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灾情数据统计基础.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73047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灾情数据统计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自然灾害灾情数据统计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自然灾害灾情数据统计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自然灾害灾情数据统计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自然灾害灾情数据统计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灾情数据统计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灾情数据统计基础.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数据中心 张鹏2013-5-22,2023/7/11,统计分析基础,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和主要方法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主要方法了解统计分析的常用方法通过案例学习如何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在实际业务工作中运用统计分析方法,2023/7/11,2,学习目标,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023/7/11,3,主要内容,2023/7/11,4,1.统计调查,1.1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种类1.2 主要统计调查方法介绍,2023/7/11,5,1.1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种类,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就是要把社会经济现象作为一个整体,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科学的方法,对反映这个整体的各个有关标志的数值,

2、有计划地、系统地、科学地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换而言之,就是搜集原始统计资料的过程。,所谓原始资料是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统计资料。反之,经过汇总整理后的资料称作次级资料。,统计调查的分类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全面调查:对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个体,一一进行调查登记的一种调查方法。非全面调查:对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登记的一种调查方法。,2023/7/11,6,1.1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种类,例:要了解一个村因灾倒损房屋情况,对全村所有农户的房屋都进行统计调查,就属于全面调查。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例:在某个受灾市灾民人数很

3、多,短时间内掌握灾民生活困难动态难度大,可选出其中一部分灾民户进行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以及非全面统计报表均属于这一类调查。,统计调查的分类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带有连续性经常性调查:经要随着调查对象情况的变化,随时将变化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一次性调查:间隔一定时间,一般是相当长的时间(一年以上)进行的调查。,2023/7/11,7,1.1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种类,例:某个遭受严重旱灾的贫困县,春节后至新粮收获期间“三无”灾民户生活困难程度逐步加重,需要经常进行登记调查,以便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例:单位固定资产总值、救灾设备数量,这些指标的数值在一定时期内变动不大,往往可以采用

4、一次性调查的方式搜集资料。,例:经常性调查都是定期进行的,一次性调查可以是定期进行的,也可以是不定期进行的。,统计调查的分类按组织方式的不同统计报表:按一定的表式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方法)。,2023/7/11,8,1.1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种类,例:统计报表,极大部分是以定期统计报表的形式出现的,如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救灾款管理分配使用报告制度等。,专门调查:为研究某些专门问题,由进行调查的单位专门组织的调查。这种调查,多属一次性调查,如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统计调查的分类按搜集资料的方法直接观察法: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

5、行观察和计量以取得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非全面调查: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提问,根据被调查者的答复以取得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报告法:由调查单位按照隶属系统逐级向国家报告经济、社会活动成果以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2023/7/11,9,1.1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种类,实际运用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组合综合运用。,2023/7/11,10,1.1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种类,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全面统计资料,重点资料,典型资料,这种“三环套”的收集统计资料的方法,既可以掌握到全面和基本的资料,又可以收集到重点和典型的资料;既可以观察到数量变化的情况,又有助于深入研究事物变化的规律性。,

6、2023/7/11,11,1.统计调查,1.1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种类1.2 主要统计调查方法介绍,抽样调查目的在于从调查总体的全部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以推算整个总体。抽样调查虽然属于非全面调查,然而却能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2023/7/11,12,1.2 主要统计调查方法介绍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的调查单位(样本单位),是按随机原则抽选的,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被抽选的机会,这是保证样本单位对总体具有代表性的必要条件。,调查场合:调查的对象总体中包括的单位很多,而且缺乏原始记录可供参考。例如,对汽车进行破坏性试验,工厂只能随机抽选几辆汽车进行这种试验,对所有的

7、汽车都进行试验是不可取的。,抽样误差,可以通过计算,事先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从个体中不加任何分类、排队,完全按照随机的原则抽选样本单位。形式简便,能保证抽取样本的随机性。但在个体间的变异较大时,代表性不如机械抽样、类型抽样高。类型抽样也叫分层抽样,先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有关标志划分为若干类型组,再在各类型组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而不是从总体中直接抽取样本单位。这缩小了各类型组中统计对象的变异,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适用于在总体情况复杂,各单位之间变异较大,单位数又较多的情况下运用。例:按各个乡镇受灾程度分成重灾、轻灾两个类型组,分别在两组中随机选择灾民进行调查。,20

8、23/7/11,13,1.2 主要统计调查方法介绍 抽样调查,机械抽样也叫等距抽样。它将总体各单位按照一定标志排队,然后按相等距离抽取样本单位。能保证样本单位在总体分布比较均匀,从而在抽取同样单位的条件下,较简单随机抽样的代表性高。整群抽样从总体中成群地抽取调查单位,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抽取调查单位,对被抽中的群,其中所有单位,都要进行调查。抽取整群的方法,可以用简单随机抽样,也可以用等距抽样。抽样误差较大,但组织方便。,2023/7/11,14,1.2 主要统计调查方法介绍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是对重点部门、地区、单位进行集中观察的一种重要统计调查方法。重点调查的单位在总体中只占一小部分,但就调

9、查的标志值来说,这些单位在总体中却占有极大比重。例:要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只要对若干大型钢铁企业的钢铁生产情况有所了解就可达到目的。因为这些钢铁公司的生产量占整个钢铁企业产量的绝大部分。从重点调查取得的资料,可以反映出总体的基本情况和趋势。,2023/7/11,15,1.2 主要统计调查方法介绍 重点调查,适用场合:调查对象比较集中的场合。实际工作中,有些指标不一定要精确到全面数字,就可以通过重点调查来取得资料,而不需要进行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是在被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主要作用:能以简便易行的办法获得从数量上用部分推断全体的效果。

10、在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下,采用这种方法比采用抽样方法会效果更好。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的调查和研究。选出少数几个典型单位,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典型单位来说明事物的一般情况或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典型单位的选取单位的特征在总体中具有普遍性或代表性单位在同类型单位中具有特殊性,2023/7/11,16,1.2 主要统计调查方法介绍 典型调查,例:在某县灾区查灾时,可选择受灾最重的几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以说明灾情严重程度;也可以选择受灾最轻的乡镇进行调查,从反面来说明灾情严重程度。,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典型单位,这部分单位形成一个总体,通过对这个总体的观察,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只能是在对总体所研究的特征中最

11、具有普遍性或代表性的单位。只有这种典型单位构成的总体指标才能推断整个总体的指标。,2023/7/11,17,1.2 主要统计调查方法介绍 典型调查,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023/7/11,18,主要内容,2023/7/11,19,2.统计整理,2.1 统计整理的概念2.2 统计整理的内容2.3 统计整理的方法,2023/7/11,20,2.1 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也称初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或对已经加工的综合资料(也称次级资料)进行再加工,为统计分析准备系统化的、条理化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统计工作阶段来

12、说,统计整理主要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散,零碎,统计整理,集中,系统,例:对某县16个村因灾倒房情况进行了调查,按调查先后顺序得到有关资料,2023/7/11,21,2.1 统计整理的概念,A村倒塌房屋5间,B村10间,C村50间,D村15间,E村16间,F村20间,G村19间,H村30间,J村21间,K村24间,I村18间,L村35间,N村26间,M村48间,X村29间,Z村27间。,在16个村子中倒塌房屋1030间的占绝对比重(68.75),从而获得了对这个县因灾倒房的总体情况的认识。,2023/7/11,22,2.统计整理,2.1 统计整理的概念2.2 统计整理的内容2.3 统计整理的

13、方法,2023/7/11,23,2.2 统计整理的内容,统计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汇总、整理、资料表现形式及组织,2023/7/11,24,2.统计整理,2.1 统计整理的概念2.2 统计整理的内容2.3 统计整理的方法,确定统计调查范围,必须先对统计对象的类型进行分组;对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也必须以统计分组法为基础;分组法与平均指标结合,可以使平均指标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023/7/11,25,2.3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把作为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按照一个或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部分,把属于同一性质的单位集合在一起,把不同性质的单位区别开来,形成各个不同类型的组。,目的:按照不

14、同标志,把统计认识对象的本质特征正确地反映出来,保持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别性,以便进一步运用各种统计方法,研究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2023/7/11,26,2.3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的基本作用:区别现象的类型,通过统计分组法,可以认识现象的类型;从不同的类型里又可以反映出现象的不同特征来。,2023/7/11,27,2.3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的基本作用:揭示现象的结构,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通过计算说明各组特征的统计指标所占的比重,可以反映现象内部的结构并研究其变化规律。,2023/7/11,28,2.3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的基本作用:

15、显示现象间的相互依存关系,2023/7/11,29,2.3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的主要方法,统计对于总体量往往要从多方面进行研究,仅仅依赖一个分组标志的一种分组是难以满足的。必须运用多个分组标志进行多种分组,形成分组体系。常见的分组方法和体系有简单分组和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和复合分组体系。,2023/7/11,30,2.3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分组法,简单分组和平行分组体系,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就形成平行分组体系。,例:人口总体的自然结构分组。,2023/7/11,31,2.3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分组法,复合分

16、组和复合分组体系,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叫做复合分组,复合分组形成复合分组体系。,2023/7/11,32,2.3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分组法,例:某省为了掌握高等院校在校生的基本情况,同时选择学科、本科或专科、性别等三个标志进行复合分组,得到如下分组体系。,2023/7/11,33,2.3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分组法,复合分组的特点:第一次分组只固定一个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第二次分组则同时固定两个因素对差异的影响,当最后一次分组时,则所有被选择标志对差异的影响已全部被固定。,需要进行统计估算的情形统计资料有缺口根本没有掌握某一方面资料按规定应该及时报告的资料没有及时

17、上报统计资料需要调整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省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比较例:按基准年不变价格对不同年份总产值进行换算统计资料不实例:有些地区为多申请救灾资金,虚报灾情数字,需要对主要指标进行有根据的测算。,2023/7/11,34,2.3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估算法,2023/7/11,35,2.3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估算法,统计估算,是统计认识活动的客观要求,是实际统计的必要补充。实际统计和科学估算相结合,是我国灾情统计工作一条不可忽视的经验。,从已经掌握的统计资料测度尚未掌握的统计资料,从已知数字判明未知数字,统计估算前必须研究已知统计资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同估算目标的未知统计资料所反映的社会现

18、象之间是否存在着密切关系。如果两者之间并无密切的联系,就不能进行估算。例:播种面积与农作物产量之间、粮食作物受灾面积与缺粮人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估算的。例:江苏省的缺粮人口与青海省的缺粮人口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就不能直接地相互估算。统计估算前要弄清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常用统计估算法:平衡估算法、因果关系估算法、类比估算法。,2023/7/11,36,2.3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估算法,2023/7/11,37,2.3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估算法,统计估算法:平衡估算法,常用的平衡估算法包括反映增减变化关系的平衡估算和反映资源与分配关系的

19、平衡估算。,反映增减变化关系的平衡估算的计算公式:期初数期内增加数期内减少数期末数,反映资源与分配关系的平衡估算的计算公式:资源数各项分配量之和,根据这个公式,已知其中的任何三个数字,即可算出第四个数字来。,例:估算某地区在集贸市场上出售粮食的数额,可按“总产量国家收购集市出售种子饲料储备粮群众口粮其他”的平衡式进行测算。,2023/7/11,38,2.3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估算法,统计估算法:因果关系估算法,根据现象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变化来进行有关资料的估算。常用方法包括因素之和估算法和因素之积估算法。,因素之和估算法:总体的数量是各因素数量相加之和。,因素之积估算法:总体的数量为各因素

20、数量的乘积,例:农业因灾直接经济损失是农、林、牧、副、渔业直接经济损失值之和。各业数值变化,对总值的变化都有确定性的影响。这里共有6个数字,我们知道其中5个数字,就可以估算出未知的另一个数字。,例:农作物总产量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成本生产量单位产品成本。,2023/7/11,39,2.3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估算法,统计估算法:类比估算法,根据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同类、对应的类比关系进行的估算。,例:如某地区1999年的国民收入为100亿元,其中来自工农业的净产值为70亿元。已知2000年该地区的工农业净产值为80亿元,试估算2000年该地区的国民收入数字。,1999年国民收入/200

21、0年国民收入=1999年工业净产值/2000年工业净产值100亿元/2000年国民收入=70亿元/80亿元2000年国民收入=1008070亿元114亿元,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023/7/11,40,主要内容,2023/7/11,41,3.1 统计分析的概念,所谓统计分析,就是以汇总整理的大量统计资料为基础,通过比较对照,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研究,形成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规律性作出说明的一个过程。,统计分析中的常用方法相对指标法平均指标法动态法,2023/7/11,42,3.2 统计分析的方法,相对指标法,相对指标是两个有关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它表明两个指标之间的相

22、互关系或差异程度。对比所得的数值,称为相对数。,2000年,某省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00亿元,完成计划的101.8,比1999年的95亿元增长了5。2000年中央支出救灾资金31亿元,比1999年的22亿增长了40.9。2000年某省各级财政在灾民生活救助方面共投入资金7000万元,其中省级占67,地县乡三级占33。2000年A省地方投入救灾资金1亿元,B省投入5000万元,A省投入是B省的2倍。,计算相对数的基本公式,相对指标对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认识作用比总量指标更进了一步相对指标多用百分比数表示,有时也常用倍数或千分数表示。有些相对指标还用复名数表示。例:每平方公里人口数

23、(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铁路长度(公里/平方公里)等。相对指标是两个数字对比的结果数字是否可比,是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必要条件。首先要考虑它们在内容上是否具有内在联系,是否具有可比的基础。其次要注意两个对比指标的总体范围、指标口径和计算方法的一致。各种相对指标分子和分母的时间、空间范围,除动态指标用不同时间的数字进行对比,比较指标用不同空间的数字进行对比外,都必须是一致的。如不一致,应调整后再进行对比。,2023/7/11,43,3.2 统计分析的方法,相对指标法,2023/7/11,44,3.2 统计分析的方法,平均指标分析法,平均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个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说明

24、总体中数量指标的典型水平,是一个代表性指标。,统计总体中,个体量存在差别。为说明总体的一般水平,需要在这不同的数量标志值中找到一个代表值,从而有必要计算平均数。平均数是平均指标的数值表现。,例:某学校某班级一个小组有9个学生,其数学成绩分别是100分、98分、85分、79分、75分、68分、64分、58分、49分等。为找到一个代表该组学生平均水平的指标,有效的办法是计算改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为75.1分。,平均指标是将总体各单位之间不同的数量标志值抽象化以后所得到的统计指标。经过这种抽象,可以使同类现象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进行对比,反映它们的差别程度。运用平均指标,可以消除个体指标之间的差

25、别,反映出现象量的规律性。个别量的差别背后隐藏着共同的规律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可以是个体离差相互抵消,显现现象的规律性。计算和运用平均指标时,首先要分析个体之间所以产生差别的原因,由此来决定是否用平均指标作为代表指标。如果把性质不同的个体混杂在一起,由此计算出来的平均指标,不但不能起到认识的作用,反而会歪曲事实。,2023/7/11,45,3.2 统计分析的方法,平均指标分析法,2023/7/11,46,3.2 统计分析的方法,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用两个以上不同时点或时期的指标对比,反映统计对象的发展变化。动态分析法包括动态列表分析法和动态指标分析法。,动态列表分析法将统计指标在

26、时间过程中的变化记录下来,按时间顺序,使之形成一个数列。这样的数列叫做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动态数列一般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现,称为动态列表。,动态数列的各项数字,必须是可比的!,2023/7/11,47,3.2 统计分析的方法,动态指标分析法:动态数列中各个时期或各个时间节点上的数字称为该现象的动态水平指标,面对一系列的水平指标进行对比,就叫做动态指标分析,包括发展水平、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发展水平是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的实际数值,一般指总量指标,它反映社会现象在各个不同时期(时点)所达到的水平。,增长量是两个时期发展水平的增减差额。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增长量用绝对数表示。,发展速度是动态数列中两个时期发展水平的数值之比,反映相对的发展水平,增长速度是某一时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是反映社会现象增减变化的相对指标。,最初水平,最末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谢谢!恳请批评指正!,联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