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是个框什么问题都能装.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8607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生问题是个框什么问题都能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民生问题是个框什么问题都能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民生问题是个框什么问题都能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民生问题是个框什么问题都能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民生问题是个框什么问题都能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生问题是个框什么问题都能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问题是个框什么问题都能装.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注民生 共享成果 促进和谐,民生问题是个“框”什么问题都能装!,抢险救灾(冰冻地震灾害),教育问题,就业,医疗卫生(医保),社保,环保,物权问题(征地拆迁),物价问题,“五有目标”,时政语言(1)什么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巩固、人民首创精神的发扬、人民各项权益的维护、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什么,民生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买房难、上学难、看病难”又称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民生问题的基本标志是居民生

2、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衡量民生问题的重要指标。,(2)民生问题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意。要解决好民生问题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背景材料:,回顾2007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民生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

3、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五有),I5亿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 从2007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已免除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l5亿中小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将普遍减轻。不仅如此,今年政府还启动了免费师范生教育计划(2007.9始),并增加财政拨款l40多亿元完善国家助学体系。,一、学有所教,(1)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我国解决就业这一民生问题有了法律保障。(2)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该法在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

4、双方当事人的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有重大意义。(3)2007年12月29日,又一部完善劳动制度的法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出台。(4)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并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益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劳有所得,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获得的利息、租金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财产增值收益等。,(1)2亿多城

5、镇居民受惠医保 2007年7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在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主要解决城镇非从业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看病就医问题,共惠及2亿多城镇居民。,三、病有所医,(2)2007年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重点抓了四件事:一是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二是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三是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政府对困难群众给予必要的资助;四是做好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以此做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

6、(1)2000万农民纳入低保,城乡一体化再提速 07年7月1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07年我国将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目前纳入农村低保的人口超过2000万人。(2)农村养老保险的范围不断扩大。(3)从2007年7月1日起,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积极推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大力支持地方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城市低保资金补助力度,由2000年的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51亿元。,四、老有所养,廉租房“高调”推出,低收入群

7、体有望“住有所居”2007年8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其中廉租房被摆在了显要位置。按照这一意见确定的时间表,2007年底前,所有设区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而到“十一五”末,全国廉租房制度保障范围要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五、住有所居,(二)、为什么及怎么办?,(一)经济学角度:,1、注重民生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本质和生产目的决定的。,2、市场经济有其弱缺点。改善民生,必须坚持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问题不能以单纯的市场调节来解决,

8、国家要应用财政、税收、福利等杠杆,调节收入分配,发展公共事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必要性,紧迫性,教育不公;就业难及劳动者权益受损害、收入差距拉大;农民就医难、看病贵;社会保障面小、水平低;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房;突发事件及灾难多,3、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决定的。,重要性-,(1)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和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3)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5)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2)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

9、式,提高经济增长效益。,(4)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的稳定。,(经济意义),2、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如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财政、价格、利率、税收、汇率、福利等杠杆)法律手段(劳动合同法)、行政手段调节经济、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1、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学角度怎么办?,3、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7、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诚信体系建设。,二、为什么及怎么办?,(二)政治学角度为什么

10、?,国家角度,重要性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充分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政府履行国家职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注民生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责任。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必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依法治国原则?)重要性关注民生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政治常识角度,来说明政府为什么如此注重民生问题,中共而言,中共的性质、地位、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决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二)政治学角度怎么办?

11、,国家角度(政府):,如遇到其它一些问题,还可以从这些角度思考:,中共角度:,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建设现状,提出加快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二)哲学角度:,(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求全面地看问题。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在社会发展中,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坚持全面观点,反对片面性。,(3)抓主要矛盾的原理,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民生问题的解决。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需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12、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1)实践决定认识。主要是“动力”。,(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各项解决民生问题的举措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事业的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劳动合同法将逐步改变中国不少企业“速招速裁”的用工方式,有利于劳动者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促使企业建立融洽的劳动关系和人才保

13、留体系。.,认识论-,(3)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是我国发展观的重大进步。,(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民利益的正确价值观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因而要树立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观,坚持“发展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效让人民检验”的执政理念。就必须关注民生,保障民生。(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关注民生是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一切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体现。,4、历史唯物主义-,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意义2、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具体措施3、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4、“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政治意义5、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说明国家特别关注民生问题的理由6、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加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理由7、从经济常识角度谈重视和扩大就业的意义8、从经济常识角度谈扩大就业的具体措施9、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说明国家重视就业问题的依据10、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党和国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理由,命题角度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