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性质与计算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硝酸性质与计算技巧.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4 生活生产中的含氮化合物,硝 酸,纯硝酸是 色、易、有 气味的液体,比水重,沸点是83,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69%,98%以上的硝酸叫。,硝酸的物理性质,无,挥发,刺激性,发烟硝酸,物理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强酸性,但不生成氢气,稀硝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浓硝酸使它先变红后褪色,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HNO3+NaOH=NaNO3+H2O,2HNO3+CuO=Cu(NO3)2+H2O,2HNO3+CaCO3=Ca(NO3)2+H2O+CO2,化学性质,不稳定性,硝酸的化学性质,浓HNO3、AgNO3、氯水、AgBr、KMnO4等,化学性质,强氧化性
2、,硝酸的化学性质,Cu+HNO3(浓)Cu(NO3)2+NO2+H2O Cu+HNO3(稀)Cu(NO3)2+NO+H2O,4 2 2,原溶液 加热后,3 8 3 2 4,(一)与金属反应,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一)与金属反应,a.几乎可和所有金属(除金、铂外)反应,并显示最高价(若铁过量则生成亚铁离子)反应时,硝酸显示强氧化性和酸性。,b、铁、铝遇冷浓HNO3发生钝化,c、浓硝酸一般被还原为NO2,稀硝酸被还原为NO,其本质是NO3在酸性条件下显示强氧化性,强氧化性,向一定量的浓硝酸加入足量的Cu,可能会发生什么哪些反应?,反应停止后,如果在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盐酸,会出现什么情况?,溶液
3、中存在NO3-,它遇到H+后,产生强氧化性,能继续氧化铜单质,产生无色NO气体,3Cu+8H+2NO3-=3Cu2+2NO+4H2O,反应历程,硝酸的化学性质,(二)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A,化学性质,注意:,NO3本身没有强氧化性,但和H+共存就有了HNO3,强氧化性,3Fe2+4H+NO3-=3Fe3+NO+2H2O,3SO32-2H2NO3-=3SO42-2NOH2O,硝酸的化学性质,(三)与非金属反应,化学性质,强氧化性,经典例题,硝酸与金属反应,例:在某100mL混合酸中,HNO3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1,HCl物质的量浓度0.2molL-1,向其中加入1.92g铜粉、微热,待
4、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u2+物质的量浓度约为()A.0.15molL-1 B.0.3molL-1 C.0.225molL-1 D.无法计算,金属与含NO3的混合酸反应,一定要根据离子方程式 3Cu2+8H+2NO3 进行计算,C,解题技巧:,1.金属与混合酸(HNO3/H2SO4)计算,3Cu+8H+2NO3-=3Cu2+2NO+4H2O,向一定量的稀硝酸加入足量的Fe,可能会发生什么哪些反应?,反应停止后,如果在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盐酸,会出现什么情况?,反应历程,3Fe2+4H+NO3-=3Fe3+NO+2H2O,总:3Fe(过)+8HNO3(稀)=3Fe(NO3)2+2NO+4H2O,经典例题
5、,硝酸与金属反应,解题技巧:,Fe(少)+4HNO3(稀)=Fe(NO3)3+NO+2H2O,3Fe(过)+8HNO3(稀)=3Fe(NO3)2+2NO+4H2O,2.Fe与稀硝酸反应,例:将 6g 铁粉与 0.4mol 稀硝酸混合,充分反应后,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A.Fe3+B.Fe、Fe2+C、Fe2+D、Fe2+、Fe3+,D,经典例题,硝酸与金属反应,解题技巧:,3.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规律,例:6.4g Cu完全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中,收集到 2.24L(标况)气体(NOx)。求: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0.2NA,0.3mol,转移电子数=金属失电子数=2n Cu
6、2+,反应消耗nHNO3=显酸性硝酸+作氧化剂硝酸,电子转移守恒:,氮原子守恒:,2n Cu2+=nNO2+3 nNO,n HNO3=2n Cu(NO3)2+n NOx,列方程组求NO、NO2,经典例题,硝酸与金属反应,解题技巧:,转移电子数=金属失电子数=2n Cu2+,反应消耗nHNO3=显酸性硝酸+作氧化剂硝酸,例:38.4 g Cu与适量的浓HNO3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共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1.0 mol B1.6 mol C2.2 mol D2.4 mol,3.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规律,C,计算型选择题你能一眼看出答案吗?,经典例题,
7、硝酸与金属反应,解题技巧:,转移电子数=金属失电子数=2n Cu2+,反应消耗nHNO3=显酸性硝酸+作氧化剂硝酸,3.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规律,例:6.4g铜与过量的硝酸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2、NO,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n 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A0.28mol B0.31mol C(n0.2)mol D(n0.4)mol,C,计算型选择题你能一眼看出答案吗?,例:把1.92 g铜投入盛有一定量的浓HNO3的试管中,随着铜粉的溶解,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0.896 L(标况),求反应所消耗HNO3和产物中N
8、O2和NO的物质的量。,电子守恒法:,方程式法:,原子守恒法:,涉及两个反应两个未知数,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法,反应中的氮原子守恒,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总数=氮元素得电子降低总数,硝酸与金属反应,3.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规律,经典例题,解题技巧,硝酸与金属反应规律,解题技巧,“两个思想”“一个依据”,电子守恒N原子守恒,离子方程式,熟能生巧,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 mL的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气体的体积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9.02g B8.51g C8.26g D7.04g,
9、B,0.6,0.8,0.2,熟能生巧,将Mg、Cu组成的m g混合物投入适量稀HNO3中恰好完全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时收集到的还原产物NO气体为0.896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 mol/L NaOH溶液60 mL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的质量为()A.(m2.28)g B.(m2.04)g C.(m3.32)g D.(m4.34)g,当恰好沉淀完全时,m(沉淀)m(金属)m(OH),守恒的巧妙之处在于,n(OH)n(金属失去的电子)n(NO得到的电子)30.896 L/22.4 Lmol-10.12 mol,m(沉淀)m(金属)m(OH)m g0.12 mol17 g
10、mol1(m2.04)g,,B,熟能生巧,一定质量 Cu与某浓度足量的HNO3反应,产生NO2、NO、N2O4混合气体,将气体与1.12L O2(标准状况下)混合后,通入水中,恰好被全部吸收,则Cu的质量为()A、3.2g B、4.8gC、6.4g D、10.8g,电子转移守恒:铜失电子数=氧气得电子数,2Cu O2,熟能生巧,熟能生巧,硝酸刚泄漏到空气中时为什么会有白雾?,为什么能用铝槽车装载浓硝酸?,为什么有红棕色烟雾,还能闻到刺鼻的气味?,消防员如何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硝酸与金属反应规律,解题技巧,红棕色气体,绿色溶液,蓝色溶液,无色气体,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气体,原溶液 加热后
11、,【例7】(上海市高考题)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 mL的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气体的体积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9.02g B、8.51g C、8.26g D、7.04g,B,经典例题,硝酸与金属反应,3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Fe3O4+8H+=2Fe3+Fe2+4H2O B用稀HNO3溶解FeS固体:FeS2H=Fe2H2SC铜和稀硝酸反应:Cu+4H+2NO3=Cu2+2NO2+2H2O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
12、2+4H+NO3-=3Fe3+NO+2H2O,D,拓展视野 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叫王水,它的氧化能力更强,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帮你记忆,(3:1),博学多思,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量子力学”的建立中有重大贡献,“王水”里的奖章 1943年9月的一天,丹麦反法西斯组织派人告诉玻尔一个紧急的消息:德国法西斯准备对他下手了!玻尔准备逃亡。在收拾行李中发现了一样重要的东西:他在1942年获得的诺贝尔奖章。这枚奖章决不能落在法西斯的手里。如果藏在身上带走,是很危险的。焦急中他的眼光落在了一个试剂瓶上,瓶子里
13、存放的是“王水”。玻尔把金质的奖章小心的放入“试剂瓶”里,奖章在“王水”里慢慢的就消失了。然后,他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战争结束后,玻尔回到了自己的实验室,那个小瓶子还在那里。于是,他拿起一块铜轻轻的放入“王水”,铜块慢慢的也变小了,奇怪的是,瓶子里出现了一块黄金!玻尔就是利用了化学上的一个化学反应置换反应,把奖章安全的保护下来了。,浓、稀HNO3分别与Cu反应,为何 不同?还原产物不同是因为硝酸浓度和性质不同所致。硝酸被铜还原时,首先生成亚硝酸,而亚硝酸不稳定,分解成NO 2和NO:2HNO2=NO2+NO+H2O 因浓HNO3氧化性强,NO 被浓HNO3氧化成NO2:NO+2HNO3(浓)=3NO2+H2O 而稀HNO3氧化性相对弱些,不能将NO氧化.同时NO2和NO在水中存在:3NO2+H 2O=2HNO3+NO故:浓HNO3的产物主要是NO2;硝酸稀的产物主要是NO。,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