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otics-Lecture5媒介与渠道.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4783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emiotics-Lecture5媒介与渠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Semiotics-Lecture5媒介与渠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Semiotics-Lecture5媒介与渠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Semiotics-Lecture5媒介与渠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Semiotics-Lecture5媒介与渠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emiotics-Lecture5媒介与渠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emiotics-Lecture5媒介与渠道.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讲:媒介与渠道,1.媒介,传媒,渠道,体裁2.“媒介即信息”3.多媒介文本的联合解码4.通感5.出位之思6.体裁与期待,媒介,传媒,渠道,体裁,这几个术语,非常重要,而且随着电子时代,传媒时代的来临,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这些术语在各种文献里经常混用,定义不清。,媒介(medium),符号的可感知部分,索绪尔称为能指,皮尔斯称作再现体,经常也被直接称为符号。符号依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载体的物质类别称为媒介(medium,又译“中介”),媒介是储存与传送符号的工具,传播学中往往称为“传送器”(transmitter)。媒介与符号载体的区别,在于符号载体是个别的,而媒介是一种类别。例如一封信的符

2、号载体是信纸上的字句;而媒介是书信,是一个文化类别。,媒体(media),媒介一词的西文medium为拉丁文中性单数,其复数形式为media,意思即“各种媒介”,在当代文化中,media指专司传达的社会体制,中文译为“媒体”或“传媒”。但是media又是medium的复数,multimedia text,应为“多媒介文本”,学界常用“多媒体文本”,是误译。媒体不太可能“多”。反过来,博得利亚所谓“媒体事件”(media event),有论者称为“媒介事件”,就不合适,因为明显是在讨论文化体制。,渠道(channel),这个词各家论述不同。艾柯认为“空气是声波传送的渠道”,如果定义为“模式化的媒

3、介”,或“技术与社会经济体制”,往往与媒体相混。渠道是符号信息到达接收者感官的途径,是感知的方式。西比奥克把渠道分成两大群:物质的(液体的,固体的);能量的(化学的,物理的),而物理的又分成视觉(日光,生物光),听觉(气体传达的,液体传达的,固体传达的),电力,热力。渠道应当用接收者感知的器官来分: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五类,包括红外,超声波等。,体裁(genre),体裁是文本的文化分类程式。细分的体裁称为“分体裁”(subgenre)。同一体裁往往可以通过不同媒介传送,例如一首诗可以读出来,录音放出来,写出来,印出来,渠道不同,媒介也不同。,基本区分,渠道是作用于感官的物质介质;媒

4、介是符号传送的社会性构造;媒介可以社会化为媒体;符号文本的样式分类为体裁。,照片,一张照片是符号文本;一张照片本身(其物质存在)是符号载体;摄影是体裁;照相术是媒介;照片传达用的是视觉渠道;印照片的画报是一种媒体。,媒介不仅是传送,媒介不是符号过程的传送环节,它直接影响符号文本解读:例如情书最好手写,不用电脑打印;情歌最好曲调柔软婉转,不用重金属摇滚;情诗最好不用江阳韵。媒介有时候本身成为符号,例如刺绣的针法,可能比所绣的内容更有意义;一幅书法或泼墨山水,首先强调其笔法画艺因此,媒介是符号表意的成分,有时是符号更重要的部分。对书画意义的解释,往往不是针对书画的内容,而是针对工具的运用。格林伯格

5、认为现代艺术的特点是“节节向工具让步”。,三种媒介,记录性媒介,能保存符号文本,远古是岩画等图像,古代是文字书写与印刷,现代则有电子技术。呈现性媒介,往往用于表演,如身体姿势,言语,音乐,电子技术等;呈现性媒介造成文本的表演性现在性;呈现性媒介是一次性的,现在进行式的。心灵媒介,是组成幻想,梦境,白日梦等的载体,往往是符号表意的草稿。符号发出者大量的表意意图最后并没有形成表意,成为自我符号。人能够表现的只是这巨大量草稿的冰山一角。,现代媒介延长了表意距离,电气技术与电子技术对媒介的改造,形成人类文化的巨变。动物以及原始人类的符号行为,绝大部分只能是超短距的,人类的五个渠道中,触觉、嗅觉、味觉至

6、今相当短程;当代的电子技术,使呈现性媒介可以轻易地转化为记录性媒介,使通向人类五官的渠道得到延长。符号信息的发出,传送,接收,现在可以克服时空限制,越过巨大跨度的间距相隔,这是人类文化之所以成为符号文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体裁的文化性,渠道属于生理感觉,媒介属于物质文明,而媒体与体裁从属于文化实践。媒介似乎与意识形态不直接关联,很容易被另一个文化接过去;而体裁则是高度文化的,跨文化流传时会发生一定的阻隔。摄影术作为媒介,普及推广并不难,实际上任何文化很难抵制技术上的进步;而“婚纱照”体裁的传播,就会出现文化阻隔。手机短信作为媒介技术,迅速普及全球,但是微博作为一种体裁,其推广必须克服文化障碍,就

7、慢得多。,古登堡银河,麦克卢汉在古登堡银河:印刷人的产生德国人约翰奈斯.古登堡于1453年创办印刷厂,欧洲文化由此进入印刷时代,文艺复兴时代的巨星才得以涌现,形成群星灿烂的”银河”。,“媒介即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1964年,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 of Man)一书中提出的名言。对一个文化而言,媒介形式的改变,不是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而是整个文化模式的变化:媒介才是文化的真正“内容”。当代文化的发展证明了麦克卢汉的预言,由此他被誉为二十世纪重要的思想家。,Marshall Ma

8、cLuhan,媒介革新与渠道,麦克卢汉强调传播科技本身的形式的发明或进步便是改革的动力。他认为人类历史上有三次基本的技术革新:首先是文字的发明,打破了原始社会五官的平衡,突出了视觉的作用;然后是15世纪机械印刷的推广,进一步加快了感观失衡的进程,印刷形态本身对人类至今有催眠作用;在电子时代人的感官(主要是视觉与听觉)可能趋向平衡。电子媒介使人整合,回归整体思维的前印刷时代。,“部落化,非部落化,再部落化”(tribalization),麦克卢汉这个演变观念,提出时并不让人信服,但是到互联网时代,媒介的变化的确推动了社会关系作三阶段演进。以电子游戏为例:七八十年代(在西方)是“游戏机房”部落化时

9、代;八十年代个人电脑兴起,游戏者互相隔绝;九十年代后期网络游戏开始兴盛,游戏者在虚拟空间聚合,“再部落化”。,媒介有冷热,热媒介传递的信息量比较多,清晰明确,无需更多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冷媒介相反,信息含量少,需多种感官联想配合理解,增强解释。黑白照片是冷的,彩色照片是热的;摇滚是冷的,而华尔兹是热的。现代媒介的主要趋势是越来越热,例如电影从黑白,到彩色,到宽银幕,到立体声,到环屏,到3D,符号信息的密度越来越高。,“热度”是相对的,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画像,让柳梦梅看得神魂颠倒,“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一幅单线平涂的画像,比起现在的照片,应当说是绝对过“冷”,今日放到“交友网”上,会

10、因为信息量太少,无法吸引任何注意。描写“大劫后”的未来世界,影片色调就回归单色,几乎是黑白,此时媒介本身明显就是内容,媒介决定体裁,有某种媒介才能讲某种故事。电影理论家贝拉有一句俏皮话“先有勺子后有汤。艺术中,工具先于灵感而存在”。有某种技术,然后才有某种内容表现的可能,先要有电脑技术,然后才能拍出泰坦尼克的沉船场面;先要有3D技术,然后才能拍阿凡达的异星大战;先有互联网,然后才可能有网络“接龙小说”。,多媒介体裁(multi-media genre),自古以来一直有:歌曲媒介有语言,音乐,以及演唱者的身姿;中国画经常有文字(印章,题款),图文结合的最早例子;戏剧据说有十种渠道,形成复杂媒介体

11、裁。电影中有连续的图画造成的动态影像,声音,音乐,文字,语言等十三种媒介。,定调媒介,多媒介文本,在信息接收者头脑中要做最后的拼合:此时各种媒介表意不一定对应,不得不对各媒介传送的意义分别进行解释。戏剧说话与表情不一致,歌曲的词与曲调不一致,音乐的曲调与标题不一致,电影的画面与语言不一致。何者为意义”定调媒介”,往往是由体裁的文化程式决定的,并不取决于此媒介的“重要性”,而是取决于此媒介传达的文本清晰程度。用麦克卢汉的术语,取决于媒介的“热度”。,电影定调媒介:画面,电影爵士时代有个镜头:女主人公已经不爱她那个伪君子丈夫,丈夫对她说:“我得离开了”;女主人公回答说:“别把我一个人撇下”。她说这

12、话时,特写镜头却显示了她的表情冷淡。人物心理和文化处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杨德昌的一一中,电影声音是中年男子和女友在街头的谈话声,画面则是他们的下一代女儿和男友街头约会的场面。上一代的对话已成供对照的遗迹。,歌词定调,歌词决定歌的意义解释。社会主义好无论怎么唱,哪怕用摇滚风格来演唱,都是颂歌。但是电影盲井中几个矿工把词改了,就变成讽刺歌曲。香水有毒,曲调非常优美,春晚进了大名单,在三审时还是被拿下,因为歌词暧昧倾向。音乐之优美改变不了歌词的“定调媒介”地位。,音乐标题定调,有的乐曲模仿“自然声”声惟妙惟肖,例如德彪西的交响诗大海,霍尔斯特的交响诗组曲行星;有的音乐有大量素材指明其含义,例如斯美塔那

13、的我的祖国有大量捷克民歌;柴可夫斯基的1918序曲直接用马赛曲,但这些音乐依然必须靠标题才能让人听懂。贝多芬因为拿破仑称帝,愤而把英雄交响曲献给拿破仑的题献去掉,果然这首交响乐曲,与拿破仑就不再有任何关系。,多中介“铁证”?,2009年7月3日,央视新闻1+1播出”新闻如何发布“。白岩松主持。”最近两天,一系列备受关注的突发性事件都有了调查结果,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上海在建大楼倒塌事件,北京一小学甲型流感爆发事件,南京醉酒驾车导致多人死亡事件,还有法航空难阶段性调查结果。面对这么多的调查结果,我们也听到了一种声音,那就是说结果虽然公布了,但是仍然有一些疑惑“。,白岩松如是说:画面是铁证,这次最

14、新公布,它是非常简单的,没有画面做支撑,包括没有相关,哪怕说电脑动画等等都没有,另外也有很多不详尽的地方,所以会让大家产生新的疑惑。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语焉不详,就是因为它太过于文字化,法航空难的调查值得我们借鉴,第一个你会发现大屏幕是主体,介绍事件的人甚至站在了大屏幕的旁边,不断的把事实、证据,然后细节,用画面的方式呈现在所有记者面前,这种直观可信度高。这样全社会会在铁一样的证据面前,因为眼见为实,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会对这个结果产生更大的公信力。,Transsemiosis,表意被束缚于某种载体,并不是符号本质的要求,因为意义本身并不是物质的。摆脱载体的束缚,成为人类使用符号时很难摆脱的一种冲动

15、。符号学把这种情况称为“跨符号系统表意”。莫里斯:感觉间(intersensory)现象。,通感 synaesthesia,通感是跨感觉渠道的表意例如光造成听觉反应,嗅觉造成视觉反应等。交叉感应无法再现出来。通感实际上用语言写出两个渠道之间感觉的比较。往往被视为一种特殊比喻。例如,可以说某种声音“明亮”,某种声音“粗钝”,某种笑声“尖利”,某种衬衫图案“喧闹”,,为何通感大多见于诗歌?,其他艺术家通感能力可能更强,他们也只能用语言来写。画家称红黄为“暖色”,蓝白为“冷色”。贝多芬认为b小调是“黑色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与斯克里亚宾同意D大调黄色,F大调青色,降A大调紫色。兰波的诗元音字母:“

16、黑、白、红、绿、蓝,字母啊,总有一天,我要道出你们隐秘的身世:是阴翳的港湾,是件黑绒绒的紧身.”;苏轼“小星闹若沸”是听觉修饰视觉;杜甫“晨钟云外湿”,是触觉修饰视觉。,“六根互用”,当某些没有感官作用的事物,与感官相比,就出现了“概念通感”。“六根”是五种感官加上“意”,“意”的对象是“法”。“秀色可餐”,“大饱眼福”,用的是味觉,描写的却是某种美的事物;史记.乐书描写音乐“广则容奸,狭则思欲”艾略特赞美玄学派,说诗能“像嗅到玫瑰一样嗅到思想”。,通感渠道顺序,乐记.师乙篇“如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如端,如贯珠”,用肌肉感觉描写听觉。乐记说音有肥瘦。“可

17、及性较强,推向可及性较弱的修饰关系”。近80%的通感比喻遵循此规律。次序是触觉、温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甜蜜的微笑”用味觉形容视觉;“柔和的嗓音”,用触觉形容听觉;“清凉的蓝色”用温觉形容视觉。,“出位之思”Anders Streben,通感是跨越渠道的努力,主要表现为语言修辞手法;出位之思是在一种体裁之内模仿另一种体裁效果的努力,是一种风格追求。两者似乎都是试图摆脱符号载体限制,但是要冲破的茧壳不一样。追求其他体裁的效果是艺术符号表意的一种自然趋势:符号表意依靠体裁,但艺术本性是摆脱束缚,陆游诗云:“情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科学-实用表意不需要出位之思,出位之思不太可能出

18、现于非艺术的体裁中:非艺术的符号表意要求效率与准确性,就必须在体裁范围内充分利用程式的优势。如果要追求某种超越此体裁的效果,就干脆换一个体裁。例如发电子信者,如果要传送文件图像,与其在电子信中发挥出位之思,还不如去发明扫描器和图像传送技术,形成一种新的体裁。,佩特 Walter Pater,他把出位之思定义为艺术“部分摆脱自身局限”的倾向。“建筑尽管自有规则却似乎追求达到图画的效果,雕塑企图挑出自身的行事的条件而追求色彩”。“所有的艺术都追求音乐的效果,因为所有的艺术都有可能区分形式与内容,但是艺术都想消除这种区分”,“大部分美妙的音乐似乎都在靠拢某种形体,某种图画品质”。佩特警告说,不要认为

19、出位之思“仅仅是比喻”。,出位之思不一定成功,而艺术家的跨体裁“仰慕”,只是为了创造出一种新的表意方式,并不是真正进入另一个体裁。佩特说“部分摆脱“,用词极为准确:真正挑出体裁,例如诗真地做成绘画,即所谓具体诗,反而受双重限制,鲜有成功。电影追求绘画效果,器乐追求非乐音(自然音)效果,建筑追求舞蹈效果等等,只能偶一为之。,罗曼罗兰评音乐与文学,罗曼罗兰,借他的主人公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口说:“他们(法国音乐家)不用文学做拐杖,就寸步难行!他们勉为其难地描写的主题,简直幼稚可笑,不是果园,就是菜园,或是鸡窝他们满怀信心地在乐谱上写些有韵或无韵的诗句,就像小学生或没落的小报记者一样“。同一本书中罗曼

20、罗兰用文字描述音乐,也不甚高明:“他生命的音乐已经融成了一片光明。空气,海洋,土地,都成了交响乐。这是五光十色的音乐,一切都是音乐,一切都在歌唱。”,牧神的午后LApres midi dun faune,象征主义诗歌对音乐有异常的兴趣。超现实主义诗歌则刻意追求绘画效果。法国19世纪的印象主义音乐,深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总是试图取得“描绘“效果。德彪西牧神午后,就是试图模拟马拉美的同名诗歌,渲染在炎热的太阳下昏昏欲睡所出现的种种幻觉。马拉美在欣赏牧神的午后演出后,却来了个三种艺术对比:“这首乐曲发挥了我的诗的感情,它记录的景象比色彩所能做到的还要生动得多。”,电子时代的出位之思,小

21、说与电影模仿电子游戏的“多选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形式手段。德国电影罗拉快跑明显是模仿电子游戏:一次不成功游戏,可以重新起头再来一次,直到达成满意的结果为止。黑客帝国、香草天空等影片:电脑的控制与被控制。盗梦空间成为电影对“梦的艺术”的出位之思,虽然至今尚没有“造梦”这种艺术。,期待(expectations),体裁的最大作用,是指示接收者应当如何解释眼前的符号文本,体裁本身是个指示符号,引起相应的“注意类型”。决定一个文本应当如何解释,最重要的因素,却是该文本所属的体裁:体裁就是特定文本与文化之间的“写法与读法契约”。一段故事,如果是历史书,至少不能有太多的对话或场景描写,也不能有太多的小

22、人物命运。同样的语句,在不同的体裁中,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意义一首诗分行写,与其说是因为写的是诗而分行,不如说分行表示这是一首诗。,体裁悖论,期待“读法”是体裁的最重要效果。这样形成一个几乎是悖论的循环定义:一本小说之所以为小说,一首诗之所以为一首诗,主要原因就是它强迫读者按照小说或诗的读法来读它。如果我们非不按诗的方式来读,它就不成其为诗,成了散文。,热奈特的实验,一段报上常见的新闻:“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以时速一百公里行驶撞上一棵梧桐树。车内四人全部丧生”。分行写: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以时速一百公里行驶撞上一棵梧桐树。车内四人全部丧生昨天,就不仅是某个特定的日子;而死亡是“疯狂的终结

23、”,或“永恒的寂静”。,广告的期待,广告之所以为广告,就是因为我们按广告的这些期待来看广告。“诚信”是广告的第一期待,“诚信”就是让潜在的顾客觉得广告说的是老实话,没有故意的欺骗意图。广告不能明目张胆说自己是在骗人。第二期待是区分,广告劝人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必须让顾客看到这家的货与别家有别。无区分即无广告可言,区分越大则越有说服力。第三个期待是相关性,是否相关与接收者的生活方式有关,出售的货品哪怕全球相同,广告却很难从一个文化移用到另一个文化。,美军招兵广告,“当了兵有两种可能:一是留在后方,一是送到前线,留在后方无可担心。送到前线有两种可能,一是受伤,一是不受伤,不受伤无可担心。受伤有两种可能,一是轻伤,一是重伤,轻伤无可担心。重伤有两种可能:一是能治好,一是治不好,治好无可担心。治不好也有两种可能,一是不死,一是死亡,不死无可担心,死了么也好,既然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