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选拔与测评第9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93387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2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员选拔与测评第9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员选拔与测评第9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员选拔与测评第9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员选拔与测评第9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员选拔与测评第9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员选拔与测评第9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员选拔与测评第9章.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品德测评,案例分析:,案例 最近,小王在参加G公司招聘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的面试时,遇见了这样一道题目:某小镇有一对兄弟,十分窘困,想偷偷离开,可是没有钱。于是哥哥在一家商店偷了1000美元。弟弟则向一位老人借钱。这位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心肠,弟弟撒谎说,自己生了严重的病,急需钱手术,希望老人借给他1000元,病好之后还给他。其实,弟弟没有病,更不会还钱给老人。老人虽然与弟弟素不相识,却给了弟弟钱。最后,兄弟两人离开了小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1、哥哥偷钱和弟弟骗钱,谁更坏?为什么?2、你认为欺骗老人是最坏的事情吗?为什么?,主要内容,品德的概念、特征与品德测评的含义品德测评的量化依据、量化

2、的方法以及量化中应注意的问题品德测评的方法,一、品德概念的界定,第一节 品德的概念及品德测评的含义,潘菽教授在其心理学中的定义,即认为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稳固的特征。,品德“包括人的思想观念(人生观、世界观)、政治态度、法制观念、道德品质等全部内容”。,品德是指个体言行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倾向和特征。,二、品德特点,第一节 品德的概念及品德测评的含义,1、品德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2、品德内外的统一性。,3、品德具有稳定性,4、品德具有差异性,三、品德测评含义,第一节 品德的概念及品德测评的含义,所谓品德测评,是指一种建立在对品德特征信息“测”与“量”基础上的

3、分析与判断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测评者通过“测”与“量”的活动,获得所要搜集的品德特征信息,然后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判解释。,品德测评是指测评者采种科学的测评手段(工具),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被测评者在某一时期内主要活动领域中的品德特征信息,针对某一测评目标体系作出数量或价值判断,或者直接概括与引发品德行为独特性的过程。,一、品德测评的理论依据,第二节 品德测评的理论依据与量化,测评应满足的三个充分条件是:1、测评对象客观存在,并可以被人认识与把握。2、测评对象的质与量具有大小、强弱与多少上的程度差异、数量差异或存在与否差异。3、测评对象这种质与量的差异可以通过比较进行确定与报告。,二、品德

4、测评的量化,第二节 品德品德测评的理论依据与量化,1、品德测评量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例如,前面提到的两个“经常”,若前一个每月做一次好事之“经常”以数字1表示,后一个每月做4次好事之“经常”以数字4表示,则不但对这两个“经常”进行了由表及里的揭示,而且还对它们从数量上进行了区分。,2、品德测评量化的实质与功能。从哲学角度看,品德测评量化就是通过测量手段来提示品德的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使人们对品德有更加深入更本质的认识;从数字角度来讲,品德测评量化就是通过品德测量法则,把个体稳定的行为特征和倾向空间,进而综合反映个体品德的差异与水平。,二、品德测评的量化,第二节 品德测评的理论依据与量化,3、品

5、德量化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品德测评的量化是主客观的有机结合。对于品德中客观存在的数量特征的量化是客观的,而对于品德中的许多质量特征的量化,则是主观的。,4、品德测评量化的内容与形式(1)品德测评的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2)品德测评的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3)品德测评的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4)品德测评的当量量化。,二、品德测评的量化,第二节 品德测评的理论依据与量化,品德测评的各种量化形式比较,二、品德测评的量化,第二节 品德测评的理论依据与量化,5、品德测评量化中行为的表面性与思想动机的隐蔽性 品德测评的量化应以什么为其直接对象呢?“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还是看

6、他自称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一个人。”,6、品德测评量化中分数报告的抽象性与特点反映的具体性 有人认为评语报告,别人一看就知道某人的品德,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评语的具体性使它具有这种明确性,而量化的分数因过于抽象则缺乏这种明确性,还需要一番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的“理解”。两个均为72分的员工,其品德状况绝非完全相同,量化的分数无法表明这一事实,而评语却能办到。员工忠诚度调查案例,一、FRC品德测评法,第三节 品德测评方法,所谓FRC品德测评法,是笔者1991年设计并进行过实验研究的一种方法。它是事实报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考核性品德测评方法。,FRC是事实报告计算机测评

7、法的缩写或简称。这种品德测评法的基本思想是,借助计算机分析技术从个体品德结构要素中确定一些基本要素,再从基本要素中选择一些表征行为或事实,然后要求被测者就是否具备这些表征行为与事实予以报告。,FRC品德测评法流程,第三节 品德测评方法,二、主观量表测评法,第三节 品德测评方法,主观量表测评法是根据设计的品德等级测评量表对公司员工的品德进行测评的一种方法。其具体方法是,先设计出品德等级量表,列出需要测评的品德因素,再根据被测评者的真实情况对照每一个品德因素,对被测评者进行打分,然后根据分数的大小转换成不同的等级。,第三节 品德测评方法,某企业员工主观量表测评法,三、OSL品德测评法,第三节 品德

8、测评方法,所谓OSL品德测评法,是一种以品德素质开发为目的的行为测评法,或者把它通称为开发性品德测评。实际上它是一种表现为品德测评的素质开发方法,是发挥测评开发作用的一种实体建构模式。这里O即英文单词on(做到)的缩写,S即英文单词(short稍差)的缩写,L即英文单词long(较差或需努力)的缩写。O,,S,,L即品德开发结果(做到、稍差、较差)主观测评的一种简便标记符号。,OSL品德测评法流程,四、问卷测验法,第三节 品德测评方法,采用问卷测验形式测评品德,是一种实用、方便、高效的方法。这种形式的代表有卡特尔16因素个性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问卷等。下面着重介绍卡特尔16因

9、素个性问卷(16PF)。,卡特尔,16PF的设计技术与相关情况,第三节 品德测评方法,(1)品德因素分析。这个测验的编制设计思想是,卡特尔对阿尔波特和奥伯特从字典中选择的17953个描述品德特征的形容词进行分析,将具有相同意义的词进行归类,获得171个特征名称;然后请有经验的人对这171个词进行评价,再用因素分析技术简化,将简化后的特征因素作为测评项目试测,再对测评结果进行因素分析,即获得12种品德素质;其后的工作中又发现与补充了4种品德素质,共16种。,(2)测评试题设计。针对每种素质编写一些测验题。所有的测验题都是尽是采取“中性”问题,避免含有社会上所公认的“是非”题,而且有的声东击西,表

10、面上看来似乎与某一因素有关,实际上却与另一因素相关。,16PF的设计技术与相关情况,第三节 品德测评方法,(3)问卷总体数量与测评时间。卡特尔16PF,共187个问题,每一种品德素质由1013个问题测试。测评过程中不要求完成时间,要求直觉性反应作答,实事求是,无须思考与拖延时间。每个题只可以在a,b,c中选一个,不能遗漏任何题。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应在1小时左右完成。,(4)测评功能。卡特尔16因素测验,不仅能够测评出16个独立品德因素自身水平的高低,而且通过对其中部分因素的组合,还能推测出其他品德素质的水平。例如,成功者的品德素质:知己知彼、自律严谨(高Q3),有恒负责(高G),情绪稳定(高

11、C),好强固执(高E),精明能干、世故(高N),自立、当机立断(高Q2),自由批评、激进(高Q1)。,五、投射技术,第三节 品德测评方法,广义的投射技术是指那些把真正的测评目的加以隐蔽的一切间接测评技术。狭义的投射技术是指把一些无意义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图形、句子、故事、动画片、录音、哑剧等呈现在被测评者面前,不给任何提示、说明或要求,然后问被测评者看到、听到或想到什么。,五、投射技术,第三节 品德测评方法,投射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测评的目的的隐蔽性。(2)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3)反应的自由性。,按投射的具体方式来分类,可分为联想投射、构造投射、完成投射、选择排列投射、表演投射。,六

12、、其他品德测评方法,第三节 品德测评方法,1、生理学测评所谓品德的生理学测评,是通过检查被测评者在特定刺激下血压、脉率和波电的反应来测评个体的品德。更复杂一些的生理学测评,则是通过血液化学成分变化、脑电波、肌肉紧张度和音调等进行测评。例如测谎器。,2、萧孝荣修订哈梅诚实验 哈梅诚实共有三种,操作顺序依次为:(1)曲线迷;(2)周迷;(3)方迷。做曲线迷与方向迷时,主试人要求被测者闭上眼睛,同时将铅笔在迷津双线间移动,不可接触任何一边。在做周迷时,被测者必须闭着眼睛,将数字写在各个圆周内。,六、其他品德测评方法,第三节 品德测评方法,3、认知测验方法认知学派认为个体的品德是由品德中的认知因素决定

13、的,因而他们主张从品德现象的认知方面测评品德水平。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雷斯特测验。,4、知觉测验相当多的研究发现,品德与知觉有一定的关系。原则性强的人比一般人更警觉,对疼痛更敏感,更容易厌烦,但这种测验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品德测评方法。,六、其他品德测评方法,第三节 品德测评方法,5.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对偶故事法是皮亚杰受到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而提出的一种间接测评个体品德发展水平的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直接研究中真实性程度下降的弊端。皮亚杰使用编制的对偶故事让个体作出判断,并向个体询问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把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划分为他律和自律水平,并在总结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他自己的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六、其他品德测评方法,第三节 品德测评方法,6.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法”柯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改成了包含道德两难冲突情景的一个故事,对两难故事的反应也不是在对偶故事中所采用的二择一选择判断,而是对根据故事内容(如“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作出判断并陈述理由,最后由研究者根据标准的评分体系对个体的道德推理进行评分,把评分结果采用阶段归档或计算道德分数的方法确定出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三级水平与六个阶段。,柯尔伯格,案例分析:,1、几个亚洲国家的品德测评2、人力资源经理品德素质测评方案3、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品德测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