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9533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史公自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太史公自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太史公自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太史公自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太史公自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史公自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史公自序.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太史公自序,司马迁,昔在颛顼【颛顼:zhun x】,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绍:继承】重黎之后,使复典【典:掌管】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序: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去:离开】周适【义:前往】晋。晋中军随会奔【奔:逃亡】秦,而司马氏入少梁。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相:作丞相】中山。在赵者,以【以:凭借】传剑论显,蒯聩【蒯聩:kui ku】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拔:攻占】,因而守之。错孙靳【靳:jn】,事【

2、事:事奉】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玄孙卬【卬:ng】为武信君将【将:部将】而徇【徇:攻占】朝歌。诸侯之【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王【相王:一并封王】,王卬于殷。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古义:掌握市场的官长;今义:行政长官】。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阳:山南水北为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南:南下】游【游:游历】江、淮,上会稽【会稽:kuaj】,探禹穴,窥九疑,浮于

3、沅、湘;北涉汶、泗,讲业【讲业:研讨学问】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略:巡行】邛、笮、昆明,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从事:跟从侍奉】,故发愤【发愤:愤懑】且【将要】卒。而子迁适【适:恰逢】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句式:状语后置】。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

4、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则:以为准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馀岁,而诸侯相兼,史记【史记:史书的通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死:为而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其:表语气,可要】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次:整编】旧闻,弗敢阙【阙:通“缺”】。”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缀集】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

5、神受纪。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让:辞让,推辞】焉。”,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害:嫉害】之,大夫壅【壅:阻塞】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是非: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以为:把作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阐明】三王之道,下辨【明辨】人事之纪【伦常,法度】,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

6、【善:形动,奖】善恶【恶:形动,惩】恶,贤贤贱不肖,存【存:使动,使恢复】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经纪:名动,规范】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牝(pn):雌性的】牡雌雄,故长于风【风:通“讽”,讽喻。】;乐乐所以【所以:的原因】立,故长于和;春秋辩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以:用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指:通“旨”】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音:sh】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7、【句式:定语后置】。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为之不知其义,被【义:蒙受,遭受】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

8、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垂:留传】空文【空文:用笔墨写成的著作】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句式:宾语前置】?”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禅:shn】,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

9、。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堕:同“隳”,毁】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故事:历史旧事】,整齐【整齐:整理,归纳】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于是论次【论次:整理】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縲绁【li xi,牢狱】。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惟:思虑,考虑】曰:“夫诗书隐约【义隐辞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厥(ju):才】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

10、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发愤:抒发愤懑】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卒:最终】述陶唐以来,至于【至于:到】麟止,自黄帝始。,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末流:遗业】,接三代绝业。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于是汉兴,萧何次【次:整编】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文质彬彬:文质兼备的儒生。彬彬:配合恰当】稍【稍:逐渐】进【进:进用】,诗书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义:没有】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仍:沿袭

11、】父子相续纂【纂zun,同“缵”,继承。】其职。曰:“於戏【w h】!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至于余乎,钦念哉!钦念哉!”罔罗天下放失【失:通“佚”】旧闻,王迹所兴,原【原:推原】始察【察:考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至于:到】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承:顺应】敝【义:衰败】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毂g】,运行无穷,辅拂【拂:同“弼”,辅助】股肱【g gng】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俶傥:t

12、 tng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之:代词】名山,副在京师,俟【俟s:等待】后世圣人君子。第七十。太史公曰: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讫:止】,百三十篇。,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弗敢阙 通“缺”缺漏2、指数千 通“旨”要旨 3、失之豪厘 通“毫”秋天小鸟身上刚生长出来的羽毛 形容细小 4、堕先人所言 通“隳”,毁5、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通“缵”,继承6、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同“弼”,辅助7、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 通“倜傥”,卓

13、越洒脱,不拘于俗8、故长于风 通“讽”讽喻9、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通“网”网罗 通“佚”,二找出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1其在卫者,相中山 名作动 作丞相 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名作动 坑杀 活埋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 名作动 封王4忠臣死义之士 为动用法 为 而死5上明三王之道 形作动 阐明6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形作动,奖;形作名,善事;形作动,惩;形作名,邪恶;形作动,以为贤;形作名,贤能之人;形作动,以为低贱,轻视。,7、存亡国,继绝世 使动 使存在,恢复;使延续8、礼经纪人伦 名作动,规范 9、其实皆以为善 形容词作名词10、春秋采善贬恶 形容词作名词11、整齐其世传 使动用法 使

14、整齐整理,归纳 1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名作动 对史事提纲挈领的编排记述,三、解释实虚词1、命南正重以司天 掌管2、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 继承3、使复典之 掌管 4、为武信君而徇朝歌 巡行 攻占5、惠王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攻占 6、耕牧于河山之阳 山之南 水之北,7、南略邛,还报命 巡行 巡视8、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愚钝9、小子何敢让焉 辞让 推辞10、自司马氏去周适晋 往去 而子迁适使反 恰逢11、其在卫者,相中山 做丞相 辅佐 诸侯之相王 一起12、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 顺承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 修饰1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嫉害 阻塞14、是故礼以节人 用来,15

15、、以为天下仪表 把作为 16、察其所以 的原因17、乐乐所以立 的原因18、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才 19、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蒙受,遭受20、垂空文以断礼义 用笔墨写成的著作 21、欲遂其志之思也 实现,表达 22、俟后世圣人君子 等待23、不得通其道也 实现 24、退而深惟曰 思虑,考虑25、承敝通变 衰败,四翻译下列句子(特殊句式请注明)1、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又让重、黎的后代继续掌管天文、地理,直到夏商时期2、自司马氏去周适晋 自从司马氏离周到晋之后3、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蜀国,攻取后,又让他做了蜀地郡守4、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南略邛,

16、还报命 探察禹穴,观览九疑山,泛舟于沅水湘水之上;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两地的都会研讨学问,考察孔子的遗风,在邹县、峄山行乡射之礼;困厄于鄱、薛、彭城,经过梁、楚之地回到家乡。于是司马迁出仕为郎中,奉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往南巡视邛、笮、昆明,归来向朝廷复命。5、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宾语前置)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6、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7、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8、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句式:定语后置)出奔逃亡不能保其国家的诸侯数不胜数。9、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被动句)再说士贤能而不被任用,是做国君的耻辱10、子所论,欲以何明?(宾语前置)先生所要撰述的想要阐明的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