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五:渲染.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1753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41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五:渲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五:渲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五:渲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五:渲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五:渲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五:渲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五:渲染.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五:渲染与烘托,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五:渲染与烘托一、什么是渲染与烘托渲染、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渲染,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在古典诗歌中,渲染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起一种烘云托月的作用。烘托与衬托容易混同。烘托与衬托相同之处是都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种情感得到凸显。但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的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而烘托主要通过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外在的侧面描写来实现。即艺概中

2、所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二、渲染与烘托在古诗中的运用:在古典诗歌中,渲染与烘托有分别单用的情况:先说渲染。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南北。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又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了夜的深和夜的静。,再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

3、无限,沾襟比散丝。这首诗用“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极力渲染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再说烘托。烘托在古诗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又如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再如白居

4、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2、以人烘托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

5、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3、以物烘托物。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王籍在这里通过“寂外有音”的烘托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不已。,实际上,在古诗中,渲染、烘托两种手法往往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特别是在借景抒情类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选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