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心理素质培训(ppt37页).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4968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心理素质培训(ppt37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员工心理素质培训(ppt37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员工心理素质培训(ppt37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员工心理素质培训(ppt37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员工心理素质培训(ppt37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员工心理素质培训(ppt37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心理素质培训(ppt37页).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员工心理管理培训 员工心理管理培训讲师:常洪波,员工心理培训内容,抓住员工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管理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培养敬业爱岗意识,了解员工的心理结构,一般的心理活动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个性心理倾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注意,情绪情感,需要动机,意志,行为,认识过程,意向过程,自然界,社会,个体,群体,思维,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运用知觉心理,实施有效管理和教育,知觉及其选择性社会知觉及其偏差知觉与管理教育的方式选择,知觉及其选择性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通过知觉来判断: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错觉不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2、的知觉。图形错觉形重错觉:一斤铁=一斤棉花?大小错觉:月亮错觉方位错觉:倒飞错觉/声音错觉,图形错觉,a,b,a,b,2、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总是有选择地将某一对象从其它事物(背景)中区分出来,从而对它作从清晰的反映。,对象与背景是相对的,二者可以相互转化。,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性:在周围环境中,往往那些刺激作用强烈而突出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成为知觉对象。物理特性:明亮度、颜色、外形、有无突出物、附带部分。重复性运动变化性:流动性、广告车。新奇、独特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反差越大,对象越分明,就越易被感知。,对象的组合关系:,接近原则:在

3、时间、空间越接近,越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远亲不如紧邻”相似原则:在性质和形态上相似的事物,易被感知一个整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闭锁原则:当几个对象被包围在一个空间时,易被看作同一整体。一些干部经常与领导在一起,其他同志自然就把他们看成一块的,这时领导要做普通同志的思想工作就比较困难了。,连续原则: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存在的对象,易被看成一个整体。侦察兵如何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的?一段时间经常犯错误的同志,容易给领导产生其一贯如此的看法。简单化原则:人们习惯将复杂的或陌生的事物简单化。,(2)、主观因素,需要和动机:小偷总是对值钱的东西注意/饥饿的人的目光总是在搜索食物。兴趣与爱好:感兴趣的事物

4、易在复杂环境中被注意。性格和气质:知识与经验:凭借经验,熟练的工人可以在嘈杂的环境里感知机器声音的细微变化,从而发现即将出现的故障。,社会知觉及其偏差,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觉受社会因素的影响。1、社会知觉的分类:(1)对人知觉:通过对他人的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包括:面貌、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等(2)人际知觉:对其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来了解其人。通过交际行为:礼节、交谈、表情、援助、侵犯等判断。(3)角色知觉:通过对其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特征的知觉,来了解其人。如在家庭角色、职业角色、性别角色等方面。(4)因果关系知觉:在相关的一系列社会关系中对对

5、象有因果关系的知觉:感知大家很尊敬小万的知觉(“果”知觉),是因为有看到小万过去经常帮助大家的“因”知觉。,2、社会知觉偏差:(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给别人留下的最初印象知觉,会以同样的性质影响以后的印象知觉。对别人:避免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多看一眼、路遥知马力,日久现人心)对自己: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以利于上下级关系的改善和工作的开展。(2)晕轮(光圈)效应:以偏概全 从暗中到亮处;从亮处到暗处。消极表现:,a.形成固定不变的看法(成见)b.“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其袈裟”、“名人效应”c.“一俊遮百丑,一丑遮百俊”d.盲从行为克服的方法:a.全面性b.动态性:事隔三日当刮目相看c.

6、心理换位:走出名人的光环,在生活中见人(3)近因效应:最后留下的印象知觉,会以同样的性质影响以后对他产生的知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可同时起作用:,感知陌生人首因效应大;感知熟人近因效应大。谈工作、作报告:开门见山,简明扼要说明重点首因效应/最后归纳、重复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社会刻板效应)人们对某类社会群体形成的固定看法,影响对这一类中的某个个体的知觉反映。青年人总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缺乏进取;老年人总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办事不可靠;教育者、管理者要善于利用积极的定型效应,排除消极的定型效应的影响。,知觉与管理教育的方式选择,对人知觉与应变式的管理教育:人是复杂的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7、”,给予鼓励和奖惩。,人际知觉与人群关系式的管理教育,在人际知觉中有三种现象:相互选择:由于自己喜欢别人,所以也认为别人喜欢自己;在人群中人缘好的人不认为有那么多人选择自己,人缘差的也不认为有那么多的人排斥自己,只有中等人缘的人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估计较准确。每个人都有夸大自己所选择对象人缘好的倾向,即认为自己中意的人,别人也中意他。发挥人际关系的积极功效,参与管理和教育。,自我知觉与自我实现式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创造性、自主性工作角色知觉与责任制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理想角色和领悟角色的知觉,实践角色行为,依据个性心理,领导用人,员工的个性特点气质、性格和能力人才的基本素质知人

8、善任,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胆质汁精力旺盛、胆大、好猛干、粗心、兴奋反应快、抑制时情绪低落、易出现爆发性情绪、顽固多血质精力充沛、反应快、情感丰富、较细腻耐心不足、容易波动见异思迁、行为外倾粘液质有精力、沉着、情绪易控制、内倾、不易冲动、不敏捷、有耐心 抑郁质精力差、胆小、敏感多疑、谨小慎微缺乏耐心、行为迟缓、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形成心境、不易改造。,人才的基本素质 人才有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有特长的人。人才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和衡量标准人才与非人才之间、各类和各层的人才之间可相互 转化人才的出现有一个由潜至显的转化过程 我国对现代人才的素质要求:政治法律道德素质:远见卓识:预见

9、性/方向性/敏锐性/坚定性/独特性真才实学:有较强的智能专长和较宽的知识面优良作风:很强的集体观念/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知人的原则和方法:知人了解人,对人进行考察和识别;善任用好人:用其所长,使用得当。知人的原则:实事求是、全面、动态、发展的原则 陈云同志认为:必须区别好坏,了解优点和缺点;有利于工作的改进、提高和发展;实事求是、客观、严格,切忌主观的推测;不看言论和态度,要看本质和实际;不决定于家庭,而决定于本人;不看一时一事,而看整个工作,识别的方法:古代诸葛亮的“知人之道”: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志向);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变通);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见识);告之以难而观其

10、勇(勇气);嘴之以酒而观其性(忠诚);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廉洁与朴实);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信任)。,现代知人的方法和途径:查阅档案:了解历史、一贯性的特点、个性;日常工作检查:了解其完成任务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 领导亲自考察:直接接触了解/谈话:提问式应变力;自由 讨论式思路、设想、态度、知识面、创造力;对话式志趣、情操、思维力、应变力 群众评议:委任制:只对领导负责,而不对工作和群众负责 考任制:不能测定实际能力,不适合选“偏才”和中上层领导 聘任制:企业组织 选任制:国家公务员,善任的原则和制度建设 原则:因事设人,量才任职:设计科学合理的职位 掌握人才的类型,为人才分类 分别授以职权。扬

11、长避短、各尽所能:用人所长:尽可能将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容人之短:不能求全责备而埋没人才;短中见长:“短”在另一环境中可能变成“长”,明责授权,用人不疑使其在工作范围内有职、权、责、利,能放手工作。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恒公问管仲如何才能防止有害于霸业的行为。管仲回答:“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爱护人才,用养并重 既重视人才的才德输出(用);也重视人才的才德输入(养)养才:提供学习锻炼机会,帮助指导。养德:传、帮、带/犯错时帮助引导,承担领导责任/下级骄傲时,批评、严格要求。事业为重,举才荐贤扶上马,送一程 用人制度建设:考

12、核与激励、交流与回避、任期与离退、岗位责任与培训等制度。,通过思想教育工作,培养敬业爱岗的优秀员工,了解和满足需要培养工作兴趣和良好情感形成或改变态度,员工的需要分析,工作性需要对岗位的需要性质、数量、质量对同事的需要上级或下级和个体或群体对报酬的需要物质与精神、机会与风险非工作性需要家庭的需要健康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优势需要?合理?及时满足?方式?,培养对工作的兴趣和良好情感,提高对工作的认识了解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专家“现身说法”工作模拟工作的丰富化和扩大化提高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和方法重新设计工作流转工作综合化工作评价培养良好的工作关系使工作顺利和成功成功的人际沟通良好的团队精神开明的

13、领导层,通过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使员工敬业爱岗,影响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因素社会因素:制度、法律、规范、舆论、习惯团体因素:个体与团体的关系宣传教育因素:宣传材料的内容:正面/反面;单方面/双方面宣传的情绪性与理智性成分宣传者与对象的态度差异宣传者与对象的人际关系:威信、名人,自己人个性因素态度本身的特性,改变态度的途径与方法,改变形成不良态度的客观事实 造成不良的工作态度的原因包括:工作内容平乏工作多挫折:任务重、难/没有指导、帮助没有计划和目标没有工作动力,改变之,传播新的信息知识,提高或改变人们的观点与看法信息知识的信度真实可靠没有逻辑矛盾,与事实相符附有图片、数据、资料等减少传播误差媒体的选择

14、:口头/文字?多媒体?正式与否?内容的选择:单双/正反提供材料的顺序:首因/近因对象的智力文化程度:直接或间接、隐显企图?重视知识信息传播的反复性、经常性:广告的时间性,改变个性倾向角色扮演强迫接触轻度恐吓:电击改变外显行为:不管态度,先做再作结论沟通:面对面/电话?运用人际关系:自己人名人长者、亲人权威人士策略:先在量上同化,再异化,再同化,逐步提高、改变态度。,对敬业爱岗的认识:,关于敬业:人与事相统一敬业=平庸?不仅是一种职业精神和意识;更是一种品德和行为敬业=没有反对意见和创新行为?关于爱岗:热爱和做好本职工作奉献关心规范问题、发展问题爱护组织形象、同事关系、工作环境与工具自律工作纪律、工作职责、职业道德企业组织应做的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民主化管理敬业爱岗奖励,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