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科学教育》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7725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思科学教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反思科学教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反思科学教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反思科学教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反思科学教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思科学教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思科学教育》PPT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反思科学教育,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刘敬华tel:031186710346 E-mail:,问题,1、在科学教育中,你认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应该怎样排序?2、对于初中科学课程的设置是分科还是综合?你的理由。3、你认为小学、初中科学教育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教师、家长对科学教育目标的认识,教师对理科课程开设的看法,(1)小学合科、中学分科(2)小学、初中合科,高中分科(可有选修)(3)小学、初中合科,高中分科(可有选修和综合课),反思科学教育,1、科学教育对科学的背离什么是科学教育通常的理解:“系统的科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这样的理解是否全面?科学教育=

2、科学知识的教育,科学与科学教育的内容,科学,科 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教育,科学知识,中国的教育传统是伦理道德教育的传统 所谓知识主要是关于伦理规范、道德经验的知识 由此决定对知识的理解:(1)知识是预设的,而非个人主体发现的;(2)知识被认为都是正确的;(3)知识和人的品行联系在一起,即知识是人格化的,传统知识教育的特征:第一,被动接受知识;第二,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第三,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对科学教育的影响:第一,重结果甚于重过程(其实任何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上发展起来的,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以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为基础的);第二,重标准答案

3、甚于重智慧开发;第三,重教育者对知识重要性的看法甚于重社会、市场对知识的需要;第四,重稳定的知识甚于重新兴的知识,科学方法,一位中学校长的反思:94 16.3 掌握了某一学科知识,不懂该学科的科学方法及其价值;不了解所教学科的独特思维方法科学态度: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 科学真实的、发展的、可重复的、拒绝权威和权力的发展性科学的本质,科学态度包含,好奇心:善于提出问题并积极寻求答案尊重事实:思路开阔,积极主动考虑不同的、有冲突的实证批判的思考:权衡、观察,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评价灵活性:积极主动接受经证实的结论,重新考虑自己的认识对变化世界敏感:

4、有尊重生命和环境的觉悟,案例,牛顿的力学曾经统治世界200年,被奉为能够解决世界一切问题的不变真理,可是在现代物理学、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面前,它就显得非常的脆弱和浅薄;三角之和等于180 度似乎是无可怀疑的事实,可是在球面几何中三角之和就不等于180度;112,也只是在特定的坐标系,即十进位制的坐标系中才成立,而2 进位制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数学语言系统,正是这种语言,成为了建立电脑语言的基础,且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世界,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在对科学真理探索的过程中,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孕育起来的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 内涵: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

5、实践的经验、宽容的激励 蔡德诚,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不确定性,怀疑的、批判的,创新的,没有现成答案,合作,超越功利,为科学而献身,科学呼唤有效的科学教育,事件:美国科学教育协会代表团访问上海,在一所著名重点中学听了一堂物理课。任课教师是一位特级教师。其教学中,内容精当,层次清楚,节奏紧凑、学生活动充分,教师的提问都是精心设计的,学生的回答也都是清晰明了的。按照我们的评价标准,这堂课上得可算是天衣无缝了。可是美国代表团成员反应很平淡。,美国代表团的疑问:课堂上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既然学生都已能回答了,这堂课干什么还要上呢?上课应该是学生有问题,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师生共同讨论。这里反映了两种

6、根本不同的教育思想,反映了对科学本质认识的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明显分歧,传统的科学观和科学教育观,科学主要是一些既成的事实、规则、定理,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形成运用这些知识解析题目的能力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将教学过程应该分为4个步骤: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作业),现代科学观和科学教育观,认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不断发展更新的,发现真理、探求结果的方法才是更重要的。知识本身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建立科学方法的工具和手段 更关心: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 代表人物杜威,同一

7、堂课 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传统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 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的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定位,科学教育价值定位的理论分歧 理论之一:斯宾塞:科学知识最有价值19世纪中期的英国。斯宾塞的主张:教育要为儿童将来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理论之二:赫胥黎:让学生享受完整的科学文化提出了文理沟通的观点,主张既要进行科学教育,又要进行文学教育。主张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都应当牢固地掌握

8、科学的一般特点,并且在所有的科学方法上多少受到一点训练。理论之三:杜威:重视科学方法反对把科学看作是一些既成的事实、规则、定理,而认为科学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更新,因此,教育主要不是去传授那些现成的知识,而应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我国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及原因分析,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其一是偏狭的理性主义价值观表现为:第一,强调科学教育应授予学生以传统的科学学科体系,使学生认识和理解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结构、概念及符号系统,达到贮存、检索、迁移的目的。只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第二,把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教育看作是为了培养科学家和专业人才,只重少数

9、尖子生,而忽视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第三,科学知识的传授局限于学科中心,缺乏科际整合。上述表现可以从我国历年理科教学大纲中发现痕迹 其二是片面的工具主义价值观。,化学教学大纲,1963年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强调中学化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关于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原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基本技能;1978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写入了培养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1986年颁布的大纲提出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初步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0、主要表现为:缺乏科学实验;轻视科学方法教育;忽视科学精神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效果也不理想。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对科学教育全面普及的认识;对科学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不全面;课程结构和讲授方法单一;评价目标与观念单一;教师素质亟需普遍提高;实施教学改革,形成原因,第一,传统科学教育思想的影响 第二,近代中国科学文化发育不全 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我国重人事、轻科学;重技术、轻理论;重经验实用,轻理论概括的文化传统 中国近代科技文化发展过程中两次理论建构都带有明显的畸形特征:第一次是清末“中体西用”;第二次是“科玄论战”(1923年),第三,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不足(1)笼统地谈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缺乏

11、目标层次上的分化;(2)偏重科学知识的传授,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孤立起来,没有形成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3)在讨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时,停留在形式的认识上,没有落实到人的素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定位,(一)科学教育的价值定位:国民科学素质的培育,科学素质,全面的科学教育,全体学生,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良好科学素质的含义:,科学的价值体系,真理价值,实用价值,追求真理诉诸证明,科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业。,良好科学素质的含义:正确理解和认识科学的价值,掌握构成科学的主要概念,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我国2049计划提出中国国民的科学的素质:科学素质

12、是国民素质的组成部分,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体系,目标是价值定位的直接体现。在考虑中小学科学教育目标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层次性,指的是中学与小学的目标在具体内容和要求上应有所区别;二是衔接性,指的是不同阶段的科学教育应互相衔接,不能脱节。,科学教育目标的变化,未来的科学家,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2080年代,科学为大众,2090年代,合格公民,幸福人生,世纪之交,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素养,个人发展,从下面的图表,可读出什么信息?,通过查阅和统计有关学位论文摘要、

13、索引中收入的科学教育博士论文,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教育博士生教育发展的大致情况。例如,根据国际学位论文综合索引的记载,归入“科学教育”类的博士论文自1925年起开始出现。然而,在1925年到1947年的22年里,总共记载的论文只有22篇。而如下图所示,自1948年起,论文篇数明显增加,到70年代初达到高峰。最多的1972年中有164篇。前面提到,课程改革激发出对高层次科学教育及其研究人才的需求,这从图中不难看出。五十年代末开始,论文篇数的持续增加正与那一时期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大规模课程改革运动相对应。,新世纪科学教育的标志性大事,2001年秋季起,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启动小学自然更新为科学初中在部

14、分实验区始设科学(7-9年级)课程 中国跨入新科学教育阶段,新 科学教育新 在哪里?,理念目标结构内容方式方法,定位于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充分认识、发掘和实现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社会与学生发展功能,追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目标,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新 科学教育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挑战?,总体,角色定位(教书教人)关注焦点(学科学生)目标定位(现实未来),三维目标的落实探究教学的实施,具体,基础教育新课程对科学探究的强调,在理科各科国家课程标准中,通过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实质性地强化了将探究性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的要求。科学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反思和更新自己的科学观、学生

15、观、评价观,要求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科学探究,什么是科学探究?,“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是什么关系?,我能吗?我的学生能吗?,“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有何异同?,它与实验教学是何关系?,学生成绩下降怎么办?,如何选题?课内为主?课外为主?,前期:困惑多多,科学探究,“探究性学习”就是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探究包括八个环节(步骤),“探究性学习”就是活动,“探究性学习”就是多做实验、也就是多动手,结果:累!且不快乐!,班额过大难以组织!,时间不够!,初期:问题多多,资源不足!,力不从心!效果难保!,科学探究,如何做到“神似”而非“形似”?,何为真探究?经过那几个环节就等于

16、探究吗?,探究性学习活动看来更需要设计和组织,学生做了实验,手是动了,但有时脑又停了!,我们要学习、研究的真多!,有时学生看似安静,脑筋却真开动了起来,现期:反思多多,科学课程改革所反映出的问题:教师适应困难较大,共同的问题:“科学”本质上到底是什么?我们每天教学生学科学,但我们教科学的方式方法是不是科学?,课例如何教“温度”海南的小学科学课,例1:黑板上写着:什么是温度?温度就是物体的冷热程度。什么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里面有水银的玻璃管,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然后分组就让学生们进行实验,测量物体的温度,最后完成实验报告。评价:这不就是科学实验了吗?知识点掌握了,知道了什么是温度和温度计,实

17、验做了,也掌握了怎样测量温度的技术,课例如何教“温度”(南京幼儿园),师:小朋友,我有许多桔子汁,你们看能不能想办法让它快一点冷却下来呢?小朋友们提出了很多的很好的方法。老师把他们的想法一一的都画在黑板上,如用风扇吹的,口吹的,用微波炉,加冷水,用冷毛巾等等各种各样的想法。然后开始做实验 细节:用电风扇吹的同学去帮助那个冷却得慢的同学,分析上例,老师没有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把它们都记下来 把想法变成行动或实验鼓励孩子有不同于别人的思考进行了道德教育而非假设的情景,课例:“热胀冷缩”课堂教学实录,课是以这种方式导入的:“我们很熟悉的东西,其实我们并不一定很了解。”罗吉老师说,“比如,水,天天喝,天

18、天用,可它的一些性质我们仍没注意到。不信,请看下面的实验。”,热胀冷缩,实验装置为玻璃管下连着一圆底烧瓶,即在塞紧了胶塞的烧瓶上,插入了一根筷子粗的玻璃管。“里面有什么?”老师问。“红色液体。”学生答。“说详细一点。”“红色液体充满了烧瓶,并上升到玻璃管中。”,热胀冷缩,“对。”老师点头,然后说:“红色液体其实是水,为便于观察,老师加了两滴红墨水。”“将装置放到热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烧瓶变热!”“烧瓶里的东西也将变热!”老师听后笑道:“真的不了解水!我们来动手试一试。”,热胀冷缩,(一试,玻璃管里果然出现了怪事,学生十分惊讶。)“你们惊奇什么?”老师明知故问。学生兴奋地嚷道:“玻璃管里的

19、红水会动,会往上跑!”“这说明了什么?”一些学生说:“水增加了。”“是什么地方的水增加了?”老师不解地问。“装置里的水增加了。”“根据是什么?”“玻璃管里的水面上升,所以水增加了。”,热胀冷缩,老师问:“水增加了,是水的质量增加了,还是水的”话到了嘴边,她又咬住了。显然她不愿意说出“水的体积增加”这几个字。她换了一种问法:“水增加了,是不是你们加进了水?”“没有啊!”学生们说。“没有加进水,那水怎么上升了?”“这 这”学生们张着嘴答不出来。“给你们5分钟,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水上升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什么,不就说明水的体积增加了吗!”后面一个听课老师小声说。她的同伴则说:“可这话必须

20、从学生口里说出来,否则,怎么体现课改新理念呢!”),“明白了吗?”罗老师问。“明白了。”学生们答道。一个男孩抢着说道:“水没有增加,是烧瓶里的热空气把水挤起来了。”“塞子把烧瓶里的空气堵住了,空气变热,把水推上玻璃管里去了。”另一个学生补充道。“还有其他意见吗?”罗老师一连问了三次,没人出声。,热胀冷缩,“这两位同学的说法,你们同意吗?”学生们说:“同意。”“烧瓶里明明装满了水,怎么会有空气?”教师急了,声音变高。“水上升,说明水的体积增大了,是不是?”没有时间再拖,教师直接问了。“是。”两个女孩应和道。“是什么使体积增大?”“热气。”几个学生脱口而出。“你们说的热气实际是热量。”老师解释说,

21、“吸收了热量,水的体积变大。”,(各组按教师的吩咐,将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冷水中。)“看到了什么?”老师问。“玻璃管里的红水下降了。”“为什么下降?给你们 分钟想一想。”(我们以为,一般情况下,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准会说:“水受冷,体积缩小,水面下降。”可学生偏不这样说。)“水下降,是因为玻璃管里的水退到烧瓶里;水之所以退回去,是因为烧瓶变大了。”,“烧瓶会变大?”教师惊奇地说,“烧瓶可不是气球哟,想变大就变大,想变小就变小。”这句话,逗得学生们笑了起来。“其实,因为受冷,水的体积缩小,水面就下降了。”老师给出答案。(各组学生又用酒精做了实验。然后,师生们共同总结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酒

22、精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酒精都是液体,由此可以推出,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刚才得出了什么结论?”老师问。“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说。老师举起一个烧瓶说道:“这是煤油。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没有!”学生们毫不含糊地说。“怎么?它不是液体吗?”“是液体,但不是红色的液体,所以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之所以这样想,可能是因为前面的水和酒精都染成了红色。)“你们愿不愿意用煤油做一下实验?”老师问。“愿意。”学生说。,几分钟后,各组都做完了煤油实验。老师问:“你们刚才的想法对吗?”全班叫道:“错了,液体的颜色不影响热胀冷缩。”(这堂课,经过一波三折,似乎快要成功了!)“今天学习了液

23、体的热胀冷缩。下面做道题,看看掌握得如何。”老师说。“这是一道是非判断题,题目为:酱油、菜油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对还是错?”老师问道。,“对还是错?”老师问道。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叫道“错!”老师愣住了,片刻后方问道:“难道酱油和菜油不是液体?”“是液体,但酱油和菜油是可以吃的。”一些学生说。“酱油有色素。”有几个学生说。“菜油烧不着,所以不会热胀冷缩。”另一些学生则说。“刚才做过实验,酒精、煤油会不会热胀冷缩?”老师问。“会。”学生们说。“现在,酱油、菜油会不会遇热就膨胀,遇冷就收缩?”老师又问道。“不会。”学生们坚定地说。“这只是你们的猜测”,老师苦笑着说,“实际上,是会的。”“啊!”学

24、生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声,一堂“失败”的好课,这堂课失败在哪里?为什么失败?你是否同意这是一堂“失败”的好课?如果同意,好在哪里?如果不同意,为什么?这堂课由你来上,你将如何设计?,科学探究案例,如何选题?课内为主?课外为主?,表现好奇,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问题,格瑞哈姆女士在五年级任教。秋天,学生们休假一天后返回学校,她班上有几个学生很兴奋,他们将老师拉到窗前,指着外面说:“操场上那几棵树怎么哪?我们发现它们有些变化。”格瑞哈姆女士不明白学生的意思,于是说道:“告诉我你们的意思是什么。”,学生们指着并排长着的三棵树,一棵叶子掉光了;中间那棵树叶子的颜色参差不齐,但主要是黄色;第三棵树叶茂密苍

25、翠。学生们问道:“为什么这三棵树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它们过去看上去不都是一样的吗?”格瑞哈姆女士也无法回答他们。,格瑞哈姆女士知道,按课程计划,她的班级要到这一学年后期才开始学习植物,不过她认为这正好是他们去调查植物生长情况的机会,由于问题是学生们自己提出来的,所以会特别激励他们去寻求答案。格瑞哈姆女士不能断定这样做到底会有什么结果,但是,她还是决定冒一次险,让学生在她的引导下进行调查。毕竟他们有过一些经验,去年他们曾观察过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于是,格瑞哈姆女士将一张大牛皮纸挂在学生们都能看到的位置上,然后说:“让我们一起列张清单,把那些你认为有关外面三棵树差异产生的所有可能的解释都写

26、在上面吧!”片刻,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臂,提出各自的解释:,提出初步的解释或假说,与光照有关;一定是太多水的缘故;这三棵树看起来不同,可过去它们看上去是一样的;秋季到了,有些树的叶子会比其它树掉得早一些;地下有有毒物质;三棵树年龄不同;有害虫吃树叶;一棵树比另两棵要老一些。,设计和实施简单的调查研究,当学生们认为已提出了足够多的观点时,格瑞哈姆女士便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在这些观点中,有哪些解释可以进行调查,哪些只是描述而已?然后,她请每一位同学挑出一个她或他自认为是正确的解释,并据此将学生分成小组,例如“水”组,“季节”组,“害虫”组等等。她还要求每一个小组制定计划并开展一次简单的调查活动,以弄

27、清能否找到一些证据来回答他们的问题。当学生们制订调查计划时,格瑞哈姆女士走到他们当中去,仔细听他们的计划,然后,她要求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解释他们的想法,这促使学生们进一步提炼观点。使用这种实时、公开的现场评估,格瑞哈姆女士能够帮助学生们思索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促使他们考虑是否可能有更好的方法,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接下来三周,科学活动的时间被划拨了出来,留给学生们开展调查研究。各小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搜集有关树木特性、生长过程及其周围环境的信息。例如,“相异年龄”小组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他们与曾参与操场上部分树木种植的家长教师协会成员们取得了联系,并且得到了购买树苗的原始单据,然后,他们到苗圃

28、去核实,结果发现这三棵树品种相同,购买时树龄相差无几。对这样的完成调查较早的组,格瑞哈姆女士就请他们加入到尚未结束的小组中去。,根据证据进行解释,“水”小组决定:尽量每隔一小时就察看一下地面,他们轮流值日并连续记录下各人的观察。有些同学住得离学校较近,课后及周末就由他们继续观察。虽然没有做到每个小时都观察记录,但他们记录的数据足够向全班同学报告:“没有叶子的那棵树几乎一直淹在水里;中间那棵有时淹在水里:那棵长满绿叶的树周围地面潮湿,但从来没有淹在水里。”,考虑其他的解释,有一位同学回忆说,几个月前,他妈妈种的天竺葵中有一株的叶子变黄了,妈妈告诉他,这是由于水太多的缘故。格瑞哈姆女士给了“水”组

29、一本小册子,名为栽培健康植物,是从当地苗圃那找来的。“水”组读了这本小册子后,明白了当植物的根部被水包围时,根部无法从周围的空间里吸取空气,等于是被水淹着。基于从观察和小册中获取到的信息,同学们推断:无叶的树被淹,中间那棵部分被淹,而第三棵则没有被淹。“水”组继续工作,调查水的来源。他们发现:学校管理员一周有三次打开草坪洒水系统,开放时间太长了,过量的水流过草坪,汇聚在树基旁,由于地面有点坡度,大部分水流到了植树带的一端来了。他们同其他小组一起,向全班同学汇报了调查结果。,交流解释,各个小组汇报后,同学们得知:有些观察结果和得到的信息不能解释三棵树有差异这一现象例如调查是否这三棵树本身存在差异

30、的小组所做的工作;有些只能部分支持观察现象 例如认为这些树可能遭受到虫害的小组的工作。对学生们来说,感到最合理,既符合所有观察又符合从其它处获知的信息的,是水太多这种解释。全班同学很满意,在经过三周工作后他们找到了一种合理的解释。在格瑞哈姆女士 建议下,同学们给管理员写了一封信,告知他们的发现。管理员来到他们班上表示感谢,并表示他将改变浇水程序。他确实这样做了。最后,格瑞哈姆女士问学生,怎样才能证明他们的解释是正确的呢?学生们讨论后决定,这只有等到明年看这些树是否活过来,检验解释,来年同月,同学们看到这三棵树上都挂满了绿叶,格瑞哈姆女士班上的学生们现在更加坚信他们得出的结论有效地解释了他们的观

31、察。,附信,亲爱的汤姆逊先生:我们班同学注意到,教室窗外三棵树各不相同,一棵落光了树叶,一棵树叶子颜色参差不齐,还有一棵却长满绿叶。家长教师协会成员告诉我们这三棵树来自苗圃,我们同苗圃取得了联系,他们告诉我们这些树属同一品种,并且树龄相同,所以这不是它们产生差别的原因。我们发现,那棵光秃秃的树总是浸在水中,树叶颜色参差不齐的树有时浸在水里,而挂满绿叶的树从来没有浸在水里过。我班同学看到书上说:植物不能淹在太多水中,否则,它会死掉。我们想这可能是这三棵树产生差异的原因。我们注意到您经常打开洒水系统,水流出来汇聚到了那棵秃树和那棵叶子颜色参差不齐的树那儿。我们认为您少洒点水也许会更好些。五年级格瑞

32、哈姆女士班上全体同学,国内外初中科学教材比较,教材的基本理念,(1)所有的教材在编写的时候都很注重教材的内容的选择注重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索的过成,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亲身经理科学试验过程,学习知识、获得能力、体验情感。各种教材都突出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2)各国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心里特点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机会,时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3)每一套教材都力求体现完整的编写思路,各套教材均函盖了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科学的内容,,各国科学教材内容结构的比较,共同特点,(1)、降低知识的

33、难度,强化知识的发生过程(2)打破学科中心的内容框架 科学教材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或从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组织教材内容;还有的教材以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或科学的应用为框架,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引入必要的科学知识,用科学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案例德国综合理科,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我们身边的物质1、解渴喝茶时间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果 汁和果汁饮料泡沫饮料2、用红甘蓝边魔术和做研究红甘蓝一种魔幻般的物质大自然一瞥3、寻找物质的蛛丝马迹物品大搜索调查对象:7种未知物颜色密码和文字密码,(3)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突出了多样化的教学 如定性观察、定量的测量与数据整理、实验或小制作、讨

34、论、角色扮演、自我评价、大脑风暴、游戏和探究性学习(4)强化教材作为教学工具的功能 把教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编写,使课本成为学习的指南,(5)加强插图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理科教科书上的插图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美。插图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表达教学内容和思想的一部分,是传播教学信息的一种重要媒介。(6)更加注重教材多样化,如何评价一节课,案例1、一节好课的标准 案例 1“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一堂有意义的课,一堂扎实的课 一堂有效率的课,一堂充实的课 一堂有生成性的课,一堂丰实的课一堂常态下的课,一堂平实的课一堂有待完善的课,一堂真实的课。,案例2,1、一节好课应是以关注学生为核心;2、一节好课应是以个性张扬为特征;3、一节好课应是以合作交流为形式;4、一节好课应是以现实生活为纽带;5、一节好课应是以探索体验为主线;6、一节好课应是以扎实有效为基础;7、一节好课应是有遗憾的。,案例3 新课程一节好课的六个评价标准,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能够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发展,一棵大树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