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环境发展合理开发中国西部矿产资源.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9597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调环境发展合理开发中国西部矿产资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协调环境发展合理开发中国西部矿产资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协调环境发展合理开发中国西部矿产资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协调环境发展合理开发中国西部矿产资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协调环境发展合理开发中国西部矿产资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协调环境发展合理开发中国西部矿产资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协调环境发展合理开发中国西部矿产资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品论文大全协调环境发展,合理开发中国西部矿产资源秦身钧 1,2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河北工程大学 理学院,河北邯郸(056038)E-mail:qsjhbhd摘要: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开发潜力巨大,将成为中国二十一世纪能 源和矿物原材料的基地。但西部地区环境脆弱,盲目开发将带来严重后果,必须协调环境发展,依靠科技,制定规划,加强治理,采取合理可行的战略和策略开发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关键词:西部;矿产资源;环境;开发 中图分类号:TD81. 引言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与文明的物质基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矿产资源起着重要的 基础性作用,

2、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和 1/3 的饮 用水(属于矿产资源范畴的地下水)都来源于矿产。然而,绝大多数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耗竭性资源,随着我国东部地区许多资源性城市的矿产资源已接近枯竭,西部将成为我国二 十一世纪能源和矿物原材料的基地,“西矿东用”势在必行。2. 西部矿产资源现状2.1 矿产资源概况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 内蒙古、广西等 12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注:内蒙古为中部地区,广西为东部地区,但 二者在地域、区情和政策上与西部类似,通常归入西部进行讨论),幅员辽阔,矿产资源蕴 藏量丰富,种类

3、齐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2.1.1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我国西部地区赋存有包括两个世界级构造成矿带在内的三大成矿带和四大含油气盆地,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目前我国已发现的 171 种矿产在西部地区均有发现,全国已探明有储量的矿种 156 种,西部地区就有 138 种,矿产地近 8200 处1。复杂的 成矿地质条件和漫长的地质活动历史为西部地区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国西部地区探明 的 138 种矿产资源中,能源矿产 8 种,金属矿产 54 种,非金属矿产 74 种,水气矿产 2 种, 其中支柱性代表矿产查明储量数据和比重列举如下2。表 1 西部地区支柱性代表矿产查明

4、储量统计Table 1 The identified reserve of mainstay mineral resources in Western Region矿产名称全国查明储量西部查明储量西部比例原煤10062.50 亿吨6187.25 亿吨61.5石油24.90 亿吨6.09 亿吨24.5天然气11778.4 亿立方米7776.2 亿立方米66.0铁矿458.07 亿吨129.59 亿吨28.29铜矿6281.23 万吨3075.26 万吨48.96金矿4134.13 吨1357.48 吨32.84-6-硫铁矿474404.00 万吨258873.00 万吨54.60钾盐45577.

5、00 万吨45448.00 万吨99.66钠盐矿石203.50 亿吨203.50 亿吨100.00磷矿132.54 亿吨77.53 亿吨58.49水泥石灰岩530.10 亿吨204.20 亿吨38.502.1.2分布相对集中,利于开发西部地区西部矿产资源尤其是能源矿产、化工矿产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为矿产资源的 勘查和生产基地的建设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西部地区是一次能源相对富集区,油田数量 占全国的 28.85%,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吐哈和柴达木五大盆地;西部 气田占全国的 43.38%,主要集中在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和柴达木四个大型气区3。有 色金属矿产主要富集在陕、甘、川

6、地区,化工矿产主要分布在柴达木,加上阿尔泰有色金属 富集区等已成为吸引投资颇有前景的成矿区带4。在已探明的支柱性矿产资源中,80%的煤 炭集中在陕、新、黔,99%的石油集中在新、陕、甘、青,88%的天然气分布在川、新、陕;97%的铬铁矿分布在藏、新、甘、青,92%的硫铁矿分布在川、黔、滇,76%的铜矿分布在 藏、滇、甘,97%的钾盐和 90%的钠盐高度集中分布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98%的磷矿集中在滇、黔、川、陕和青海5。2.2 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目前西部地区已建成从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到化工非金属以及建材等 多种矿产品的生产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基地。西部地区已探明储量的矿产

7、资源 大多数都已得到了开发利用,天然气、铬铁矿、钛矿、锌矿、镍矿、钴矿、银矿、铂族矿、 稀土矿、钾盐、玻璃硅质原料、石棉等已开发利用储量占全国已开发利用总储量的比重大于50%,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力1。尽管如此,除煤炭等少数几个矿种外,西部仍有不少大型、 超大型矿区和具有较好资源潜力的地区尚未发利用,特别是西南三江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和 大西北高原盆山区,油、气(天然气和煤成气)、富铜、镍、钾盐、铂族元素、银、铀、 盐湖硼矿、稀有矿产、优质煤炭资源等矿产资源仍具有很大的潜力6。例如青藏铁路雅鲁藏 布江成矿带,西藏班公错怒江地区估算铜资源量近 200 万吨,具有大型、超大型矿床远景 规模;新疆阿尔今

8、地区的钨锡矿带发现工业价值矿体 11 条,有可能继南岭钨锡矿带之后成 为我国又一个钨锡资源勘查开发基地7。不过,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基础设施差以及矿 产勘查开发投入不足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目前总体上开发利用程度低, 矿山企业普遍存在着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严重问题。3.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3.1 西部地区环境脆弱西部地区处在全国第一和第二级阶梯上,平均海拔 1000 米以上,是全国最重要的水源 和大气动源,成为了整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态环境屏障8。然而,西部地区地质 条件特殊,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及其脆弱,据统计,全区沙漠、戈壁面 积 87.3

9、5 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68.11%,是西部地区国土面积的 16.02%;水土流失面积达 7494.2 万公顷,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 45.96%,为西部地区国土面积的 13.74%9。例如塔里木盆地油气富集区干旱少雨,植被稀少;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富集区为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由于缺少生态屏障,沙尘暴发生的次数逐年增加,影响范围逐年扩大,已经 成为灾害性气候。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定量化比较(如图 1),除 山西省外,全国生态环境脆弱度名列前茅的省区均在西部地区10。图 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度Figure 1 Fragility of ecological

10、environment in Western Region西部地区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陕、甘、宁等干旱、半干旱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严 重地影响着当前的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也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 优势。此外,西部地区偏远内陆,产品运输成本过高,也成为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的不利外 部环境。3.2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西部地区矿业开发利用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与日俱 增,已成为制约西部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粗放式的资源开发, 落后的开采、洗选技术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例如著名的陕北神府煤田中,仅陕 蒙接壤的活鸡兔沟

11、不到 12 公里的地段就有煤矿 21 个,资源利用率仅为 20(低于国家标 准的 50,不到国际标准的 30)11,大量宝贵的煤炭资源被破坏和浪费。各个矿区随处 可见的煤矸石山,既侵占了农林用地,又不断地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烟尘和气体;众多的小 矿土法采炼使得西南地区的重庆、贵阳等城市,已形成了较为严重的酸雨区。二是资源的无 序开发,不合理的消费利用,造成植被、生态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日益加重,成片的土地被 搁荒;更严重的是矿山在剥岩、排土、采矿、选矿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不仅使 原本秀丽的山川变得千疮百孔,而且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稳定, 导致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

12、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此外,企业和政府普遍 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进行开采后的生态环境修复再造。4. 协调环境发展,合理开发西部矿产资源鉴于西部地区在中国特殊的重要生态环境地位,任何过量和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都可 能会突破地区生态环境的均衡阀值,引发难以预计的灾难,甚至威胁到中下游地区乃至整个 国家。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协调环境发展,采取合理可行的策略开发西部矿产资源。4.1 战略构想一百余年国际矿业发展的历程,提供了三种矿产资源开发模式12:先开发后治理, 虽快速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造成环境破坏和付出巨大的代价;严厉的环境限制下的资源开发,虽有效地保护了环境,但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矿业发

13、展,使矿业市场不景气;海外资源开发,虽弥补了本国的资源需求,可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但需要雄厚的资金保 证。对于中国西部矿产资源的开发而言,既不能走“先开发后治理”的以环境为代价的原始资 本积累老路,也不能套用“严厉的环境限制下的资源开发”的发达国家后工业化模式,而“海 外资源开发”的途径打开还需时日。因此,我国西部必须实行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 调的政策,在资源开发由计划调控向市场导向转变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 利用的宏观调控作用,从体制、政策、法律、规划、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走有中国 特色的可持续矿业发展之路。4.2 研究制定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在开展西部矿产

14、资源规划时,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 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等五项基 本原则13。为协调环境,合理开发西部矿产资源,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配置资 源开发布局,避免或尽量减少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必须建立与完善矿业开发与生态保护规 划,开展矿山生态环境调查、区划与监测;加强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地表水和地下 水系统的影响评估。通过开发前的西部区域地质环境容量评价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确定区 域地球化学基线,研制矿床地质环境模型,制定区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等12。在对比东部 矿山资源、环境资料和数据基础上可以启动和完善上

15、述工作。利用资源优势,考虑环境因素,在总结长期开发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完善各具 特色的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空间组织结构。西南地区应集中精力发展有色和磷化工,其中 以黔西铝和磷两大资源的开发最为重要;四川在加紧大型石油炼厂生产能力的建设、扩大天 然气开发和提高工业和居民生活供气水平的同时,应加大天然气化工的发展,重点开发适应 西南山地区不同海拔、气候和土坡条件的各类农用化肥14。西北地区则应坚持以能源资源 开发为主的方向,确定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如优质动力煤炭基地:陕西神榆矿区、内蒙东胜神府矿区、甘肃华亭矿区等;石油天然气基地如塔里木盆地油气田和陕北气田等15。适 度扩大本区原油加工、石油化工

16、和天然气化工的生产能力,重点开发服务于当地干早农业生 产和环境保护的石化产品,如渗透薄膜和集雨工程塑料等,在加大当地钾盐资源开发的同时, 应坚持对盐湖及硫酸钾、硫酸锶等资源的综合利用,逐步形成盐化工系列产品生产能力。继 续开发利用黄河中上游廉价水能和邻近的有色和稀有金属资源,完善当地镍、铝和铅锌为主 的有色金属及稀有金属资源的炼制和加工 14。4.3提高科技含量,进行绿色矿业开发绿色矿业是指在矿山环境扰动量小于区域环境容量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优化和生 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创新,要实现采、选、无害无尾矿新技术,选 冶介质流零排放新技术,以及西部特殊景观环境下矿山采选冶新技

17、术的突破,如采矿就 地溶出新技术等,使得资源综合利用与地表生态环境无扰动开采成为可能16。在这方面不 乏成功的实例,如两院院士王淀佐为主完成的“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研究与实践”荣获国 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广西北山矿业公司、南京栖霞铅锌矿等矿山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 经济指标,大大降低了选矿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使得选矿废水的循环利用率达 90以上, 其中南京栖霞铅锌矿达到了废水零排放17。4.4加强环境治理,预防重大灾害和生态重建加强矿山环境调查、监测和灾害防治,国家组织开展全国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评价,矿 山企业加强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调查、监测及预报预警,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 施,并向当

18、地政府主管部门提交监测报告,建立信息网络,做好防灾减灾预案,最大限度地 避免突发性灾害发生12。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治 理力度,使矿区、矿山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选择不同类型的矿山进行生态环境恢复 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对工矿区损毁土地进行复垦和绿化,对矿渣、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 源化利用,建立新的矿山闭坑复垦运作机制,确保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有较大的改观18。例 如东胜神木矿区,不仅成功地遏制了毛乌素沙漠向东的发展,并使沙漠化土地面积从原先的1331 千平方米减小到 681 千平方米,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13,应成为西部矿山的学习典 范。4.5加强矿业法制建设

19、及监督管理完善的法制建设是监管的保障,只有进一步完善有关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法律体 系让执法部门作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因此在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 理法和土地复垦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尽快修订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违反矿产资源法规行政处罚办法等配套法规,增加矿地 占用及复垦、矿山环境保护和违法处罚等条文,积极做好近期的西部开发促进法和西 部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监督条例的相关立法工作,使相关法规更明确,更具可操作性。为了改善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国土资源部曾联合开展了矿山生态环 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持续治理整顿了一批大规模、群发性非法无

20、证矿山开采,遏制了 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减轻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更为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制定具体的法律法规来实现矿产开发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如限制或禁止新建、扩建含硫高量的煤矿;限制或禁止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要 严格控制在自然保护区和其他生态脆弱地区进行矿业活动;禁止在重要风景区和重要地质遗 迹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禁止土法炼焦、金属冶炼、炼硫、炼矾等19。对新建矿山, 要严格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善已有矿山企业结构,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 开发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 发中

21、保护”的方针,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引导和监督矿山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 规范发证开采,防止乱采乱挖和资源浪费。5. 结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但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经济和社会等多元素构 成的复合系统内容之一,具有复杂性、开放性、共生性等特点20。应结合这些特点,以协 调各元素共同发展为基础,采取适当的战略、策略,真正实现中国西部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参考文献1 贾文龙,卜善祥. 发展优先,兼顾环境关注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J. 国土资源,2003,(18):3639.2 王淑玲. 我国西部地

22、区矿产资源优势综合评价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3 刘宝珺. 西部大开发中的资源与环境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1):17. 4 李文光. 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概况J. 化工矿产地质,2000,22(3):176182.5 高华中. 西部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 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1):710.6 叶锦华,蔡刚,王保良,等. 加快西部国土资源勘查评价,开发与保护促进西部大开发兼论实施西部 大开发战略中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J. 中国地质,2000,(10):1115.7 马凯. 2005 国家西部开发报告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

23、6.38.8 张雷,傅晓峰. 21 世纪中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11(3):3641.9 李新玉.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对策J.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0,(6):1215.10 成升魁,谷树忠,王礼茂,等. 2002 中国资源报告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8211 唐民安,王华,孙宝玲,等. 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12):5456.12寿嘉华. 走绿色矿业之路西部大开发矿产资源发展战略思考J. 中国地质,2000,(12):23.13 潘文灿. 积极做好西部矿产资源规划研究工作浅谈加强西部地

24、区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划的建 议J. 中国地质,2000,(2): 49.14 张雷. 21 世纪中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J. 国土资源通讯,2001,(8):3845.15 曾勇,吴财芳,陈伟. 矿产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J. 中国矿业,2003,12(12):13. 16 王贵成.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西部矿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18(5):2830. 17 中南大学. 本校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EB/OL. http:/202.197.58.4/newfolder/2002/20026/xyzc/kygz/200265170019.htm,200

25、20506.18 张照志,曹清华.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对策J. 资源产业 2001,(12): 1415. 19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务 院 新 闻 办 公 室 . 中 国 的 矿 产 资 源 政 策 EB/OL . 20 夏青,梁钰.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复杂性及协调发展研究J.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3,16(5):11-12.Harmonize the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ExploitMineral Resources in Western Region of ChinaQin Shengjun1,21.Department

26、 of Resources & Earth Scienc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100083)2.College of Science,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 Handan, Hebei, China (056038)AbstractThere are abundant mineral resources in West Provinces of China, which distribute massively and havetremendous

27、 exploiting potential. The Western Region will become the supply base of energy and mineral raw materials in the 21st century. However, the environment of Western Region is so weak that blind exploitation will bring terrible results. The reasonable strategy, policies and plans such as dependenc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inforcing harness, should be taken to exploit mineralresources, with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in Western Region of China.Keywords: Western Region; miner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exploit作者简介:秦身钧,男,1977 年生,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河北工程大学讲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