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迷失与复归.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9480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性的迷失与复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性的迷失与复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性的迷失与复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性的迷失与复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性的迷失与复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性的迷失与复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性的迷失与复归.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星期五俱乐部出品,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车文博 主编 江光荣 著,主讲:付正波,2,目 录,人性的探讨,自我心理学,心理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关系心灵的协奏,治疗之外新人类关系,教育思潮学生为中心,学科困境人性与科学,3,一、人性的探讨,1 生物的本性:该物种的一些共同属性,体现着该物种的一般特点。性善还是性恶?观点接纳任何一件客观事物一样接受他们,完全可以只把此一特点作为一种客观的属性来看待,而将对人性的种种属性的善恶判断交给伦理学去处理。(狮子与绵羊),PK,4,一、人性的探讨,2 人性素描一、人不是什么及是什么?1.人不是白板,也不是胶泥人天生就有某些心理倾向,人是有本性的。2

2、.人的基本特性不是有敌意、耽于破坏、反社会,或者邪恶的;而是倾向于创造、具有建设性,以及需要与其他人建立密切的个人关系。人可能为恶,但那不是人的本性。二、实现趋向生物要求将其遗传赋予的潜在的性状充分表达出来,要求将自身所赋有的技能充分发挥出来,且这些表达和发挥,都是有方向性的,这个方向是系那个上、向前,积极的、建设性的、创造性的。保持、增强、再生,5,一、人性的探讨,3 充分发挥机能的人有机体要求让本身所具备的潜在的技能发挥作用,使之由潜在形态向现实形态转变。技能充分发挥的人一、是什么样子?美好人生美好人生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存在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非一个目的地。构成美好人生的方向,乃当人有

3、心理上的自由可以迈向任何方向之时,他的整个身心所选择者。二、有什么特点?1.对经验更开放 2.更富存在感(充实、新鲜)3.越来越信任自己的机体 4.更充分发挥机能的过程(整体),6,一、人性的探讨,4 人性的问题的回答一、自由意志 VS 绝对论(弗罗)1.经验开放的人对所有信息坦诚、不加歪曲利用所有的信息作出最好抉择体验到自由2.受防御支配的人对所有信息选择性注意、歪曲不能充分如实的利用资料感到条件受限别无选择(自我心理学)二、性善还是性恶弗洛伊德、罗洛梅、罗杰斯1.社会性条件作用 塑造2.志愿选择希特勒,7,目 录,人性的探讨,自我心理学,心理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关系心灵的协奏,治疗之外新人

4、类关系,教育思潮学生为中心,学科困境人性与科学,8,二、自我心理学,1 个体的现象世界一、经验和现象场假设:每个个体都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的主观世界里,并且他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这个私人的世界可成为“现象场”经验:名词在任何一给定时刻,个体体内所发生或进行的事情,并且这些事情是“可以”被意识到的。动词机体内接受当时所发生的感觉或生理性事件的刺激。符号化:大脑借助词语、符号、声音、图像或者任何可以被加工的东 西(这些东西统称为符号)来表征经。ps:符号化是区分意识到经验的标志1.可觉度(availability to awareness)2.准确的符号化(accurate symbolizat

5、ion),9,二、自我心理学,二、现象场的主要思想:1.我们头脑里所出现的能够为我们明确意识到的内容仅是我们全部经验的一小部分;当前生活任务(板凳)2.个人的知觉世界是他的直接现实;精神病人的眼睛逻辑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不能?心理障碍)3.个人的现象场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最确切的知道。咨询中内部参考系每个人的主观经验(感知、记忆、意义、知识、信念、偏好等),凡属于个人主观世界中能够被个人所利用、能够进入意识的都是。,10,二、自我心理学,三、婴儿的现象世界1.婴儿有着天生的实现趋向;(原生质)2.婴儿也是以他所知觉的样子来看待他的世界;(赤子之心)3.婴儿在不断的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方向性:实现、

6、增强、维持、发展4.婴儿使用机体评价过程来处理经验。可变通性符号化的准确性以实现趋向为评价标准机体智慧:有机体本身的自发反应往往比理性思考更符合该有机体物种的本性;在反映本性的要求上,有机体的本身比他的大脑往往更可靠。,11,二、自我心理学,2 自我及其发展一、自我概念自我:在众多自我经验中,一些经验被符号化,成为一些与“我”“自己”有关的知觉,这些直觉在个人现象场中被慢慢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特的,有着内部联系和结构的部分,便是自我。特点:1.自我是一个有组织的结构,一个格式塔;(美女与老妇图)2.自我是容易进入意识,被意识所反映的;3.自我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结构。(无有,单纯复杂)可变性、稳

7、定性、可变但不常变陈清:自我并非我们内的一个实在的小人,他指称的并非任何实体,自我不会做任何事,也不是用来控制个人行为的,自我只是个 人知觉的系统的组合。,与个体自己有关的经验,也是个人现象场的组成部分。,12,二、自我心理学,二、自我的发展混沌分化自我经验自我组成:两点三面,自我组成,理想自我真实自我,13,二、自我心理学,三、积极关注及有条件价值的形成非常态形成过程:积极关注的需要有条件积极关注价值条件(conditions of worth)心理障碍常态形成过程:积极关注无条件积极关注正常真诚体验、倾听自己内部犯禁意识承认和接纳决定立足与自己,1.依赖他人2.与经验相关3.互惠性4.需要

8、强烈,14,二、自我心理学,3 人格解体当经验与自我背离威胁、焦虑防御启动(选择性知觉、歪曲等),越来越严重 防御失败 人格解体,一个案例艾伦韦斯特一个生机勃勃的女孩一段恋情,爸爸不同意,中断(为维持与父亲的爱,放弃自己的真实体验)吃太多而越长越胖(不信任自己)24岁,爱上了一个学生与“合适的婚姻对象”表兄结婚33岁,吃毒剂自杀,15,目 录,人性的探讨,自我心理学,心理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关系心灵的协奏,治疗之外新人类关系,教育思潮学生为中心,学科困境人性与科学,16,三、心理治疗以人为中心,1 心理治疗,人格重整的过程心理治疗 破除了防御过程 接纳经验之原貌,当事人对自己所持的价值观有一些

9、灵活可变的态度 人格更为整合、较少内部矛盾 建设性人格改变,17,三、心理治疗以人为中心,2 人格改变的条件:真诚一致1、何以重要?真诚信任暴露2、常见误解治疗室的内、外的区别真诚治疗师无节制的自我暴露,同感理解如何了解一个人?一、进入对方的心里,而非站 外面,盘问;用他的眼睛 看世界,而非猜测。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二、感受认识(符号化)三、同感认同(好像)为何有治疗作用?外人倾听(接纳的)自己倾听(否认和压制的感受)接受自己(像治疗师一样对待自 己)准确面对自己(走出面具,丢掉防御,坦然面对真我)客体关系,无条件积极关注接纳:积极体验+消极体验治疗者的害怕误解:无条件积极关注占有式关爱无条件1

10、00%,18,目 录,人性的探讨,自我心理学,心理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关系心灵的协奏,治疗之外新人类关系,教育思潮学生为中心,学科困境人性与科学,19,四、治疗关系两个心灵的协奏,1.1 从“指导”“非指导”,20,四、治疗关系两个心灵的协奏,1.2 从非指导关系协助关系关系:有两方的接触,有相互影响,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以及对方对自己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有所反应。协助关系:一方力图使另一方或者双方都变得更能体验、欣赏,更能 表露,更能发挥个人内在的潜能。助人成长(咨询师与当事人、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医生与病人)判断:关系是否具有协助性?一、协助者自身的态度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理解二、被

11、协助者对于关系的感受或者体验,21,四、治疗关系两个心灵的协奏,2 怎样创造出一种有帮助作用的关系?1.我能否做到让对方觉得我是值得信任、可靠,以及在某种深刻的意义上是表里一致的?2.我是否有足够的表达能力,使我能将自己不含混的传达给对方?3.我能否让自己体验到一种对别人的积极态度温暖、关系、喜爱、感兴趣,以及尊重的态度?4.我是否有足够的力量,使自己可以和对方分开来?5.我自己是否有安全感,从而能够允许(接纳)对方有其独特性?6.我能允许自己完全进入他的感受和个人意义的世界里去并且像他一样的看这些感受和意义吗?7.我能不能接纳当事人向我呈现出来的每一个面向?8.在这种关系中,我是否较为敏感,

12、留意我的举动不止使对方感到受威胁?,22,目 录,人性的探讨,自我心理学,心理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关系心灵的协奏,治疗之外新人类关系,教育思潮学生为中心,学科困境人性与科学,23,五、治疗之外新人类关系,1 家庭和婚姻成为伙伴:婚姻及其替代性选择婚姻问题的根源:婚姻中人失去了真自我例:透过丈夫的成功来表达自己的幸福和成就理想婚姻:1.坦诚的表达,而不伪饰2.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也让别人保持其自己的独立性误解:爱就是为对方做出牺牲,并以对方对自己做出牺牲来衡量爱的 程度。迁就VS磨合3.交流、交流、交流心心相印,24,五、治疗之外新人类关系,2 会心团体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三至十几人不等,一到两位

13、促成员,次数频率不定。一小组人聚在一起,在一中慢慢培养出来的信任、关爱、自由和安全的气氛中进行自我探索、体验、表达、反馈等活动,最后达到扫除个人成长和发展中遇到的障碍,促成个人成长的目标。会心团体理念1.信任团体和团体过程本身的力量(白细胞)2.让团体自己发展出它的目标和方向(安全、信任)3.无结构性(不肯掌舵)4.真诚的面对小组和小组成员5.“如其所是”地接受小组和小组成员6.同感理解,25,五、治疗之外新人类关系,3 大家都一样是人关于敌对的民族、教派的交流和和解化解的信念1.但凡个人的,也是最普遍的(探索内心,了解、接纳自我,应用他人2.机能充分发挥的人倾向于社会性的、建设性的3.个人力

14、量可以转化为协作的力量区分和体验自己与他人的感受和体验,融洽合一协作力量基本原则1.“个人”而非“角色”2.老练的促成员3.情景及辅助条件 4.充分表达,同感理解例“中美洲的挑战”工作坊,26,目 录,人性的探讨,自我心理学,心理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关系心灵的协奏,治疗之外新人类关系,教育思潮学生为中心,学科困境人性与科学,27,六、教育思潮以学生为中心,1 教学应该是怎样80年代的自由学习教:允许、促进、激发,知道怎样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经验、态度、兴趣个体天生就有学习动机,而人类的个体的学习发展过程以自有其独有的规律。(实现趋向)学:有意义学习:是否可以理解/是否有价值特点:1.有意义,2

15、.全人投入,3.自发,4.自我评价管理特点:共同负责教师:安全感和自信、提供资料、关注学习过程、带头努力学生:依据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律、自我评价,28,六、教育思潮以学生为中心,2 促进学习老师促进者真实意识并接受到自己的感受,不强加于学生;不喜欢行为还个人珍视、接收、信任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理解最难,学生的眼睛、不带批判、自己的好恶补充(从传统教师到促进者)1.不是教而是促,2.明白意义学习,3.重视学生个别性,4.好奇心和创造力自由学习的教学法从真实问题开始,提供学习资料,人资源,利用合同,实践性学习,小老师,小组学习,会心团体,自我评价,29,目 录,人性的探讨,自我心理学,心理治疗以人

16、为中心,治疗关系心灵的协奏,治疗之外新人类关系,教育思潮学生为中心,学科困境人性与科学,30,七、学科困境心理学与科学,1 人的科学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质疑1.把人客观化(符号化)2.人的行为服从决定论原则(人的价值)3.发现和知识被利用科学是一个主观过程1.产生有创意的假设和想法2.检验(防止自欺和欺人,100%)科学方法,防止欺骗的需要应该是什么样?1.破除对创造性的主观沉思的恐惧 3.接纳现象学的思考2.破除对研究选题的种种限制或戒律 4.意义与 0.015.将人当作人例子:皮亚杰分别在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学校面试,31,七、学科困境心理学与科学,2 为人的科学“杞人忧天”:一场人操纵人的噩梦

17、奥本海默的预言斯金纳VS罗杰斯分歧:1.个人控制(例:道德);2.教育中的控制(惩罚与强化)3.政府控制(国家强制力)桃花源二村问题:目标、权利、自由人,和他的行为,在一个科学化的社会总,变成了计划下的产品在这个桃花源里,人性最本质的东西,最有价值的东西,被消灭的一点不剩。,32,七、学科困境心理学与科学,3 人本主义的未来世界: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本主义者总是在企图建立一个自然主义的、心理的价值体系,试图从人自己的本性中派生出价值体系,而非求助于人自身以外的权威。马斯洛行为科学的目标:1.研究那些使人的生命形态更为丰富、更有意义、更令人满足的人际关系课题2.研究如何人如何更睿智、更自觉地参与到人

18、类自身的身心和社会的发展3.研究使人的创造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途径由外控始,以内控终,33,七、学科困境心理学与科学,4 科学和价值选择科学家的价值取向:1.任何科学研究之前和之中,都存在价值选择2.这种价值选择永远都超乎科学活动之外科学家要负责吗?“新心理学”1.在明确了从人出发、以人为依归的前提下展开研究2.为善求真盲点: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34,附:心理学的困境叶浩生,类型:一、心理学的分裂和破碎1.研究课题2.指导思想和方法论3.科学家与实践者4.组织结构二、心理现象社会根性同研究取向上的个体主义倾向的矛盾三、与现实生活脱节归因:错误的采纳了经典自然科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决定论、还原论、机械唯物论)先方法后问题1.摆脱哲学,成为科学2.实证主义哲学解决:范式革命,多元化的方法,35,思考我们能怎么应用?教学、管理、个人,36,谢谢-,对不起,我是付正波,星期五俱乐部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