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淋巴瘤大课.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3975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淋巴瘤大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内科学淋巴瘤大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内科学淋巴瘤大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内科学淋巴瘤大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内科学淋巴瘤大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学淋巴瘤大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淋巴瘤大课.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淋 巴 瘤lymphoma,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 刘 丹(1030198),2,淋巴瘤的发现,1832年 Thomas Hodgkin报告一种 淋巴结肿大合并脾大的疾病1865年命名为 HL,1846年 Virchow 从白血病中 分离出一种疾病,称之为 淋巴瘤(lymphoma)或淋巴肉瘤 1871年 命名为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现在称之为 NHL,3,概 论,原发于淋巴结和其它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常有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伴全身症状,晚期可侵犯身体的任何部位引起相应症状及恶病质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活检进行诊断放化疗为主、联合生物治疗的综

2、合治疗,4,概 论,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分为:霍奇金淋巴瘤 Hodgkins lymphoma,HL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NHL根据肿瘤细胞来源分为:B细胞性T细胞性/NK细胞性,5,淋巴瘤发病率,SEER NHL incidence by age,19751977 and 19982000(male,all races),Age at diagnosis(years),0,20,40,60,80,100,120,140,5,59,1014,1519,202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5559,6064,6569,7074

3、,7579,8084,85,1998200019751977,No.per100,000,Ries LAG,et al.(eds).SEER Cancer Statistics Review,2003.NCI Web site.,6,流行病学特点,2003年美国淋巴瘤新发病人7600人,男性多于女性,常见肿瘤第7位,发病率高于白血病在发展中国家,淋巴瘤高发于15-40岁的青年人和大于50岁的老年人中国淋巴瘤居常见肿瘤11位,与白血病类似 85%-90%患者发病年龄 16岁。中国:高度恶性比例高、T细胞多,7,病因和发病机制,病毒,感染,辐射,遗传,8,病毒:EB病毒(Burkitt淋巴瘤)人T

4、淋巴细胞病毒 HTLV-(HTL)HTLV-(T细胞皮肤淋巴瘤)HCV(边缘区淋巴瘤)细菌:HP(边缘区淋巴瘤-胃MALT)电离辐射:基因变异遗传因素:基因缺陷-病毒易感性增高宿主免疫缺陷:发病率高,9,淋巴瘤病理分类,淋巴瘤组织病理学类型及解剖学范围是决定治疗方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HL 预后较好NHL 明显的异质性,预后极不相同共同的病理学特点 正常淋巴结的滤泡性结构被大量异常的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破坏,10,HL与NHL组织病理学区别,最大的不同点:一致性与多样性,11,HL病理学特点,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来源:B细胞生发中心“镜影”细胞(R-S)病理表现典型生物学表现类似按淋巴结分布区域依次转移

5、 蔓延性播散,12,NHL病理学特点,高度异质性 细胞来源广泛(T、B、NK)病理类型复杂 生物学表现多样 侵犯范围广泛,跨越淋巴器官及实体器官播散 跳跃性播散,13,淋巴瘤病理分类演变,分类依据,时间及分类名称,形态学,1942Gall&Mallory,形态学/淋巴细胞生长模式,1956Rappaport,细胞株及分化,1970sKiel,细胞来源,1982Working Formulation,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特性临床特性,1994REAL/WHO,基因表型,将来,14,霍奇金淋巴瘤 HL,肿瘤组织中找到里-斯氏细胞(R-S),一种巨大的双核或多核组织细胞,具有大而清晰的嗜酸性核仁,胞

6、浆嗜双色性,Reed-Sternberg细胞,CD30染色阳性,15,16,HL病理与分类(Rye,1965)根据R-S细胞、淋巴细胞、纤维化的比例划分:淋巴细胞为主型(LPHL)-淋巴细胞为主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少见R-S细胞,可转化,预后最好结节硬化型(NSHL)-纤维细胞为主 淋巴样细胞被纤维束分隔,可见R-S细胞,预后较好混合细胞型(MCHL)-二者兼有 R-S多见,有嗜酸粒、浆细胞等多种细胞浸润,预后较差,中国HL最常见类型淋巴细胞耗竭型(LDHL)-R-S细胞为主 淋巴细胞少,怪异R-S细胞多见,弥漫性纤维化,预后最差,17,HL病理与分类(WHO,2000),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

7、霍奇金淋巴瘤(NLPHL)特点:小淋巴细胞结节背景上散在大B细胞 约占HL 2-6%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LPHL NSHL MCHL LDHL,根据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期,18,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淋巴结结构破坏消失,大量淋巴瘤细胞弥散分布,形态各异,19,20,NHL国际工作分型(IWF,1982)低度恶性 小淋巴细胞型 滤泡性小裂细胞型 滤泡性大、小裂细胞混合型中度恶性 滤泡性大细胞型 弥漫性小裂细胞型 弥漫性大、小裂细胞混合型 弥漫性大细胞型(裂、无裂)高度恶性 免疫母细胞型 淋巴母细胞型 小无裂细胞型,21,WHO分类原则,细胞谱系是疾病定义的出发点B、T或 NK

8、 细胞每一种类型都是具有临床特征的独立疾病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与病程疾病累及部位常常是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性标志临床特征的应用是一个新的方面;诊断是有临床依据的,22,NHLWHO 分类(2001)B细胞 T和NK细胞惰 性 B-CLL/小淋巴细胞NHL 覃样霉菌病SS 淋巴浆细胞性NHL 成人T细胞白血病(慢性)滤泡性淋巴瘤(I,II级)T细胞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MALT型结外边缘区细胞 毛细胞白血病 侵袭性 B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 滤泡性淋巴瘤(III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肠道T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

9、瘤,鼻型 浆细胞瘤骨髓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裸细胞)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成人T细胞白血病(急性)高度侵袭性 前B淋巴母细胞性 前T淋巴母细胞性 伯基特淋巴瘤,23,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2008),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NOS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有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有t(9;22)(q34;q11.2);BCR-ABL1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有t(v;11q23);MLL 重排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有t(12;21)(p13;q22);TEL-AML1(E

10、TV6-RUNX1)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有超二倍体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有亚二倍体(亚二倍体ALL)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有t(5;14)(q31;q32);IL3-IGH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有t(1;19)(q23;p13.3);E2A-PBX1;(TCF3-PBX1)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前B细胞白血病 脾边缘区淋巴瘤 毛细胞白血病 脾淋巴瘤/白血病,未分类*脾弥漫红髓的小B细胞淋巴瘤 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Alpha重链病Gamma重链病 Mu重链病 浆细胞

11、瘤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 髓外浆细胞瘤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结内边缘区淋巴瘤 儿童结内边缘区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 儿童滤泡性淋巴瘤 原发于皮肤的滤泡中心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NOS 富含T/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DLBCL 原发于皮肤的DLBCL,腿型 老年性EB病毒阳性的DLBCL 与慢性炎症相关的DLBCL 淋巴样肉芽肿病 原发于纵隔(胸腺)的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ALK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 HHV8相关的大B细胞淋巴瘤 多 中心Castleman 病 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 伯

12、基特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型,,具有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伯基特淋巴瘤之间的特征 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型,具有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典型霍奇金病之间的特征,前T细胞白血病 大颗粒T淋巴细胞白血病 NK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的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 类水痘样淋巴瘤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肠道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 肝脾T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蕈样真菌病 Szary 综合征原发于皮肤的CD30阳性的T细胞增殖性疾病 淋巴瘤样丘疹病 原发于皮肤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原发于皮肤的 T细胞淋巴瘤

13、原发于皮肤的CD8阳性侵袭性嗜表皮的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 原发于皮肤的CD4阳性小/中间T细胞淋巴瘤 外周T细胞淋巴瘤,NOS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K阴性,霍奇金淋巴瘤结节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富含淋巴细胞的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混合细胞性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细胞消减型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早期病变浆细胞增生 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样PTLD 多形性 PTLD 单一形态的 PTLD(B-及T/NK-细胞型)#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类型PTLD#,前体细胞,侵

14、袭性B细胞,成熟T/NK细胞,HL和PTLD,惰性B细胞,24,滤泡性(22%),弥漫大B细胞(31%),Armitage JO and Weisenberger DD.J Clin Oncol.1998;16:27802795.,套细胞(6%),外周T细胞(6%),2%其他亚型(9%),成人常见的NHL类型,复合淋巴瘤(13%),小淋巴细胞(6%),边缘带B细胞MALT型(5%),边缘带B细胞结节型(1%),淋巴浆细胞(1%),25,NHL的各亚型:按发生频率排列(全球9个医学中心,1400例),弥漫性大细胞型(B)31%滤泡性淋巴瘤 22%边缘带,结外(MALT)8%周围性T细胞型 7%小

15、淋细胞(B)型 7%外套细胞型 6%原发纵隔大B细胞 2%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2%Burkitt-like B细胞 2%边缘带Nodal 2%T细胞淋巴母细胞型 2%淋巴浆细胞型 1%Burkitt型 1,26,NHL WHO 2001 分类常见病理亚型,27,滤泡型淋巴瘤 follicular lymphoma,FL,28,滤泡型淋巴瘤,免疫表型: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 CD20+,CD10,CD23,bcl-2+(90%患者)CD43-,CD5-,周期素D1-细胞遗传学 特征性染色体易位 t(14;18)(90%患者)bcl-2基因伴Ig重链位点的并列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29,滤泡型淋巴瘤临床

16、特点,好发于成人,男女比例基本相同 病变广泛:I-II期10-20%,80%为III-IV期 主要侵犯淋巴结和脾,易侵犯骨髓,其它结外器官受侵少见 病程进展缓慢,化疗反应好,中位生存期超过9年 晚期FL不可治愈,可转化为侵袭性,30,肿瘤细胞起源于淋巴滤泡及滤泡外套之间的区域,属于 B细胞来源免疫表型:CD20+,CD10,CD23,bcl-2+惰性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 Marginalzonelymphoma,MZL,31,32,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MZL)脾边缘区淋巴瘤瘤(SMZL)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淋巴瘤桥本甲状腺炎干燥综合征,边缘区淋巴瘤 M

17、arginalzonelymphoma,MZL,33,套细胞淋巴瘤 Mantle Cell Lymphoma,MCL,肿瘤细胞起源于淋巴结滤泡外套CD5+淋巴细胞,属于B细胞来源侵袭性淋巴瘤,34,免疫表型:CD5+CD10 CD20+CD23 CD43+周期素 D1+(Cyclin D1)独特染色体易位 t(11;14)(1/3患者)中老年居多,诊断时多为III/IV期,广泛淋巴结肿大、肝脾大,外周血受累和骨髓侵犯。原发于肠道的套淋巴瘤可表现为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传统化疗无法治愈,易复发。无病生存、总生存较短,中位生存期 2.53 年,5年生存率20%,套细胞淋巴瘤 Mantle Cell

18、Lymphoma,MCL,3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最常见的成人淋巴瘤典型免疫表型:CD20+,CD45+,CD3-侵袭性淋巴瘤,36,国内最常见NHL,占所有NHL的30-40%中位发病年龄:50-60岁 原发于结内或结外 常表现为淋巴结进行性增大 结外器官受侵占40%病程为侵袭性,部分病人可治愈 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美罗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37,高度侵袭性淋巴瘤,Burkitts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二者均为指数级生长速率,易于播散 LBL与ALL特征重叠,易发生结外病变,T细胞LBL常发生于青年男性,表现为 巨大纵隔肿块。,38,免疫表型:B

19、urkitt:slg+CD10+CD20+TdT-Ki67+(100%)bcl2-淋巴母细胞(T):slg-CD1a CD2+CD3 CD4/8+CD7+CD19/20-TdT+CD10-淋巴母细胞(B):slg-CD10+CD19+CD20 TdT+细胞遗传学:Burkitts淋巴瘤8号染色体异常:t(8;14),t(8;22),t(2;8)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各有变异,39,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T细胞来源的NHL副皮质区受累,灶性坏死,病理改变类似于HL特异性的ALK激酶染色 与预后直接相关侵袭性NHL,40,免疫表型:CD30、E

20、MA、RNH9、CD25、CD45+,CD1570%为T细胞,少部分可为裸细胞或B细胞染色体异常 t(2;5),TCR2基因重组发病 20岁和 5060岁两个年龄组居多淋巴结受累80%,纵隔累及20%强力化疗可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ALK(+)5年生存率 70%ALK()5年生存率2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41,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肿瘤细胞向辅助性T细胞或者抑制性T细胞分化偏向中晚期细胞(CD4、CD8单+)侵袭性淋巴瘤,42,皮肤T细胞淋巴瘤,43,临床特征异质性高,恶性程度从低恶

21、向高恶转变中至高度恶性组的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主耍累及鼻咽部、肠道、皮肤(皮下脂膜炎样淋巴瘤)肠道T细胞性淋巴瘤病程中多伴有消耗性衰竭和肠道急症,对化疗效果差,通常预后不良HTLV-1感染引起的PTCL常伴皮肤、肺、CNS侵犯,免疫功能缺陷,预后1年,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44,淋巴瘤的临床表现,45,好发人群:青年多见淋巴结肿大 浅表淋巴结(颈部、锁骨上)无痛性进行性肿大首发;中度硬度,活动或粘连;从一侧淋巴结肿大开始,逐渐蔓延;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引起压迫症状。发热 回归热、不规则热,与病变淋巴结内组织坏死、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有关。其它全身症

22、状 消瘦、盗汗、皮肤瘙痒(青年女性),霍奇金淋巴瘤 HL,46,发生与年龄、性别相关;(男女)同样具有发热及非特异表现;淋巴结外浸润比 HL多见,呈弥漫性;肺部 咳嗽、胸闷、气促、上腔V压迫肠道 腹痛、腹泻、腹部包块中枢 脊髓压迫、神经压迫肝脾、肾脏、骨骼破坏皮肤的特异性损害-与HL皮疹鉴别发展迅速,易发生广泛播散;引起淋巴肉瘤白血病较HL多见。,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47,HL 皮疹多伴有局部炎症表现,48,CD3,49,50,EBER,51,52,实验室检查血象:贫血 HL NHL 血象 E0 正常,淋巴 其它 三少 瘤细胞骨髓象:HL在涂片中找到R-S细胞的阳性率仅3 NHL发生骨髓浸

23、润较HL多见(类似于白血病,需要与ALL鉴别)骨髓活检对诊断更有帮助,53,实验室检查,生化检查ESRLDH 淋巴瘤预后的重要指标ALP 骨破坏Coombs test(+)B cell lymphoma血、尿2-MG肝肾功能,54,特殊检查,影像学检查B超 浅表、深部淋巴结、肝、脾胸部CT、X-ray 纵隔、肺门、肺内病灶MR、核素扫描 肝、脾淋巴结造影 阳性率符合98%,阴性率符合 97%CT 阳性率符合65%,阴性率符合 92%,55,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CT)同时反映肿瘤生物学特性及物理特性代谢水平立体定位,特殊检查,56,57,58,59,病理学检查 组织活检是诊断淋巴

24、瘤最重要的确诊手段免疫表型 细胞来源 T or B?染色体分析 t(14,18)滤泡细胞 NHL t(8,14)Burkitt t(11,14)套细胞 NHL基因重组分析TCR 重排;bcl-2基因检测剖腹探查,特殊检查,60,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淋巴结或组织病理活检,61,将来的诊断?,62,鉴别诊断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结核、转移癌、慢性炎症发热 结核、感染、风湿、恶组、SBE浸润症状 其它肿瘤,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3,淋巴瘤的分期,Ann Arbor 分期系统(1966)最初为霍奇金设计,但是也常规应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是根据膈面上下淋巴结的

25、侵犯情况以及结外淋巴器官的侵犯情况而制定,64,淋巴区域,Blood 104:1258,2004,65,期 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或单 个淋巴结外的器官局部受累(E);期 病变累及横膈同侧的两个或更多 的淋巴结区(),或病变局限侵犯淋 巴结外器官及横膈同侧一个以上淋巴 结区(E);,淋巴瘤的分期,66,期 横隔上下淋巴结都有病变(),或伴有一个结外器官或部位局部 受侵(E),或伴有脾脏受侵(S),或两者都受累(ES);期 在脾脏、咽淋巴环之外的一个或多 个结外器官或部位的弥漫性广泛受 侵,淋巴结累及有或无均可。肝脏、骨髓累及属期 E 结外;X 巨块型;M 骨髓;S 脾脏;H 肝脏 O 骨骼

26、;D 皮肤;P胸膜;L 肺,淋巴瘤的分期,67,A组 无全身症状。B组 有全身症状:发热、盗汗、6个月内 体重减轻10或更多,淋巴瘤的分期,68,16岁男性,发现颈部及锁骨上肿块4月余,体检右侧锁骨上窝触及约 10X8cm包块,质硬。病理活检诊断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A 期B 期C 期D 期,HL(结节硬化型)X A期,69,35岁女性,发热消瘦伴咳嗽2月余,CT报告纵隔淋巴结肿大,右下肺单个结节影。腹部超声提示脾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行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NHL(弥漫大B细胞型)A 期B 期C 期D 期,NHL(DLBCL)ES B期,70,生物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单克隆抗体美罗华 免疫

27、放射(RIT)免疫毒素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剂肿瘤疫苗反义核酸技术,细胞毒药物治疗化 疗单药联合高剂量 自体干细胞移植放 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常 规 非清髓性,淋巴瘤的治疗,7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治疗目的,Age(y),50,60,70,Hallek M.Education Program ASH 2005,生活质量,低强度化疗+支持治疗,最佳支持治疗(palliative care),72,A、A 放疗中晚期HL治疗以化疗为主 化疗以前首选MOPP方案: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泼尼松 现用ABVD方案: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甲氮咪胺,HL的治疗,73,惰性NHL、期放疗;侵袭性NHL

28、以化疗为主 化疗首选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NHL的治疗,74,CLL/SLL、FL:目前的治疗手段不能治愈 DLBCL:CHOP方案治疗的5年生存率约45%-55%,R-CHOP的5年生存率70%PTCL-U、AITCL和NK/T:目前缺乏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也缺乏大样本研究结果,5年生存率10%-30%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总有效率75%,2年生存率70%(BFM-90方案):,NHL的治疗现状,75,NHL生物治疗及靶向治疗 干扰素:惰性或者中度侵袭性NHL 单克隆抗体:CD20+根治HP:MALT Bcl-2的反义寡核苷酸,76,美 罗 华,美罗华是一种基因工程、

29、嵌合性鼠/人单克隆抗体,针对大多数(大于90%)B细胞淋巴瘤表面的CD20抗原与联合化疗方案共同用于滤泡性、套细胞、弥漫大B细胞性NHL(B细胞性,CD20+)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7,Upon binding,a BiTE antibody sets off the deadly B cell attack.Cytotoxic perforins are released punching holes into the tumor cell and injected granzymes then induce programmed cell death(apoptosis).W

30、hile the tumor cell is being destroyed,the T cell moves on to the next tumor cell,binding to a BiTE antibody and restarting the process leading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tumor cell,A BiTE antibody triggers B cell action,78,1.上部为淋巴细胞,下部为肿瘤细胞。表示为红白色的分子为肿瘤抗原抗体(左);表示为绿白色的分子为淋巴细胞抗体(右);中间部位示双特异性单链抗体。,2.双特

31、异性单链抗体连接淋巴细胞和肿 瘤细胞,1.上部为淋巴细胞,下部为肿瘤细胞。表示为红白色的分子为肿瘤抗原抗体(左);表示为绿白色的分子为淋巴细胞抗体(右);中间部位示双特异性单链抗体。,3.淋巴细胞释放特异细胞因子。,4.肿瘤细胞被瓦解,79,Years after end of induction,Rituximab+CHOP,CHOP,1.00.90.80.70.60.50.40.30.20.10,0 1 2 3,Proportion progression-free,p0.05,Hiddeman W,et al.Blood 2004;104:169a(Abstract 161),美罗华联合

32、CHOP方案一线治疗NHL可显著改善无疾病进展时间,80,骨髓或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症55岁以下重要脏器功能正常中高度恶性或难治复发者移植方式自体或者异体移植,81,HL 治疗效果优于NHL早期 HL 化疗可达到治愈,中晚期5年生存率30%NHL 部分亚型可达到治愈(DLBCL)侵袭性、难治复发性NHL治疗效果差,淋巴瘤的预后,82,国际淋巴瘤临床预后预测指标(IPI)(International Prognosis Index),83,淋巴瘤国际预后指征(IPI),A年龄(Age)60 岁P身体状况(Performance Status)1分(KPS)LLDH 正常2倍E结外病变 1处S分期(Stage)II期低危组:积分 0-1低中危组:积分 2中高危组:积分 3高危组:积分 4,84,国际预后指数(IPI)与生存期,Time(Months),0,80,100,120,140,160,20,40,60,0.0,0.5,0.6,0.7,0.8,0.9,1.0,0.4,0.3,0.2,0.1,Probability of survival,IPI 01,IPI 23,IPI 45,Apelgren P et al.Leuk Lymphoma 2006;47:2505-2516,85,展 望,淋巴瘤的诊断技术生物芯片个体化诊断淋巴瘤的综合治疗生物治疗个体化治疗,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