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pps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4099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PPS 页数:37 大小:24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可持续发展.pps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pps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pps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pps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pps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可持续发展.p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可持续发展.pps(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常规现代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三、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战略措施,一、常规现代农业所面临 的困境与挑战,现代农业使人类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口增长和食物营养要求提高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人口爆炸而造成的粮荒及其他威胁。但是常规现代农业发展也给世界带来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生产效益下降,农业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资源枯竭等,这些问题使得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受到了极大的挑战。,1.农业

2、的投入产出比在下降,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预测,把发展中国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需要计算在内,预计全世界的食物生产年增率应达3%-4%。如果仍按常规农业对工业能源的利用率,就意味着一次性能源的生产及用于农业的份额的年增长率应超过6%-8%。显然,一次性能源生产的增长是绝对满足不了需要的。另一种计算表明:要是发展中国家到2025年都达到发达国家目前的生产水平,全球商品能源生产至少需增加5倍。,2.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破坏,从理论上说,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在环境、生态上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系统整体上看,结构单一,特别是单一经营的高度专业化系统,缺乏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种植

3、农作物的农户与饲养畜禽的农户相互分离,不象传统农业那样植物、动物相互利用废弃物质和能量,因而物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二是从系统的结构上看,现代农业通过大量化肥、农药、机械动力等无机能量的投入、缩短草牧食物链,并以大量的物质离开农业系统而输出,因而造成了系统有机质和养分的亏损。靠大量地投入机械、化肥、农药和饲料添加剂来维持农业系统的高产量,破坏了传统农业在某种程度上保存的一种农业系统内部的调控机制。,3.农业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恶化,土壤退化、沙漠化现象严重,耕地资源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减少森林资源破坏速度加快 生物资源锐减,传统现代农业的困境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启示和思考,在处理同自然的

4、关系时,不能用征服者统治被征服民族那样的态度来残酷地对待大自然,而应变征服自然为协调自然,使农业生产更符合客观规律。农业生产必须尽量利用自然机制和可更新资源,尽量保留自然生态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维持的功能。农业生态系统偏离自然状态的结构和机能越远,要维持这种人工状态的代价就越大。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而且必须始终以遵循生态规律为基础,经济结构必须与生态结构协调一致,而以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平衡为前提条件。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的同时,必须处理好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可持续农业兴起和发展的背景和由来

5、(1)资源背景:基于能源短缺,耕地减少,肥力下降,土壤板结。(2)环境背景:进入80年代,环保思潮的出现,要求食物安全;从人们的健康出发,要求新鲜安全的食品。(3)经济背景: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普遍过剩。(4)科技背景:科技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遗传工程和基因工程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内涵与基本特征,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内涵与基本特征,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类与环境大会,成为谋求人与自然协调,保持环境清洁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新思想的重要里程碑。1981年,美国农业科学家莱斯特R布朗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此奠定了农业持续发展

6、的理论基础。,1984年,哥尔丹K道格拉斯提出并分析了“农业的持续性”。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的“可持续农业教育法”中,率先提出“持续农业”的新构想,并很快得到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政府的响应。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2000年粮食:转向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1988年粮农组织在荷兰丹波召开的国际农业与问题大会,向全球发出了“关于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波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是“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简称SARD)”的新战略,阐明了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本目标与要求及行动计划。1991年9月联合国总部成立了世界可持续发展农业协会(WSAA),这些工作对

7、于世界各国可持续农业观念的形成、发展和行动都具有巨大推动作用。,1992年6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把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1996年11月,粮农组织罗马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可持续农业发展技术和要点。1997年6月,在德国布朗瑞格专门召开了国际可持续农业会议,是对全球可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和发展。,1994年3月,国务院第16次常委会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强调指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

8、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中国的农业和农村要摆脱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996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就如何迎接中国农业可持续性的挑战,提出了建议。目前在中国,农村持续发展正处于战略构思与形成、发展阶段。,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的,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就以下几个基

9、本因素取得共识:,大家都强调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益作为换取当今发展的代价。都同意把可持续农业当作一个过程,而主要不是当作一种目标式模式。均考虑到衡量可持续农业的几个重要方面:即要求兼顾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效益。可持续农业包含“软件”和“硬件”两大要素。所谓软件是指可持续农业的外部环境,尤其是人们的观念、相适应的政策、体制和机制;“硬件”则是指技术上的创新。,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1)生态持续性,主要关注于生物自然过程以及生态系统的永续生产力和功能。(2)社会持续性,强调满足人类基本的需要(食、住、衣等)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需求(如教育、就业、娱乐、平等、安全等)。(3)经

10、济持续性,主要关注农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其中一个方面是产量的持续性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农业经营的经济表现和可获利性。,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积极增加粮食生产,既要考虑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的基本原则,又要考虑适当调剂与储备,稳定粮食供应和使贫困者获得粮食的机会,妥善解决粮食问题,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储备量占年需要量的17%18%为最低安全系数)。(2)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特别要努力消除农村贫困状况。(3)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三、影响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多要素、全方位、综合的发展,它

11、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而且取决于与经济因素有密切联系的非经济因素,涉及到人口、教育、自然资源、环境、技术进步和制度等多种因素。,1.人口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及社会系统的压力(2)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过快的人口增长将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是体现于人自身上的各种知识、技能及体力的存量。人力资本积累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改善人们的收入分配状况。,2.自然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2)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利用原则最低安全标准原则。最低安全标准是鉴于生态供给具有阈值以及生态系统

12、的不可逆性,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公平性原则。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不仅要求自然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而且还要求实现代内公平。,3.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特性环境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和制约的双重性,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环境污染往往具有累积性,呈指数式发展。环境问题的外部性,(2)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思路产权管理思路。其主要特征是将产权同外部性联系起来,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可能在不需要政府干预的情况下,通过产权明晰和协调各方的利益或讨价还价过程而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国家干预思路。一些人认为,许多公共资源根本不可能

13、做到明确产权,市场对环境问题是失灵的,因而主张政府以非市场途径对环境资源利用进行直接干预。,4.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落后(2)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3)某些技术进步可能产生负效应,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技术进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但它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1.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建立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体系4.强化农业系统内的自养、自控功能5.广泛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五、战略措施,(一)正视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问题,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

14、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1、制定和完善人口政策,减轻需求压力2、制定和完善资源保护利用政策,缓解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约束3、建立和完善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制度4、完善市场经济制度5、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6、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制定科学可行的国际合作贸易政策及方略,保证农业走上国际化的轨道,战略措施,(二)全方位的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从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上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三)加强农业资源管理、保护及农业基本建设,力争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从生产环境方面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1、政府要加强资源的管理工作2、政府要加强资源的保护工作3、要加强农业基本建设,

15、增加对农业的补贴,农业承担着提供食物、加工原料、保护生态的特殊使命,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农业实行补贴政策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支持保护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同行做法。,农业补贴的定义和形式,农业补贴是政府对农业领域中农业产品的生产、流通和贸易活动或农业居民所给予的辅助性财政支持,又称保护性补贴。农业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形式直接补贴是国家根据某种事先制定的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者进行直接补贴的政策。其依据有种植面积、产量、销售量、价格等。良种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种粮补贴。间接补贴是通过流通领域提高的补贴。价格支持补贴、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等。,WTO 农业协定关于农业补

16、贴的相关规定,现阶段,WTO对加入国农业补贴方面的规则要求削减黄箱政策的价格支持,用符合绿箱政策的直接补贴。按WTO原则,各国有权不受限制地采取绿箱政策来支持农业,但须按规定时间和幅度削减造成贸易扭曲的黄箱政策支持。对发展中的中国而言,黄箱政策综合支持量不超过农业总产值的10%(发达国家为5%),则无需削减。发展中国家农业补贴的微量允许中国承诺微量允许标准为不超过19861988年平均农业产值的8.5%,485亿元人民币。,德国在农业补贴方面的经验,德国通过政府调节和干预的方式对农业和农村发展进行多方面资助和保护,至今仍对农民给予大量补贴。德国政府很重视对农业补贴,资金来源主要是欧盟、德国联邦

17、政府、州政府三个渠道。据了解,德国农民的收入中有约一半来自各项农业补贴及奖金。欧盟每年从各成员国收取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27%作为欧盟共同基金,其中约55%用于共同农业政策的贯彻落实,2006年德国联邦政府拨付6.15亿欧元给各个州,16个州按联邦政府拨付资金的40%比例配套,专门用于农业发展。据资料显示,如果按农民人均计算,德国每年每位农民享受的补贴为1.7万美元;如果按照耕地面积计算,德国每公顷土地补贴300多美元。,德国政府直接补贴的经验,自2005年开始补贴简化,农业企业主只要按相关规定的某条款去做(如满足土地性质不变、实行环保的生产方式等),就可以按面积直接领取常规补贴。在常规补贴基

18、础上,还有特殊补贴:如坡度大、气候差、保护动物、自然放养、建造符合环保要求的牛棚等特殊对环保有贡献的,农民就可以申请补贴,按规定每月15日之前向当地的环保组织提交申请表,明确干什么事、有多大面积、有多少动物等,政府审查申请内容,并按5%随机实地抽查。,德国政府转型和维持补贴的经验,为了鼓励农民进行经营转型,德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不同作物转型补贴政策:如多年生农作物(如葡萄、樱桃等水果生产)在转型期每公顷可获得950欧元补贴,蔬菜生产可获得480欧元的转型补贴,一般种植业(主要是小麦等)和绿地生产转型补贴相对比较少,每公顷只有210欧元。一旦一个农场被确定为生态型农场,那么它每年每公顷的生态经营维

19、持补贴为:蔬菜300欧元,一般种植业和绿地生产均为160欧元,多年生农作物生产为770欧元。,美国政策在农业补贴方面的经验,推行农业收益保险,建立新的农业灾害援助项目。在农业收益保险体系下,农民依其前五年的平均所得,可选择65%,75%,85%所得比率投保。当所得低于投保所得比率时,保险公司予以理赔(理赔金额为实际所得和投保比率所得之差额)。-隐蔽的农业补贴方式2008年美国农业法还建立了新的灾害援助项目,以帮助因洪涝灾害失去农作物收成或失去牲畜、树木或遭受损失的农民。将补贴与环保、食品安全等因素相联系。生产者要获得直接补贴、反周期补贴或平均农作物收入补贴,必须满足美国1985年食品安全法。对农场的利用要达到规定的基本面积,并且这种使用必须是农业或水土保持方面的,而非商业、产业或居住的用途。,我国在农业补贴方面的改进措施,增加农业补贴的财政支持,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目前的法律导向性、提倡性表述比较多,缺乏可操作性。充分利用WTO农业协定绿箱补贴规则,拓宽现有农业补贴方式,科学合理设置补贴项目。充分利用黄箱政策的空间,调整黄箱政策支出方向。加大直接补贴力度,积极推行农业保险,保障农业收入。将农业补贴与环保、食品安全问题相结合,实现农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农业补贴政策的管理机制,加强补贴项目的实施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