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检索课研究生.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3377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检索课研究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新课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检索课研究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新课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检索课研究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新课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检索课研究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新课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检索课研究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检索课研究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检索课研究生.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检索引论 苏春生,第一部分 文献检索与查阅,一、学界重新重视史料文献,提出建立“史料学”“文献学”,1、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科学性受到质疑。a、没有文献学专业,尽管有人做了大量的文献史料的工作。b、供研究用的文献史料存在很多错处。,中国古代文学专门有古典文献学研究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大致形成以下分支: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

2、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2、中国现当代文学界呼吁建立文献学史料学近年,现代文学界连续召开了几个较有规模、而且集中了现代文学界大部分顶尖学者的学术会议,主题都与现代文学的史料研究密切相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于2004年9月21日至23日在徐州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紧密切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宏阔的历史背景,确立以“史料、方法和学风”为会议主题。学者们认识到,如何坚守应有的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学术秩序,寻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新世纪的突破与超越,已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界近年来思考的核心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2

3、003年12月20日至21日,由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博物馆和河南大学五家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在清华大学举办。与会者就文学文献整理工作的意义和方法等话题达成共识。2004年第3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集中发表了这次座谈会的讨论成果。这一期恰逢该刊创刊百期纪念。,刊海寻书记 于赓虞诗文辑存编校纪历兼谈现代文学文献的辑佚与整理 解志熙 2004 3现代文本的文献学问题 有关废名集 整理的文与言 王风 2004 3 老舍资料研究与史料学 张桂兴 2004 3 重视史料的“独立准备”钱理群 2004 3 我的意见 王得后 2004 3,回到当初

4、 高恒文2004 3 删改,也可以作为一种史料 李书磊2004 3 民间收藏与史料整理 孙郁 2004 3 建立健全中国现代文学资料的 目录索引体系及机制 李今 2004 3 辑佚 版本“全集不全”读“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论文随想 朱金顺2004 3“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共识述要 解志熙 2004 3,建立现代文学的史料学 刘增杰 2004 3 初版本的特别价值 朱正 2004 3“未刊稿”及其他 陈平原 2004 3 积极倡导 努力落实 孙玉石 2004 3 编校经典作家文集应采用汇校的方法 王世家 2004 3,“清华会议”后,学者们达成的共识就是: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是亟

5、待抢救的文学和文化遗产,搜集、整理并将它们刊布出来,不仅是为现代文学学科保存资料,而更着眼于这些文献本身巨大的文学和文化价值的传承。鉴于贵古贱今的观念在文献学界的巨大影响及其对国家文献工作政策的无形主导,使得现代文学文献的价值长期被忽视,搜集与整理工作被迟滞,以致这些文献面临湮没与散佚的严重危险,因此,与会者在呼吁文献学界改变传统观念、要求国家调整文献工作政策的同时,更感到特别有必要提醒学界同行:搜集和整理现代文学文献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而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每个现代文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史料的新发现与文学史的再审视中国现代文学文献问题学术研会,2004年10年13日16日,由河南大

6、学文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联合举办的“史料的新发现与文学史的再审视中国现代文学文献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开封和洛阳召开,来自全国现代文学及相关学科的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现代文学的史料文献问题及其对文学史叙述的影响等话题,展开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触及到现代文学研究的许多实质性内容,获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与会者普遍意识到,史料的发掘整理,孕育着现代文学研究新可能与新突破,也是加强本学科史学素质、理性品格的有效途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主办、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于2006年10月13日至15日在大连隆重召

7、开。来自全国10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出版机构等近260名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学者带着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参加了会议。,中国现代文学新史料的发掘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2009年11月13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现代文学新史料的发掘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海内外一百多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吴义勤教授主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此次会议集中展现了一批史料发掘与研究的成果,并对新史料发掘与研

8、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学者之间既充满认同、呼应和补充,又不无质疑与商榷。会议涉及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范围之广,可谓前所未有。会议收到论文200多篇,60多位学者作了主题发言,所论问题既有宏观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又有围绕具体的文学史、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等方面展开的史料研究。近年来,在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史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献检索汇编成果(纸质媒介),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大型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丛书。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分甲乙丙三套丛书。甲种为中国现代文学运动论争社团资料丛书包括各个时期和地区的重要的文学运动论争

9、社团和思潮流派资料共计31种。乙种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丛书为 170余种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专集内容包括作家传略年谱生平和文学创作自述对作家生平与文学创作的记述和评论以及作家著译系年著译书目评论研究文章目录索引等。丙种为中国现代文学书刊资料丛书包括文学期刊目录主要报纸文艺副刊目录文学总书目文学作者笔名录等。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陈荒煤任主编甲乙丙三套丛书各由该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等十余家出版。,编辑例言强调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编选原则力求比较全面地搜集和整理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有代表性的史料努力

10、加强革命的具有进步倾向的资料的搜集同时要注意过去被忽视的各种文学资料兼顾不同思想倾向不同风格流派的情况。汇编列为国家第六个五年计划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重点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起并主持有全国60余所高等院校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近400名专业人员参加编写。三套丛书总计 200余种。自1982年起陆续出版。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第一套大规模的较为完整系统的现代文学史资料。对于抢救严重散失的史料进行广泛搜集和科学整理对于填补资料上的空白纠正研究中的失实和偏颇推动研究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提供的一套比较系统的大型参考资

11、料。由茅盾周扬巴金陈荒煤冯牧担任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苏州大学复旦大学杭州大学等30多个单位协作编纂福建人民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解放军文艺社等20多家出版社出版。资料收录范围上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迄各专集成书之日跨代作家辑录其全部活动资料以保持全貌。,丛书有以下六类专集作家研究专集包括作家的生平和创作评论文章选辑作家著译系年目录评论文章目录索引按文体编辑的综合研究资料专集包括综合评论文章选辑重要作品作者简介评论文章选辑各种文体作品目录索引和有关评论文章目录索引文艺运动和文艺论争研究资料专集建国30年文学大事年表文学期刊目录索引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总目索引和中国当代

12、作家作品评论文章总目索引。全套丛书共200余种从1978年开始筹划1986年编辑完毕现已陆续出版。茅盾为这套丛书撰写了序文指出:“这是一桩很重要很有意义的工作属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基本建设。”它的出版“填补了解放以来文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个空缺”“将引来一个竞相研究作家和作品的百花怒放的高潮”。,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本套丛书分为甲乙两种:甲种是关于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的综合研究资料汇编,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女性文学、文学史、文艺思潮、戏剧九种。乙种是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汇编,包括陈忠实、路遥、贾平

13、凹、莫言、张炜、王安忆、韩少功、余华、苏童九位作家。,本套丛书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并重,既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又能以最快捷的方式读到中国新时期文学最优秀的研究文章。每卷除精选各个领域最优秀成果外,还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的整体索引。如路遥研究资料等,三、如何检索查阅文献资料,文献检索查阅一般分两类:A 对研究对象已有成果的文献检索查阅。B 对研究对象本体的文献检索查阅。两类检索查阅的媒介和方法基本相同,大致分为:网络媒介检索和印刷(纸质)媒介检索。,(一)网络媒介检索,1、数据库中国知网清华同方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方正数据库维普

14、资讯网清华数据库北大数据库等等,2、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国家数字图书馆各单位、学校数字图书馆,各种工具书相关年鉴相关研究综述期刊报纸传记(自传、别人著传)年谱、著作年表日记回忆录口述历史地方志,(二)印刷(纸质)媒介检索,作者文献及版本著者选集、文集、全集、别集等区域大系、书系、丛书研究资料研究论著各种文献索引相关社团流派地域大的时代(中外)背景语境等的文献,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类型,作家作品研究思潮研究期刊研究社团流派研究区域文学研究文学现象研究大学与文学与文化、与外国文学、与传统文学研究等等,第二部分文献检索实例,辑佚实例读新发现的赵树理的一篇佚文版本与校勘实例“战国策派”史料的发掘

15、与补正,读新发现的赵树理的一篇佚文(辑佚实例)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2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8期全文转载,一、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作者新发现了赵树理的一篇佚文“说”与“唱”的分野的考证和背景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赵树理研究的全新观点。赵树理“说”与“唱”的分野的文章,既没有收入赵树理文集与赵树理全集,也没有登录赵树理全集中所列的附录“尚未肯定的作品”、“尚未找到作品目录”以及“拟写作品目录”,查赵树理研究专集中的“赵树理作品系年”和赵树理研究资料中的“赵树理作品系年”、“他人记录整理的赵树理作品目录”、“待考作品目录”、“存名佚稿目录”等都没有记载。又查赵树理的生平与

16、创作和三本赵树理传以及两本赵树理评传中也没有记录。还查阅其它一些相关的书籍资料也没有该篇文章的信息。,这篇佚文发表于1950年4月9日天津的进步日报副刊“大众文艺”第十八期。本期副刊发表了一组“民间文艺改革笔谈会”的专栏文章,除在头条登载赵树理的“说”与“唱”的分野外,还刊登有老舍、马烽等人的文章。,登载赵树理这篇佚文的副刊“大众文艺周刊”是由北京大众文艺研究会编的,编者为辛大明、王亚平、苗培时、马紫笙和沈彭年。北京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成立于1949年10月23日,赵树理任主席,王亚平、连阔如、郭玉儒任副主席。“说”与“唱”的分野谈了说唱文学最关键的“说”与“唱”的问题。,文章第一自然段说明“大

17、本鼓词和旧戏往往都是说一阵唱一阵”。而“说”和“唱”不是随意的,是有规律的。第二自然段赵树理认为“不论鼓词或旧戏,由说到唱的时候都有叫板”。解说“叫板”的规律。但凡“叫板”“都正是动感情的部分不论是喜是怒是叹是乐都是表明说话到那里,使说话人保持不住常态,自然变了语气,接着唱起来,就不突然。”“叫板”要舍弃那些可有可无的老套。,第三自然段叙述了老解放区旧艺人演唱新戏曲,往往“叫板”引起群众发笑,“后来发现只要叫的是正经地方,群众并不再笑而他们所谓正经地方,正是动感情的部分”。文章最后落笔到当下现实,当时京津地区的旧艺人演唱新戏曲,也存在上述说唱的问题,提出来“以供写作者和演唱者参考”。,二、主要

18、观点:解读“说”与“唱”的分野,联系赵树理的生平创作,我得出了这样一些认识。其一是“说”与“唱”是赵树理文艺生涯的关键词。他办说说唱唱就是要提倡说唱文学,中国文学的正统,小说要能说,韵文要能唱,“说说唱唱”正好体现了自己的主张。赵树理从理论倡导、创作实践到成立团体、创办报刊等,都是围绕说唱文学开展大众文艺运动的。赵树理为说唱文学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乃至生命。,其二、赵树理是伟大的说唱文艺家。过去我们一般肯定赵树理的小说成绩较多,谈其它成就不多。其实,赵树理的创作成就体现在说唱文学的各个方面。如他的评书体小说李有才板话、鼓词石不烂赶车、戏曲三关排宴等等,都是说唱文学的经典。由此想到对赵树理文艺生涯的

19、命名。他的战友、同事有不同的说法,我觉得赵树理是伟大的说唱文艺家、现代通俗文艺派的旗手、农民文化的代言人。,其三是赵树理的文艺理想与文化愿景是“把太行的石头搬到北京去”。,我理解这个表述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唱文艺要先摆“地摊文学”9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后占领城市“打入天桥去”。第二层意思是说先占领封建文化阵地,后占领新文学的领地。赵树理所写的“说”与“唱”的分野讲得就是如何写好说唱文艺,开展大众文化运动,既占领封建文化阵地,同时又与新文学争的地盘。,三、主要反响:该文发表后在学界引起较多关注,一些同行询问有关佚文的详细情况,因为要发现赵树理的佚文太不容易了,对赵树理研究有一定影响。该文被中国人

20、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说”和“唱”的分野赵树理,大本鼓词和旧戏往往都是说一阵唱一阵。什么地方应该说、什么地方应该唱,虽然没有谁作过明文规定,可是就流行的成品说,似乎有它的规律,这规律就是“叙事的部分(带感情的叙述例外)往往是说,抒情的部分往往是唱”(在旧曲范围内甚为严格)。也有好多不合这个规律的,但那就不如合乎这个规律的好。,不论鼓词或旧戏,由说到唱的时侯都有叫板,如旧戏中的“叫我一言难尽了”,“好不警怕人也”,“这不奇了”,“呜呀呀”之类。这些地方,都正是动感情的部分不论是喜是怒是叹是乐都是表明话说到那里,使说话的人保持不住常态,自然变了语气,接

21、着唱起来就不突然。,掌握了这个规律,写出来的唱词,往往是有诗意的,否则不只唱词无味,也失去唱的意义。凡是不按情节,只觉的说的久了该唱唱了的人,写叫板往往好写个普通的“叫我道来”,而唱起来以是些“叫上前来听我言讲,你听我言语细说端详”一类的可有可无的老套。,老解放区开始演唱新戏曲的旧艺人,最怕的是“叫板”,因为说着普通的话突然叫一下,群众总是笑,起先还以为是说普通话(不用韵白)就不好叫板,后来就有些人发现只要叫的是正经地方,群众并不再笑而他们所谓正经地方,正是动感情的部分。,目前,京津两地旧艺人演唱新戏曲,似乎也有这些问题存在,因此我又把这点意见提出来以供写作者和演唱者参考。(原载天津进步日报副

22、刊“大众文艺”,1950年4月9日第4版),“战国策派”史料的发掘与补正,“战国策派”,“战国策派”或称“战国派”是因战国策杂志或大公报“战国”副刊而得名。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初以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林同济、陈铨、雷海宗等一批教授文人为主形成的一个文化群体。发表文章居多者除林同济、陈铨、雷海宗外,还有何永佶、沈从文、洪思齐、岱西等人(以发表数量多少为序)。发表文章较重要者还有贺麟、朱光潜、费孝通、陶云逵、冯至、吴宓、冯友兰、谷春凡、梁宗岱等人(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丛书作者另有王赣愚、伍启元、陈序经、杜才奇、吴晗等人,认为“战国策派”为反动的法西斯主义派别。,1940年代“战国策派”出现后受到

23、左翼阵营的批判。以群众刊物为主,发表了李心情“战国”不应作法西斯主义的宣传、汉夫“战国派”的法西斯实质等大量文章,批判“战国策派”为反动的法西斯主义派别。时至1980年代,一些学者试图从学术视角作新的研究,但批判否定的基本观点并未改变,他们认为应该“更准确、更深刻地批判战国策派美学观的发动实质。”把“战国策派”“称之为法西斯理论,是很有道理的。”“战国策派鼓吹的民族主义,有着十分发动的内容。”(重庆地区中国抗战文艺研究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国统区抗战文艺研究论文集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326页、339页、343页)到1990年代有些高校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还认为“战国策派”是“鼓吹

24、法西斯主义的”。(郭志刚、孙中田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修订版)(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6页。),发掘与整理,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查寻复制了大量的该派的期刊、报纸和著作。这里介绍笔者认为较重要的两种:上海版的战国策刊物和出版的“在创丛书”。或许有史料文献价值,提供给研究者参考。,一般人只知道昆明版的战国策刊物,很少有人看到上海版的战国策刊物。上海出版发行的战国策,笔者只发现了第一卷共期。出版时限为1941年1月15日到1941年3月15日。上海版的战国策,封底署名内容有:编辑者“战国策编辑部”,上海版发行者Miss Adeline Gray,业务负责者王彦存,通讯处南京路女子银行大楼4

25、01号,经销处五洲书报社青年图书杂志公司。每期卷前刊载“本刊特约执笔人”,按顺序为:林同济、陈铨、沈从文、岱西、尹及、何永佶、吉人、王迅中、曹卣、二水、洪思齐、贺麟、丁泽、唐蜜、星客、雷海宗、洪绂、朱光潜、陈碧生、童隽、上官碧、费孝通、疾风、仃口、沈来秋、曾昭抡等。,上海版战国策第一卷期的目录,上海版战国策第一卷期的目录如下:战国策(上海版)一月号目录:战国时代的重演 林同济浮士德的精神 陈铨寂寞的易卜生 唐蜜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 岱西 蜚腾之死(希腊神话)尹及烛虚 沈从文两件法宝(仿希腊神话)吉人行行复行(行川滇公路旅行记)丁泽反对与反叛 何永佶(1941年1月15日出版),战国策(上海版)

26、第一卷第2期目录,力 林同济叔本华的贡献 陈铨敢问死(希腊的答复)尹及五伦观念的新检讨 贺麟偷天火者(希腊神话)尹及白话文问题 沈从文隐逸风与山水画 岱西富与贵 何永佶何为巨人 潜初(1941年2月15日出版),战国策(上海版)第一卷第3期目录,论英雄崇拜 陈铨读英雄崇拜 沈从文爸爸与情歌 林同济死于爱 尹及中国建筑的特点 童隽“摆脱尔”仿希腊故事 吉人新的文学运动与新的文学观 沈从文消遣经济 费孝通“小狄”的故事 何永佶释大政治 洪思齐这个好 吉人(1941年3月15日出版),“在创丛书”全部10种目录,文化形态史观 林同济、雷海宗编时代之波 林同济编从叔本华到尼采 陈铨著戏剧与人生 陈铨著

27、民治新论 王戆禺著新政治观 王戆禺著乡村建设运动 陈序经著由僧钵到皇权 吴晗著罗马皇权 杜方奇著由战时经济到平时经济 伍启元著,此外,笔者还查到林同济、陈铨、雷海宗、何永佶、王赣愚、伍启元、谷春帆等“战国策派”要员的大量著述。这里不一一列举。,校勘与补正,在“战国策派”研究过程中,需要做的相关史料文献的校勘与补正的工作很多。这里仅就笔者发现的部分内容,提供给研究者参考。温儒敏、丁晓萍编的时代之波-战国策派文化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版)中,一些篇章因版本不同而与原刊的内容有别。该书选收的大部分文章选自林同济编的时代之波和林同济与雷海宗编的文化形态史观,因此于原期刊战国策和原大公报“

28、战国副刊”发表的文章有不少出入。原著者有些辑录的文章比初发表的文章作了不小的修改。,版本有别,战国时代的重演 林同济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 列国阶段的形态观 林同济浮士德精神 陈铨,1、该书有的篇章增加了内容,如第59页倒数第1行,“从上次欧战后之高歌公理战胜,以至九一八之苦赖国联,其思想都出于一条的路线。”据查战国策第1期,1940年4月1日版第8页,林同济著的战国时代的重演原文没有这句话,是后来辑录时所加。这样表达的意识更为明确。,2、该书有些篇章删除了内容,如林同济的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列国阶段的形态观与原载大公报“战国副刊”第29期比照,有不少出入。如该书第33页末尾,缺失了以下这一段文字:

29、“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有他独到的主张,但他灵感的来源是由于西洋文化五六百年来所表现的时代潮流,这点我们无须否定。否定这点,到嫌是否认大人物快眼捷手的本领。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的独到之处,我们此刻不论。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是那灵感的来源就是西洋民族主义潮流的过程及前途,看一看究竟到了二十世纪的今天,西洋的民族主义性质是什么,境遇是怎样,然后再回过来看一看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的主张,我们应该如何的爱护而保持。,我在此地可先说一句话,在西洋文化里的民族主义到了今天,已经到了一个关头,危机四伏。无论是理论上,还是事实上,都开始遇着空前的威胁。我们要小心,眼光莫要迷乱,免得不提防中软化了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把

30、它变质了,无形中捐弃了。我开头说,我今天想从侧面来了解民族主义,就是这意思。”这一大段文字,对研究者了解著者的主张与孙中山思想的关系带来障碍。,3、该书有的篇章作了语句的替换。如第367页,即陈铨的浮士德精神文章末尾的文字是,“我们可能变成浮士德,来受天使的欢迎?”。据查原载战国策第1期,1940年4月1日版第16页,在同篇文章的末尾的文字不一样,为“中国人还想不想得救呢?会不会受天使欢迎呢?这就要看我们以后的态度了。”显然,时代之波-战国策派文化论著辑要是辑录于原版时代之波,而不是战国策。不过,原著者辑录入书修改的内容比原刊发表的文字,更加强了质疑的语气,说明著者救国为民的心情更为急切。,文

31、字有误,内文P193倒数第5行“只有善才没有伪”应为“只有美才没有伪”。P193倒数第4行“美却是可以伪做的”应为“善却是可以伪做的”。P175倒数第1行“1928年”应为“1938年”。附录:P427正数第5行“8日”应为“22日”。P430正数第14行“17日”应为“27日”。P430倒数第4行“时代之波”应为“文化形态史观”。,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王向远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P192第2自然段正数第2行“陈铨在寄语中国艺术人恐怖狂欢虔诚”应为“林同济在寄语中国艺术人恐怖狂欢虔诚”。P192倒数第2行“陈铨的寄语中国艺术人”应为“林同济的寄语中国艺术人”。战国策派思潮研究江沛著天津人民

32、出版社2001P12正数第1行“陈铨等26位撰稿人”应为“陈铨等24位撰稿人”。,战国策派思潮研究江沛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P12正数第1行“陈铨等26位撰稿人”应为“陈铨等24位撰稿人”。附录三“战国策派学人著述目录”也有多条有误。,于润琦编选的陈铨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于润琦编选的陈铨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中,所选辑的野玫瑰与旧版野玫瑰(文史杂志社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印行1944年版)对校,发现该书的第253页后,明显缺失内容,需增补如下文字:,立民 你曾经对我说过。艳华 那些话全是假的!我当时已经加入政府,作间谍工作,政府知道你

33、要发起伪组织,所以预先把我安置在你旁边。立民 啊,原来你是间谍吗?我太疏忽了!那么刘云樵是你放走的了?艳华 警察厅长也是我叫你打死的!立民 艳华,我承认你是我生平遇见最利害的敌手!艳华 立民,我还不算你最利害的敌手。立民 还有别的人吗?艳华 立民,你最利害的敌手,就是中国四万万五千万人的民族意识。它像一股怒潮,排山倒海地冲来,无论任何力量,任何机智,都不能抵挡它!立民,你失败了!立民 我并没有失败,我有我的理想主义。艳华 但是你的理想主义,是建筑在一个动摇的基础上面!立民 艳华!你能够让曼丽再来见我一面吗?艳华 你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立民 啊,曼丽!曼丽!你是我现在惟一的安慰惟一的光明,

34、惟一的(气绝,死。)艳华(以手试他的嘴。)这儿的工作就算这样结束了!(按铃。王安入。)王安 太太,这是怎么一回事?艳华 没有什么。两个汉奸,一个中枪,一个服毒。王安 太太,你是艳华 王安,这堵窗户,是向那一方开的?王安(肃立)是向东开的。艳华 什么时候开?王安 七点二十分!艳华 什么时候关?王安 五点三十五分!艳华 你的记号?,王安 天字二十一!你的记号?艳华 天字十五!(王安肃立敬礼。)艳华 现在听我的命令!你马上到书房去,把保险柜里的秘密文件,捆成一包,你当然知道保险柜的数字。同时我回房收拾东西。七分钟以内,我们就要动身。预备汽车在外面等侯!王安 是!(出。)艳华(欲出,回身对野玫瑰。)寂

35、寞的野玫瑰!欣赏你的人已经走了!这儿你又不能呆了!你再要漂泊到那儿去呢?(幕。全剧完。)附注:此剧非得作者同意,不得上演或改编电影。一切接洽事宜,请迳函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陈铨。,大型丛书山西文学大系出版,山西文学大系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组织编撰,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老师以及其他方面的专业人员撰稿、编辑,历经4年时间的策划、论证、编写、专家审阅、修改等多道程序,收录了山西从远古到新中国成立以来337位作家、9个文类、4个剧种共1500多篇作品,对丰富的山西文学遗产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对悠久的山西文学历史进行了回顾,是一项世纪性的文化积累工程,必将有力地推动山西“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在座谈会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都盛赞这套书的出版发行是山西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