有实验性、理论性、精密定量并应用广泛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带有方法论的性质的科学。物理学的发展过程贯穿着科学方法论与物理思想的发展,并且任何物理学的内容,无不具有实验基础、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数学表述这三个基本因素,同时物理学的任何内容都渗透着科学家对自然界的好奇、探究精神和对科学的真、善、美的追求。,3、把对教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析结合起来,这里与分析学生的状况相结合有两层意思:一是根据学生的状况分析教材中是否体现了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
44、编排处理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作为选择教材和处理教材的依据;二是在总体层次、程度等方面都适合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在教学时,应做那些处理。首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其次,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第三,要了解和分析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第四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学习习惯以及可能影响学生发展的各方面的因素。如班级情况、家庭情况等。,4、与分析学生的状况相结合,六、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时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为选择和使用教材,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以便对教材有个宏观的、总体的基本认识。对教材的整体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编写意图(或编写思
45、想)它主要指具体的编写目的、教材使用对象、教学目标,期望达到的某些要求等。2、内容选取和程度要求它是编写意图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要求的尺度,影响教学的深、广程度和难易差别,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如对斜抛物体的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处理。3、体系安排 它是指教材中章节安排次序所体现出来的知识体系。内容、安排体系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要求,也反映了不同的能力、方法要求。4、风格特点 它是由以上各点的综合效果所决定的,最能体现教材的个性。,七、对教材进行单元分析时应考虑哪几个问题?,1、在整体中的地位2、知识(能力、方法)结构3、重点、难点4、目的要求5、内容讲法及对实验、习题的处理,作业(选择其中之一),1、选择义务教育阶段物理一册教材,试对其做一整体分析。2、试对高中物理必修模块1或2教材做一整体分析。3、任选初中或高中物理教材的某一章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