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8470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专题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专题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专题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专题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专题 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第三课时 古代中国的的思想、科技与文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学思想创立及其发展历程,利用,冲击,维新,新文化,康/梁,陈/李/胡/李,托古改制,儒家思想成为反对矛头,西周,汉,宋,明,清,475B.C,1840年,奴隶社会,封 建 社 会,1、孔子与老子的思想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儒家思想的形成,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程朱理学,1、陆王心学2、李贽的思想主张,1、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中国古代思想文明,近代儒学传统地位的动摇: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学思想进行改造

2、。十九世纪末,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为儒家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提倡自由、平等的公民道德。袁世凯上台后,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将斗争矛头指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认为儒家思想维护的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代(新中国成立以后):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文

3、革”时期,儒学再次受到猛烈批判,儒学的影响进一步减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想界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同时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内容。,1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宣扬天命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宣传忠孝。严格等级次序;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一切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共同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适应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的入世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面目。如

4、汉代儒学便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说的思想,以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另外,儒家也是在同佛教、道教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批评佛、道两教的同时,儒家也充分吸取它们当中对自己有用的思想,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宋明理学既是“三教合流”的产物,同时又保持了自身的特质和立场。2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立和谐社会都不无裨益。,小结:,3、如何评价儒家思想 积极作用:(1)“仁”“德政”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2)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5、命,注重气节、品德,凸现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3)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中仍有很大价值。(4)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是中华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部分(如儒家思想的统一性和凝聚性,正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所在,也是推动中国统一形成与持续的主要动力。儒家思想的坚忍包容、延绵不息、根深蒂固,造就了中华民族含蓄内敛、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形象;礼让为先、睦邻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也使中国在外交活动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达成了健康和谐的周边关系)。(5)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

6、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一定关系,但也需要注入新时代的要素与内容,与时俱进,批判继承,理性扬弃。消极作用:儒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与等级社会,压抑、扼杀人性,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钳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之,儒学是中国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4、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反对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我们对待儒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德治”有它的合理性,“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

7、一个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规范来维系。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积极内容,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等。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对有些内容可以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的有用的思想要素。如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

8、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可以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等。,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

9、,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解析】C C项是秦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的言论,充分体现了该言论维护中央集权的政治目的。某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 B C D【解析】D 名言要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所以选。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10、生万物【解析】D A项是墨家。B项是儒家。C项是法家。D项是道家老子的话。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解析】D 此题考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故判断为王阳明。,古代科技成就:主要以四大发明为代表(一)四大发明造纸术产生于西汉,东汉蔡伦105年改进了造纸术;指南针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叫司南,宋朝时指南针广泛用于海船;火药是唐代发明,唐末五代,逐渐用于军事,宋代以后开始广泛用于战争;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之际,北

11、宋平民毕昇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提高了印制效率。(二)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造纸术的在欧洲的传播,使纸张代替了羊皮纸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的文化传播;2.指南针在欧洲的传播和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3.火药的传入使用欧洲封建城堡不堪一击,并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也使得欧洲的采矿和金属制造业的迅速发展;4.印刷术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总之,中国四大发明在西欧的传播使西欧率先迈入了近代社会,创造出众多让世界发生巨大的成果,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以农为本”

12、的立国治国方略坚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而科技成果直接为农业生产和强化大一统的君权服务。如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突出,其原因在于王朝一统天下的统治以“授命于天”为根据,历法的编制是为了“授农以时”。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缺乏理论方面的概括和升华。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整理总结古籍,重视个人经验,不注重科学实验。2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李约瑟难题”):一般认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应有的土壤。封建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

13、了和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教育的落后。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以培养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成熟的市场,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扼杀创新发明的动机等。总之,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近代科技出现的最根本原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近代工业化有密切的联系,明清科技滞后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农耕经济影响的结果,这是“李约瑟难题

14、。的症结所在。,文学:诗经“楚辞”(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形成的标志。记载的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孔子整理编定。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现实主义)3、价值: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二)离骚1、概况:是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作。屈原,战国时楚国人,他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骚体”。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抒情长诗,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诗。2

15、、特点:楚言楚地(楚辞体);句子参差不齐;浪漫主义色彩。3、价值: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人民的热爱。(三)汉赋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宏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2、佳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四)唐诗1、成就:(1)初唐:王勃、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3)中唐:白居易(4)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小李杜”)2、价值:黄金、辉煌、灿烂,源源流长。是中华民族对人类

16、文化的巨大贡献。(五)宋词1、宋词繁荣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2、成就: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很多的词篇,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3、特点: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六)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窦娥冤关汉卿、马致远(七)明清小说1、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

17、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2、产生的背景:(1)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3)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3、成就:明清时期四大小说:作者:成书时间;内容;价值最重要。,汉字和书法:繁简;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中国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最早的文字是可以读出声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2.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开始于商代的甲骨文;3.中国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可分为古文字和隶楷阶段;古文字阶

18、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隶楷阶段则: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楷书盛行于唐代;而魏晋时期则是这种书体过渡时期。4.中国的正书体是隶书和楷书;辅助书体是草书和行书。(二)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1、中国书法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魏晋为界2、楷书:特点:笔法详备,结构严整,实用价值高;楷书书法家及其作品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3、行书:经东汉至西晋演变,走向成熟,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著名的行书书法家有:东晋的王羲之其作品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4、草书: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其特点是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著名草书

19、家有: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盛唐的张旭和怀素等人。,中国绘画发展历史:陶画帛画壁画纸画;实物山水宫廷画风俗画文人画(意境画)1、远古:起源: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代表作:彩陶画2、夏商周:特点: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代表作:战国楚国帛画成就: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3、魏晋南北朝:特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代表: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4、隋唐五代:特点: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代表作: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20、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5、两宋: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这些因素,使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作品充分展示了画家的写实功力,河流、物舍、舟船、城关、人群、虹桥、楼观、店铺、市街、驼队,等等,一切物象都刻画得入微传神。6、元明清:特点:文人画成就突出,写意画盛行。代表:元代王冕墨梅图。,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徽汉融合京剧“同光十三绝”全国流行走向世界产生的原因:昆曲逐渐脱离群众,日趋衰落;地方戏极受人民的喜爱;概况“道光年间,徽剧和汉

21、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及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同光年间走向成熟。代表人物:以程长庚、谭鑫培为代表的“同光十三绝”。主要特点是: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伴奏乐器众多;化妆都有一定的脸谱;表演形式多样;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表演还有一定程式等。清朝时逐渐成为全国流行的一个剧种,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P13知识网络,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社会原因:(1)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诸侯“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

22、造就了一批知识渊博的文士;(5)根本原因:是社会转型期(大变革):奴过渡到封2、儒家思想的演变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 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评价: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评价

23、: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荀子: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仁政思想: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来施政;民本观:君为舟,民为水评价: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3其他思想的演变道家:老子 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中国第一

24、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 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影响深远。法家:韩非 思想主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评价: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墨家: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

25、尚力”、“节俭”评价: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性本恶,性本善,性相近,人性论,异,君舟民水,民贵君轻,以德治民,爱惜,取信,民本,仁义,仁政,爱人、宽容,仁,同,荀子,孟子,孔子,思想家 比较,比较孔孟荀的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发展儒学: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大一统。即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君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

26、三纲五常”学说发挥仁政思想:限制土地兼并和轻徭薄赋(民本思想)2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3)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3“独尊儒术”的影响: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封建社会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发展:(1)“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强调神化王权,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2)“大一统”思想(3)融合了阴阳家、道家及法家思想。继承:先秦儒学“礼”“仁”“仁政”“民本”,适应

27、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新儒学的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神化皇权,宋明理学现实生活中常见常听的一些词语:蛮不讲理、天理何在、理所当然、天理难容、天理昭彰、同心同德、心领神会、眼不见心不烦、心想事成理解:“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1兴起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28、;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2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3主要内容: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二程:天理是万物之原,先有理后有物;发挥孔子“仁”的学说,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朱熹:理气论”,“心性论”,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他的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

29、很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在日本、朝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对立,也是反人性的。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是本心,是理,天理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3历史作用: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同:(1)内容:儒学,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维护统

30、治,压制人性,塑造民族性格异:(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程朱:外在的“理”陆王:内在的“心”,“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程朱:“格物致知”,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陆王:内心反省,回复良知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3、更多吸收佛、道因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形成原因:政治: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严重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经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思想:理学走向“极端”,引发思考与批判。2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

31、发展,提出“工商皆本”李贽不能以孔子思想为是非标准,挑战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高度评价改革和农民起义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 王夫之唯物观点。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认为耕者有其田;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3影响: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启迪后世;中国早期启蒙思

32、想的源头与基础,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没形成主流,影响有限,后才被重视。,中西1619世纪情况对比,1、反传统、反教条。2、反专制、倡民主。李贽主张个性发展。黄宗藏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3、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李贽痛斥“存天理灭人欲”。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实质: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1、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1)儒家:“人治”,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民本思想。(2)法家:“法治”,主张用法令统一思想,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无为而治”,即要顺应时势和民心。(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