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第03节课(仅供参考).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7660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行第03节课(仅供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前行第03节课(仅供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前行第03节课(仅供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前行第03节课(仅供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前行第03节课(仅供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行第03节课(仅供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行第03节课(仅供参考).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 圆 满 前 行 引 导 文,华智仁波切 著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 生西法师 辅导,顶礼本师释迦摩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自大圣境五台山文殊加持入心间祈祷晋美彭措足证悟意传求加持,为度化一切众生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而学习,课前顶礼,敬礼一切三根本!(译礼)顶礼一切具无缘大悲之至尊上师!如来密意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人中成善缘,循胜士迹究竟二利者,三大传承上师前敬礼。法性界中证法身密意,光明界中见报身刹土,所化者前现化身利众,遍知法王尊者前敬礼。明智照见一切所知性,大悲光明现于所化界,开显深道顶乘教法者,持明无畏洲师前敬礼。,观音自在显现上师相,说法结缘令入解脱道,随机调化事业无边者,

2、大恩根本上师前敬礼。圆满教法遍知传承论,窍诀精要即生成佛法,正道前行内外共不共,教言分支捷径往生法。显而易懂义深极稀有,无等上师无谬之口传,依照自心定解此宣说,愿师本尊加持我相续。,课前顶礼,复述第02节课内容,五、顶礼句,(一)晨起修行(二)日间正式修行 1、前行:身要、语要、心要 2、正行:观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等 3、后行:回向(三)晚睡修行,附:日修闭关要诀,(四)顶礼如来芽尊者(五)全论概要(六)立誓句,前,闻法方式,行,所讲之法,引,发心,导,行为,文,往生法,大,圆,满,第3节课 科判,前 行 广 释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加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广大意乐菩

3、提心之发心,第03节课内容,一、发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二、菩提心的修法,(一)缘众生之大悲(二)缘佛果之智慧,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三、调整发心至关重要,闻法方式,发心,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全文分二:甲一、闻法方式;甲二、所讲之法。甲一(闻法方式)分二:一、发心;二、行为。乙一(发心)分二: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闻法方式,发心,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从发心的角度,看出前行的殊胜性、甚深性 发心分为两种,一是大乘显宗的菩提心,一是金刚乘密宗的观清净心。大家应该明白,前行不是一般人可以听受的,这个法

4、虽然表面上是基础法、前行法,但实际上对听受者的要求比较高。就像世间学校的高考,没有一定水平的人不能参加,同样,听法者如果发心不正确,也不能听受这个法。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不听法,即使有因缘偶尔听受,目的也不会为了利益无量众生,更不会观想一切均为清净。有些人听法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有些人是为了发财、治病、得名声、工作顺利,这些目的都不如法。本论是相当深的大乘窍诀,对希求世间八法、名闻利养的人来讲,恐怕不一定适合其意乐。所以,我们从发心的角度,也可以看出这部论典的殊胜性、甚深性。,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闻法方式,发心,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我们应该这样想

5、:其实,身处轮回中的一切众生,无始时以来无一未曾做过我的父母,做父母时他们都是无微不至地呵护我、恩宠我,最好的食物先给我吃,最好的衣服先给我穿,十分慈爱地抚育我成长。所有这些恩重如山的众生,虽然欲求安乐,却不知奉行安乐之因十种善法;虽然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十不善法,所想与所做背道而驰,糊里糊涂地步入了歧途,就像盲人遗留在荒野中一样,这些众生实在可怜!,乙一(发心),闻法方式,发心,大乘修行人,首先要发菩提心 一般来讲,世间人的发心渺小、狭窄,完全是自私自利或希求今世,除此以外,发愿“乃至成佛之间,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令其获得不可言说的无上佛果”,这种念头从来也没有想过。诚如寂天论师所言

6、,不论是具有功德的梵天、帝释,还是恩重如山的父母,纵然在梦中也没想过要发菩提心,更何况说真正生起了。但对大乘修行人来说,在听受本论之前,首先要发菩提心。,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生西法师辅导:广大的第一个意思是,它的所缘是缘无量众生。广大的第二个意思是说他所求的佛果非常广大。发菩提心的修法当中,阿底峡尊者有一个七重因果教授,是通过七个次第来引发清净的菩提心:知母、念恩、报恩、悦意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发誓成佛。,闻法方式,发心,一、发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缘众生的大悲 知母 身处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无始以来没有一个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前行广释

7、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教证,佛陀在梵网经中也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法王在怀业时语中也说:“三界众生皆为父母亲,当以大慈大悲平等护。”,公案,父母恩重难报经中说佛陀对路边枯骨以五体投地的方式顶礼,“这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的骨骸,或是多生累世父母的遗骸,由于这个缘故,我今天理应对它顶礼。”阿底峡尊者在聂塘时看见一匹马将脖子卡在树中,拼命地在那里嘶叫挣扎,尊者忙对旁边的人说:“我的老母亲正在受苦,请快救救她!”,闻法方式,发心,(一)缘众生的大悲 知母将一切众生与今生父母平等对待 三界众生既然都当过父母,我们就不能只孝顺今生父

8、母,而对其他的众生,尤其是关系不好的怨敌、人类以外的动物不管不顾,甚至肆意残杀,否则,这是修行人的一种耻辱,不是大乘菩提心的表现。其实,修行最难的就在这里。很多人口头上说要发菩提心,高僧大德讲经时也再再强调发菩提心,可是你这种心生起来了没有?你能否将一切众生与今生父母平等对待?这还是值得观察。倘若你所学的理论并没有付诸实践,从没有生起过一刹那的菩提心,那你说得再漂亮,也只不过是重复前人的话而已,对自己没有多大利益,想真正利益他人就更不可能了。,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一、发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闻法方式,发心,(一)缘众生的大悲 念恩 众生都做过自己

9、的父母,做父母的时候,始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就像堪布阿琼所说,即使父母没经济条件而当乞丐,他们乞讨的食物中,哪怕有一点油脂或一团肉块,也舍不得自己吃,马上会给我;在垃圾堆里找到一件破破烂烂的衣服,也会把稍微干净、结实的地方,给我做成衣服或补丁。除了极个别父母因特殊业力不疼爱子女以外,一般来讲,不管是有钱人、没钱人,他们对孩子的关爱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父母恩德:生身、赐命、给财、教世间知识,一、发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闻法方式,发心,(一)缘众生的大悲 报恩今生父母 每个人都当过孩子,你们可以想一想:父母对自己付出多少?自己又对

10、父母付出多少?有些人长大后虽然很孝顺,但一个月中连半个小时也抽不出来陪父母,好好对他们嘘寒问暖,所以父母非常可怜。当然,若想报答父母的恩德,仅陪他们聊天是不够的,关键要让他们学习佛法。现在提倡最多的报恩方法,就是给父母洗洗脚,其实这不是很重要,脚脏也可以、脚干净也可以,脚怎么样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应该给父母“洗洗心”。父母无始以来相续中遍满了贪嗔痴,今生中若没有办法以自力洗掉,也应让他们借助于佛法的力量消除,这才是最好的报恩方法。,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一、发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闻法方式,发心,(一)缘众生的大悲 报恩往昔父母(一切众生)一切众生

11、无始以来都当过我们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恩深似海。但遗憾的是,他们因为愚昧无知,再加上没有大乘佛法和善知识的引导,虽然拼命追求各种快乐,却不知奉行快乐之因十种善业,为了发财去偷盗、为了长寿去杀生,将乐因当成仇敌一样毁灭掉,如寂天菩萨所言:“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他们虽不愿遭受任何痛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十不善业,反而为了快乐而邪淫或赌博,以至于“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所想与所做背道而驰,最终得不到丝毫快乐。放眼整个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人类造恶业的手段层出不穷,造善业的手段微乎其微、极其鲜少。很多人糊里糊涂地步入歧途,对世间法的智慧完全成了造业的手段,善恶报应自己一窍不通,等在

12、前方的唯有迷茫、黑暗、恐怖,就像双目失明的盲人徘徊在无边无垠的旷野中一样,根本不知方向。,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一、发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闻法方式,发心,(一)缘众生的大悲 生起出离心与大悲心 很多人确实非常可怜,一旦沦为地狱、饿鬼、旁生的众生,何时才能了知取舍因果啊?有时候我们应想一想,自己会不会堕入三恶趣?一旦堕入三恶趣中,解脱的机会极其渺茫,可以说几乎没有。我们现在获得了人身,一定要抓住机遇,否则,以一念之差而造下弥天大罪,到时想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我们现在拥有人身的时候,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同时缘那些迷茫的老母有情生起大悲心,这是发菩

13、提心的第一个条件。,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一、发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闻法方式,发心,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再进一步观想:我如今听闻并修持甚深正法,目的就是为了使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现在为六道痛苦所折磨的一切有情,远离各自业感的一切痛苦和习气,获得遍知佛陀果位。,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闻法方式,发心,一、发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二)缘佛果的智慧 再进一步观想:要想帮助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别的方法无济于事,如今我遇到大乘善知识和大乘佛法,自己也有幸堪为法器,这种殊胜因缘具足的时候,一定要听受能斩断轮

14、回根本的大乘佛法,同时不断地认真思维、修持。此举并不是为了自己快乐或得到名声,而是为了使曾经做过自己父母、现在为六道痛苦所折磨的一切有情,摆脱各自业和烦恼的束缚,获得遍知佛陀的果位。这就是缘佛果的智慧。,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闻法方式,发心,生西法师辅导:发菩提心的修法当中,阿底峡尊者有一个七重因果教授,是通过七个次第来引发清净的菩提心:知母、念恩、报恩、悦意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发誓成佛。,一、发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小结:菩提心的定义 所谓的菩提心,正如弥勒菩萨所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发心利益一切有情(缘众生的大悲),愿他们获得圆满正等

15、觉佛果(缘佛果的智慧),就是菩提心的两个条件。智悲光尊者也说过:“所谓的菩提心,断除了自私自利,为众生希求佛果之心犹如饥饿者寻找食物、口干者寻找水一样强烈。”这样的殊胜发心,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具足。,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闻法方式,发心,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这样的发心,无论在闻法还是修法的过程中都相当关键。不管所修持的善根是大是小,如果以方便摄持,就称为加行发心殊胜;善根不被他缘毁坏,称为正行无缘殊胜;为令善根蒸蒸日上,在结尾以回向来印持,这就叫做结行回向殊胜。所有善行以此三殊胜摄持是必不可少的。,丙一、广大意

16、乐菩提心之发心,闻法方式,发心,时常串习菩提心 菩提心的修行方法,本论以窍诀方式告诉了大家,在藏传佛教中,这个窍诀书相当难得,被当作最甚深的“指路明灯”。希望大家在听受的过程中,务必要把里面内容贯穿于心,将华智仁波切的金刚语与自己的心互相对照,就像美女照镜子一样,反反复复看哪里有“黑点”。每个人在闻法之前,当听到“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时,自己的意识要当下转变,若能转变,一刹那就可以摄持闻法功德,这是非常关键的。当然,这也跟自己平时串习有关,若从来没有这样串习过,听了多少年法也不一定发菩提心。但如果你每次不管做什么善法,首先都想到利益众生,那么久而久之,就会习惯成自然。因此

17、,无论在上师或光盘、MP3、MP4面前闻法,还是放生、念咒、做慈善、当义工等修法,发菩提心都相当重要。,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二、菩提心的修法,闻法方式,发心,三殊胜 不管你行持的善根是大是小,大至放生几千头牦牛、建造几层楼的佛堂,小至持一句观音心咒、念一声阿弥陀佛名号,最初都应以菩提心摄持,这称为“加行发心殊胜”。中间善根不被违缘损害,称为“正行无缘殊胜”。(倘若你有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的境界,则应安住于此,这是上等正行无缘殊胜;倘若没有这种能力,做善法时从始至终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不要三心二意,也是一种正行无缘殊胜。有些道友听课的时候,刚开始有点

18、专注,后来就心不在焉了,这不叫正行无缘。)”,最后为令善根蒸蒸日上,以回向来印持,这叫做“结行回向殊胜”,就像钱存在银行里被印持了,它的利息会越来越增上,但若没有存进去,随时都会被偷走或乱花掉。因此,藏地很多老修行人对回向非常重视,自己正在禅修、做善事时,如果突然有人找,他会说:“你等一下,我回向了再跟你说话。”“你等等啊,我回向了就出去。”即使没时间念长的回向文,至少也要念一遍:“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这样一来,善根乃至菩提果之间也不会耗尽。因此,所有善行以此三殊胜摄持是必不可少的。,

19、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二、菩提心的修法,闻法方式,发心,上师教言:时常串习三殊胜 这以上讲了“三殊胜”,我们介绍过很多次,此处又再次作了强调,希望大家听后不要只是一两天的热情,应把它作为有生之年不忘的修行法。,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二、菩提心的修法,闻法方式,发心,上师教言:珍惜前行殊胜法门 我个人而言,对大圆满前行不是像看报纸一样,今天看了,明天就扔了,然后到处寻找新鲜法,而是对它的字字句句都非常珍惜。在过去,很多修行人将它视为如意宝,那时候没有印刷的书,如果有人抄写得非常好,有些人甚至拿一头牦牛来请。当时的

20、一头牦牛,约为中等家庭财产的三分之一,可见很多人对这部法非常重视。然而,现在书好像太多了一样,大家对法的希求心日渐退减,以这种可有可无的心态,要想加持融入内心有一定困难。我们这次讲得会广一点,整理出来的法本也许有好几册,天天带在身上不太现实,但希望你能将华智仁波切的金刚语大圆满前行随时带在身边,作为自己的“善知识”。毕竟真正的善知识不可能天天跟着你,不然到了一定的时候,你生厌烦心,上师也生厌烦心。但这个法本是无有嗔恨的“上师”,你随时都可以打开看一看,依此令相续中的烦恼、痛苦得以平息。,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二、菩提心的修法,闻法方式,发心,前行广释第

21、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闻法也不例外,最初要将闻法方式放在首位,尤其是发心更居于主导地位。正如功德藏中所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如果我们带着图地位、求名声等今生世间利益的动机,那么无论听闻多少佛法也不可能变成正法。所以,最初向内反观,调整自己的发心至关重要。如果知道如此调整发心,就说明善法已被方便摄持,这样一来,就会成为大士正道无量福德的津梁。相反,如果不懂得调整发心,那么尽管装模作样地闻法、煞有介事地修法,也只能成为形象上的修行。因此,无论是闻法修行也好,观修本尊也好,持诵密咒也好,顶礼膜拜也好,进行转绕也好,甚至口念一遍观音心咒都应当以菩提心摄

22、持,这一点十分重要。,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闻法方式,发心,善法功德大小,关键看发心 总而言之,在闻法过程中,最初要将闻法方式放在首位,闻法方式若不如法,一边闻法一边生贪嗔,那不一定有功德,若是这样,你不要再继续听下去了,站起来离开就可以,这在佛经中也有开许。但除了闻法方式重要以外,更重要的是发心,诚如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所言:“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你的善法功德大不大,关键要看自己的发心。倘若相续中掺杂很多烦恼,对别人有竞争心、炫耀心,即使你修了十三层楼的经堂,这个功德也不大;但若能以菩提心摄持,有些善根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功德无量无边。,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

23、,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三、调整发心至关重要,闻法方式,发心,善法功德大小,关键看发心 总而言之,在闻法过程中,最初要将闻法方式放在首位,闻法方式若不如法,一边闻法一边生贪嗔,那不一定有功德,若是这样,你不要再继续听下去了,站起来离开就可以,这在佛经中也有开许。但除了闻法方式重要以外,更重要的是发心,诚如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所言:“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你的善法功德大不大,关键要看自己的发心。倘若相续中掺杂很多烦恼,对别人有竞争心、炫耀心,即使你修了十三层楼的经堂,这个功德也不大;但若能以菩提心摄持,有些善根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功德无量无边。善根的大小,不能单凭表面来衡量。有

24、些人做的善法非常大,每天很积极地听经闻法,但如果心不是很清净,带着图地位、求名声等世间利益的动机,那么无论听闻多少佛法,也不可能变成大乘正法。因为大乘正法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益众生,让众生成佛。如果你动机不正,听闻再高深的法,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利益。,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三、调整发心至关重要,闻法方式,发心,发菩提心之功德 仅仅发一个利他的心,福德也远胜于供养诸佛,寂天论师说:“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胜月女经亦云:“仅思利他心,利益尚无量,何况行利益?”在大集经中,宝手菩萨曾问虚空藏菩萨:“一切佛法的根本是什么?”虚空藏菩萨答言:“菩提心是一切

25、佛法的根本。一切法住于菩提心上,便得增长。”如果以利他心为出发点,就算做的事情很小、时间很短,此功德乃至佛果之间也不会空耗。若能以菩提心摄持,有些善根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功德无量无边。就像贤愚经中贫女供灯的故事一样,那个贫女费了很大的劲,好不容易得到一点油,发菩提心供灯之后,声闻圣者(阿罗汉)也没办法扑灭。,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三、调整发心至关重要,闻法方式,发心,发心不清静之过患 有一次,阿底峡尊者显现上特别伤心,弟子仲敦巴问为什么,他说:“我有一个修黑班杂的弟子,今天堕入恶趣中了。”本来,修密宗本尊不可能堕恶趣,但若起了降伏别人的恶念,结果会落得

26、如此下场。可见发心的确非常重要,如果发心清净,一切都是清净的。就像一棵树,它的根若是剧毒,枝叶花果全是剧毒;如果根是妙药,那枝叶花果全是妙药。相反,如果不懂这样发心,就算你每天装腔作势地闻法、煞有其事地修法,也只能成为形象上的修行,不会真正得到解脱,菩提心释云:“未发菩提心,永不得成佛。”有些人表面上很精进,实际上是为了名利钱财,这样行持善法不但没有功德,反而还有过失。,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三、调整发心至关重要,闻法方式,发心,以上讲的是发菩提心。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也曾讲过很多,但此处是以窍诀方式叙述的,希望大家一定要行持。菩提心谁都讲得来,但实际行

27、动中能不能发起,关键要看自己的修证。我们现在并不赞叹修成五眼六通,或者看见明点、通达光明,这些特别高的境界暂且不谈,最需要的,是先想办法具足菩提心这一基础,以令自己所作所为成为大乘善根,这样一来,做任何事情肯定是为了众生,第一个发心殊胜便已具足了。否则,这一点都不具足,许多修法真的会很糟糕!,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上师教言:想方设法生起菩提心,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闻法方式,发心,思 考 题,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9、发菩提心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请一一说明。你是不是这样发菩提心的?,思 考 题,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10、怎么样缘一切有情生起大悲?请以窍诀的方式阐明。你这样观想之后,自相续有哪些改变?,思 考 题,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11、什么叫做三殊胜?行持善法为何要以三殊胜摄持?你今后能否做得到?,思 考 题,前行广释第03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12、善行是大是小以什么来决定?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回 向,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