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I).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1923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I).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I).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I).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I).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I).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I).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I).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参赛选手 中共东安县委党校 黎娜,1,十二五规划,2,教与学的两个难点:难理解 难讲透,对基层党员干部来说,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深奥的经济理论问题,学员难理解。对基层党校来说,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隐藏在经济发展实践背后的课题,教员难讲透。,3,从经济发展成果看经济发展方式,4,目前对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批评最多的是两个问题:第一,它产生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第二,它导致对地球稀缺资源的消耗过大。,教学结构,一、经济发展成果与经济发展方式二、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方式三、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方式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途径,5,教学结构,一、经济发展成果与经济发展方式二、经济发展成果的

2、取得方式三、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方式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途径,6,7,一、经济发展成果与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定义,根据现代经济辞典给出的定义,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在经济理论范畴中,经济增长一般是指经济活动单纯的数量增加,经济发展一般是指经济总量增加与经济结构优化同时出现。经济增长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或核心,在不严格限制的场合,两者概念是可以互换的。,8,通俗的理解,9,解 释,1、经济发展成果是“真金白银”,联系成果来看方式,使方式变得很直观。2、推动经济发展,评价经济发展,成果和方式都要注重,当前

3、更加注重转变方式。3、离开成果谈方式,方式将变得没有意义。“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依靠发展来解决问题”,其中讲的“发展”,偏重的是经济发展成果。4、经济发展方式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就其内涵来说,一为成果取得方式,一为成果分享方式,成果分享甚至比成果取得更重要。,10,发展方式:以个人取得10万元收入为例,经济发展成果:10万元,11,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2010年我国GDP达到39.8万亿元,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12,经济

4、总量大幅提高的情况,国内生产总值1952年只有679亿元,2008年达到300670亿元。2008年的经济总量比1952年增加了77倍,2008年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13,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2005年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2005年增长81.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9%。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9%,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3.1个百分点,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为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14,

5、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对1千名成年人,在2011年1月13号到17号期间,也就是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夕,进行了调查。民调显示,3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未来的20年之内,会成为世界的领导者,高过认为美国将会持续领导地位的35%。,2011年问卷,1997年问卷,资料来源:凤凰网,15,发展中不平衡 不协调 不可持续的问题,1)十二大:要把全部工作转到提高经济效率为中心的轨道上来。2)十三大:经济发展要从粗放经营为主转到集约经营为主。3)十四届五中全会: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4)十七大: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十七届五中全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

6、。,16,为何党中央高度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呢?,其一,改革31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特别是16大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10%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资源消耗和资源供给的压力明显加大、生态环境压力明显加大、国际贸易不平衡、外贸顺差过大、国际收支盈余过多等等问题,特别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其二,改革31年来,我们虽然取得辉煌成就,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够协调,我们如果一味专注于经济发展,不注重社会发展,必然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教学结构,一、经济发展成果与经济发展方式二、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方式三、经济

7、发展成果的分享方式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途径,19,20,二、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方式,经济增长的“三高一低”的特征,我国过去经济发展速度快,但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路子。,21,高投入,固定资产的投资占GDP的比重,改革30来总体占50%左右,2005年占55%,2007年占63%。,22,高消耗,我国企业的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日本的8倍,是印度的1.65倍。从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看,我国每万美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4.9和4.4倍。,23,高污染,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

8、世界第二。中国是世界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12个国家之一。,24,低效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属于打工型经济。我国出口的50%是加工贸易,没有多少科技含量。2004年出口60亿双鞋,平均每双不到25美元;出口177亿件服装,均价为35美元。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企业被迫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25,资源占比和万元GDP占比,我国经济增长的 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来获得的。200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1.3%,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69%;消耗了世界46的钢铁、43的煤、52的水泥,仅创造了

9、世界8.7的GDP。如此过渡依赖和消耗资源,不仅我国难以承受,世界也难以承受。,26,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能源消耗过高,资源效率低下2、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加速3、重化工业发展,就业难度加大,从2006年到2009年,“十一五”前4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11.4%,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分点。2010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长10.6%。2009年我国GDP34万亿元,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2010年二季度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资源能源,片面地强调增长,大量依赖廉价劳动力追求G

10、DP的老路是走不通的。我们不能简单复制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既有路径和模式,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9,教学结构,一、经济发展成果与经济发展方式二、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方式三、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方式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途径,30,31,三、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方式,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世界上居民收入最平均的国家之一,变成世界上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城乡、区域、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32,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示,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所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上世纪90年代以前,

11、劳动者报酬占比为50%以上,2001年后这个比重不断下降,到2006年已下降到41%。与此同时,营业盈余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2006年的30.6%。,33,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1992年至2007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由68.2%下降到52.3%。政府可支配收入由19%上升到22.8%,企业由11%上升到22.9%。在2000至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4%,但职工的实际工资年均仅增长15.7%。,34,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35,全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增大,根据联合国

12、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36,垄断行业收入畸高,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屁股决定腰包”的怪现象,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如果自己或自己的父母亲能“抢”到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或是“抢”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就等于“抢”到了高收入、

13、高福利、高阶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中,证券业平均17.21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其他金融业人均8.767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航空业人均7.58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而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37,人数占比和收入占比,38,基尼系数,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自2000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4年达到0.465。此后,国家统计局不再公布国内的基尼系数,此后的基尼系数大都是经济学者的估计。中国社科院一

14、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判断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39,2010年收入差距问题的调查情况,40,富贵遗传和贫困遗传,41,收入差距可能被固化,都是中国娃,都是祖国花。,解决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问题,不能单靠“公平意志”。重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调整相关经济结构和深化体制改革着手,调整出口、投资、消费等重大比例关系,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减轻第一、二产业人力资源市场过度竞争,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界限,扎实推进垄断行业体制改革,提高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征管率。,4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坚持把经

15、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对比图,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

16、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微笑曲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服务业产业占世界GDP的比重持续上升,发展中国家达到60%左右,发达

17、国家普遍达到70%以上。现代服务部门发展迅速,在信息技术革命带领下,已经有保险、房产和商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业的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的生产性占整个服务业比重超过了50%,其中美国达到了58.8%,欧盟达到了50.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发展很快,但与世界发展史上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2010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总数的43%比发达国家的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首先,发展服务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发展服务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占中国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中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服务业

18、将取代制造业成为七大就业的主要行业,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微笑曲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把

19、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

20、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教学结构,一、经济发展成果与经济发展方式二、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方式三、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方式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途径,56,57,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方向和途径,经济发展方式的极端归类,58,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性:当一种增长方式的综合条件没有被新的条件打破、替代时,想要在主观上让这种增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是不现实、不可能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后的机会。,十二五规划的安排,五个坚持:1)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2)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3)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

21、出发点和落脚点;4)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5)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5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1)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3)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60,发挥好企业与政府各自的积极作用,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微观主体。企业采用何种发展模式体现着企业对资源约束和市场条件的反应,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特别是实现创新成果市场化的主体。政府提供有效解决企业外部性问题的制度安排,提供充分的公共产品,着力培育高级生产要素,着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发挥好政绩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61,62,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